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 格式:doc
- 大小:221.00 KB
- 文档页数:12
旅游景区设施设计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一、旅游综合类1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3;2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2007修订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7;3 中国旅游强县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7;4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6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 17504-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7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3;8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点规划建设与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5;9 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10 国家生态旅游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1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1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 91-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13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 67-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1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7;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2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9;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7;2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29 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30 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 87-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3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32 建筑气象参数标准JGJ 3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33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二、旅游食宿设施类34 旅游度假区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4-2006;35 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1993;36 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SB/T 10356-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2;37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3;38 旅游公寓别墅星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39 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SB/T 1024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07;40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41 旅游购物场所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42 饭店服务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43 绿色旅游饭店LB/T 00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44 旅游建筑设计规范JGJ 62-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45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 50096-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46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2-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47 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48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49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 5036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三、旅游康体娱乐设施类50 旅游娱乐场所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51 旅游滑雪场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52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41-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53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58-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1988;54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55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0-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7;56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57-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57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1;58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59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60 商店建筑设计规规范JGJ 48-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8;61 体育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62 公园设计规范CJJ-48-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63 游泳馆与滑冰场设计手册;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64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65 酒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62-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66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67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 01-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93;68 歌舞厅照明及光污染限定标准WH 020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94;四、旅游交通设施类69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7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 37-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71 旅游汽车服务质量LB/T 002-1995;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95;72 旅游汽车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73 旅游汽车公司资质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74 城市道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6;75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76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 15-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77 汽车加油加汽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78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7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80 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 5026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81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1;82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 69-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83 机动车清洗站工程技术规程CJJ 7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84 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 77-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85 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范JGJ 3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86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JGJ 99-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87 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层技术规程CJJ/T 80-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88 城市道路除雪作业技术规程CJJ/T 10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89 游览船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90 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 15731-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1995;9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92 客运架空索道设计规范GB 12352-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0;93 双线往复式客运架空索道设计规范GB/T 13676-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2;94 单线拖挂抱索器客运架空索道设计规范GB/T 13678-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2;95 客运地面缆车技术规范GB/T 1940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五、旅游导识设施类96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T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1;97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GB/T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2;98 旅游咨询中心设施与服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99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GB/T 2050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100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10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9;六、旅游基础设施类102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 103 国家灌溉水质标准;GB/T5084-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局,1992;10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105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 106 海洋水质标准GB 3097-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海洋局,1997;107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 108 生活引用水水质量标准GB 5749-1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5;109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 1-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1989;110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1;11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11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11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1997;1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 115 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 50106-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2001; 11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 13-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6; 117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 118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 -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9;119 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1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19-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1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质GB/T 1892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2002;1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1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2002;124 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 31 -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125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 60 -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126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127 城镇给水厂附属建筑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 41-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128 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 11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129 城市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CJJ/T 68-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6;130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13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 50027-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13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 -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13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134 给水排水工程管理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13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136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49-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 137 小型水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 50071-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138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13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140 110~55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33-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141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9-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 142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3-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 143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0-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 144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50061-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145 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14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14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148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 14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及条文说明JGJ/T 16-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150 电力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 5029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151 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 5003-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5; 152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 153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 -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 154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 5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155 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156 城市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157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 3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158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159 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160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94-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161 城市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 104-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162 供热工程制图标准CJJ/T 78 -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163 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 /T88-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164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 14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165 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6-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 166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 142-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16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168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计量单位及符号GB/T 16732-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69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JGJ 24-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保护部,1986; 170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 171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DL/T5080-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17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 -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七、旅游环境设施类173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174 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CJ/T 34-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1;175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 5042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176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 177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 50037-199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6;178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179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 180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 27-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9;181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 /T 65-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182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 -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3;183 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 14-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1987;184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 47-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1;185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 17-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8; 186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 17-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8; 187 城市粪便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T 3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188 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 109-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6;189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 190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WH0301-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1993;191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192 汽油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842-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193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 1495-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979;194 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 3096-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1993; 19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华管理委员会,2004;196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GB/T 24004-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197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GB/T 1957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198 环境管理术语GB/T 24050-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199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85-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4;200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201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0121 -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20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1;八、旅游风险安全类203 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 16767-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1997;204 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标准GB 8408-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205 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GB 12352-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90;206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CGJ 50-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88;207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208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209 火灾自动报警设计规范GB 50116-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8;210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50166-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21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CBJ 98 -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212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39-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0;21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2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215 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84; 21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7;217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 218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9-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5;219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220 干粉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47-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221 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222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2005;223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GB 50313-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 224 消防通信指挥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0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7;225 防洪标准GB 50201-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226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2;227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998;228 蓄滞洪区建筑工程技术规范GB 50181-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 229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032-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23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23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232 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 23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23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九、旅游管理类235 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 16766-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1997;236 旅行社资质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237 旅行社入境旅游服务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238 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LB/T 00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2; 239 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LB/T 004-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1997;240 导游服务质量GB /T 15971-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1995;241 旅游区点服务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242 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243 旅游饭店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244 星级饭店访查规范LB/T 00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245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358-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5;246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监理协会,2000;247 城市园林工人技术等级标准CJJ 20-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9; 248 环卫工人技术等级标准CJJ 25-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89;249 城市建设档案着录规范GB/T 50323-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一、引言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美丽的风景名胜,其中森林公园是独具特色的一种自然景观。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公园资源,评定其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以期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了解该主题。
二、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概况在我国,各地区的森林公园数量众多,地域广阔,风景各异。
从神农架、九寨沟到张家界,每个森林公园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这些风景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优势,也为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三、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标准在评定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1. 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保护程度:包括地貌、水系、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等因素。
在自然景观的评定中,保护程度是关键指标,保护得越好,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越高。
2. 人文景观的丰富程度和历史文化价值:我国的森林公园不仅以自然景观著称,还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
这些景观的传承和价值也是评定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公园管理和服务水平:包括公园设施、管理规范、服务质量等方面。
一个优秀的森林公园不仅需要美丽的风景,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和服务,以保障游客的安全和舒适度。
四、关于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的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一些森林公园可能面临着环境破坏和过度开发的问题。
评定标准应该督促公园管理部门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游客的游览行为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评定标准也应该更加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的森林公园不仅是自然的乐园,更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在评定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时,应该充分考虑人文景观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动保护传承优秀的人文景观。
森林康养100问(1-52)⼀、森林康养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森林?答:森林是以乔⽊为主体的⽣物群落,是集中的乔⽊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物和⼟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形成的⼀个⽣态系统的总体。
在我国,森林⼀般指由乔⽊、直径1.5厘⽶以上的⽵⼦组成郁闭度0.2以上,以及符合森林经营⽬的的灌⽊组成且覆盖度30%以上的植物群落,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林、⽵林和红树林,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林、农⽥林⽹以及村旁、路旁、⽔旁、宅旁的林⽊等。
联合国粮⾷和农业组织(FAO)将森林定义为:⾯积⼤于0.5公顷以上、树⽊⾼于5⽶、林冠覆盖率超过10%,或树⽊在原⽣境能够达到这⼀阈值⽤途的⼟地。
2.什么是健康?答:世界卫⽣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种在⾝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这就是⼈们所指的⾝⼼健康,也就是说,⼀个⼈在躯体健康、⼼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
3.什么是森林康养?答:森林康养是把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疗养、养⽣、康复、休闲等⼀系列有益⼈类⾝⼼健康的活动。
4.怎样理解森林康养?答:森林康养可从四个⽅⾯理解:优质的森林资源是森林康养的物质基础,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技术是森林康养的⼿段,森林疗养、养⽣、康复、休闲是森林康养的四种主要⽅式,健康促进是森林康养的⽬的。
5.什么是优质的森林康养资源?答:⼀是要形成特有的森林⼩⽓候,要求连⽚森林⾯积333.3公顷以上、郁闭度0.7以上、平均树⾼6⽶以上。
⼆是要有良好的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质量等级达到《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级以上风景资源标准。
三是要有充⾜的两⽓⼀离⼦,即氧⽓、植物精⽓和负氧离⼦,森林内负氧离⼦主要区域⽇平均浓度1500个/cm3以上,局部区域达到3000个/cm3以上。
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标准1. 引言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森林公园是其中之一。
森林公园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因此备受游客青睐。
然而,如何评定和保障我国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根据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标准,探讨如何确保和提升我国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
2. 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2.1 定义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是指森林公园内自然景观、植被、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水体等自然要素以及人为开发建设的设施、服务品质、管理水平等综合因素的评价。
其评定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森林公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同时要考虑游客体验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2.2 评定标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景观:包括地形地貌、水体、植被等自然要素,评定其原始性、独特性和美观度。
-动植物资源:评定公园内动植物种类丰富程度、数量和保护状况。
-人文景观:评定公园内文化景观、历史遗迹、人文建筑等人文要素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情况。
-服务品质:包括公园内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游客接待能力等方面的评定。
-管理水平:评定公园的管理制度、环境保护措施、旅游开发规划等方面的情况。
3. 评定标准的实施与改进3.1 实施为了确保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评定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健全的评定体系和具体的评定方法。
评定体系应该由国家旅游局或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包括评定标准、评定程序、评定指标和评定结果公示等内容。
评定方法应该注重实地调研和专家评议,借鉴国际先进的评定经验,确保评定结果客观、公正、准确。
3.2 改进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定标准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评定标准应该不断优化,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安全和体验感。
评定标准的改进也需要借助于科技手段,运用遥感技术、生态监测网络等手段,提高评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等级评定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与方法,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已建和待建各级森林公园。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饮食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3 定义本标准彩下列定义。
3.1 风景资源landscape resources以景物环境为载体的,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财富。
3.2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3.3风景资源质量landscape resources quality风景资源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3.4森林公园forest pard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3.5权数weighted number统计计算中,用来徇各变量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
4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4.1评价原则4.1.1以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4.1.2 通过宣评价,进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
4.1.3 应能反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善和环境牲,重点分析以森林为主体的风景资源的相对地们和开发森林旅游的可行性。
4.2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30分。
4.3 评价方法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4.4 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五类。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与方法,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已建和待建各级森林公园。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饮食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096——199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 定义本标准彩下列定义。
3.1 风景资源 landscape resources以景物环境为载体的,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财富。
3.2森林风景资源 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3.3风景资源质量 landscape resources quality风景资源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3.4森林公园forest pard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3.5权数weighted number统计计算中,用来徇各变量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
4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4.1评价原则4.1.1以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4.1.2 通过宣评价,进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
4.1.3 应能反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善和环境牲,重点分析以森林为主体的风景资源的相对地们和开发森林旅游的可行性。
4.2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30分。
4.3 评价方法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附件2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LY/T2005—201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JGJ 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LYJ 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森林风景资源 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的总称。
3.4景物 scenic attraction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森林风景资源个体,是森林公园构景的基本单元。
3.5景点 sight spot由一个或多个独立、完整的景物所构成,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众所周知,森林公园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然而,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却是有高有低,一些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很高,吸引了大量游客,而一些则相反。
本文将围绕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展开深入探讨。
一、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概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是指对森林公园的自然风景、生态环境、文化景观等多方面进行评估,综合评定其风景资源的品质和特点,进而对其进行等级评定。
这一评定系统是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价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森林公园风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要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主要包括自然风景、生物多样性、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等要素。
自然风景包括地质地貌、水体景观、植被景观等;生物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文化遗产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生态环境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环境、生态平衡等。
三、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风景资源质量进行描述和评价,如“优、良、中、差”等评定标准;定量评价是利用科学手段对风景资源质量进行测量和统计,如采用GPS、遥感技术等进行实地调查和监测。
四、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对于保护和利用森林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风景资源质量较高的森林公园,可以加强保护力度,保持其原始生态和自然景观;另对于风景资源质量较低的森林公园,可以加强改善和维护工作,提升其风景资源质量,吸引更多游客。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是对森林公园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评定结果也为游客提供了参考,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森林公园进行旅游和休闲。
加强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提高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析本文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标准,科学评价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公园区域环境质量和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以期为森林公园的发展规划和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一、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概况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林州市五龙镇丰峪村,属太行山淇山支脉,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3°;55′—114°;00′和北纬35°41′—35°45′之间.公园北和五龙镇七峪村、阳和村相连,南与卫辉市接壤,东毗鹤壁市淇县,西接临淇镇。
东西长7km,南北宽6km,总面积2 527hm2.森林公园最高峰黄梅草脑,海拔1 069m,平均坡度35°;左右。
森林公园属于北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水集中、秋高气爽温差大、冬季严寒雨雪少。
年平均气温12。
8°;C,全年无霜期平均192d,平均日照时数为2 251。
6h,日照率为37%。
年平均降雨量672。
1mm,夏季降水量集中,强度大,占全年的65。
5%。
森林公园的岩石主要为奥陶纪石灰岩,土壤为在碳酸盐母质上形成的褐土,土层厚度一般为30—70cm,土壤呈中性和微碱性。
二、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1)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1.评价方法。
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在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调查基础上,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风景资源质量评价,满分值为30分。
2。
评价标准。
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五类资源中,地文资源和水文资源评价因子都是典型度、自然度、吸引度、多样度、科学度,权值分5、5、4、3、3,总分各20。
生物资源评价因子地带度、珍稀度、多样度、吸引度、科学度,权值分10、10、8、6、6,总分40.人文资源评价因子珍稀度、典型度、多样度、吸引度、利用度,权值分4、4、3、2、2,总分15。
第三节森林景观资产评定一、森林景观资源评估森林景观资源是指具有游览、观光、休闲等价值的森林资源。
森林景观资产是指通过经营能带来经济收益的森林景观资源,主要包括风景林(含森林公园)、森林游憩地、部分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古树名木等。
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是为保护森林景观资源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日趋活跃的以森林景观资源资产为对象的合作经营、股份经营、资产转让等经济活动提供一个客观合理的价格。
二、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方法森林景观资产评估主要选择现行市价法,收益现值法包括年金资本化法、条件价值法、重置成本法等几种方法,并同时结合景区评价等级和相关设施等进行综合评定估算。
由于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比较复杂,因此选用较适用方法介绍。
(一)现行市价法现行市价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森林景观资产的市场价格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E=K·Kb·G·S (4-41)式中E——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值;K——景观质量调整系数;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G——参照物单位面积的市场价格(形hm2);S——被评估森林景观资产的面积。
(二)年金资本化法年金资本化法主要适用于有相对稳定收入的森林景观资产的价值评估。
其计算公式为:E=A/P (4—42)式中E——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值;A——年均纯收益;P——投资收益率。
(三)条件价值法条件价值法是通过对游客进行调查,获得森林景观资产评估值的评估方法。
评估操作过程中需考虑以下两种情形:1.评估对象为整个森林风景区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整个森林风景区的价值时,主要步骤如下:①进行游客调查,得出游客对该景区门票的平均愿意支付值;②以该平均愿意支付值作为合理的门票价格,计算出景区的年门票收入,加上其他经营项目的年预计收入,得出该景区的年总收入;③年总收入扣除各种成本费用即得景区的年纯收益;④以年均纯收益除以适宜的投资收益率得出该森林风景区的评估值。
2.旅游风景区中某一森林景观资产的评估森林景观资产仅为风景区的一部分时,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森林景观资产的主要步骤如下:①计算出该风景XE,总的评估值;②进行游客调查,计算在没有某一森林景观的情况下,游客对门票的平均愿意支付值;③以该愿意支付值作为合理门票价格,计算出风景区的评估值;④风景区总资产评估值减去在没有该森林景观情况下的风景区评估值,即为该森林景观资产的评估值。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内容与标准一,森林康养基地1,概念森林康养基地是指在优质的森林环境中,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服务人员,能提供森林康养产品与服务,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能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场所。
2,特征森林康养是指把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森林康复、疗养、养生、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新型产业。
森林康养基地以绿色发展、跨界融合、森林康养、造福人类为前提,落实“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使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森林康养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养服务。
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内容与方法1,森林康养基地的选址条件1)要交通便利,距离省会城市原则上有不超过300公里的高速公路,或距离地级城市不超过100公里,距离主要交通干线不超过1小时车程。
2)距离矿山、机场、工业区5公里以上。
3)远离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发生区、动物疫源疾病区和放射性污染源直线10公里以上。
4)基地边缘距离交通主干道或城市喧闹区1公里以上。
5)有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站点,或基地可提供接驳服务。
2,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模1)基地的面积应集中连片333.3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才能达到森林康养所要求丰富的氧气、较高的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具有森林小气候,起到森林康养的作用。
2)要求基地内要有20公顷由释放比较高的植物精气树种组成的森林康养林,地势也要保持平坦,坡度不能超过15度。
3,森林康养基地的景观标准森林康养基地的景观要求达到《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二级以上风景资源标准。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总分为50分,其中二级为30~39分,符合二级及以上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可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这样既可满足森林康养基地对景观的要求,又能进行合理的开发,为人们进行森林康养提供条件。
天桥沟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在天桥沟森林公园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桥沟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为一级,可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
标签:天桥沟森林风景资源评价一、基本情况天桥沟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西北山区,平均海拔高度1205米,森林面积达4600公顷。
这里是长白山脉的余脉,形成于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被中外地质学家誉为“地球造山运动经典之作”,被联合国专家列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区之一。
公园不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而且又兼有人文景观特色——这里是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还有东北第一个红色政权——四平乡人民政府。
二、森林风景资源1.生物景观1.1森林植被景观公园境内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原始生态保持完整,多以原始次生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森林繁茂,郁闭度在0.6—0.8之间,植被覆盖率达97%以上,绿视率几乎达到100%。
在辽宁乃至全国也为罕见,著有“辽东小林海”之称。
植物区系为长白山和华北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替带,自然分布的植物有184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有50多科,170余种,裸子植物3科6属53种,被子植物78科926种,真菌蕨类24科75属236种。
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有人参、东北刺参、钻天柳、水曲柳、黄菠萝、平贝母、天女木兰、灵芝、天麻、党参等。
1.2古树名木景观1.2.1蟒松蟒松是一棵生长200多年的油松,位于莲花峰景区,其形态奇特,如蟒蛇一般,大自然的造化,非人力所及。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曾引来中外众多美术家,摄影家到此写生拍照。
1.2.2神柞劈石柞树是公园内较常见的树种之一。
柞树属于阔叶乔木,木质比较坚硬。
柞树浑身都是宝,它的种子又叫“橡子”,产量很高;在饥荒年代,是贫苦百姓的“救命粮”。
柞树耐寒,适应性极强,即使在石缝里也能生长。
“神柞”就是一株长在巨石中的柞树。
第08讲林地资源、森林景观资产评估二、林地资源资产评估带着“问题”去听课!(1)五种林地资源资产的评估方法如何理解和运用?(2)异龄林林地的两种评估方法如何理解和运用?影响林地资源资产评估价值的因素有:立地等级、地利等级、森林经营的方式及强度、林产品的销售价格、林产品生产周期及利率、有林地与无林地差别、林地用途、林地交易市场是否活跃等。
(一)林地资源资产评估方法林地资源资产的价值以林地上所获得的收益来体现。
一般采用的资产评估方法有:一是根据林地的林木资源、植物资源、景观资源等产生收益来判断其价值(收益法);(市场法);1.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林地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林地评估值的方法。
评估时应选取3个及3个以上与拟评估的林地条件相类似的参照交易案例,并从评估资料、评估参数指标等的代表性、适宜性、准确性方面,客观分析参照交易案例,对各估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后,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加权算术平均法、中位数法、众数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确定评估结论,并在评估报告中披露所采用的方法和理由。
其中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公式为:式中:E一评估值;G i一参照案例的单位面积林地交易价格;S一拟评估林地面积;k i一林地质量调整系数;k bi一物价指数调整系数;N一参照交易案例个数。
采用市场成交价比较法通常要将被评估林地与交易案例林地的差异进行修正,修正时要考虑前述影响林地价格的因素。
林地质量调整系数(K),是立地质量调整系数(k1)与地利等级调整系数(k2)的乘积(K=k 1×k2)。
(1)林地立地质量(或立地条件类型)差异修正立地等级通常按地位指数级、地位级或立地类型确定,通常采用立地质量调整系数修正。
立地质量调整数按该地区交易林地的立地等级主伐时的蓄积预测产量与被评估林地立地等级预测主伐时产量比值来进行计算。
地利等级是林地采、集、运生产条件的反映,一般用采、集、运的生产成本来确定,一般通过地利等级调整系数修正。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一、种子与苗木(一)种子(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 (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
2—1988);(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
6-1988)。
(二)苗木(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
2—2009)(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10)香樟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和质量分级(LY/T 1729—2008 );(11)扁桃绿化苗木培育技术规程(DB45/T 624-2009);(12)《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2001年);(13)《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 2004).二、森林培育技术(一)生态公益林及林业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