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8102020

适用专业:临床(四年制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学分:56(56/0)学时/3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必修

二、课程教学目的

《中医学》是临床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中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及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属自然科学范畴。就是在今天,她仍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知识和常见证、病,常用中药方剂和针灸等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以中医学基础为核心,紧密结合临床综合应用,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并展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导,辅助以多媒体教学软件,并利用图标、标本、影像资料等教具进行讲授,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以方便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逐步具备中医思维,整体观念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诊察疾病、辨证分析的基本技能,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所学辨证理论与方法,对常见病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并具备基本的方药和针灸治疗方法。

教学中应注意理论教学和直观教学及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激发及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思考能力,结合病例进行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

考试于期末以闭卷形式进行,平时以书面作业和留思考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理论考核成绩80%,平时成绩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李家邦主编《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第六版

2.贺志光主编《中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年第四版

3.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年第二版

4.李飞主主编《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年第三版

5.石学敏主编《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6.张廷模主编《中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目标要求

理论部分

绪论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1.重点把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基本把握: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3.一般把握:中医学的起源,方药学及针灸学和中医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能力目标:

1.充分把握中医学包含的基本内容;

2.充分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熟练运用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3.把握中医源流,认识中医四部经典、金元四大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

第一节中医学的历史沿革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起源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3.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措施

4.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5.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

[重点内容]

1.四部经典:成书的时间,作者,成就;

2.金元四大家著作,所属流派,对中医学的贡献。

[难点内容]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的过程。

[自学内容]

1.中医学临床各科现代发展进程。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一、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恒动观念

三、辨证论治

1、辨证的概念;

2、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四、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特点

五、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

[重点内容]

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难点内容]

1.证的内涵;

2.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概念与实例。

[自学内容]

1.中医学研究进展。

2.中西医的比较。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1.重点把握: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阴阳的内涵。

2.重点把握: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的内涵。

3.基本把握: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基本把握: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一般把握:元气论的内容,影响。

能力目标:

1.熟练运用阴阳学说理论分析事物的阴阳属性、解释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2.熟练运用五行学说的理论分析事物的五行属性、解释事物之间存在的运动变化规律。[教学内容]

一、元气论

1.元气论的内容;

2.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二、阴阳学说

1.阴阳学说的概念;

2.阴阳学说的内容;

3.阴阳学说的应用。

三、五行学说

1.五行学说的概念;

2.五行学说的内容;

3.五行学说的应用。

[重点内容]

1.阴的概念,阳的概念,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属性的特点;

2.阴阳对立,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内涵、意义。

3.五行的概念,事物五行归属。

[难点内容]

1.阴阳理论阐述病理变化,确定的治疗原则。

2.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应用。

3.五行理论解释脏腑相互之间的病理影响,确定的治则治法。

[自学内容]

元气论在中医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6学时。

第二章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1.重点把握:藏象学说概念,内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

2.重点把握:精、气、血、津液、神的内涵,生理功能。

3.基本把握: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病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4.基本把握:经络学说的基本内容,体质的基本概念形成因素,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5.一般把握:体质学说的应用。

能力目标:

1.熟练运用藏象理论分析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对人体的作用。

2.具备应用精、气、血、津液、神理论解释人体生理现象,病理表现。

3.能够分析不同人的体质属性,可以运用体质理论指导治疗、养生。

第一节藏象学说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藏象学说概念

2.藏象学说基本内容

3.藏象学说主要特点

二、脏腑

1.五脏的基本内容、生理功能

2.六腑的基本内容、生理功能

3.奇恒之腑的基本内容、生理功能

4.脏腑之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

1. 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

2. 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的生理功能

3.脏腑的分类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