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哲学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是一个关于美的哲学分支,研究美的本质和审美经验的理论学科。
作为哲学的学科,美学必然有其哲学基础,也就是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都必须符合哲学的基本原则和逻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一、本体论本体论是哲学的一个学科,研究存在的本质、属性、关系和结构等问题。
美学的本体论是指美的本质问题,也就是美到底是什么。
美学的本体论争议激烈,无法统一。
但是,美学的本体论问题是存在的。
美的本质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有些人认为美是客观的存在,有些人则认为美是主观感受的产物。
还有一些人认为美是一种价值判断,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美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产物。
美学的本体论之争依然存在,但是强调本体论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美学的理解。
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学科,研究实在世界的本性和本源,包括本质、存在、实体等诸多问题。
对于美学而言,形而上学的研究最终要回归到对美的本源和存在的探讨,也就是寻找美的存在必然性。
形而上学的研究也分为不同的流派,如实在论、主义、唯心主义等。
不同的形而上学观点会对美学研究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美学而言,形而上学既是其哲学基础,也是其理论框架。
三、伦理学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学科,研究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等问题。
伦理学对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伦理学提供了一种从道德角度评价美的方法。
美学并不仅仅是关于审美的问题,而是也涉及到价值观念的问题。
美学研究的艺术品、文学作品、音乐等等,都有其深刻的道德寓意。
美学必须在道德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评价。
伦理学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完整的视角。
四、语用学语用学是哲学的一个学科,研究言语使用和交流中的语言学现象和规律。
对于美学而言,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正确地表达和传达美的体验和观察。
美学需要通过语言的有效表达和传递,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美的意义。
因此,语用学在美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用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什么样的语言表达更能够传递美的体验和感受,引导人们更深地思考美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知识点汇总:一、美学的研究对象[易考单选题、多选题和简答题]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因为审美现象、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发生关系,即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作为审美对象的美和作为主体的人只有在审美关系中间现实地存在和生成,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而审美活动则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它们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总之,审美现象的背后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作为审美关系现实展开的审美活动。
因为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审美活动形态,最能够体现审美活动的性质,所以,美学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的。
美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2)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其包括四个方面:①艺术美,比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比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比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比如服饰的美。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易考单选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包括三个层面:1.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方法上与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点。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是因为它最初依附于哲学,而与艺术又有紧密的联系,而自然科学的影响(比如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科学的影响(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对于美学的成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使得美学自身不断丰富。
怎样理解美学属于人文学科(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面对的物质的自然现象,而是与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的自然现象。
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面对的客观物化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即审美现象。
而这些,都是属于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围。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目录摘要关键词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
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
(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
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
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
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
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
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黑格尔美学思想梳理目录摘要关键词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二: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三: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意义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一: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与辩证法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更清晰的理解其美学思想,首先应了解其哲学体系。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是在接受与批判康德的哲学而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
从黑格尔的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可以看出他受康德范畴说所得到的启发,并且肯定了理性世界与感性世界的统一。
黑格尔从康德的范畴说得到以下观点:(1)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哲学以一些普遍的范畴而推演出来;从此可见万事万物都是理性的存在的。
(2)范畴与感性的事物结合就产生了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
这种逻辑推演的过程即是人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同时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个观点,黑格尔进一步得出真实的世界的演变即是思想的演变、哲学的演变。
从这两个观点可以窥探黑格尔是如何走向客观唯心主义的,正是在于其认识现实世界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中,过分的拔高了范畴的作用,从而产生了他所说的“理念”。
黑格尔在《美学》的第一章总论美的概念中就给出了理念的定义: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代表的实体,以及这二者的统一.对于黑格尔哲学中一个特别重要的范畴“理念”,是由概念与概念所代表的实在所统一的产物,这个统一的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概念是理念处于抽象的状态,只涉及物的普遍性,所以还是片面且不真实的,它是在于理性应存在而实际未存在的抽象物,它具有理念的潜在性,而作为概念的反面,实在只是概念所代表的个别的事物,这就否定了概念的普遍性,即概念存在自身“设定”了它的对立面来“自否定”,但这种对立不是永恒的,不是消极的.对立是为了统一,否定是为了再否定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的肯定。
这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是一种启示,矛盾存在并不是消极的,矛盾的存在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升华,而升华即要经过“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全国自考(美学)模拟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在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A.黑格尔B.鲍姆加登C.莱辛D.康德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鲍姆加登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鲍姆加登的《美学》是美学独立的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A.理念论B.先验主体论C.绝对精神论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正确答案:D解析: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唯物史观,具体说来,我们认为,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意念B.实践C.精神D.物质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马克思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
这里注意“物质”具有混淆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础,而非本质。
4.马克思认为,美感产生于A.劳动实践把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B.动物向人的自然进化过程C.人的本能的升华过程D.人的自我表现的过程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核马克思的观点。
他认为,美感是实践活动的历史产物,是主体力量在对象化的过程中产生并得到确认的。
5.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体现的环节不包括A.惊异B.领悟C.体验D.澄明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其包括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6.审美发生的基础是A.异性的吸引B.游戏的冲动C.工具的制造和使用D.祭祀的崇拜正确答案:C解析: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劳动的过程,美是在劳动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
因此,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7.提出语言符号的意义分为能指和所指的是A.席勒B.索绪尔C.王国维D.巴赫金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索绪尔的观点。
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这个观点。
正确认识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中国美学是一门在20世纪新生的人文学科,它是现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审美活动规律的重要学科之一。
对于中国现代美学我们必须认真认识其哲学的基础,抓住中国美学的本质和意义,并通过实践的总结建立正确的美学研究方法体系,为美学的研究找到正确科学的途径。
中国现代美学方法论应当确立体验-理解的方法论原则,同时,还必须借鉴形而上学的演绎方法,对于审美体验和反思的结果进行逻辑的推演和论证,以建立一系列美学范畴和命题,形成严整的美学体系。
在学习完了杨春时编著的《美学》第一章后,我对于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大致有了了解。
具体做一下总结和梳理。
具体会结合走进中国园林的感受去简单分享一下个人的一点点体验。
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点:生存是人的历史性的存在,生存具有自由性和超越性;审美活动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存体验方式。
美学研究方法。
现代中国美学的基础:审美活动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存体验方式。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一般的、现实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而是体现着生存的自由性和生存体验的超越性的活动梦也就是审美是生存和生存体验的本质体现。
从生存和生存体验这个哲学基本范畴出发,进行逻辑的推演和历史的考察就会发现和证明审美的本质。
美学研究不但要有正确的哲学基础,而且还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
对于中国现代美学的研究必须确立正确的方法论原则,从而为建立现代中国美学体系找到正确的途径。
首先,要继承和改造现代美学以及中国古典美学的体验——理解的方法。
其次,体验——理解的方法只是发现审美的意义,这种发现虽然具有现象学所说的“证明性”,但仍然是个体的偶然的把握,它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还有待于逻辑的证明。
总之,在发现了审美的意义之后,应当进行理论的证明,即运用演绎方法,从更抽象、普遍的范畴中推导出被发现的结论。
同时,在论证审美的性质过程中,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
美学原理论文美学原理第一篇导言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价值和美术活动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艺术、审美经验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问题,以泛指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美学原理,分析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以及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一、美的概念美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人类对于感知对象的欣赏和审美情感的集合。
美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景观、人体的姿势、艺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美的概念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和文化背景不同。
然而,美学研究追求的是寻找普遍适用的美学标准,以增进人类对美的理解和认知。
二、美的特征美具有多个特征,其中包括对称、协调、和谐、尺度、比例、变化、统一等等。
对称是指物体两侧相对称的特征,可以给人带来平衡和和谐的感觉;协调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和谐,使整体产生一种统一感;尺度和比例是指物体的大小和比例关系,使人感觉舒适和协调;变化是指元素之间的变化和对比,增添刺激和吸引力;统一是指各个元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内在连接,产生整体的和谐感。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包括对美的本质和价值的探讨。
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本体属性,即使存在于感知对象中的特定属性。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欣赏和评价,可以从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等不同的价值观出发。
美学的哲学基础探讨了美的本质和价值的逻辑关系,为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四、美学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运用美学在绘画、音乐、舞蹈、电影和文学等不同艺术形式中起着重要作用。
绘画通过运用色彩、线条和形状等元素,表达画家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音乐通过音符、节奏和和声等元素,表达音乐家的情感和思想;舞蹈通过身体的动作、肢体语言和音乐的配合,表达舞者的情感和意义;电影通过摄影、剧情和音效等元素,表达导演的艺术观点和主题;文学通过文字的修辞、情节和人物形象等元素,表达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美学在这些艺术形式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审美价值的判断标准。
结论美学作为研究美的学科,深入探讨了美的概念、特征和哲学基础,并在不同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培根《论美》的美学原则及其哲学基础解读
伯特兰·培根的论文《论美》被视为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美学论著,向后世的文艺审美提供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原则。
伯特兰·培根认为,美被视为伤害他人的行为,并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三个美学原则来指导文艺创作。
第一,美表现为“同一”,即把不同看起来、有不同寓意或者创作背景的作品结合到一起,互相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
伯特兰·培根认为,要在作品中创造出美的感受,就需要紧密结合着各种不同的感官以及心理上和精神方面的内容,彼此相互作用,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感受体验。
第二,美表现为“奇偶对比”,即我们通过对作品中的相反成分、形式或元素进行比较,使它们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对比,呈现出美的魅力。
培根认为,文艺创作应该以相互补充和强烈对比的方式相结合,以营造出美的感受。
第三,美表现为“隐喻”,即令观众在阅读作品时,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感受到作品所具有的深远的哲学意义。
伯特兰·培根认为,作家的精神思维应当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以便美的智性与情感在作品中内在联系起来。
总之,伯特兰·培根认为,美学原则是高于理性观念的,旨在突破自身界限,以便将文艺审美融入到人们的真实生活情景中。
伯特兰·培根的美学原则和哲学基础不仅赋予了文艺的深刻思考,也激发了许多人从事文艺审美探索的勇气和热情,它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美学审美的发展历史。
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基础与实践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中国传统美学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倡导的美学理念与西方美学迥然不同,强调“内涵美”、“气韵美”、“意境美”、“神韵美”等方面的表达,凝聚着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从哲学基础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与价值。
一、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基础1. 中庸之道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中庸之道的理念之中。
中庸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被赋予了很高的地位,是一种以“中道”为核心的处世之道。
中庸之道鼓励人们通达事物的中间道路,避免任何极端的情况,使之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因此可以更好地审美事物的内涵和气质,感受自然之美和天人合一的美妙意境。
2. 道家哲学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基础还源自于道家哲学的思想理念。
道家哲学认为“道”是一种流动不息的力量,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
而这种流动之中形成的变化和转化也构成了自然之美及人文之美的无穷魅力。
因此,道家哲学的思想内容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内核和哲学基础之一。
3.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也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基础带来了诸多的贡献。
儒家文化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内心感受,认为人性的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
因此,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内涵美”、“含蓄美”、“意境美”等等的理念都是由这种儒家文化所孕育的。
二、中国传统美学的实践中国传统美学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还体现在众多的实践中。
这些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风范和文化底蕴。
1. 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艺术所体现的“山水结合”、“人工自然”、“虚实结合”、“意境增添”等等方面的特点,都是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宗旨。
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注重利用山水、树木、花卉等元素的自然美,同时注重在园林建筑和栽植中体现“中正美”、“适度美”等等理念,通过这种体验带来的美妙意境和文化情怀让人令人陶醉不已。
2. 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代表性艺术之一,它是中国的“国粹”,被誉为“云水禅心”、“诗画之魂”,其毛笔的挥洒、颜色的运用、笔画骨韵等等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美感。
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四篇】导读:本文2018年自学考试《美学》精选试题及答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的学科。
(A)A.低级的感性认识B.人的意志C.理性D.意念1.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D)A.理念论B.先验主体论C.绝对精神论D.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1.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B)A.意念B.实践C.精神D.物质1.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B)A.柏拉图B.黑格尔C.康德D.席勒1.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A)A.自由B.实践C.劳动D.阅读1.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C)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封建社会1.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B)A.多向度的人B.单面人C.双重性格的人D.多重性格的人1.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B)A.学习B.觉解C.实践D.艺术1.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C)A.自发性B.内在性C.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D.动态性1.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的是(A)A.天地境界B.道德境界C.功利境界D.自然境界1.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C)A.功利境界B.学术境界C.艺术境界D.*境界1.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B)A.知识B.体验C.美D.存在1.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A)A.自由B.限制C.必然D.可能1.34.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是(B)A.毫无瓜葛B.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C.同一个概念D.包含关系1.35.审美活动相对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逻辑上是(C)A.同时的B.在后的C.在前的D.无所谓先后1.36.下列审美形态属于中国的是(D)A.崇高B.荒诞C.喜剧D.气韵1.37.审美经验是一种(A)A.感性体验B.感官体验C.认识D.感官快感1.38.艺术活动的全过程不包括(D)A.艺术创造B.艺术作品C.艺术接受D.艺术欣赏1.39.通过有意识的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
2024年4月美学自考真题课程代码:000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鲍姆嘉通创立美学的哲学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哲学B.精神分析哲学C.理性主义哲学D.经验主义哲学2.美学的研究方法是A.单一的、抽象的B.感知的、逻辑的C.多样的、综合的D.历史的、体验的3.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所看重的是对象的A.精神意义B.实际用途C.感性意义D.实践意义4.与一般的生活体验不同,审美体验A.常常着眼于局部利益B.具有整体性和根本性C.总是分散的、零碎的D.是种种人生经验的总和5.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A.社会属性B.理性属性C.实践属性D.感性属性6.最初与人类审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A.游戏活动B.巫术活动C.使用工具的活动D.制造生产工具的活动7.审美形态是多种因素的统一,其中核心的因素是A.审美情趣B.人生境界C.审美风格D.天地境界8.康德认为,崇高给人带来的是A.积极的快乐B.消极的快乐C.游戏的快乐D.想象的快乐9.下列关于荒诞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荒诞是一种现代审美形态B.荒诞是人的异化与局限性的表现C.荒诞是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D.从内容看,荒诞更接近于喜剧10.“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所体现的审美形态是A.自然B.含蓄C.壮美D.优美11.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A.痛苦与绝望B.怜悯与恐惧C.尊严与自豪D.悲伤与恐怖1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审美形态来看这句诗属于A.优美B.意境C.崇高D.自然13.中世纪美学在根本上属于A.哲学B.神学C.社会学D.心理学14.下列美学家中,属于经验主义的是A.休谟B.康德C.席勒D.黑格尔15.中国古代诗论中提到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所涉及的审美理解的特点是A.非情感性B.非概念性C.非直观性D.非感知性16.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A.情感B.想象C.理性D.感知17.明代书法家祝允明提出:“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这指的是审美经验的A.呈现阶段B.构成阶段C.评价阶段D.鉴赏阶段18.在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中,直接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是A.感知B.想象C.情感D.理解19.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体现的艺术观是A.游戏说20.荣格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是A.模仿说B.游戏说C.劳动说D.集体无意识说21.“art”一词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主要是指A.思想B.情感C.技艺D.智慧22.艺术敏感主要是指艺术家的A.表现力B.理解力C.判断力D.感悟力23.“期待视界”对于作品来说是一种A.先在结构B.心理结构C.无意识结构D.潜意识结构24.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A.宣传B.审美C.教育D.娱乐25.比较合理的艺术分类标准应该是A.艺术作品自身的存在方式B.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C.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D.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26.审美教育的实践基础是A.教育活动B.道德活动C.艺术活动D.审美活动27.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明他把乐的感化作用看成是育人的A.最高境界B.现实途径C.重要手段D.根本目的28.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明确提及审美教育的美学家是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29.席勒认为,美育的独特目的是D.促进鉴赏力30.与一般的教育方式相比,美育最显著的特点是A.诉诸感性B.化性起伪C.理性直观D.陶养性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谈美书简摘抄句子“谈美书”是一本关于美感、艺术和美学哲学的书籍,以下是一些摘抄的句子:1“美是自由、轻松、无拘无束的感受。
”2“美的本质是反映人类内心的情感、欲望和陶醉。
”3“美学哲学的基础是人类的审美能力和直觉。
”4“艺术是一种能够表达深刻情感、传递人类文化、展示美学价值的形式。
”5“美的定义是多样化和动态的,它随着时间、文化、审美的变化而改变。
”6“美不是一个客观的实体,而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和经验。
”7“美感的源泉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激动。
”8“美学哲学是对人类感知美的本质特征以及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的研究。
”9“艺术家是一种融合了技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创造者。
”10“美学思想的发展,反映的是人类历史文化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发展。
”11“人们的审美观念受到文化、社会、个体心理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12“美具有魅力、感染力和跨越时空的力量和价值。
”13“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东西,它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4“美的体验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人们需要通过本质的理解和感知才能得到真正的审美体验。
”15“美学哲学的核心是对人类情感、思维和经验的探索。
”16“艺术是人们感知现实、表达情感、探索哲理的一种方式。
”17“审美活动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还应该具有一种批评的眼光和分析的头脑。
”18“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聪明才智和技巧发掘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
”19“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各种形式满足人类内心的各种情感需求。
”20“美学哲学思想的影响渗透到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各个领域。
”21“艺术是一种本质和价值的表达,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心脏。
”22“美感的体验是对某些物品或现象所具有特殊的辨识和欣赏能力。
”23“艺术的创作不仅仅在于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而是需要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的深度和广度的体现。
”24“美学哲学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心理状态的研究,认识这一点是理解和实践美的重要前提。
”25“感官的世界是人们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场所,但是审美活动还需要融合思考和理性的参与。
美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珍藏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A,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区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
B,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C,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D,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心问题和★主要对象(审美活动)。
《美学》试卷&参考答案(一)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嘉登维柯亚里士多德孟子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A、审美意识的形成B、审美观念的形成C、美感的出现D、联想的形成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A、坚持了美的客观属性B、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C、科学地把握住了美来自于人的主观心意这个特点D、符合了人们的审美实际经验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A、普列汉诺夫B、毕达哥拉斯学派C、别林斯基D、狄德罗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A、王国维B、毛泽东C、蔡元培D、贺拉斯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A、亚里士多德B、孔子C、席勒D、但丁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A、《论语》B、《尚书•尧典》C、《左传》D、《礼记•乐记》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A、爱迪生《论想象的快乐》B、博克《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C、康德《判断力批判》D、朗吉弩斯《论崇高》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A、化丑为美B、以丑衬美C、再现生活丑D、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A、“万物皆有托,孤立独无依。
”B、“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C、“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的看法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A、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理智B、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C、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行为D、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情感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A、载道功能B、实用功能C、伦理功能D、审美功能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A、前者体现“天人合一”的意境,后者体现“天人对立”的意境B、前者说明的是完全自然而然的意境,后者说明的是艺术家创造的意境C、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D、前者指自然美中的意境,后者指艺术美中的意境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A、穷人没有审美能力B、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C、自然美景与人无关D、自然的美来自于人的主观臆想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的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黑格尔D、康德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艺术与美学的哲学基础艺术与美学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表达情感和审美观念的方式,更是一种哲学基础。
艺术与美学的哲学基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究,包括艺术的本质、审美的价值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
首先,艺术的本质是艺术与美学哲学基础的重要方面。
艺术是人类创作和表达的一种形式,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观念。
艺术作品的本质在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造力。
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绘画、音乐、戏剧、文学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艺术的本质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情感和思维,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思考。
其次,审美的价值是艺术与美学哲学基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审美是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它涉及到个体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的美学标准。
审美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开启人们的感官和思维,使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体验。
审美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以及对美的标准和规范的探索。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独特的,这也是艺术与美学的魅力所在。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进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此外,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也是艺术与美学哲学基础的重要内容。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反映现实的方式,与现实紧密相连。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观察,同时也受到现实的影响和制约。
艺术作品可以是对现实的批判、反思,也可以是对现实的赞美和赋予新的意义。
艺术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它既受到现实的限制,又能够超越现实,创造出新的世界和意义。
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和创造性是艺术家与现实对话的结果,也是艺术与美学哲学基础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艺术与美学的哲学基础涉及到艺术的本质、审美的价值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
艺术作为一种创造和表达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作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够开启人们的感官和思维。
美学的哲学基础
美学史上各种美学都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古代的哲学基础油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康德美学、黑格尔美学、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作为美学的哲学基础。
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是现在美学的基础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哲学。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生活,也包括精神生产和生活,艺术和审美活动理所当然是人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其次,马克思的时间概念是生成性的。
人的个体感性与人的总体交融、统一的实践,造成了人生世界的日新月异。
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他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美学归根结底也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人不是脱离现实的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从事实际的生产生活的人。
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人的存在具有一定的自认意义,人要实现理想,必须通过变革现实社会关系和社会存在状态
没一门学术都是有一定的哲学基础的。
研究美学要从哲学的研究开始,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以哲学为基础对美学展开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