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山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 格式:pdf
- 大小:248.38 KB
- 文档页数:3
分析甘肃佐家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杨超(甘肃省地矿局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甘肃佐家锑矿位于西秦岭褶皱带,接壤秦家坝、江洛镇等断裂带,其地质条件复杂,给找矿带来一定难度。
基于此,文章先简单分析了锑矿成因及分布特点,然后以甘肃佐家锑矿为核心,分析了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
以期能够给锑矿找矿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推动矿产资源挖掘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甘肃佐家;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作者简介:杨超(1988-),男,甘肃兰州人,主要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锑矿作为我国重要工业金属资源,用途广泛。
我国锑矿主要位于西秦岭矿带,多位于甘肃省境内。
西秦岭矿带矿床大,且位置独特,多见于造山带褶皱带弧形构造中,西秦岭地形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找矿挖掘前景,是我国锑矿资源的重要储备基地。
1锑矿成因及分布特点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锑及其化合物的生产国,在地壳中丰度只有0.2~0.5,多数锑存在于辉锑矿(Sb 2S 3)中,属于一类污染物。
但锑及其化合物用途广泛,如微电子技术中,制作AMD 显卡;锑化合物也常用于制作含氯阻燃剂;锑锡合金可用于焊接,制作子弹,提高其性能;铅锑合金可用于制作铅酸电池。
1.1锑矿的成因(1)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锑矿的本身特征以及所有元素的形成方案,可以发现在当前的信息处理过程和专业化信息的分析过程中,如何通过对于这类信息的整理与协调,研究当前所得到的所有数据。
通过对于实地分析活动,可以发现锑矿中含有4个硫同位素,且变化范围处于1.8‰~2.6‰,在相关参数的变更过程中,产生的平均数值为2.3‰,产生的极差为0.8‰,通过对于所有这类参数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确定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深处,与岩浆的热液矿床中的各类硫同位素的构成参数相似。
(2)区域活动信息。
从本区域的锑矿中的各类元素构成上来看,可以发现其中的元素在各个区域内的地层以及岩石中,锑矿的两侧岩石中会生成多种结构,并且这类结构都受到周边参数的强劲影响。
浅谈锡矿山锑矿田深部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唐代文;谭梦林;韦俊杰【摘要】锡矿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地台向华南褶皱区过渡部位,城步一桃江成矿带上.矿田经历了多层次、不同方向、不同构造运动型式的叠加,导致了由浅部至深部控矿构造具明显的分层特征.本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田地质概况、矿体地质特征、深部控矿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由浅部至深部,断裂构造及旁侧的次级节理、裂隙对成矿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强,背斜对成矿的控制作用逐渐减弱,为明显的构造分层控矿.表明在矿田深边部应以寻找明显受断裂控制的交错类型矿体为主,兼顾层状、似层状矿体.【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20【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构造分层控矿;找矿方向分析;锑矿;锡矿山【作者】唐代文;谭梦林;韦俊杰【作者单位】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湖南湘潭411101;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湖南湘潭411101;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湖南湘潭411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6锡矿山锑矿田是世界上罕见的产于上古生界碳酸盐岩中的超大型中—低温热液矿床,只有在特定的成矿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如此大规模的矿床。
以往大量地质资料表明,“背斜加一刀(断裂)”是控制锑矿床产出的重要规律,历年的勘探及生产资料也有力的证明了断裂加背斜起着控矿的主导作用。
现矿山累计开采深度已达650 m,随着深部地质资料的整理和开发,表明由浅部至深部,断裂构造及旁侧的次级节理、裂隙对成矿的控制作用逐渐增强,背斜的控矿作用逐渐减弱[1-3]。
深部寻找层状、似层状矿体的难度越来越大,且从深部中段来看,受断裂构造及旁侧的次级节理、裂隙控制的矿体形态、规模在垂直变化上自浅部到深部有增厚增大的趋势,充分说明矿田的深边部应以寻找交错类型矿体为主,兼顾层状、似层状矿体[4]。
锡矿山锑矿田位于扬子地台向华南褶皱区过渡部位,涟源盆地南缘,城步—桃江成矿带上[13](见图1)。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是我国一处富有的锑矿床,地处南召县境内,是南召县的一处重要矿产资源。
该矿床的形成与沉积、改造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下面对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特征1.地质情况: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位于黄河流域南缘山区,主要由变质岩、角闪岩、黑云母片麻岩、石英岩组成。
2.矿物组成: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矿物主要为锑矿、方铅矿、蚀锌矿等。
其中锑矿为主要矿物,占矿石总量的90%以上。
3.矿床类型: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为岩浆热液型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变质岩、角闪岩等中。
4.构造特征: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中深成岩作用。
通过对矿床地质构造分析可以得知,这一矿床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和地质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
5.矿床分布特征: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南召县东南部的响水河流域中。
矿床呈带状分布,长度约5公里,宽度150米~300米,矿体走向为东北-西南,倾角70度以上。
二、南召响水河锑矿床找矿标志在进行锑矿床勘查时,通过矿床的特征来找到发矿迹象,从而找到矿体。
在南召响水河锑矿床勘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找矿标志:1.地质标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主要在不同类型变质岩体内分布,在进行勘探时,应当针对这些地质特征,进行矿床勘查。
另外,需要认真分析矿床分布情况,找出矿床的走向、厚度、岩性等特征。
2.地球物理标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探标志主要是重力异常、磁异常。
在勘探过程中需要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找到这些物理标志,为锑矿床的勘查提供有力的支持。
3.微地形标志:微地形的变化对于锑矿富集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在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中,矿体的分布与微地形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在构成微凹陷地形的岩石中较易发现锑矿体。
4.矿体表面变化标志:锑矿在地表上的反映是相当微弱的,但有些矿体在地表上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在进行矿床勘查时,需要认真分析矿石体表面的变化,找到可能的矿床迹象,进行进一步勘探。
云南晋宁肖家营磷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摘要:云南省晋宁区肖家营磷矿含磷系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中谊村组一段(Є1z1)中,矿石矿物以胶磷矿为主,淀晶磷灰石次之,矿区矿石结构均为磷质内砂屑结构,矿石自然类型以致密状白云质磷块岩、砂屑状磷块岩、条带状磷块岩、致密状鲕状磷块岩为主,属浅海相沉积型磷块岩矿床。
通过对肖家营磷矿矿床地质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该区矿床成矿作用及成因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肖家营;磷矿;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矿床成因1 矿区地质特征1.1 矿区地质肖家营磷矿区地层由老至新有元古界昆阳群黄草岭组(Pth);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Є1y)、中谊村组(Є1z)、筇竹寺组(Є1q)、沧浪铺组(Є1c);泥盆系中统海口组(D2h);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及第四系(Q)。
矿区含磷系地层主要分布于中谊村组(Є1z),其地质特征为:(1)磷块岩段上矿层(Є1z1-3)上部白云质磷块岩,多呈灰白、蓝灰色,地表强风化处为砂质磷块岩;中部为条带状磷块岩,有蓝灰色条纹;下部为块状磷块岩在,呈蓝灰色。
局部夹硅质岩条纹。
厚度0.83-17.69m。
(2)夹层(Є1z1-2):灰白、黄色粘土,厚度0-3.16m。
为磷块岩段上、下矿层分层标志。
(3)磷块岩段下矿层(Є1z1-1):为蓝灰色薄至中层状致密块状磷块岩。
往下白云质成分逐渐增多,节理裂隙发育。
1.2 矿区构造1.2.1 皱褶构造肖家营磷矿位于香条冲背斜南翼,为昆阳磷矿区的西延部分。
矿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干海子复式大向斜,其中一级褶皱构造发育次数较多。
由北至南主要有干海子向斜、关索庙-杨柳箐背斜、肖家营-鲁黑庄向斜、王家村背斜、甸头-王家村向斜、大石岩山背斜、白龙梁子-大石岩山向斜7个次一级褶皱构造。
其中干海子复式大向斜对本区矿体具区域性控矿作用,其北翼为肖家营采区,南翼为大石岩山采区。
1.2.2 断裂构造肖家营磷矿断裂构造主要有六条,分别是F3、F7、F6、F9、F11和F12。
甘肃宕昌县下坪头一带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甘肃宕昌县下坪头一带是一个重要的锑矿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矿床类型、矿化特点、找矿标志以及地质找矿模型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的独特特点和找矿潜力。
通过分析锑矿床的赋存特点和形成机制,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未来的研究方向,我们建议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以及锑矿床的成因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该地质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为找矿工作提供更加详尽的依据。
本文对甘肃宕昌县下坪头一带锑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未来的矿产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甘肃宕昌县下坪头一带、锑矿、地质特征、矿床类型、矿化特点、找矿标志、地质找矿模型、找矿工作指导意义、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锑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甘肃宕昌县下坪头一带锑矿资源潜力巨大,成为锑矿勘查的热点地区。
对于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尚不清楚,为了更好地开展锑矿勘查工作,有必要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宕昌县下坪头地区地处祁连山造山带南麓,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探讨找矿标志,对于科学认识锑矿床成因和预测未来勘查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下坪头一带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可以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提供重要参考,并为未来的勘查工作提供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究甘肃宕昌县下坪头一带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以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矿床类型、矿化特点和找矿标志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锑矿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可以为类似地质背景下其他地区的锑矿找矿工作提供经验借鉴,促进锑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利用。
通过本次研究,还可以深入理解下坪头一带锑矿地质形成的机制,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更为详尽和准确的方向。
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锑矿产区,锑矿总量丰富且质量较高,其中桃花尖锑矿是储存总量最大的锑矿之一。
桃花尖锑矿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大幕山北锑矿田中,矿体位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层间破碎带内,其主要受到山层和地质构造的双重影响。
为了促进桃花尖锑矿产量提高,必须明确其成矿地质特征,从而对其找矿方向进行的分析,从而获取更加完善的找矿资料。
因此,本文将对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明确有利找矿区域。
关键词:湖北咸宁市;桃花尖锑矿;成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优化措施桃花尖锑矿地处咸宁市咸安区的横沟桥镇内,在1950年后经过地质勘察发现该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找矿前景较为广阔。
1984年由鄂东南地质勘探队伍在大幕区域对其地面进行勘察,在桃花尖区域发现锑矿体。
本文按照湖北省地质局所开展的桃花尖锑矿普查项目,依据其勘察资料对桃花尖锑矿成矿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该区域内控框因素进行研究,从而能够为桃花尖锑矿后续的勘探以及开发工作提供帮助。
1桃花尖锑矿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桃花尖锑矿处于鄂东南大幕山和药姑山两断轴穹隆复背所构成的东西向次级隆起构造带和新华夏系鄂城大木山—北北东向次级隆起带的复合区域。
在该区域中,地层为扬子地区层和下扬子地层分区,上元古界及下古生界地层,集中分布地层包括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南华系一二叠系以及中生界晚白垩系到古近系,整体呈现连续露出状态。
在桃花尖锑矿区域内,具有大量的褶皱和断裂复合结构,构造整体呈现东西向走势,断裂发育为南北向和北北东向,大木山斜北部的东西向构造中为控矿构造[1]。
桃花尖锑矿区域内同时还存在火山岩发育,整体为杏仁状玄武岩,在部分区域存在煌斑岩发育特征,但是规模较小;该区域内的主要矿产为锑、磷、石煤和石灰岩等,锑矿主要位于大幕背斜北侧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中,包括桃花尖锑矿点、大幕山下锑矿点等。
关于新疆东昆仑锑富集特征及找矿前景的若干思考新疆东昆仑存在着一条锑异常带,长达700km,锑元素富集规模大且程度高。
在黄羊岭地区,大面积锑矿化现已经被发现。
黄羊岭锑矿带为二叠系碎屑岩组成,带内发育有各类矿化脉体,锑矿化呈现脉状且品位较富的特点。
通过东昆仑锑元素的富集特征及其相关控制因素和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该地区锑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域,也是大型锑矿发育的有利区域。
标签:新疆东昆仑黄羊岭锑元素富集特征新疆东昆仑地区位于库牙克谷地以东,阿尔金断裂以南,面积约为12万km2。
研究表明,该地区存在着大型的锑异常带,这条异常带发育情况是向南进入西藏,向东延伸至青海,如此大规模的发育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
1地质背景新疆东昆仑地区依据板块特征,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可可西里陆缘活动带、康西瓦-鲸鱼湖缝合带和布尔汗布达地块等。
可可西里陆缘活动带。
在石炭纪-二叠纪时期,沉积类型主要以稳定型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边缘海为主;三叠纪时期浊流沉积类型在该地区广泛分布,夹中基性火山岩;中下侏罗统发育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山间断陷盆地陆相碎屑岩在上侏罗统-古近系地层中较为发育。
历史时期该地区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不明显,断裂面多平行地层走向,形成开阔的褶皱地层,且侵入岩极不发育。
康西瓦鲸鱼湖缝合带。
陆缘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发育于该地区石炭纪时期及东部二叠纪时期,西部二叠系地层为浅海相高钙碎屑岩,局部夹火山岩。
布尔汗布达地块位于祁曼塔格西南方向,中新生代陆相碎屑岩山间盆地沉积主要发育在东段,而西段主要为中上元古界和奥陶-志留系绿片岩,就整个地块而言,构造变形十分强烈,广泛发育韧性剪切带,侵入岩不太发育。
2锑元素富集及异常特征2.1锑元素富集特征对新疆东昆仑地区进行区域化探表明,该地区锑元素的平均值为1.371×10-6,为锑元素高含量区域,且该值为新疆地区整体平均值的1.94倍,高出全国锑元素平均含量33.3%。
七道沟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工作区位于大兴安岭早古生代陆缘活动带的二级构造单元霍龙门--罕达气褶皱带的东段。
以北东--南西方向的构造为主。
通过对矿床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认为该区找矿具有很大潜力。
标签:七道沟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远景1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内古生代地层发育,同时分布少量中生代地层。
自老到新有:古生代地层有古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中奥陶统多宝山组(O2d)、上奥陶统裸河组(O3L)、上奥陶统爱辉组(O3ah)、下志留统黄花沟组(S1h)、中志留统八十里小河组(S2b)、上志留统卧都河组(S3w)、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S3D2n)、上志留统-中泥盆统罕达气组(S3D2h)、中-上泥盆统根里河组(D2-3g)、上泥盆统小河里河组(D3x)、下石炭统花达气组(C1h)、下石炭统查尔格拉河组(C1c);中生界地层有上二叠统下三叠统花朵山组(P3T1h)、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红层)(T1L)、中侏罗统七林河组(J2q)、下白垩统九峰山组(K1j);新生界地层有新近系上-中新统孙吴组(N1-2s)、第四系全新统(Qh2)。
区域侵入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岩性主要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碱长花岗岩及少量闪长岩脉。
形成时代为石炭世及晚三叠至早侏罗世。
对应的构造活动期次为华力西期及印支期。
区域构造:位于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北段偏东侧,是由一套北东到北东东向压性结构面(褶皱、压性断裂)、北西向张性结构面及介于二者之间的不十分发育的扭性结构面所组成。
是规模大、形成较早的构造体系。
它对区内的古生界乃至部分中生界地层及华力西期岩浆岩起明显控制作用。
矿产特征:该区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产区,区内有铜钼、砂金点、岩金矿点。
斑岩型主要有多宝山铜钼(金)矿床、铜山铜钼(金)矿床、跃进钼铜矿点;矽卡岩型主要有三矿沟铜铁(金)矿床、育宝山铜铁(金)矿点、关鸟河中游钨锌矿点、浅成热液石英脉型主要有三道湾子岩金矿床、宽河岩金矿床、桦皮窑铅金矿点、小泥鳅河岩金矿床;浅成热液斑岩型有五道沟二支沟岩金矿床。
印度尼西亚亚齐省新邦窝金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作者简介:苏佳虎(1986-),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矿产勘查㊂苏佳虎,郭㊀磊(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湖南长沙410000)摘㊀要:新邦窝金锑矿位于环太平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和斑岩金铜多金属矿成矿带㊂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矿区地层岩性㊁构造㊁岩浆岩等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化特征,推断区内存在较好的找矿前景㊂关键词:金锑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印度尼西亚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8)03-0032-02㊀㊀新邦窝金锑矿位于环太平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和斑岩金铜多金属矿成矿带上,处于欧亚板块㊁太平洋板块㊁澳大利亚板块和班达亚齐巽他俯冲岩浆弧带夹持的复杂构造区㊂属典型的现代岩浆岛弧系统,成矿地质背景复杂,矿产丰富㊂1㊀矿区地质概况1.1㊀地层矿区位于热带雨林地区,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较广㊂基岩主要位于陡坎冲沟处和山坡上零星露头㊂岩性简单,以碎屑沉积岩为主㊂主要分布三叠系曼代(Mandai)组(Temd)砂岩㊁粉砂岩㊁泥岩和白垩系佘兰凯(Selangkai)组(Kse)砂岩㊁粉砂岩㊁含砾泥岩㊁复成分砾岩和灰岩㊂1.2㊀构造(1)褶皱构造㊂南部侵入岩为背斜核部,佘兰凯(Selangkai)组地层向两侧形成背斜两翼,轴向呈NWW走向㊂由白垩系佘兰凯组(Kse)组成核部的背斜中,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矿区地层发生倒转,下伏地层三叠系曼代组(Temd)成了上伏地层,轴向呈NW走向㊂次级小褶曲构造常见,轴线走向长200 300m,宽100 200m不等㊂(2)断裂构造㊂区内共有8条主要断裂,走向以NW㊁NWW向为主,主要控矿断裂为F1㊁F2㊁F3㊁F4㊂F1:位于矿区中部,为NWW向的高角度断裂,整体走向290ʎ,倾向200ʎ,倾角70ʎ 75ʎ,区内出露长度约4.6km,宽1 5m㊂以破碎带㊁构造角砾岩为主,石英脉㊁碳酸盐脉充填,发育硅化㊁绢云母化,见少量黄铁矿化㊁黄铜矿化等蚀变,为Ⅰ号矿化带的控矿构造㊂F2:为F1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整体走向280ʎ,倾向190ʎ,倾角60ʎ 65ʎ㊂区内断裂长约2.0km,断续出露,宽1 3m㊂黄铁矿化㊁硅化十分发育,为Ⅱ号矿化带的控矿构造㊂F3:位于F1断裂南约800m,整体走向300ʎ,倾向210,倾角55ʎ 60ʎ,断续出露约4.1km,宽2 4m㊂岩石破碎强烈,构造角砾㊁石英脉㊁碳酸盐脉充填,硅化㊁碳酸盐化㊁绿泥石化㊁黄铁矿化㊁水云母化发育,为Ⅲ号矿化带的控矿断裂构造㊂F4:位于F3断裂南侧,与F3近于平行产出,地表多被第四系覆盖,露头少见,东部与F3相交,整体走向295ʎ,倾向205ʎ,倾角60ʎ 65ʎ,长约4.8km,宽1 3m㊂断层内岩石片理化㊁断层泥化明显,发育透镜状石英,两侧岩石普遍发育"X"型剪节理,硅化㊁星点状黄铁矿常见㊂为Ⅳ号矿化带的控矿断裂构造㊂1.3㊀岩浆岩矿区西部和南部大面积出露,为海西晚期侵入岩㊂由南往北为一套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岩组合,接触带可见宽约10m花岗斑岩脉,走向上覆盖层较厚㊂2㊀矿体地质2.1㊀矿体特征矿区有1条金锑矿体和3条金矿体,各矿体特征如下:Ⅰ号金锑矿体:分为Ⅰ⁃1㊁Ⅰ⁃2两个矿段㊂Ⅰ⁃1矿体:呈脉状,走向290ʎ,倾向200ʎ,倾角75ʎ,见金矿化和锑矿化;地表延伸达1.27km,倾向上延伸不均匀最长178m,最短40m,平均真厚度1.52m;Au平均品位1.52g/t,最低0.40g/t,最高可达2.35g/t;Sb平均品位1.29%,最低0.10%,最高可达3.01%㊂金锑矿化组分分布均匀,厚度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构造角砾填充型矿石㊂Ⅰ⁃2矿体:呈脉状,走向290ʎ,倾向200ʎ,倾角73ʎ,见金矿化;地表延伸990m,倾向上延伸187m,矿体赋存高度-88m,矿体平均真厚度0.81m;Au平均品位1.71g/t,最低1.40g/t,最高可达2.47g/t㊂Ⅱ号金矿体:矿体最大延伸540m,倾斜深度173m,矿体赋存高度-75m,为金矿体,矿体平均真厚度1.02m;Au平均品位1.84g/t,最低1.16g/t,最高可达2.58g/t㊂Au组分分布均匀,厚度稳定,矿石主要类型为低温热液石英脉构造角砾充填型矿石㊂Ⅲ号金矿体:为金矿体,呈脉状,走向303ʎ,倾向23213ʎ,倾角55ʎ 60ʎ,矿体最大延伸970m,倾斜深度164m,矿体赋存高度-80m,矿体平均真厚度1.18m;Au平均品位1.54g/t,最低0.57g/t,最高可达2.45g/t㊂Au组分分布均匀,厚度较稳定,矿石类型与Ⅱ号金矿体一致㊂Ⅳ号金矿体:矿体呈脉状,走向295ʎ,倾向205ʎ,倾角60ʎ 65ʎ,矿体最大延伸920m,倾斜深度187m,矿体平均真厚度1.28m;Au平均品位2.21g/t,最低1.14g/t,最高可达4.77g/t㊂Au组分分布均匀,厚度较稳定,矿石类型与Ⅱ号㊁Ⅲ号金矿体一致㊂2.2㊀矿石特征2.2.1㊀矿石矿物成分Ⅰ号矿体矿石矿物以硫化物和自然金为主,主要为辉锑矿和金,其次为黄铁矿㊂辉锑矿呈浅灰色,以自形⁃半自形的柱状㊁针状集合体分布在脉石中,局部富集,长0.5 3.0cm不等,与黄铁矿共生;金以自然金状态分布在构造破碎带和石英脉中,品位偏低,肉眼难以辨认;黄铁矿多呈半自形⁃自形粒状不均匀分布于石英脉中,在辉锑矿集合体周围呈星散状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㊁硅质岩㊁斜长石㊁方解石,次为碳酸盐矿物㊁绢云母㊁绿泥石㊁高岭土等㊂次生矿物见于近地表的矿石中,主要见褐铁矿㊂Ⅱ号矿体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和黄铁矿,次为褐铁矿和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为长石㊁绢云母㊁绿泥石㊁高岭土等㊂Ⅲ㊁Ⅳ号矿体矿石类型与Ⅱ号金矿体矿石类型一致,主要金属矿物为自然金㊁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㊁绢云母㊁绿泥石㊁高岭土次之㊂2.2.2㊀矿石结构㊁构造(1)矿石构造㊂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其矿石构造主要有:网脉状构造㊁角砾状构造㊂①角砾状构造:早期灰岩受破碎呈角砾状,被后期的含硫化物辉锑矿充填胶结,构成角砾状构造;②网脉状构造:较晚期形成的硫化物石英脉及碳酸盐矿物呈脉状沿早期形成的硫化物裂隙充填,构成网脉状构造㊂(2)矿石结构㊂矿石结构主要有:自形㊁半自形和他形粒状结构㊁网脉状充填结构等㊂①自形㊁半自形和他形粒状结构:岩石中热液石英呈自形㊁半自形和他形粒状及柱粒状,大小悬殊,粒径在0.08 1.4mm,粒间紧密接触分布;黄铁矿呈自形及半自形粒状,粒径在0.02mm左右,零星可见;②网脉状结构:辉锑矿细脉沿灰岩㊁砂岩的裂隙充填交代,但砂岩中的辉锑矿脉较小,含矿品位远低于灰岩角砾型矿石㊂2.3㊀围岩蚀变矿体围岩为含砾砂岩㊁石英砂岩和灰岩,围岩接触面普遍有泥化蚀变带,构造㊁蚀变带㊁围岩界线比较清楚,为断裂接触㊂与金有关的蚀变为硅化㊁黄铁矿化㊁碳酸盐化㊂硅化表现形式为沿构造破碎带砂岩的裂隙和节理充填交代,呈细小的网脉状,伴有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㊂推测矿化期为燕山期㊂黄铁矿化沿构造破碎带岩石的裂隙和节理充填交代,角砾内呈星点状分布,晶形较好,与硅化同期次㊂碳酸盐化表现形式为以膜状充填于裂隙面或形成小网脉状,应为与锑矿化同期的产物㊂与锑有关的蚀变为早期弱硅化㊁黄铁矿化,晚期为绿泥石化㊁水云母化,其次有碳酸盐化㊁高岭土化㊂硅化为矿床普遍发育和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蚀变,发生在成矿阶段和过程中㊂呈细脉或网脉状,伴有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㊂绢云母化表现形式为绢云母呈细小鳞片状集合体部分替代斜长石㊂黄铁矿化普遍发育但含量较低,黄铁矿多呈自形晶立方体,粒度约0.1mm,主要以星散状浸染状在灰岩中,或在弱硅化的裂隙面及小石英脉两侧部位㊂碳酸盐化主要表现形式为以膜状充填于裂隙面或形成小网脉状㊂3㊀矿床成因矿区锑丰度值不高,成矿的物源来自深部㊂矿床为构造控矿,构造走向为北西西向,倾向南西,倾角55ʎ 75ʎ㊂矿体主要沿构造角砾岩带分布,普遍弱硅化,少量黄铁矿化,后期小石英脉和方解石脉生成㊂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辉锑矿㊁金矿㊂辉锑矿矿化期可分为二期,即早期黄铁矿化⁃辉锑矿化期和表生期:(1)硅化⁃黄铁矿化⁃辉锑矿化期㊂为矿床早期主要辉锑矿化阶段,以黄铁矿㊁辉锑矿及石英等形成稳定的矿物共生组合㊂(2)表生期㊂在地表及浅部裂隙发育部位,局部发生表生氧化作用,形成蜂窝状㊁多孔状和胶状构造的矿石㊂4㊀找矿标志(1)矿床受岩性㊁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矿体受蚀变碎裂岩控制㊂弱硅化㊁黄铁矿化发育的灰岩地段对找矿有利㊂(2)土壤化探异常区内有相应元素的组合异常,为有利的矿化富集地段㊂5㊀找矿前景Ⅰ号矿体受构造及灰岩的双重控制,走向上延伸较长,区内灰岩分布范围小,且厚度不大,形态不稳定,向深部延伸的潜力有限;Ⅱ㊁Ⅲ㊁Ⅳ号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走向上北西西向有扩展潜力,深部延伸具有一定潜力,但金平均品位较低㊂推断区内金锑矿存在较好的找矿前景,但受矿体厚度㊁品位影响,开采难度和成本会相应增加㊂参考文献:[1]㊀杨广全,王外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地区金矿典型矿床[J].云南地质,2007(3):284-288.[2]㊀葛良胜,邓㊀军,张文钊,等.中国金矿床(Ⅰ):成矿理论研究新进展[J].地质找矿论丛,2008(4):265-274.[3]㊀陈毓川,李兆鼐,等.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33。
云南省广南县木利外围锑矿区地质特征与找矿分析在对云南省广南县木利外围锑矿区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矿区主要为泥盆系,除下部的翠峰山组外,各组均有出露。
中三叠统百逢组分布于矿区的北东、南东部,即那外断裂的北东盘和西洋江断裂的南东盘。
矿床为构造控矿中低温热液交代矿床。
其成矿主要条件为叠加背形、向形构造轴部以及不整面层间破碎带造成的。
地层岩性特征为直接找矿标志,围岩蚀变与矿物标志为间接找矿标志。
通过综合分析认为,虽然木利矿区核心区域经过长时间开采已日趋枯竭,但其周围区域仍有着较好的开发前景。
标签:锑矿地质特征找矿分析云南广南木利1地质背景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南褶皱系(Ⅱ)中的滇东南褶皱带(Ⅱ1)的丘北广南褶皱束(Ⅱ14)。
属加里东运动以来构造相对活动的陆相构造区。
广南—富宁深大断裂带与北东向南盘江深大断裂带交汇部位的东侧。
其南侧为文山—富宁弧形断裂,受其影响,该区构造形态表现为:西部以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主,东部以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主,中部主要为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组成一系列北东—东西—北西弧形褶断带。
如图1所示。
区域地层从寒武系至第四系除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侏罗系、白垩系外均有出露,寒武系-中奥陶统为连续的滨海-浅海相砂页岩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厚度大于4km,具槽、台过度区的沉积特点。
上古生界为一套比较稳定的地台型浅海相碳酸盐建造和砂泥质细碎屑建造,由于泥盆纪的海侵是在凸凹不平的古地理环境下开始的,因而出现了海碳酸盐沉积相与深水泥质、硅质沉积相的分异现象,早泥盆世后期这种槽台相间的古地理面貌更明显,形成了次含底栖腕足类及珊瑚为主的碳酸盐岩为代表的“象州型”及兼含浮游及底栖生物沉积为硅质夹深色碳酸盐岩与泥质岩的“南丹型”两种沉积类型。
2地质特征2.1地层勘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除下部的翠峰山组外,各组均有出露。
中三叠统百逢组分布于矿区的北东、南东部,即那外断裂的北东盘和西洋江断裂的南东盘。
2023年 7月上 世界有色金属91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江西省德安县宝山矿区锑金矿地质特征及外围找矿潜力浅析王天晨1,王文锋1,柳河清2,黄 群1(1.江西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江西 九江332100;2.江西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江西 南昌330200)摘 要:江西省德安县宝山矿区锑金矿地处彭山锡-铅锌-锑-萤石矿田南缘,受彭山“S”型构造及梓坊东西向构造复合控制。
本文通过对宝山矿区锑金矿地质特征进行总结,探讨锑金矿矿床成因,通过与矿区外围进行对比,认为本区有进一步的勘探潜力。
关键词:宝山矿区锑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3-0091-3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nalysis of peripheral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antimonygold ore in Baoshan mining area of De'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WANG Tian-Chen 1, WANG Wen-Feng 1, LIU He-Qing 2, HUANG Qun 1(1.The Third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xi Geological Bureau, Jiujiang 332100,China; 2.The First Geological Brigade of Jiangxi Geological Bureau, Nanchang 330200,China)Abstract: The antimony gold mine in Baoshan Mining Area, De'a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s located at the southern edge of Pengshan tin-lead-zinc-antimony-fluorite mine, and is controlled by the "S" type structure of Pengshan and the east-west structure of Zifang.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timony gold deposits in Baoshan mining area are summarized, the genesis of antimony gold deposits is discussed,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potential is conclud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periphery of the mining area.Keywords: Antimony gold mine in Baoshan mining area; Geological features; Genesis of mineral deposits收稿日期:2023-04作者简介:王天晨,男,生于1992年,汉族,江西九江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广东省乐昌市乐家湾锑矿矿体特征及外围找矿前景分析首先分析了广东省乐昌市乐家湾锑矿区的地质背景,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特征、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进行了研究。
经分析和研究表明,在矿床深部及矿区周边仍有找矿潜力。
标签:锑矿成矿特征外围找矿前景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南北向构造大瑶山复背斜的西侧,含矿带受南北向主干断裂的制约,并在南北力偶的对扭作用下,形成一系列斜列式展布的北东向次级倒转倾伏背斜,在背斜轴部和层间剥离构造中,控制着锑矿床硅化体的分布。
矿区呈现出的特征是以褶皱构造最为发育,断裂构造次之。
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分为四层,自下而上的层序为:上泥盆统天子岭组(D3t)、帽子峰组(D3m)、下石炭统孟公坳组(C1ym)、第四系(Q)。
1988年底,九三二地质队提交的《广东省乐昌县乐家湾锑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通过审查,审查批准文号:(89)粤色勘审字第003号意见书;批准表内B+C+D级矿石量2310kt,锑金属量60553.7t,其中B+C级45707.6t(占75.5%)。
2矿床特征及矿体特征2.1矿床特征乐家湾锑矿区矿化范围东起14线,西至鱼池连区段31线,硅化带长约4500m,宽100~1000m,矿化面积达到1.55km2 。
锑矿矿体主要分布于矿区内6~31线,矿带长1000m,宽50~870m。
矿体出露最高标高443m,控制埋深最低标高67m[1]。
矿区全区查明共有硅化带5个,含锑矿化硅化体17个,其中锑工业矿体V3、V5、V6、V14共4个。
硅化带的空间展布呈北东-南西走向的平行雁行排列,各硅化带间距约为155m。
含II号和Ⅳ号硅化带两条主要硅化带,其余3个(Ⅰ、Ⅲ、Ⅴ)锑矿化微弱,至今未发现锑矿体存在。
2.2矿体特征本矿段的V3、V5矿脉分布于II号硅化带中。
硅化带(体)与矿体产状基本一致,呈NE65°走向,矿体控制延长一般150~800 m,最长1000 m,厚度一般2~3 m最宽4.23 m,延深一般40~170 m,最大180 m。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驼背山锑矿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成因浅析张 浩摘要:驼背山锑矿床赋存于武宁-新柘林复式向斜南翼次级驼背山背斜西端轴部和北翼。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扁豆状分布于二次背斜轴部及其附近的层间硅化破碎带中。
根据成矿物质的来源、水源、热源、成矿地质、成矿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分析和推断,认为其形成经历了构造、岩浆、岩性、地热、水文等地质条件以及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
矿床类型属地热流体型锑矿床。
具有开采价值和开采潜力。
关键词:锑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成因驼背山锑矿位于华南巨型锑矿带内,在修武箱状复式向斜的北翼,区内褶皱构造发育,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本文拟介绍驼背山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分析矿床控矿因素,总结成矿规律,构建成矿模型,有效指导找矿突破。
1 成矿地质背景驼背山锑矿位于扬子坳陷江南台窿的北缘之修水台陷西段,北接九宫山台拱。
区内经晚元古代的晋宁运动,结束了强烈坳陷的地槽阶段后,进入了地台发展阶段,南华纪至中三迭纪末,虽几度隆起,但仍长期处于陆表海水下沉积环境,接受了厚达数千米的沉积物。
晚寒武世闭塞停滞静水海盆或半封闭海槽的还原环境,利于锑矿沉积,使华区内上寒武统华严寺、西阳山组地层中锑元素丰度达10.51ppm,为同类碳酸盐岩地层的50倍(涂氏值)。
中生代印支运动使地台盖层褶皱隆起,形成了以武宁箱状褶皱为主体的武宁复式向斜,驼背山背斜及其北翼次级背斜控制整个矿床空间展布。
燕山早期运动对印支褶皱进行了强烈改造,形成大量层间破碎带,进一步扩展容矿空间,对矿床规模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燕山晚期以断拗为主,形成了武宁和三都断陷盆地,本区进入了盆岭构造发展阶段。
喜山运动虽然在本区强度不大,但对矿床的保存和开发有一定影响。
1.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自老至新有寒武系中统杨柳岗组,上统华严寺组、西阳山组,奥陶系下统印渚埠组、下第三系红层、第四系冲积层。
杨柳岗组出露于矿区东缘,主要岩性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
西秦岭锑成矿带银硐梁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崔永宁,李玉鹏,司马军(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 酒泉 735000)摘 要:锑矿是我国工业中重要的金属材料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途径。
银硐梁锑矿位于甘肃境内,属于西秦岭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有助于推动区域锑矿的找矿勘查工作。
研究表明,锑矿与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有成因联系,严格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带控制,主要与三叠系官亭群中部之钙质石英砂岩有成因联系,矿区已发现锑矿体12处,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关键词:西秦岭锑矿带;银硐梁锑矿床;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1-0081-2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signs of silver beam antimony depositin West qinling Antimony metallogenic BeltCUI Yong-ning, LI Yu-peng,SIMA Jun(Gansu fourth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Jiuquan 735000, China)Abstract: Antimony o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al materials in China's industry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e Bankiliang antimony mine is located in Gansu Province and belongs to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West qinling Antimony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signs of the depos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the regional antimony o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mony ore is related to silica, carbonate and pyrite, and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 of fracture belt belt, which is mainly related to the calcium quartz sandstone in the middle of Triassic, and has found 12 antimony orebody in the mining area, which has a large prospecting space. Keywords: West qinling antimony belt; silver beam antimony deposit; prospecting sign银硐梁锑矿床位于我国甘肃境内,属于西秦岭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因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的韧性变形有关。
南 方 金 属
SOUTHERN METALS
总第 242 期
2021年10月Sum. 242
October 2021
文章编号:1009 -9700(2021)05 -0027
-04
锡矿山矿田狮子山锑矿矿床
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薛超,刘秀,夏雄刚,赵志坚,孙才红,
韦俊杰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
,湖南湘潭411102)
摘要:狮子山锑矿位于锡矿山复式背斜北北东倾伏端,与世界锑都锡矿山有相似的成矿条件,具典型的“背斜+
一刀”模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分析研究,验证了该区北东向控矿构造与背斜联合控矿的规律
,
认为该区近
围及深部还有较大的成矿空间,希望能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
关键词:狮子山;锑矿;矿床地质特征
;
成矿规律
中图分类号: P618. 66 文献标志码: A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Shizishan Antimony Deposit in Xikuangshan Orefield
XUE Chao,LIU Xiu,XIA Xiong-gang,ZHAO Zhi-jian,SUN Cai-hong,WEI Jun-jie(Secend Team
Of Hunan Nonferrosus Metals Geologlcal Exploration Bureau, Xiangtan, Hunan,411102, P.
R.
China)
Abstract: The Shizishan antimony ore deposit is located at the north-northeast dip end of the Xikuangshan duplex anticline
and has similar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with Xikuangshan, the capital of the antimony world. They all have a typical pattern
锡矿山锑矿成矿模式与找矿导读:湖南锡矿山锑矿以储量丰富、锑质优、产量多被誉为“世界锑都”,是中国锑工业的发源地,我国锑业的龙头。
锡矿山锑矿的勘查发现过程,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模式深受业内关注。
本文作者一直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主持锡矿山矿田探矿工作,深化研究“背斜+一刀”控矿模式,提出深部“断层+含矿岩系+页岩盖层”成矿模式,不仅发现锡矿山锑矿田多层控矿特征,开拓了矿田深部找矿新的空间,还发现并查明稻草湾锑矿床。
本文作者以30年找矿经验,总结认识锡矿山成矿背景,成因及控矿模式;介绍了锡矿山锑矿100多年的勘查开发历程,总结了找矿勘查启示;提出了锡矿山矿田找矿突破新方向。
研究成果指导找矿实用,为锡矿山矿田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华南锑成矿带层状锑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
0引言锑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广泛用于各种阻燃材料、合金、玻璃、半导体元件、医药化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
锑的最大特点是热缩冷胀和同素异形。
锑的熔点和沸点较低,高温时挥发性强。
高温热液阶段锑溶解度大,不能富集成矿;中温阶段,锑与亲铁、亲铜元素共同与硫结合形成复硫化物和硫矿物;低温热液是锑主要成矿期,Sb3+与硫结合形成辉锑矿,常出现砷、汞等低温元素组合。
锡矿山锑矿以储量富、锑质优、产量多而被誉为“世界锑都”,是中国锑工业的发源地,是我国锑业的龙头。
锡矿山锑矿田面积约42.5km2,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矿田由飞水岩矿床、童家院矿床、老矿山矿床、物华矿床、稻草湾矿床等5个主要矿床组成。
矿山在二十世纪的勘探工作,提交勘探(补勘)详查报告5份,探明B+C+D级锑金属量93.88万t。
1成矿地质背景锡矿山锑矿田形成于湘中涟源凹陷中的相对隆起的构造单元中,区域上北东向的城步-桃江岩石圈断裂与北西向的涟源-锡矿山基底断裂交汇,其主体轴向为北东向。
湘中涟源凹陷周边为前泥盆系地层及花岗岩体,泥盆系跳马涧组不整合覆盖其上(图1)。
第26卷第2期 2010年1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26Ⅳ0.2
Jan.2010
肖家山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陶长清 (甘肃省地矿局第一地勘院,甘肃天水741020)
摘要:肖家山梯位于北秦岭同寨~毛羽沟一竹园断裂带的南侧,分南北两个矿段。矿体主要赋存在钙质粉砂岩及 长石石英砂岩体内,矿化受褶皱、断裂控制,含矿岩性钙质粉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容矿构造为构造裂隙,矿床成因 类型为沉积一再造型层控梯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肖家山梯矿 中图分类号 :P618.44
1区域地质概况 肖家山梯矿位于秦岭复杂造山带的北西部,北 邻岷县一新城子断裂。其西南侧属秦岭东南向复构 造带;北东侧为祁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西壁 和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的迭加复合部位。秦岭东西 向复杂构造带为一残缺不全的复式向斜构造。南西 壁产状多为倒转。倾向南西、北东翼产状不甚规则。 区域内三叠系地层复式向斜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为 一紧闭线状褶曲,岷县_-新城子断裂在新城子一银 硐梁一线挤压剧烈,造成三叠北东翼缺失。相同方 向的区域性同寨一毛羽沟一竹园断裂带在其北缘通 过。 矿区所处区域地层为三叠系大河坝组,南与三 叠系滑石管组,北和三叠系下马龙组接触。区域性 同寨一毛羽沟一竹园断裂带断裂为三叠系与中泥 统、下二叠统等的分界线。故北东有泥盆系西汉水 组、铁山组。白垩系等地层出露。大河坝组地层裂 隙极为发育具备了热能运移的外部条件,从区域上 看锑矿床(点)均在三叠地层中产出,特别是三叠系 的大河坝组。分别有岷县的甘寨、鹿八坝锑矿点;宕 昌的袁家湾、银硐梁、大草滩小型锑矿床;礼县的崖 湾锑矿床。无一例外,且均分布于区域性同寨一毛 羽沟一竹园断裂带的南侧。 区域岩浆活动在三叠系地层中的表现微弱,仅 有少量脉岩产出印支期 岩基状在北部的阎井一 带产出,规模较大。 2矿区地质矿产特征 2.1主要含矿地层 主要含矿地层为三叠系大河坝组,可划分为5 个岩性段,自南至北、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Td :褐灰色中层状石英砂岩夹页岩及粉砂 岩。 Td卜 :褐灰色一灰色薄一中层粉砂质灰岩与泥 质灰岩互层,赋梯矿层位。 Td 。:以鲕状灰岩为主,夹灰色中层泥质灰岩。 Td :褐灰色薄一中层粉砂质灰岩夹粉砂质灰 岩。 Td :褐灰色钙质粉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赋 梯矿主要层位。 Td :灰色薄一中厚层含粉砂灰岩,粉砂质泥 灰岩夹少量薄一中厚层含长石石英砂岩。 2.2构造 . 矿区总体构造为走向北西西一南东东、倾向北 北东的复式单斜构造。北西西倾伏的层间小型褶曲 为主要容矿构造之一,断裂构造分为北西西向、北东 东向、北西向三组,为锑矿的控矿构造。 2.3脉岩 矿区内分别出露有石英闪长玢岩脉、闪长岩脉 和蚀变辉绿玢岩脉等中酸性脉岩。部分岩脉裂隙中 有辉锑矿充填,脉岩中sb元素含量0.005%~ 0.03%。 2.4围岩蚀变 主要为硅化,其次为碳酸盐化,局部见萤石化, 以硅化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硅化可分早、中、晚三 期,早期硅化普遍,但强弱不等,其中偶见辉锑矿;中 期硅化多在早期形成的硅化岩石中进行,同时伴随 有辉锑矿化和碳酸盐化,是主要成矿期;晚期硅化表 现为晚期石英脉对已生成的矿化和硅化岩石的切 割,并使靠近石英脉壁的岩石继续硅化。碳酸盐化 可分两期,早期碳酸盐化和辉锑矿化相同且同时交 第2期 陶长清:肖家山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61 代、胶接原岩;晚期碳酸盐化多呈碳酸盐脉,穿插各 类岩石及辉锑矿脉。岩石化仅局部见到,呈网脉状、 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附近偶见锑矿化。 2.5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采集了基岩光谱样,经分析和统计,锑元素 在区内lO个岩性层中丰度值极高,约高出克拉克值 的525~3405倍。其它元素如:Pb、zn、Cu则没有明 显增加,而As、Ag、Bi、Sn、Mo等含量从小于克拉克 值到高出克拉克值237.5倍。若按地层中的不同岩 石统计,矿区的各类岩石(包括角砾岩和方解石脉) Sb元素的丰度值均很高,一般高出克拉克值的115 ~2320倍,相对而言,其中以钙质粉砂岩、粉砂岩、 角砾岩和鲕状碎屑灰岩含量最高。除sb元素外,As 的浓集克拉克值亦较高,并可看出As和Sb有一定 的共生关系。 3 矿床特征 3.1矿体特征 矿区内全部矿体和18%的矿化露头,皆集中分 布在Td卜。地层中,含矿地层成带状分布。含锑矿带 走向受地层产状控制,长3624m,宽59~150m,呈北 西西一南东东向展布。分为两个矿化层,即北矿化 层和南矿化层。 北矿化层:是矿区的主体成矿地段,长1025m, 宽一般5.5~17.0m,平均宽度9.97m,于北西西段 分成两支尖灭,南东东段自然尖灭,局部被断层错断 或受褶皱影响弯曲成“s”形。矿化层岩石主要为硅 化石英细砂岩和硅化石英粉砂岩,岩石中Sb平均丰 度值1619ppm,锑矿大部分赋存在岩石的各组裂隙、 小型断裂或层间破碎带中,部分岩层间小型褶皱轴 部或翼部分布。该矿化层向深部继续存在,但矿化 明显减弱。 南矿化层:位于北矿化层以南20~40m处,平 行北矿化层断续分布,两端均自然尖灭。长540m, 宽一般5—7m,平均宽度6.9m。矿化岩石为硅化石 英砂岩,锑矿沿裂隙充填,呈细脉状分布。 3.2矿石特征 矿石原生辉锑矿石(硫化物),地表有少量氧化 矿石(锑华),表生作用对矿石影响不大。原生矿物 以脉状辉锑矿石和团块状辉锑矿石为主,侵染状和 块状辉锑矿石次之,偶见毒砂一辉锑矿石。结构主 要为柱粒状、放射状及交代残留结构,其次为角砾状 (及假角砾状)结构。矿石构造以晶簇状、脉状构造 为主,其次为块状、侵染状、放射状及片状构造。 矿石的物质成分以黄铁矿为主,黄铁矿次之,偶 见毒砂。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为主,次为萤石。 次生氧化物有锑华、褐铁矿、高岭土等。 矿石中Sb平均含量为2.13%,一般在0.7%~ 2.0%之间,高者可达4%,再高者则极少,总之以贫 矿为主。矿石中锑品位极不均匀,变化很大,近地表 较富,深部变贫,矿石中其它有益元素含量偏低,光 谱分析其化学平均含量:As<0.3%,Pb<0.001%, Cu<0.005~0.007%,最高0.055%,Ni0.001~ 0.002%,M00.001%,Sn<0。001%,Se<0.0002%, Ago.002~0.0005%。 3.3 围岩蚀变 主要为硅化,其次为碳酸盐化,局部见萤石化, 以硅化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硅化可分早、中、晚三 期,早期硅化普遍,但强弱不等,其中偶见辉锑矿;中 期硅化多在早期形成的硅化岩石中进行,同时伴随 有辉锑矿化和碳酸盐化,是主要成矿期;晚期硅化表 现为晚期石英脉对已生成的矿化和硅化岩石的切 割,并使靠近石英脉壁的岩石继续硅化。碳酸盐化 可分两期,早期碳酸盐化和辉锑矿化相同且同时交 代、胶接原岩;晚期碳酸盐化多呈碳酸盐脉,穿插各 类岩石及辉锑矿脉。岩石化仅局部见到,呈网脉状、 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附近偶见锑矿化。 3.4地球化学特征 锑元素在区内l0个岩性层中丰度值极高,约高 出克拉克值的525—3405倍。其它元素如:Pb、zn、 Cu则没有明显增加,而As、Ag、Bi、Sn、blo等含量从 小于克拉克值到高出克拉克值237.5倍。若按地层 中的不同岩石统计,矿区的各类岩石(包括角砾岩 和方解石脉)Sb元素的丰度值均很高,一般高出克 拉克值的115~2320倍,相对而言,其中以钙质粉砂 岩、粉砂岩、角砾岩和鲕状碎屑灰岩含量最高。
4矿床成因探讨 4。1地层和岩性 根据地球化学特征确定,锑元素分布于三叠系 上部的第三岩段Td3、,在第三岩段的第五岩层Td。 中,锑元素的平均含量高达0.01129%,其它各层锑 的平均含量在0.00063~0.o0598%之间。因此,锑 矿主要来源于Td ~一Td 各层,尤其Td 层是主 要含矿层,锑矿床受地层、岩石及构造裂隙控制明 显,尤其是锑矿带、矿化层及锑矿体多赋存于Td 地层中,据此特征,三叠系大河坝组地层为锑矿质的 矿源层。从岩性因素观察,锑元素的分布规律是灰 62 甘肃科技 第26卷 岩高于砂岩,而砂岩又高于板岩。岩石的大孔隙度 和脆性特征,决定了它可成为有利的储矿岩石,尤其 当岩石在发生硅化作用时,其脆性和裂隙度加大,更 有利于矿液的充填。 4.2构造作用 肖家山梯矿体和矿化体都与断裂构造有关,因 此断裂构造的期次、性质、规模等特征,成为矿化控 制作用的重要因素。区域上的北西向断裂,多属压 扭陛断裂,且多以斜切地层的形式出现,这一特点可 以看到当断层斜切矿源层时才会使分散在地层中的 成矿元素发生运移而富集成矿,因此决定了地层和 构造的联合成矿作用。如同寨一毛羽沟一竹园大断 裂斜切到三叠系下马龙组(Tx)的次深海浊流相碎 屑岩地层时,形成了袁马家等锑矿(化)体。三叠纪 地层中的锑矿体,都分布在同寨一毛羽沟一竹园断 裂带南侧的次级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带中,这种现象 说明:区域性大断裂是锑矿的导矿构造;而两侧的次 级同期次同方向的断裂是其的容矿构造;至于较小 的断裂和节理裂隙,是局部矿(化)体的容矿构造。 4.3热液作用 锑矿(化)体距离侵入体均较远,岩浆热液的直 接影响不大。成矿作用应与地下热水溶液有关,即 (上接第155页) 3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分析 在多、高层住宅的建筑节能方法中,EIFS建筑 外墙外保温防水、装饰系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 方法,此方法可以根据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承重或 非承重结构体系的热、裂、渗等质量通病,提高住宅 建筑质量和使用功能。 EIFS系统是一种先进的墙体保温节能系统,在 国外已经成功运用了30多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更先进的产品可以完全替代,其主要有EPS自熄型 聚苯乙烯板材、底涂粘结剂、玻璃纤维网格布与丙烯 酸饰面涂层四部分构成,该系统的优点如下。 3.1自重轻 作为保温主体材料的自熄型聚苯乙烯板材密度 只有18~2okg/m ,相对于地处我国冬冷夏热地区 的兰州而言,30mm厚度的聚苯板就能达到良好的 保温效果。 3.2施工方便 EIFS系统的施工不管是新墙面或是旧墙面,只 要在原有的墙面上粘贴就可,不需用特殊的工具和 地下水沿岩石裂隙、空洞作垂直或环流运动过程中, 受地热、地震热、岩浆烘烤、放射线元素蜕变等影响, 温度增高,压力增大,溶解围岩的能力也增强,这些 热水溶液在作垂直或环流运动过程中,不断溶解地 层中的锑、硫等组分,形成含矿溶液,为成矿准备了 物质条件。这些含矿溶液由于压力、温度、比重等的 变化,顺构造所构成的通道由下而上运动,条件适宜 时,在适当的场所沉积、富集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