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芽孢杆菌——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86.11 KB
- 文档页数:3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杆菌及检验考点总结一、棒状杆菌属G+,杆菌,菌体粗细、长短不一,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着色不匀,有异染颗粒。
无鞭毛、无荚膜、无芽胞。
需氧,营养要求较高。
引起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白喉棒状杆菌,其他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
(一)白喉棒状杆菌1.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细菌排列呈散在L、V、Y字形及不规则栅栏状。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无菌毛。
异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Albert(阿培特)染色。
这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细菌有重要意义。
异染颗粒(浓染颗粒)Neisser(奈瑟)染色:菌体染成黄褐色,颗粒被染成紫黑色;Albert(阿培特)染色:菌体呈蓝绿色,异染颗粒蓝黑色。
(2)培养特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形态不典型。
1)血液琼脂平板:灰白色S型菌落,有狭窄的β溶血环。
2)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培养基:生长迅速,形成灰白色、湿润、S型菌落。
涂片染色形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
3)亚碲酸钾血琼脂:本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呈黑色。
4)液体培养基。
(3)生化反应:触酶试验阳性,氧化酶试验阴性。
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半乳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极少分解蔗糖。
能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不产生吲哚,不分解尿素。
据亚碲酸钾血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的生长特点及生化反应,可将本菌分为轻、中、重三型。
在我国以轻型多见。
分型与所致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致病性致病物质: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白喉,多在秋冬季节流行。
以咽白喉最常见,喉白喉及鼻白喉次之,偶亦引起眼结膜、外耳道、阴道及皮肤的局部病变。
本菌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大量外毒素可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
毒素能与敏感的心肌、肝、肾、肾上腺等组织细胞及外周神经,尤其与支配咽肌和腭肌的神经结合,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内脏出血和神经麻痹等严重损害,是白喉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禁止生物武器总结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毁坏动植物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由生物战剂、生物弹药及运载系统等组成。
生物战是使用生物武器伤害对方人员、动植物造成大面积杀伤的一种战争手段。
用生物武器作战,并不是现代发达国家的专利。
人类在战争中使用生物武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得很远:利用动物身上的传染病来使敌人患病,则是典型的生物武器,其初露锋芒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曾大量培植炭疽菌,并以活人做实验……《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七三一部队”从1932年开始,就以中国东北城市哈尔滨为基地,以活生生的中国人为试验对象,在11个城市内展开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试验,所试验的生物武器包括炭疽杆菌、霍乱病菌、志贺氏菌痢疾、沙门氏菌、鼠疫菌等,至少杀害了一万人。
那么,为什么军事家们视生物武器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被越来越多恐怖主义分子应用来对付其他国家呢?生物武器又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让我们先了解现在最常用的生物武器——炭疽热、天花病毒一封封普通信件,使人谈炭疽热色变。
炭疽热是一种由炭疽热杆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以孢子形式存在,孢囊具有保护功能,能使细菌不受阳光、热和消毒剂的破坏而在自然界中长期存活,在周围环境尘埃、土壤中可存活40年,在皮革中能生存数年,牧区一旦被污染,传染性可维持20~30年,且极难根除。
炭疽热主要发生在牛、羊等低等脊椎动物身上,人类感染的概率只有10000:1。
它主要有三种类型:通过皮肤接触造成的皮肤性炭疽热、通过空气传播的呼吸性炭疽热、通过食用受染肉类造成的肠道性炭疽热。
其中,呼吸性炭疽热后果最为严重,致命率约为95-100%。
炭疽热杆菌的培养相对容易,便于大量生产,同时还可以长期保存,一些国家已经将它作为生化武器的重要开发项目。
它能以液态或固态的形态存在,液体的炭疽热杆菌喷洒在空气中会形成细微的薄雾;炭疽热孢子烘干后可与其它粉状物混合在一起,人一旦吸入空气中飘浮的这种粉末就会被感染。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
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是微生物推动的;氧气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用弱化的致病菌防治鸡霍乱.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
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二。
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主要包括哪几大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三元界: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四。
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大小以直径表示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
大小:长度×宽度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细菌的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五。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的原理和步骤?知道常规的几种Gram+、Gram-的菌种。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第一单元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一个字小而简单。
1.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活的)。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原始)。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真性)。
第二单元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肽聚糖由聚糖支架与四肽侧链及五肽交联桥共同构成。
功能:维持菌体固有形态。
革阴有外膜,脂多糖是革阴细菌内毒素主要成分。
溶菌酶:切断聚糖支架的β-1,4糖苷键,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切断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之间的连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质粒非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须。
细菌染色体是生命所必须的。
(1)F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2)R质粒:控制细菌耐药性。
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抗吞噬。
2.鞭毛:运动。
3.芽胞:增强细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
是灭菌效果的指征。
4.菌毛:普通菌毛:粘附作用。
性菌毛:遗传物质的传递,由F质粒表达。
初染:结晶紫染液;媒染:卢戈氏碘液;脱色:95% 的乙醇;复染:稀释复红液。
(革阴菌的细胞壁肽聚糖薄而且外面有酒精可以溶解的脂溶性的外膜,革阴成了无色,最后用红色染。
)第三单元细菌的生理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pH7.2~7.6。
结核杆菌pH6.6~6.8,霍乱弧菌pH8.8~9.0。
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代谢:1.热原质: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注入人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
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革阴脂多耐热,全身裂解无抗原。
细菌的分解代谢试验:1.糖发酵试验:乳糖发酵试验常用于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
2.大肠杆菌IMViC 试验结果为:++――,产气杆菌为――++。
细菌的人工培养:菌落:由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第四单元消毒与灭菌消毒保留芽孢。
紫外线:260~270nm,最佳波长为265~266nm。
杀菌机理:使同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基共价结合而形成嘧啶二聚体,干扰细菌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死亡或突变。
法国巴斯德--德国郭霍卫生微生物所在的环境包括:大气、土壤、水、光照、生物及非生物物质等有机和无机环境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方略的科学生物圈包括:水/地上岩石/大气生物圈微生物生态学:是在微生物学和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交叉学科,为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研究微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微生物群体之间互相关系、相互作用的学科。
生境:指微生物能在其中生存并执行其特定功能的微小环境,又叫微环境。
龛:比生境更广泛,包含生物生存的空间概念、功能作用,以及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中的位置,也叫生态位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或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及适应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关系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演替: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群落相继更替的过程。
正常菌群:菌群失调:指在原生态环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种类、总菌数和各种群落成员的活菌数的异常变化。
诱发因素:1.射线照射2使用抗生素3外科手术4其他:免疫抑制剂,医源性因素等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个组成部分的内部或相互时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适应而建立的一种互相协调的动态的平衡。
放线菌:细胞壁含有bao bi suan 无性繁殖,革兰阳性,以微米计算,分布广泛指示微生物:是指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微生物P4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用于检测实验室感染机会多,感染后病情严重,无特效治疗,可致死的微生物或可能引起严重的流行、需要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疫的微生物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保证水平:SAl,之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通常表示为10-n医院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物体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疫源地消毒:是指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动物微生物学(总结)第一章绪论⏹微生物:肉眼看不见,分布广,有一定形态结构,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及种类:⏹微生物之父:Louis Pasteur巴斯德⏹细菌之父:Robert Koch柯赫第二章细菌学总论部分一、1.细菌: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形态和结构简单。
包含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放线菌等2.细菌大小及其形态结构:✧大小:微米级✧形态: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3.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4.细菌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体)✧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5.细菌细胞壁的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阳性菌特有:壁磷壁酸,脂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外膜(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和内壁层组成。
其中脂多糖为阴性菌特有。
6.细胞壁的化学组成:7.革兰氏染色法原理及其步骤:(1)原理:✧阳性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
✧阴性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8.核体(nuclear body):细菌不具有成形的核,无核膜、核仁,称为核质或拟核。
9.质粒(plasmids):细菌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
10.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出现的生物科学家出总结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细胞学说组要内容: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核心内容: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3、遗传和变异4、适者生存。
(进化的结果)需要强调的是: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生物个体为单位,而不是强调群体的进化,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自然选择是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导致的,而不是将自然选择归结于不同基因频率的改变,没有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也会进行。
4.“优胜劣汰”不是进化论的内容,而是被误导的一个说法,达尔文本人,以及现代的生物学家,都不会有优劣去评价一个物种的群体或个体,因为适应与否,取决于自然的选择,如果环境变化了,那么所谓的适应与不适应的情况可能就会发生逆转,判断优劣,是不可能的。
1900年,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生物学迈进第二个阶段----- 实验生物学阶段。
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最伟大的成就,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
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胃蛋白酶。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总结绪论:一、名词解释: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简答、论述: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适应强,易变异;⑸分布广,种类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曲颈瓶实验)⑵免疫学——预防接种。
(鸡霍乱病)⑶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⑷发明巴氏消毒法。
科赫:⑴证实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⑵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⑶提出了科赫法则。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⑷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
⑸配制培养基。
原核生物:一、名词解释: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做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糖被:是包被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分为荚膜、微荚膜、粘液层和菌胶团。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
DPA-Ca:吡啶-1,6二羧酸钙盐的简称,芽孢皮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与芽孢的抗逆性有关。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在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即菌落。
放线菌:一类主要呈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形成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环境生物技术定义:简单定义:应用于环境保护的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发酵技术、基因技术、酶技术、细胞技术、植物修复:这些技术在环境治理应用中都与微生物有关。
1.能够概括性地描述一种应用于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和废气处理技术(工艺)主要研究内容氧化塘-微生物作用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种类;废水成分与降解;各种环境因素对氧化塘效率的影响;• 如何提高效率?采取哪些措施?塔式生物滤池-微生物耗氧降解污染物BOD负荷达2~3kg/m3d 塔高8~24 m 直径1~3.5m径高比1:6~1:8 填料:焦炭、炉渣、蜂窝滤料、波纹板滤料、石棉瓦废水净化:过滤效果和微生物降解。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活性污泥(主要由微生物组成)1不同运行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2不同污泥状态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3丝状菌、非丝状菌以及原生动物等主要类群的相互关系4污泥膨胀问题染料脱色微生物技术1:培养基+染料0:培养基+菌2:培养基+染料+菌用专业软件分析找到差异点,并把差异点挖出来,进行胶内酶解,做后续的质谱分析与微生物有关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老式固体垃圾填埋场问题1、填埋之后没有及时加土保护层;2、无气体检测井;3、无水质检测井;4、无废水处理;5、污染物可能随时间变迁而迁移到地下。
现代固体垃圾填埋场1、强调对地下水的保护,设计的基本思想;2、具有渗滤水的收集管道;3、保护垫层有利于渗滤水收集(圆明园争论);4、渗滤液的净化系统(微生物技术处理水);5、渗滤层之下的地下水检测(微生物指标);6、检测排出的气体(CH4产生和氧化);微生物种群变化及其代谢物的检测7、土壤每天覆盖废物;8、关闭后还要定期监测。
固态发酵转化废物为肥料或饲料菌种筛选功能菌群分析终产品标准固体发酵罐控制参数温度、湿度、通气、转速等转轴式、转桶式材质碳钢/不锈钢固态发酵转化废物过程起作用的是微生物废气生物处理一般原理1、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与水接触并溶解(或混合)于水中;2、溶解(或混合)于液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内,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物质。
医学微生物学总结一、绪论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按照微生物的结构特点、遗传特性及分化组成)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藻类、原生动物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结构最简单的微生物)最常用的基因工程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德国医生郭霍创立了:细菌染色方法、固体培养试验、动物感染实验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现代微生物学常用的诊断方法: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聚合反应(PCR)、核酸杂交技术。
朊粒:比病毒更简单的没有基因结构的致病因子。
二、细菌(一)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呈L型细菌)、细胞膜(中介体)、细胞质(核质、质粒、异染颗粒)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功能:抗吞噬,与致病性有关;抗干燥,渗透屏障;黏附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运动,有的与其致病性有关)、菌毛(黏附作用,与治病性有关;还可以经接合转移遗传物质)、芽孢(有强抵抗力,是灭菌指标;用于鉴别特殊细菌;可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传染源)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意义:用于细菌鉴定、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的特有结构,是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而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位于菌体的侧面或中间部,可有一个或者多个。
细菌的形态和大小:(测量单位:um)细菌的形态特征代表菌球菌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有两个菌体成对排列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球菌在一个平面上分裂,分裂后多个菌体无规则地粘连成链状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在多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分裂后无规则的粘连在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直杆菌大、中、小炭疽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布鲁菌分枝杆菌呈分枝状生长结核杆菌棒状杆菌菌体末端膨大呈棒状百喉杆菌梭杆菌菌体两端尖细呈梭状坏死梭杆菌螺形菌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逗点状或弧状霍乱弧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鼠咬热螺菌螺杆菌菌体细长呈弯曲型s型或海鸥型幽门螺旋杆菌(二)、细菌的鉴别及基本培养基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别的生化反应合成为IMViC:I指吲哚实验、M指甲基红实验、Vi指VP实验、C指据元酸钠试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总结归纳第一节总论一、绪论1.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1.细菌的基本形态:2.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⑴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功能:①维持菌体外形;②维持渗透压;③决定细菌的抗原性;④脂多糖是具有致病作用的内毒素。
结构特点:化学成分是肽聚糖。
(又称黏肽)Ⅰ:G-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是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共同构成外膜。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三、细菌的繁殖与代谢:㈠细菌的生长繁殖: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⑴条件:营养物质(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酸碱度(pH7.2~7.6)、温度(37℃)、气体⑵根据对氧气的需要不同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四大类;2.生长方式与速度:⑴生长方式: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法繁殖,繁殖速度极快。
⑵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㈡细菌的新陈代谢:1.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⑴对糖、蛋白质的分解⑵细菌的生化反应是鉴别细菌的重要依据⑶常见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分解试验2.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㈢细菌的人工培养:最常用的是需氧培养法。
四、细菌的变异㈠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变异机制:1.细菌的变异现象:①细菌的形态结构变异:包括L型变异、荚膜变异、鞭毛变异等;②抗原性变异;③毒力变异;④耐药性变异;⑤菌落变异。
2.细菌变异机制:㈡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⑴影响细菌学诊断:发生变异的细菌可以失去其典型的特征。
(L型变异)⑵预防耐药菌株扩散。
(药敏试验)⑶制备疫苗。
(减毒活疫苗)⑷检测致癌物。
(鼠伤寒沙门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⑸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质粒、噬菌体-载体-目的基因-受体菌。
五、消毒与灭菌㈠基本概念:1.消毒:指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2.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包括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一、概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根据其生物学特性、致病能力及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差异,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主要根据微生物类型、致病性、传染性及预防措施等因素进行划分。
二、微生物类型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主要涉及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四类微生物。
1.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2.病毒:根据遗传物质、包膜特性及感染对象等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3.真菌:包括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等。
4.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等。
三、细菌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特性和致病能力等,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
四、病毒分类根据病毒的遗传物质、包膜特性和感染对象等,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等。
DNA病毒主要包括鼻病毒、肠道病毒等;RNA病毒主要包括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
五、病原微生物分类根据微生物的传播风险、实验室感染后是否引起严重疾病,以及是否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等,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包括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1.第一类病原微生物:高度危险性,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目前缺乏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病原微生物。
如炭疽芽孢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2.第二类病原微生物:高危险性,能够引起较为严重疾病,且目前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病原微生物。
如布鲁氏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3.第三类病原微生物:中度危险性,能够引起一般性疾病,且目前有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病原微生物。
如轮状病毒、腺病毒等。
4.第四类病原微生物:低危险性,能够引起轻微疾病或无症状感染,且目前缺乏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病原微生物。
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
六、总结中国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是针对不同类型和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类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药理学【第一章】1、药物:【概念】即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及某些特殊用途的化学物质。
【第二章】1、选择性和二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属性。
任何药物都有二重性。
2、效能: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此时已达到最大有效量,若再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加。
3、半数致死量LD50:能杀死一半试验总体之有害物质、有毒物质或游离辐射的剂量。
4、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
5、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时机损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
6、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又称为治疗矛盾。
7、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的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效应的大分子物质。
(含量少,1mg/10fmol)8、激动药:又称兴奋药,对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9、拮抗药:又称阻滞药,只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拮抗药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10、首过消除:指口服给药后,部分药物在胃肠道,肠粘膜和肝脏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舌下给药,直肠给药没有)11、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①血浆蛋白结合率;②体内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③体液PH值;④局部器官的血流量;⑤药物与某些器官的亲和力。
12、影响药物效应的生理因素:①年龄;②性别;③个体差异;④种族;⑤精神因素。
【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药理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促进腺体分泌。
3、兴奋平滑肌。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应用:1、重症肌无力2、手术后腹气胀及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肌松药过量的解救。
【有机磷中毒的解救方法】轻中度中毒可用阿托品,中度及重度中毒时,阿托品常与胆碱酯酶复活药合用,以彻底消除病因与症状。
【M胆碱受体阻滞药】阿托品药理作用:1、松驰平滑肌2、抑制腺体分泌3、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4、心血管系统:兴奋心脏,扩张小血管5、兴奋中枢阿托品临床应用:1、内脏绞痛2、腺体分泌过多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眼底检查、验光配镜4、抗体克5、抗缓慢性心率失常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药理作用:1、收缩血管(除冠状动脉外,几乎所有小动脉和小静脉均出现强烈收缩作用)2、兴奋心脏3、升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都升高)4、大剂量时血糖升高,增加孕妇子宫收缩频率。
执业药师药理学记忆口诀2017年执业药师药理学记忆口诀药理学是在执业药师考试中占据分值较大的一门学科,为了帮助考生提高成绩,YJBYS考试网店铺第一时间整理好了关于执业药师药理学记忆口诀,希望对大家有好处!一、药物的理化性质一般而言,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易吸收,而弱碱性药物在小肠中吸收。
由于小肠吸收面积大,药物吸收以小肠为主。
记忆口诀【酸酸碱碱促吸收,酸碱碱酸促排泄】二、药物代谢酶1. 酶诱导剂:能使酶活性增强的药物。
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灰黄霉素和地塞米松——诱导P450酶的活性,加速自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药物效应减弱。
记忆口诀【灰黄土地诱惑大,两本就能取一利】2. 酶抑制剂:能使酶活性减弱的药物。
如:酮康唑、氯霉素、吩噻嗪类、别嘌醇、西咪替丁——抑制P450酶的活性,降低其他药物的代谢——药物效应增强。
记忆口诀【酮氯吩别多可惜,情绪难免受抑制】三、青霉素类的抗菌谱青霉素对敏感菌的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革兰阳性球菌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革兰阴性球菌中的脑膜炎奈瑟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阳性杆菌中的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厌氧的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梭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均对青霉素敏感。
螺旋体中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鼠咬热螺旋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
记忆口诀【梅钩回归破白碳,链球菌和脑膜炎】四、抗生素不良反应记忆口诀【青霉素:局过赫脑毒;大环内脂类:心肝耳胃肠;氨基糖苷类:耳肾肌肉阻过敏;四环素类:胃肠过敏肝肾伤,二重感染四环牙;氯霉素:灰婴休克骨髓毒;喹诺酮类;消中关节偶过敏;磺胺类:溶血过敏结晶尿;抗真菌药:两性肾损余为肝】五、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乙酰水杨酸反应,抑制PGE;解热又阵痛,抗炎抗风湿;抑制血小板,防治血栓塞;不良反应多,为您扬名易。
说明:“为”即胃肠反应“您”即凝血障碍“扬”水杨酸反应“名”即过敏反应“易”瑞夷综合症以上是为考生总结的部分药理学中可用口诀联想记忆的知识点,其实药理学中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用口诀进行联想记忆,各位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口诀改变,只要自己能记住就可以,如果想了解更多知识点,请持续关注YJBYS考试网执业药师考试频道!下载全文。
炭疽芽孢杆菌
1•
形态及染色特性
革兰阳性大杆菌,芽孢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心。在动物组织和血液中,菌体单在或呈
2? 5
个相连的短链,相连的菌端平截而呈竹节状,围绕以丰厚的荚膜。在牛、绵羊体内形
成的荚膜,经染色后镜检最明显,马、骡次之, 猪则史次,往往轮廊不淸。荚膜具有较强
的抗腐败能力,当菌体因腐败而消失后,仍有残留荚膜显示,称为菌蜕。动物体内的炭疽杆 菌只有当
露接触空气中的氧气之后,方能形成芽胞。
2•
培养特性
本菌为需氧菌,i但在厌氧条件下也可生长。可生长温度范围为 15? 4C,最适生长温
度30? 37C。最适PH为7.2? 7.6。营养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中即能生长良好。培养
24h
后,强毒菌株形成灰白色、表面干燥、边缘呈卷发状的粗糙( R)型菌落),无毒或弱毒菌
株形成稍小而隆起、表面较为光滑湿润、边缘比较整齐的光滑( S)型菌落。
在培养基中常形成长链, 并于培养18? 24h后开始形成芽胞。在普通培养基中不形成荚
膜,但若在血液, 血清琼脂或碳酸氢钠琼脂上,于 10%? 20% CQh中培养,则形成荚膜。
在明胶穿剌培养中,细菌沿穿刺线生长,形成倒立的雪松状。培养 2? 3d后,明胶上
部逐渐液化呈漏斗状。在含青霉索 0.5IU/ ml的培养基中,由于细胞壁的肽聚糖合成受到抑
制,原生质体相互链接成串,若培养基中青霉索含量加至 IOIU/ml,则可能完全不生长。 此特
点可与其他需氧需氧芽孢杆菌鉴别。
3.
生化特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而不产气,不发酵阿拉伯糖、木糖和甘露醇。水解淀粉、明胶和酪蛋
白。VP试验阳性,不产生吲哚和 H2S,还原硝酸盐。牛乳经 2 — 4h凝固,然后缓慢胨化。
卵磷脂酶阳性或弱反应,笨丙氨酸脱氧酶和磷酸酶阴性,触媒阳性。不能活微弱还原美兰。
4•
细菌菌落形
态
5.
炭疽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