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7.40 KB
- 文档页数:2
Vol.28No.5May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5期(下)2012年5月
1前言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导向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影响和推动
下,高校体育教学无论在教学思想、还是在教学内容的设
置、教学方法的择用以及教学组织体系的构建等诸多方面,
都在发生着有机的转变.一种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为指导
思想,以实现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传授与科学健身方法的
有机结合为主要内容的高校体育教学新体系,正在逐步构
建、发展与完善,由此也引发了高校体育各教学科目的改革.
健美操教学是高校体育新近引入的教学科目,以其所
特有的健身性怡情、陶冶情操、促进审美意识有机生成等功
效,而备受广大学生的推崇.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
响与束缚,高校健美操教学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以
及教学目标的设置等方面还有悖于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
还需进行有机的整合与优化,以便于实施有目的性的改革
与发展.因此,加强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途径以及发展
的对策的研究,对于促进该项目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提高
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
义.
2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
健美操运动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具
有普及型强、适应人群广泛以及健身价值突出等特征,因而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相对于高等院校而言,通过健美操教
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发展,能够塑造完
美体形、增强审美意识、提升自尊与自信,这对于实现学生
的自我发展,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推
动作用.纵观现阶段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由于受传统教
学理念的影响,健美操教学依旧停留在对健美操动作与技
能的传授上,即教师通过对健美操动作的分解式教学,促使
学生在感官认识上熟悉与掌握动作的基本要领与规范程
度,进而进行机械式的模仿练习,直至完全掌握为止.这种照
搬照用的模仿式学习,不仅不利于学生对健美操运动的内
涵达成理性的认知,同时,还因教学形式与内容的枯燥而对
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严重的制约性影响.一般情况下,学生
通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基本上能够掌握几套健美操的动作
套路,但是,对健美操的运动机理以及健身价值却无法达成切实的理解与全面的掌握.因而,健美操教学的整体效果与
社会应用价值较低,使得健美操运动特有的健身育人的功
能,无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健美操运动本身是以动态美、
韵律美以及欢快、活泼等特征而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但是,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或采取千篇一
律的教学方法,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进而降
低其学习与参与的热情,将对健美操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
发展,形成严重的阻碍.因此,鉴于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
以及全民健身运动对于高校体育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实现
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途径
3.1促进健美操教学观念的有机转变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传
统的健美操教学理念,过于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而
忽视对学生参与意识、自主观念以及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
的培养,使其综合素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因此,要对
传统健美操教学理念进行有效地优化与整合,在保留其具
有积极作用因素的基础上,向着更具科学性与发展性的理
念转变.首先,要通过健美操的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健
美操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对健美操运动形成有
效的感官体验与理性认知;其次,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
的课外健美操活动,提高学生对于健美操运动的参与意识;
第三,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其个
人兴趣与爱好得到切实的满足,进而形成健康、完善的个性
特征,促进其身心的自我发展;第四,要通过健美操教学,促
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对健美操健身价值
的理解,自觉地将健美操运动作为参与体育活动的首选项
目,并逐步树立起“健康第一”与“终身体育”的思想.
3.2实现健美操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实现健美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就必须要在健美操教
学内容的设置上打破单一性的束缚,构建起具有适应性、普
及性和发展性特征的教学体系,以满足具有不同素质基础
学生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素质需求的标准呈
现出多层次、全方位的特征,具体体现为:不仅要具备科学
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突出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王珊珊
(沈阳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现状进行阐述,对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的途径与对策进行探讨与分
析,目的在于为促进健美操运动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导向,为通过健美操教学来培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
力,增进起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途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G8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5-0135-02
135--的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建
立起高校健美操教学形式多元化的发展体系,是适应社会
发展需求、实现健美操社会价值转换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
生逐步构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体育技能体系、适应各种社
会角色需求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要在有针对性与目的性保
留健美操运动竞技性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其健身性、大
众性、娱乐性以休闲性的特征,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
目的,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和趣昧性的健美操教学体系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在运动中得到愉快的体验,进而形成持久性参与的良
好习惯.
3.3提高高校健美操师资的整体素质水平
高校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主导者,其
自身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整体效果.相对
于高校健美操师资而言,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
对于体育需求的日益提升,实现对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与
发展,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已成为高校健美操教学发展的
必要条件.从理性上将,高校健美操师资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跨学科能力、竞争能力、协
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专业知识和操
作的能力.上述的各种能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
具有适应性与时代性的高校体育师资的素质体系.因此,每
一名高校健美操教师都应以此作为发展的标准,通过对自
身现有能力的检验与比对,发现存在的缺失,以便进行及时
的修正与补充,使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得到不断的
提高与完善,进而适应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
3.4凸显健美操运动特殊的健身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日益提高,而体
育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的健身功效已得到普遍认可与重视.通
过体育锻炼来缓解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已成
为人们追求健康的主要手段.健美操运动具有修塑体形、强
健体魄、完善心理、陶冶情操等重要功能,而如何在教学的
过程中,对诸多的功能加以有效的激发,使之发挥出重要的
作用,实现阶段高校健美操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尤其是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形势下,高校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
力逐渐增大,亟需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化解,以确保学生自
身素质的健康发展.这就对健美操教学的发展取向提出了全
新的需求,一方面,应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美操课外活
动,使之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机的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对
健美操健身价值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在
高校校园形成健美操运动的热潮.以此来吸引广大学生的参
与,并通过对健美操健身功能的体验与感悟,来达成对此运
动的持久性的参与意识.
4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策略
4.1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推动高校健美操运动的普
及与发展
现阶段,如何有效地培养高校学生高尚的情操、身心健
康协调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审美情趣,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
切需求.基于健美操运动的特征,高校健美操教学不应只将
培养学生健美操的基本技能以及对动作的熟练掌握作为教
学的主要目的,而是要切实发挥其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参与健美操运动,达成对心理的
调节放松,对身体的修塑与完善.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在
于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是
维系于促进学习行为持久性发展的必要保障,因此,在高校
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使
之形成持久性参与健美操运动的习惯,这不仅是高校健美
操教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高校健美操运动普
及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4.2注重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切实发挥健美操运动特
有的育人功能
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发展目的在于有效打破健身与
竞技理念的束缚,拓展教学的发展视角,以促进学生综合素
质的全面提高.审美意识是高校学生自我发展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对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品
德修行与生活品位,对于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具有重
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校健美操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意
识的培养,在健美操教学中充分挖掘与注入美的元素,使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地体验美、感悟美与理解美,进而
促进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4.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自主
性学习
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导与鼓励学生对其个性的展现与
凸显,是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发展的目标之一.个性是学生
综合素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加强对其个性的培养,是实
现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鼓励与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这对于长期维系与保持健美操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保
障作用.因此,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学习、锻炼
的习惯,为其构建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其个性得到有
效的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5结语
实现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目标,首先要求必须转变
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健美操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单纯的技
能传授,还应赋予健美操教学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巨大的社
会价值;其次,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高校健美操教学体系,
凸显其适应性、时代性与实效性的特征;同时还要在终身体
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健美操活动,来实现高
校健美操与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高校健美操运动在“全
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此可见,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社会大背
景下,加强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途径与对策的研究,对于
促进该项目的普及与发展,促使其社会价值的有机转换,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考文献:
〔1〕周远清.素质教育[N].光明日报,2000-04-05.
〔2〕教育大辞典[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魏纯镭.健美操[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胡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5〕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