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6-5参考资料12,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须知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须知1、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与所在党组织(党支部)的隶属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转的凭证。
按时接转组织关系,是党员的组织观念的体现。
2、所有党员,一旦学习、工作单位变动以后,必须及时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由新的工作单位党组织编入支部。
没有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在新的工作单位党组织内不能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换言之,没有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不视作新的工作单位党组织管理的党员)。
3、党员要妥善地保存自己携带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决不允许伪造、涂改、损毁“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4、“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经开出,必须在有效期内到接收地党组织办理接转手续(过期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作废)。
及时接转党组织关系是党员组织观念和组织纪律性的表现。
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过期的,应给予严肃的批评和教育。
其中超过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应按照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
提醒:到新单位报到后,不要简单地把组织关系介绍信交给单位后,不理不问,而应进一步落实,以确保组织关系及时接转。
5、“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出后,由于特殊情况确实无法接转的,要在有效期内,及时与原所在二级学院、部党组织联系解决。
6、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旦丢失,党员要及时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报告。
对丢失介绍信的党员,所在党支部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
对于“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告,造成组织关系无法正常接转等后果,由本人自负。
党委组织部2008年6月8日。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注意事项组织部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党组织一项严肃的工作。
为了更方便更快捷的为毕业生党员服务,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将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工作下放到各院系基层党组织,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程序(此项了解即可,转组织关系将由本人持介绍信和组织关系材料转出)我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程序如下:(1)去本省:院系党委(党总支)—→校党委组织部(院系代办)—→省直工委或市、区(县)委组织部或省属高校党委组织部—→所去具体单位的党组织(去省属高校的此项省略)(2)去外省市:院系党委(党总支)—→省高校工委(院系代办)—→外省、直辖市工委或市委、区(县)委组织部—→所去具体单位的党组织2、如何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此项只需了解,大家要认真填写好相关信息,介绍信将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填写,若信息提供有误,将影响大家转出组织关系。
)(1)我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分三种,包括:省介绍信(加盖河南省高校工委组干处公章的介绍信),学校介绍信(加盖大学党委组织部公章的介绍信),院系介绍信(加盖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公章的介绍信)。
A、往省内某党组织开,各基层党组织首先开具院系介绍信,再出具学校介绍信,将学校介绍信的第二和第三联交给党员本人,院系介绍信的第二联和第三联粘贴到学校介绍信第一联的下面,用于开出关系党员介绍信存档凭证。
B、往省外某党组织开,各基层党组织首先开具院系介绍信,再出具省介绍信,将省介绍信的第二和第三联交给党员本人,院系介绍信的第二联和第三联粘贴到省介绍信第一联的下面,用于开出关系党员介绍信存档凭证。
发放年终党内统计报表时,务必将已使用过的省介绍信和学校介绍信上交学校党委组织部用于存档。
(2)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式三联,每张介绍信必须有编号,省介绍信和学校介绍信的编号,学校党委组织部根据院系毕业生党员人数,发放编号。
(3)开往省内的:院系介绍信第一联填写“去向”处应为实际所去单位名称,第二联抬头应写学校党委组织部。
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须知
各毕业生党员: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党组织一项严肃的工作。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每位毕业生党员在转移党员组织关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关系流程:
2、介绍信抬头称呼:毕业生与就业(或学习)单位的组织部门取得联系,落实党组织关系归属地的抬头称呼。
单位未落实、无党组织单位或出国,一般将组织关系迁往居住地,如所在村、社区或居民委员会等。
3、党员档案:党员材料跟随个人人事档案,如需使用请向档案所在地调用。
4、转组织关系:已落实到党组织的毕业生党员,在持有学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后,应在介绍信所规定的有效期内与所去的党组织取得联系,按照规定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并督促接收组织关系基层党组织将《党员介绍信回执联》传真或邮寄至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党委。
5、介绍信时间:不按期转移关系介绍信是组织观念淡薄的一种表现,也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
因此,对于个人原因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或不及时换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导致“介绍信”过期的,本人要作检讨,组织将给以严肃的批评教育。
其中超过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不缴纳党费的,则按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是预备党员的,要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6、换开介绍信:如因单位变动或其他原因需换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应在介绍信所规定的有效期内到所在学院党委办理,重新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手续。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须知毕业班党员同学:首先祝贺你圆满完成学业,在政治、思想和学习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预祝你在新的人生旅途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根据有关规定,在你毕业离校时,应及时地将党员组织关系从你现在的党组织转移到所去地区或单位的党组织。
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将由各分党委、党总支在毕业生离校前集中办理。
为了使你能顺利地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我们将有关事项特别通知和提醒你,希望你能认真、仔细地阅读,以便及时准确地办理好自己的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一、明确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原则:1、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出,不能滞留在学校。
2、党员组织关系的转移由党员本人在各学院集中办理的时间到学院办理。
3、已经落实学习或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的党组织。
4、尚未落实工作单位或工作单位党组织不健全的毕业生党员,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以及所去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直到落实工作单位或工作单位党组织健全后,再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工作单位。
5、升本或留校其他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党员,党员组织关系按校内程序接转;留在学校本单位学习的党员,不需要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但仍需在院系集中办理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时到院系核实和进行相关的登记。
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和相关要求:1、在转接组织关系前,党员自己应明确接收单位,并务必与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单位组织部门取得联系,明确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抬头的党组织名称和所去单位的全称,绝不能随意填写。
转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党组织或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的,要征得对方同意。
2、拿到组织关系介绍信后,请注意以下事项:①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应妥善保管,千万不可遗失。
②留意介绍信上的有效期和党组织名称,务必在有效期内到介绍信开具的党组织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手续。
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注意事项由于我们学校的党组织关系是由绵阳市委组织部转出,需要毕业生本人和转入地基层党委联系,问清楚转入单位是否能接收由绵阳市委组织部开具的组织关系介绍信,还需问清楚转入单位的党组织关系是转到哪,抬头怎么写。
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一、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到人才交流中心,一般组织关系转入地为:(1)市委组织部(2)市直机关工委注意:1、一般来说,区、县是没有人才交流中心的。
一定要求毕业生本人打电话到转入的人才交流中心问清楚党组织关系转到哪,抬头怎么写。
2、组织关系转入单位为“绵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学生,其派遣证也必须派到“绵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否则对方无法接收。
3、一定要求毕业生本人电话问清楚具体怎么填。
二、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到公司的,需要毕业生本人打电话问清楚该公司是否能接收党组织关系,如果不能接收的话,也要问清楚该公司的党组织关系是转到哪,抬头怎么写。
转到公司的,一般组织关系转入地为:(1)市委或区委组织部(2)国资委(3)公司党委注意:一定要求毕业生本人电话问清楚具体怎么填。
三、毕业生组织关系转移到高校的,一般组织关系转入地为:(1)如果是省属高校,填省教育工委(2)如果是市属高校,填市委组织部注意:一定要毕业生电话问清楚具体怎么填。
四、毕业生组织关系转移到村的,一般组织关系转入地填就近的区委或者县委组织部,建议不要填市委组织部。
否则只有以后自己去市委组织部,把组织关系先转到县委或区委组织部,再转到村,这样比较麻烦。
组织关系转移只能一级一级转,不能越级。
五、其它情况。
只有毕业生本人和转入单位联系,问清楚组织关系转入地填哪,抬头怎么写。
以上五种情况只是可能性,也可能有例外的情况,所以请毕业生本人一定要和转入地基层党委电话联系确认。
关于“毕业生党组织关系转移”,请毕业生党员同学务必要打电话到转入单位或组织问清楚以下几点:1、转入单位或组织是否有党组织关系接收权限?2、转入单位或组织是否能直接接收由绵阳市委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3、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抬头”,怎么填?(如果能直接接收由绵阳市委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就问下“抬头”怎么填;如果不能直接接收,比如级别低的情况,就要问下“抬头”应该转到哪,怎么填,是否是该单位或组织的上级单位或组织?)。
毕业生党员接转组织关系注意事项一、什么是党员组织关系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按照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申请入党的人员,已经被批准入党,接受其入党的党组织就把其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从此就确定了他的组织关系。
党员的组织关系一经确定,党员就可以而且必须参加该组织的生活,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二、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毕业后,我们的党组织关系也必须迁走,所以我们首先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要迁往的党组织名称,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转移和接收正式组织关系的凭证。
三、什么是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
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应按规定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党员在党组织中的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
没有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或开具党员证明信的,新的单位党组织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四、组织关系迁入地的确定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往所去单位的党组织;离校时暂时没有工作单位的,可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原户籍所在地乡镇或街道党组织,也可以将组织关系转移到父母所在单位党组织,也可以将组织关系转移到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但在转移组织关系前一定与转入单位联系协商,经同意后方可转入。
五、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有什么后果?《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六、特殊情况下,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怎么转?(1)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的上级党组织,或落实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2)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该机构的党组织。
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注意事项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
每个党员在离校时或在校内更换工作、学习单位时都应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
在办理手续时,请注意以下事项:1、填写《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登记表》,报送所在院(系)党总支。
2、组织关系派往单位原则上应为毕业生党员毕业后的学习或工作单位。
留在原院系学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党员,无需转移组织关系(填表1);转到本校其他单位学习或工作的毕业生党员,要办理校内组织关系转接(填表2);转到校外工作或学习的毕业生党员,离校前务必向就业单位的组织部门落实组织关系接收党委名称。
不设党委的私企、外企或挂靠户口的公司和不能跨省接收组织关系介绍信的部分高校、公司,组织关系均需到上一级党组织接转,【组织关系接收党委名称(介绍信抬头)】栏应填写如:“**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市教育工委组织处”等,【组织关系接收二级党委名称(具体就业单位党委)】栏应填写如:“**公司党委、**镇党委、**大学党委”等,组织关系转往山东省内的填写表3,转往省外的填写表4。
3、暂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党员应采用两种办法确定其党员组织关系去向:一是应按照就业中心下发的就业派遣表,联系原生源所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人事厅、人才流动服务中心或所在市、县人事局),二是联系父母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的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经同意后转入上述单位所属的党组织。
4、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应由党员本人携带,党员应妥善保管好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以免遗失。
遗失组织关系介绍信原则上不予补办。
5、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接一定要在有效期(90天)内完成(党章规定:党员6个月未缴纳党费或者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按自行脱党处理)。
党员到新单位后,应及时将组织关系介绍信交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并提醒接收组织关系的基层党委在接收党员介绍信后一个月内将介绍信回执邮寄或传真至我校党委组织部。
6、党员领取组织关系介绍信时请务必确认所填各项信息准确。
附件1:党员组织关系转移须知1.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毕业生党员收到组织关系介绍信后,必须在有效期内到介绍信抬头称谓所指的党组织处接转组织关系。
2.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党员自己携带,并负责妥善保管。
如遇特殊情况,本人不能亲自办理,应由党组织代办并通过机要交通转递。
党员不应私自委托他人代办。
3.毕业生党员在报到前,一定要妥善保管组织关系介绍信。
对遗失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不予补办。
4.党员要在介绍信有效期内,根据介绍信的抬头称呼到有关组织部门办理组织关系转入手续,并将关系介绍信回执联用传真或特快、挂号信等方式发回学校组织部。
5.党员是否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反映出一个党员组织观念的强弱。
党员一定要在介绍信规定的有效期内,到所去单位的组织部门办理接转组织关系的手续。
对无正当理由,因个人原因,长期不落组织关系,不过组织生活的,情节轻微者给与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按党内有关规定处理。
6.党员在毕业离校后也要记得按时向所在组织缴纳党费。
预备党员还应牢记自己的转正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党组织提交转正申请。
时间超过6个月(从组织关系介绍信有效期的最后一天算起),并且在此期间,党员不与党组织联系,不交纳党费,或不过党组织生活,或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的,按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
7.毕业生正式党员档案统一密封后交由学生处档案部门装入学生档案,形成个人人事档案,毕业生预备党员档案密封后交由学生处档案部门统一保管,学生可凭本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领取本人党组织档案并携带至组织关系接收单位(注意密封档案本人不可开封)。
基本原则1.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离校前必须转出。
学校不保留已毕业学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
2.毕业生党员落实党组织关系的几种情况:(1)已经签定了工作单位或升学的毕业生党员,由其本人向所去单位询问接收组织关系的党委名称。
(2)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可将其组织关系转到:①本人或父母户籍所在地的街道或乡、镇党组织;②父母所在单位党组织;③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附件1: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须知1.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时间?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开具工作在6月20前完成。
因其它原因未能在6月20日前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的,请于7月8日前或下学期开学后,到学校党委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2.哪些毕业生党员需要转移组织关系?原则上,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应该和行政关系放在一起。
除留在本校继续深造、工作外,应届毕业生中的所有党员都需要转移党员组织关系。
留校继续深造或留校工作的,如党员隶属关系在原学院党委范围内变更,可不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只需由学院党委向党委组织部提供其变更信息即可;如党员隶属关系跨学院变动,请于下学期开学后前二周到党委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哪些党组织可以接收党组织关系?能够接收我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一般有:(1)县级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2)中央直属机关各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及中央一级人民团体的机关党委;(3)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机关党委(工委)组织部门;(4)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处)、高校工委组织部(处);(5)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处);(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各农业师(管理局)政治部(处);(7)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旅)或相当于师以上政治部或其组织部门;(8)铁路、金融、电信等国家垄断行业的各分局、银行、分公司党委组织部。
4.毕业生党员的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组织关系应如何转移?毕业生就业单位无党组织的(如外资、合资、民营企业等),其党员组织关系可转到该单位所在地的市、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街道基层党组织或其父母居住地党组织,也可以转至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
5.毕业生党员暂时没找到工作或毕业后拟出国留学,组织关系应如何转移?对于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和毕业后拟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可转至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或父母工作单位,也可将组织关系暂挂靠在省、市、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或省(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毕业生党员向所在学院登记拟接收党组织名称前,应先联系拟接收党组织,并确认其是否能予以接收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
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如果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如果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县(区)委组织部或个人档案所挂靠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个人档案转移到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2、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接收方应是基层党委,不能为党总支或党支部。
如,毕业生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到某村,从学校开具的组织关系对应的就应该是某村所属的镇党委,毕业生党员要从镇党委再转到村支部。
所以,毕业生党员在联系接收单位时都应确认接收方是否为基层党委。
3、毕业生党员必须将其组织关系转走。
如有特殊情况应向学院党总支提出书面申请,在得到学院党总支同意的情况下,可暂时将组织关系保留在学院,期限为1~6个月,到期必须转走。
各党总支对组织关系暂保留的毕业生党员应纳入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及时将他们编入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要求他们定期缴纳党费,是预备党员的应定期提交思想汇报。
对毕业后需离校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的,应及时为
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其保持经常联系,按规定认真做好“验证”等工作,切实履行流出地党组织的职责。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介注意事项
一、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转递方法:
1.已经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往所去单位党组织;
如所去单位未建立党组织,应当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所在地或本人居住地党组织,也可转移到单位所在地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或县级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2.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也可随同档案转移到户口所在地县级及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劳动)服务机构党组织。
3.按国家及学校有关规定选择将户口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党员,可将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相应党组织。
二、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流程图:
转出
转出
转出
转出
三、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介注意事项:
1.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如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应向所去单位确认接收组织关系部门的具体名称及其他相关要求;如所去单位未建立党组织,应向所去单位确认可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具体名称。
2.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效期限为:跨省转递一般为90天;省内转递一般为60天;杨凌示范区内转递一般为30天。
毕业生党员离校后注意在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效期限内及时转接组织关系。
3.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所以毕业生党员离校后六个月内仍然没有办理组织关系转介手续的,请及时与学校原属分党委(总支)相关老师联系,说明情况。
毕业生共产党员转移组织关系介绍信注意事项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政治身份的证明, 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
每个毕业生党员在离校时都应及时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在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时请注意以下事项:一、对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往所去单位的党组织。
如需要在学校保留党组织关系,应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院级党组织同意后,可将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原院系。
学校一般情况下不为已经择业的毕业生党员保存党组织关系。
二、对继续在我校上学的党员,如果学习单位有变化,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往新单位党组织。
三、对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组织关系转到户口所在地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如果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存放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其党组织被允许接收组织关系后,将党组织关系转往这个机构的党组织。
四、组织关系转移办法: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按照转往地点不同,可分为转往校内其他单位、转往本市单位、转往外省市单位等三种情况进行办理。
1、转往本校其他单位持院级党委、党总支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经过学校党委组织部转往所去的院系党组织。
2、转往本市的单位持院级党委、党总支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经过学校党委组织部转往本市区县局(总公司)级党组织或相当这一级单位的党组织(可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党组织关系接转的党组织),再由这一级党组织转往所去单位党组织。
3、转往外省市的单位持院级党委、党总支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经过学校党委组织部,再经过天津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处,转往所去省市的有关党的工作委员会一级党组织或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接转党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再由这一级党组织逐级向下一级党组织转移,直到转往所去的基层单位党组织。
五、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时,党员本人必须清楚接受组织关系的党组织的名称(准确的全称),以便填写介绍信的抬头。
接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是独立的党委,而不是总支或支部。
附件4: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问答
1、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⑴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应由党员本人亲自办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由自己携带,并负责妥善保管。
⑵党员要在介绍信注明的有效期内,到介绍信抬头单位的党组织部门办理接转手续(切记:逾期不办理接转手续,介绍信就自行作废)。
⑶毕业生党员的入党材料按规定归入党员本人的学籍档案,由学生工作处一起寄到党员人事档案托管(当地人才交流中心)或保管单位,党员如须要查阅入党材料,须与其人事档案托管或保管单位联系。
2、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丢失怎么办?
答:党员应妥善地保管介绍信,若介绍信丢失,应及时向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及学校组织部出具书面报告。
学校党组织对丢失介绍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审核属实可予以补办。
3、毕业生党员的工作单位变动,组织关系如何转移接?
答:若党员组织关系已转移到工作单位,则需由原工作单位转移到新工作单位;若还没有转移到原工作单位,属于工作改派,在介绍信有效期内,本人凭新的就业报到证、原组织关系介绍信,到学校组织部办理,超过介绍信的有效期不予办理。
温馨提示:毕业生党员务必在介绍信的有效期内办理转接手续(到介绍信抬头单位报到),过期我校不予重新办理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附件1: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须知一、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须由本人带身份证亲自办理和携带,原则上不得委托他人办理(个别代办的务必要及时将介绍信送达其本人)。
组织关系介绍信要妥善保管,一旦丢失,应立即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和校党委组织部汇报,个人作出检查,校党委组织部视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二、党员必须在有效期内接转组织关系。
若改派则需携带改派证重新办理。
切忌将组织关系留在身上不去接转。
三、毕业生党员对校党委组织部开具的介绍信应认真核对。
个别组织关系介绍信接转单位有误或其他需要更改接转单位的,必须在有效期内回校党委组织部更改。
四、党员档案在毕业生的人事档案中,随人事档案一同转移。
办理了留档手续的,在转出组织关系后需办理转正等手续的,可由转入党组织开具介绍信到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办理借党员档案手续,待办理完转正手续后,再将党员档案归还校就业指导中心存入本人人事档案中。
五、转往本省党组织的基本程序:学院党委开具介绍信至校党委组织部→校党委组织部开具介绍信至毕业生报到单位的市(县、区)党委组织部或省内高校党委组织部→市(县、区)党委组织部或省内高校党委组织部开具介绍信至毕业生报到单位党组织。
六、转往外省党组织的基本程序:学院党委开具介绍信至校党委组织部→校党委组织部开具介绍信至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开具介绍信至毕业生报到单位的省(市、县、区)党委组织部或外省的教育工委组织部等党组织→外省(市、县、区)党委组织部或教育工委组织部开具介绍信至毕业生报到单位党组织或外省高校。
八、毕业生党员所去单位党组织健全的,应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所去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的上级党组织,或转到所去单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村)党组织。
九、毕业生党员人事关系在省、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到该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
十、办理留档一年以上的,应将党组织关系转到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指导服务中心党组织。
编号:_____毕业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移应了解和注意的几个事项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第1 页共4 页毕业生党员党组织关系转移应了解和注意的几个事项一、关于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问题1、一个原则:就是所有毕业生党员在办理毕业离校手续时一定要将自己的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出学院(已办理暂缓就业协议的同学除外)。
组织关系转移的原则:三个字:“跟人走”。
即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同学一定要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到自己的工作单位,组织关系一定要跟着自己走,这样便于参加党组织活动,也便于党组织管理。
2、组织关系怎么转?有两类情况:一是工作单位有党组织的,组织关系转到所在单位党组织。
二是工作单位没有党组织的,或暂时没有找到工作单位的,则要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本人户籍地(即父母所在地)党组织(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一定要接收)。
3、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党员怎么办理组织关系?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在暂缓就业期间保留在我院,即仍留在你原所在系(院)党组织。
暂缓就业的党员在毕业离校时要做的是:第一,应持暂缓就业协议来院党委组织部备案,并留下联系方式;第二,要去原所在系(院)党总支,留下一份暂缓就业协议和联系方式,以便党组织联系和管理。
二、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1、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身份的证明,要妥善保管,不能丢失。
如意外丢失,则要立即到开出介绍信的党组织说明情况,视情况再作处理。
第 2 页共 4 页2、党员拿到由我院党委组织部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后(有注明“有效期”),要及时到所去的党组织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绝不能拿在手里、揣在口袋里变成“口袋党员”。
一旦过了有效期,这张组织关系介绍信就失效作废了,你再拿出来也没用了,你这个党员就自动消失了。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在党组织关系介绍信的有效期内你所去的单位变了,一定要立即持原介绍信到我院党委组织部重新开具去新单位党组织的介绍信。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注意事项
一、组织关系转移形式
1.就业单位是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组织关系直接转至该单位。
2.就业单位是外资、合资、民营企业,党员组织关系应转到该单位所在地的市、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或其居住地党组织,也可以转至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
3.暂时还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转至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或父母工作单位,也可将组织关系暂挂靠在省、市、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欲将组织关系挂靠省、市、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的党员,通常要确认其人事档案已经转至该中心,否则较难办理)。
4.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选调生、公务员、考取研究生等毕业生党员按照录取通知书上转移组织关系的要求进行转移,没有被录用的参照第3条办理。
二、组织关系转移程序
1.毕业生党员应事先与就业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联系,咨询如何将组织关系转至就业单位。
2.毕业生党员到党总支填写《宝鸡文理学院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登记表》(见附件1),并确认。
3.各院系党总支派人到组织部办理完《介绍信》后,毕业生党员到所在院系党总支签收本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认真核对后,若发现疑问或错误要及时与院系党总支联系,如需修改,应及时到组织部进行修改或更换。
4.在有效期内尽快按《介绍信》抬头所填写的党组织进行逐级接转,直至《介绍信》抬头是就业单位或就业单位所属的基层党组织。
5.毕业生党员要主动联系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基层党组织,请接收单位务必在一个月内将回执联邮寄或者传真至我校党员原所在院系
党总支,以顺利完成组织关系转移工作。
6.《介绍信》转移结束后,党员特别是预备党员要接受组织教育考察,按期自觉交纳党费。
三、《宝鸡文理学院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登记表》部分填写内容的说明
1.党员类型:分正式、预备两类。
2.介绍信抬头内容。
(1)单位在陕西省各市或县(区),市的抬头就是该市市委组织部,县的抬头就是该县县委组织部,区的抬头是该区所在市的市委组织部。
如果单位在陕西省以外的其它省,抬头就是该单位所在市的市委组织部,单位在县(区)的抬头也是该县(区)所隶属的市的市委组织部。
(宝鸡市除外,因为办理《介绍信》直接用的是宝鸡市市委组织部的《介绍信》,所以单位是宝鸡市教育局的,抬头就是宝鸡市教育局党委,是宝鸡市人事局的,抬头就是宝鸡市人事局党委,隶属宝鸡市县(区)的,抬头就是县委组织部或区委组织部,是具体的单位,比如宝鸡钢管厂,抬头就是宝鸡钢管厂党委组织部或者党委)。
(2)中央驻地方的单位,党组织关系不隶属地方管,抬头一般是本单位党委。
(3)毕业生党员派回生源所在地县(区)教育局或人事局,抬头填写内容同(1)。
(4)、西部计划、选调生、公务员、考取研究生等毕业生党员按照录取通知书上的要求填写抬头内容。
(5)党员《介绍信》抬头填写内容一般分为以上几种情况,如有不符合的,请毕业生党员与用人单位联系,以单位通知为准。
3.接收单位。
(1)有接转组织关系权限的单位,就是指这个单位。
(2)毕业生签了就业单位,但是单位没有接转组织关系权限的党组织,根据本人的意愿,接收单位可以填写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或父母工作单位,也可填写成省、市、县(市)区人才交流中心。
(3)就业后派回生源所在地县(区)教育局或人事局,师范专业的单位是教育局,非师范专业的单位是人事局。
(4)考取研究生的以录取通知书上的要求填写单位,一般就是被录取的学校。
四、转移党员组织关系注意事项
1.党组织关系由党员本人办理,并妥善保管,不得遗失。
如有特殊原因,本人不能办理时,应由党组织代办或通过机要转递。
2.《介绍信》抬头和组织关系接收单位要准确,不清楚要和工作单位取得联系,认真核实,不能凭自己想象填报,以免出现填写的组织关系《介绍信》去向单位因没有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权限而无法接收。
3.党员要在《介绍信》注明的有效期内办理转移手续。
逾期不办理转移手续并长期把《介绍信》放在手里,成为“口袋党员”而不落实组织关系者,学校不再为其重新办理组织关系《介绍信》,由此造成党员自动脱党等后果,由学生本人负责。
4.若工作单位发生变动,不可将原《介绍信》逐级退回,也不能到学校重新开《介绍信》。
必须请原《介绍信》中的单位开具新的《介绍信》,按转移程序转往新单位。
5.毕业生党员在转移组织关系时,如果用人单位以在试用期不接收组织关系或者其他理由不接收组织关系,按照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规定:“任何党
组织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接收按照规定转来组织关系的党员”,毕业生党员可以委婉拒绝用人单位提出的延期接收组织关系的要求。
6.毕业生党员如不慎丢失学校开具的《介绍信》,应尽快向自己所在院系的党总支说明情况,党总支在查明情况并对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后出具相关证明,组织部将根据情况予以处理。
7.在接转过程中,一旦出现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变更《介绍信》的情况时,务必要在有效期内向相应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对思想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按上述规定和要求主动及时转移组织关系的毕业生党员,学校不再进行补转或改转,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自己负责。
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是一项重要、严肃的工作,请毕业生党员高度重视,各党总支切实加强对毕业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增强党员意识,及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确保该项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