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含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1.12 KB
- 文档页数:2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认识到身边环境中的声音;
2. 能够模仿、描述声音;
3. 能够通过动手制作简单乐器来发声。
二、教学准备
1. 给每个孩子一个用过的纸杯,一段棉线和一个小叉子;
2. 一些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铃铛、小号、口哨等;
3. 教师需提前录制一些常见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教师向孩子们询问有哪些声音是常见的,孩子们可以列举出一些,如: 鸟叫声、车鸣声、风声等。
2. 呈现活动
教师播放录制好的一些声音,让孩子们通过听来猜测是哪些声音。让孩子们猜测出了声音后,让他们学习模仿,产生出相似的声音。
3. 制作简单乐器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个用过的纸杯和一段棉线,并将棉线绑在纸杯的底部。最后,将纸杯的底部戳几个洞,让孩子们在纸杯上拨动棉线,制作出声音。 4. 发掘自己身边的声音
教师鼓励孩子们在课堂里分组,共同发掘各自身边的声音,如教室里铅笔的声音、手表的嘀嗒声等。孩子们在一起模仿、描绘这些声音,让其他组来猜测这些声音的来源。
5. 听觉敏感场景创设
教师会为听觉创设一系列场景,然后由孩子们去判断。例如,伴随着风声播放风景图,或播放雨声后,提醒孩子们应该保护自己,穿好雨鞋、雨衣等。
四、教学反思
本课以声音为出发点,让孩子们产生出浓厚的兴趣,让他们透过听觉辨认出周遭的环境声音,以及理解声音的构成方式。课堂上制作乐器的环节更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声音的发声过程,增强了课堂交互的实践感和互动性,使孩子们更加生动地认识到声音和音乐的魅力。
需要提醒的是,确保课堂上安全性,保护孩子们的听力不被伤害,同时也要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听觉保护知识,让他们对于声音的认识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