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含水量对土质路基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94.19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土方工程施工影响压实的因素在土方工程施工中,影响工程能达到压实度的主要因素有:土的含水量、碾压层的厚度、碾压遍数、压实机械的类型和功能,以及地基的强度等,下面分述于下:一、含水量对压实过程的影响在压实过程中,土或材料的含水量对所能达到的密实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论在实验室内锤击或工地碾压的功能都需要克服土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才能使土颗粒产生位移并相互靠近,土的内摩阻力和粘结力是随密实度而增加的。
土的含水量小时,土颗粒间的内摩阻力大,压实到一定程度后,某一压实功不再能克服土的抗力,压实所得的干容重小。
当土的含水量逐渐增加时,水在土颗粒间起着润滑作用,使土的内摩阻力减小,当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状态时,同样的压实功可以得到较大的干容重。
在这个过程中,单位土体空气的体积逐渐减小,而固体体积和水的体积则逐渐增加。
当土的含水量继续增加到超过某一限度后,虽然土的内摩阻力还在减小,但单位土体积中的空气已减到最小限度,而水的体积却在不断增加,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在同样的压实功能下,土的干容重反而逐渐减小。
(土的含水关系如上图)。
如果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值过大时,经常会发生弹簧想象而不能压实。
黄河大堤帮宽加高或者修筑坝基土方工程,对于不同的土质所适应的含水量也是有差异的,一般沙土15—22%,粘土16—21%,两含土12—20%。
当土中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时,水分的增加使干密度减小,而且由于孔隙压力加大更使压实效果变差。
所以,在相同的压实功作用下,土的干密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由此可见,土的含水量是影响土方路基压实效果的关键因素。
如果要获得好的压实质量,就需要在施工中准确地控制填土的含水量,使其尽可能接近最佳含水量。
在实际施工中,经常遇到外运土的含水量高于施工控制含水量上限的情况,这时可以采取晾晒、翻晒、掺灰处理和堆“土牛”等方法。
翻晒法是降低土料含水量的一种常用措施,在土料场和路堤上土现场均可采用。
水对城市道路路基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所肩负的功能也越来越繁多,这就要求在道路工程施工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水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阐述了水对路基的不良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施工防治措施1 水对路基的影响水与土石相互作用,可以使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道路路基软化,并可产生滑坡、沉陷、管涌、冻胀、翻浆等不良影响,给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和使用造成危害,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能对路基造成危害,其中影响最大、最持久的是地下水。
从现有条件出发,采取合理的排水、隔水及疏导地下水措施是有效保证路基质量的关键。
2 路基路面排水地表水受气候条件、自然条件、人为条件等限制,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形成排水系统,并与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
2.1 地面排水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
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始广泛应用。
2.2 路面排水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
路拱横坡应≥2%。
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
第一种是集中排水,在硬路肩外侧设置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或现浇沥青混凝土的拦水带,以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每隔20m~50m间距设一泄水口与路堤边坡急流槽衔接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
设超高路段的排水通过设在中央带的园形开口排水沟或雨水井进行排除。
第二种是分散排水,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外,在经过地下水位较高的绿洲地带,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挡住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
2.3 地下排水路基地下排水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
近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8cm~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马拥军(—),男,山东滨州人,工程师。
公路路基压实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指标马拥军(滨州市公路管理局,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介绍了含水量对压实效果影响机理、压实含水量对土基的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合理选择填土含水量改善压实效果的方法,并通过分析指出土基的压实含水量应控制的范围。
关键词:压实度;土质;含水量;土基压实中图分类号:U416.04文献标识码:BInfluen ce fa ctor s and con tr ol i n dexes of h i ghwa y r oadbed co m pact i onMA Yong -j un(H igh wa y Bu r ea u of Bin zhou ,Sha ndong Bin zhou 256600China )Ab stra ct:Th is re port firstly introduced the influence on co mpact effect by water content and its mechan is m,d iscu ssed its influence of l ong -ter m perfo r mance on roadbed.Finally,S ome rati onal selection method ofwater c ontent in s o il t o i mp rove the c ompact effect was expatiated,and the c on trol range of water conten t of s oil base was pu t forward by detailed analysis .Keyword s:co mp actness;s oil;waterc ontent;roadbed c ompact引言路基是路面结构的支撑体,车轮荷载通过路面结构传至路基,路基的应力应变特性对路基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起着重要作用。
路基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路基常见病害是指在公路、铁路、市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中经常发生的病害,如沉陷、波浪、龟裂等。
这些病害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质条件:土质的稳定性是路基病害产生的重要因素。
如果路基所处的土质条件较差,如土层较薄、砂土、黏土含水量较高、软土等,容易导致路基的沉陷、流失等病害的产生。
2. 水分条件:水分是路基病害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路基水分状况不稳定,如降雨过多、排水不畅等,容易导致路基的流失、波浪、龟裂等病害。
3. 荷载条件:荷载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对路基施加的垂直载荷和水平载荷。
如果交通流量大、荷载频繁、超载现象严重等情况下,容易导致路基的变形、断裂等病害的产生。
4. 施工质量:路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也是病害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施工不合理、施工工艺不规范、材料质量不过关、工序控制不到位等,都会导致路基的病害产生。
5. 养护管理:路基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也是病害产生的原因之一。
如路基养护管理措施不完善、养护经费不足、养护人员不到位等,都会导致路基的病害加剧。
6.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对路基病害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
如气候变化、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冻融循环、盐碱地、侵蚀等地理因素,都会对路基产生不利影响。
7. 设计因素:路基设计的合理与否也与病害的产生密切相关。
如路基设计不合理、参数选择不当、结构设备不完善等,都会导致路基的病害产生。
8. 使用年限:路基使用年限的长短也会对病害的产生起到一定影响。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路基的老化程度也会逐渐加重,从而导致病害的产生。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路基病害产生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常常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
因此,在路基建设和养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和修复病害,确保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路基工程的雨季施工方案一、前言路基工程是指在道路基础上部分或全部重新施工的工程。
由于道路基础和路基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而在雨季,由于降雨的频繁和强度增大,会对路基工程的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和影响。
因此,针对雨季路基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难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雨季施工方案,对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雨季对路基工程的影响1. 雨水会对路基土质产生冲刷和流失,导致路基的坍塌和变形,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2. 土壤水含量增加,土壤的塑性指数和可塑性增大,施工难度增加;3. 雨水对路面施工和机械作业造成影响,增加了施工难度和风险;4. 雨季道路交通管制加强,影响了施工物资和机械设备的运输和使用。
三、雨季路基工程施工的难点1. 雨季降雨频繁,施工时间难以保障;2. 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的可塑性增强,施工难度增大;3. 雨季交通管制加强,施工物资和设备的进出难度加大。
四、雨季路基工程施工方案1. 技术方案(1)路基土的处理雨季路基工程的施工关键在于路基土的处理,为了提高土壤的抗冲刷能力,建议采用以下技术措施:a. 使用加固材料:在路基土表面铺设加固材料,以增强路基土的抗冲刷能力。
常用的加固材料有植物纤维、砾石等。
b. 施工排水系统:在路基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及时排除路基土中的积水,以降低土壤含水量。
c. 路基土的加固:对于容易受到冲刷的路基土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土壤的抗冲刷和抗流失能力。
(2)施工工艺a. 采用防水措施:在施工现场采用临时措施,如搭建遮阳棚、设立排水系统等,保证施工现场的干燥,并进行必要的排水工程。
b.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根据当地的雨季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在雨季雨势较小的时间段进行施工,减少雨水对施工的干扰。
c. 采用防渗措施:对于路基土在施工过程中遭到了较大的湿润和渗透,需要采用防渗措施,如搭建遮阳棚,使用防水材料等,保证路基土的干燥。
一、含水量对压实的影响在一定的压实功作用下,密实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这主要是水在土颗粒之间起润滑作用,土粒间阻力减小,压实时土粒易于移动挤紧,孔隙减小,土的干密度就得以提高,待干密度达到最大值后,含水量再继续增大,那么土中孔隙就被过多的水所占据,压实时水不能被压缩小、挤出,而水的密度较土颗粒低,从而形成路基翻浆,呈弹簧状,因此土中的含水量过大时密实度反而更低。
当土中含水量过低时,土粒间的润滑作用不足,所做的压实功不能克服土粒间的摩擦力,土中的空气不能排出,土颗粒无法挤紧,因而难以达到最大密实度,一旦被水浸后,强度随之降低,路基呈松散体。
那么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土基经过压实后才能获得最大的干密度。
在遇水饱和后其密实度和强度下降幅度最小,则水稳性最好,土体剩余空隙最小。
当受到水浸时其吸水量最小,密实度下降也最小。
二、土质对压实的影响塑性指数较大的粘性土,其最佳含水量的值较大,但最大干密度的值较低。
由于粘性土颗粒小,比面积大,需要较多的水分包裹土粒以形成水膜,粘性土含有亲水性较高的胶体物质。
因此,造成粘性大,压实困难,效果不佳。
对于砂土而言,土颗粒较大,呈松散状态,水分易散失,粘聚力低,内摩阻角小,最佳含水量对砂土而言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而且砂土承载力小,最低压实成型。
而砂性土比砂土还要强一些,因为砂性土有较好的透水性,有一定的粘聚力和承载力,在含水量合适时也易被压实成型。
塑性指数在10-15之间的粘性土,最佳含水量一般在12-14%左右,最大干密度在1.84-1.89g/cm3左右,在最佳含水量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很容易达到最大干密度,获得理想的压实效果。
三、压实机械和压实方法对压实的影响实践表明,静轮压路机作用力最小,它压实后土体表层密实度最高,但土层的中下部密实度逐渐降低。
振动式压路机振动力大,对土层中下部的密实度影响最大,对土层的表面易造成松散,密实程度差。
冲击式压路机,冲击力大对上层影响深度大,适用塑性指数在10-15之间的粘性土,其影响深度在40-60cm左右。
浅谈土路基的压实及主要影响因素临沭县公路管理局山东临沭 276700摘要:针对影响土路基压实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土的性质、土的含水率、击实功、不同压实机械和压实方法、碾压厚度等对压实质量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路基;压实;因素路基土石方在公路工程中,约占总工程量的60-70%,路基压实度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路基压实度不达标是造成路面破损、使用状况差、通行能力差、交通事故多的主要因素。
所以,只有对路基结构层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足够得强度、刚度及平整度,保证及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多年来对土路基的施工经验,浅谈影响土路基压实的几大因素。
一、关于公路路基压实度的控制路基压实度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
压实度不达标是造成路面破损,使用状况差,通行能力差,交通事故多的主要原因。
虽然造成路面破损的原因很多,如:软土地基处理不当,路面结构层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等,但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路基施工中压实度指标达不到要求。
所以,只有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对压实度进行足够重视,对路基结构层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强度、刚度及平整度,保证及延长路基、路面的使用寿命。
所以施工人员应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从我做起,按规范施工,重视施工中的每一个小环节,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二、压实度的定义?“压实度”是指:松散土在最佳含水量下通过压实机械进行碾压,使松散土的颖粒结合严密,从而形成密实整体。
只要路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其强度和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保证的。
然而怎样才能使路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具体如何施工才能保证路基的稳定,是值得公路施工人员认真探讨的问题。
?三、控制压实度的重要意义公路上经常看到路面开裂、沉陷等病害,究其原因,病害出现在路面上,但病根往往在路基上。
路基是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公路路基的好坏也就决定了这条公路寿命的长短,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是造成路面局部沉陷或过早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浅谈含水率较高的路基处理》班级:11交通工程(2)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xxx【摘要】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具有承载力低,不能压实,路基无法成行等特点,因此含水量较高的地基处理是道路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难点之一,也是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重点解决的一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出现路面的不均匀沉降、造成桥头跳车等质量问题,影响道路交通的使用功能。
因此,处理好道路路基是做好道路施工的基础.根据近些年我国道路路基处理的相关经验。
在紧张的施工工期内,完全消除路基的沉降是难以完成的,通过后续的施工修补也是在所难免.要处理好含水量较高的路基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相关的处理经验通过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达到满足道路允许的沉降。
同时还要考虑工程造价,采用最经济的处理方法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路基;含水率;工程施工1。
勘察、设计和施工首先要弄清当地的地质情况,路基土体的图层分布,路段分布,图层的物理特性.通过对地基的各项指标充分的了解,制定接下来的处理方案.在低成本低等级的道路施工过程中,当出现大面积的含水量较大的地基时。
建设单位也应对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勘察。
对当地的土质有清晰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处理方案。
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技术分析,使得处理方案更加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施工时按规范要求施工,切实执行路基处理方案,依据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施工质量。
于此同时还应进行沉降观测控制沉降量,施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及时进行观测和记录,保证施工质量.2.处理方法2.1。
排水固结法在道路方面处理的常用方法为排水固结法,通过降低道路路基的含水率,达到排水固结的方法。
对于平原地区的道路施工,当遇到含水量较大的路基时,往往会通过降低土体的含水量来完成路基的排水固结.可以借助施工管道的机会,通过降水的方法降低地下水位。
这经常在工业园区的道路施工中到过。
地下水位高时,管道施工需要进行降水,回填的土方也需要通过换填或者晾晒等方法降低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