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业务内网建设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11.97 MB
- 文档页数:40
气象建设工程工作方案范文一、前言气象建设工程是指国家为满足气象观测资料需求和灾害监测预警需要,对气象观测设施、气象信息传输设备、取证设备、气象自动化设备和气象智能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工程。
为保障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气象建设工程进行详细的工作方案规划。
二、工程概况气象建设工程包括气象观测设施的建设、气象信息传输设备的建设、取证设备的建设、气象自动化设备的建设和气象智能化服务设施的建设。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包括气象站、气象雷达、气象卫星、气象观测塔等设施,以及相关的信息传输设备和监测设备,为国家气象监测和预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工程目标1.建设气象观测设施,满足气象观测资料需求。
2.建设气象信息传输设备,保障气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建设取证设备,提高气象监测数据取证的能力。
4.建设气象自动化设备,提高气象监测的自动化程度。
5.建设气象智能化服务设施,提高气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四、工程内容1.气象观测设施建设(1)建设气象站:按照国家气象局的规定和要求,建设计划气象站的位置、布局和设备配置,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建设气象雷达:根据当地气象监测需求,选址建设气象雷达站,提高气象监测的范围和稳定性。
(3)建设气象卫星地面站:建设气象卫星地面站,接收并处理卫星遥感数据,提高气象监测的覆盖范围和准确性。
(4)建设气象观测塔:建设气象观测塔,提高气象监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观测精度。
2.气象信息传输设备建设(1)建设数据传输网络:建设气象信息传输网络,确保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安全存储。
(2)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气象数据云计算中心,提高气象数据的处理和应用能力。
3.取证设备建设根据气象监测需求,建设视频监控设备、气象取证设备等,提高气象监测数据的取证能力。
4.气象自动化设备建设建设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自动气象预警设备等,提高气象监测和预警的自动化能力。
气象网络方案设计与规划研究(全文)简介:结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分析银川河东机场气象网络配置和拓扑结构,查找现有网络结构优缺点,对网络进行优化。
使用防火墙防病毒模块和入侵检测模块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设置操纵策略操纵用户访问行为。
采纳日志系统对访问重要设备的终端进行记录和分析,借助审计系统审核终端用户行为,通过设定规则拒绝非法用户访问。
关键词:信息安全;入侵检测;操纵策略;日志系统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开展,气象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气网络面临较大的运行压力,同时由于业务需求,局部气象系统连接到互联网,通过无线网络接入到运行网络中,给运行业务带来比较大的安全风险。
近年来,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三级[1,2]更是对网络结构安全[3-5]、安全审计、访问操纵[6-8]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同时结合气象网络安全三级等保要求,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使用NAT[9,10]技术,隐藏内部真实地址,建立合法登录用户档案,拒绝非法登录,建立一个具有较强防护能力的防备系统。
1基于信息安全的网络整体规划1.1防火墙设计本次设计目标依据气象业务需求,对不同安全等级的网络进行隔离,在网络层进行安全防护部署,设置不同安全区域,每个安全区域依据安全等级进行相应的防护设置,提高网络安全性,设计具体目标如下:(1)对气象数据库系统进行分层隔离保护,数据库服务器区域设置为安全级别较高的trust区域,其他数据流依据等级设置成dmz、untrust区域。
外部终端获得数据库数据是通过防火墙映射地址进行访问,防火墙安全策略中设置操纵策略,禁止非法用户访问,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防火墙安全区域设置,服务器设置区域为trust 区域,内网设置为dmz区域,互联网网段为untrust区域,依据气象网络不同系统业务接口规划安全区域,并设置各个区域间访问操纵策略。
访问操纵设置,默认下防火墙所有区域间的安全策略动作设置为拒绝,仅同意通过策略设置放行的流量,其余均拒绝;依据业务运行变化,定期更新访问操纵策略,对操纵策略进行调整优化;配置防火墙访问操纵策略,实现流量操纵。
贵州省气象台业务内网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发布时间:2023-02-24T03:38:34.50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19期作者:杨明[导读] 随着现代化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气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杨明贵州省气象台 550000 摘要:随着现代化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气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气象业务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本文根据贵州省气象台实际,重点分析了气象台业务内网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气象业务管理平台设计贵州省引言随着气象事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多来源、精细化、高密度的气象观测资料及产品对数据处理、应用及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及省级气象部门先后对内部信息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且构建起了内部“业务内网”。
经过多年发展,国家级和省级气象业务内网系统初见成效,且集成了气象气候、信息网络及上千种重点业务产品和服务。
在建设运维的过程中,网站管理问题开始出现。
系统需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文字、数字、图像等信息流动变化进行管理,还要同其他系统间高度契合。
在发布、提交、修改和审批等信息的过程中,均需要系统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而网站管理中耗时耗力,若是单纯交由技术人员进行修改和维护,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传统网站维护模式又不能有效满足需求。
设计气象业务内网管理平台,可使维护工作强度大幅度下降。
在后台管理系统中直接输入文字或上传图片、文件等方便就能对网站内容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搜索等功能,进而统计和管理用户信息。
1、系统需求1.1功能性由于后台管理系统以Web应用方式向系统管理员提供气象业务内网的配置、管理、维护和监控操作。
在需求分析后,确定主要功能需求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数据服务管理。
气象业务内网是统一的气象产品展示和服务平台,服务范围涵盖有地、空、海等不同方面的气象服务资料信息。
因此,对不同种类气象数据的元数据配置管理是后台管理系统的重要需求;②业务文档和信息管理。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20Vol.1 No.17产业科技创新 2019,1(17):20~21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青海气象业务内网的设计与实现来志云,郭彩莲,李 林(青海省气象信息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0)摘要:近年来青海省气象业务快速发展,数值化预报产品的时效性和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服务所需的多种气象资料分布于各个业务系统。
因此有必要建设统一气象数据环境,统一数据来源,结合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的基础气象数据,整合相关业务单位的业务产品资源,建立集约化数据环境,高效发挥各类已建、在建以及将建观测设备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实现资源优化,提供了一个共享平台,可以浏览、检索和综合显示实时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历史气候数据和信息网络等业务信息。
从而对各类气象业务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业务内网;统一数据;共享平台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17-0020-02近年来青海省气象业务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同用途的各个业务系统。
但是,由于服务渠道分散、集约化程度低、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系统缺乏统一的业务平台。
因此有必要建设统一气象数据环境,统一数据来源,结合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气象数据,整合相关业务单位的业务产品资源,统一各类产品命名规则,建立集约化数据环境,高效发挥各类已建、在建以及将建观测设备的应用价值和潜力,实现资源优化。
文章主要从青海气象业务内网建设的功能需求、功能设计、系统框架设计、实现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功能需求青海省气象服务内网定位为青海省气象系统内统一的气象产品展示和服务,是一种服务管理信息共享服务,覆盖气象台、气候中心、科研院所、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单位的业务数据和产品,支持三级(省、地、县)用户统一访问。
为农气象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一、前言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是指为农民和农村经济提供气象信息和专业服务的机构或网络平台。
它的建设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风险、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旨在探讨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的建设内容、目标和阶段性的工作计划。
二、建设目标1.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建设一个专业的农业气象观测系统,通过传感器、遥感和地面站等手段,实时采集农业气象数据,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
2.优化农业生产决策:建设农业气象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系统,将气象数据与农业生产数据结合,开发出农业生产决策模型,帮助农民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农业生产方案。
3.提供一体化服务:建设农业气象信息平台,包括网站、手机应用和短信服务等,实现农民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和农业生产服务的便利化。
4.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农业气象数据共享和研究平台,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建设内容1.建设气象观测系统a.布设气象观测站点:根据农业气象需求和农作物分布情况,布设一定数量的气象观测站点,包括自动观测站和人工观测站。
b.配备气象观测设备:采购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气温、湿度、降雨量等的传感器,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c.数据传输与管理:建立远程数据传输和管理系统,实现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储存,并建立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机制。
2.建设农业气象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系统a.数据分析: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对观测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提取有用的气象特征和农业生产关联指标。
b.模型开发: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农业生产数据,开发农业生产决策模型,包括作物适宜种植期模型、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模型等。
c.模型验证与优化:通过与实际农业生产数据的比对和验证,不断优化改进农业生产决策模型,提高预测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3.建设农业气象信息平台a.网站建设: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的专业网站,提供气象信息查询、农业决策模型查询、农业新闻和服务等内容。
国家气象业务内网设计与实现张志强;张强;胡星;倪学磊【摘要】为改变气象系统内部服务平台分散的现状,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对各国家级气象业务中心原先自建的气象、气候、观测、服务等若干小系统进行整合,构建国家气象业务内网,形成气象系统内部统一的国家级气象服务平台,提供一个能浏览、检索与综合显示实况监测、预报预测、预警信息、历史气候资料以及信息网络等业务信息的共享平台.国家气象业务内网使用MVC模式设计,为适应气象应用的特点,在J2EE应用架构(Struts+ Spring+ Hibernate)的基础上,对底层数据交互模块进行了封装,有效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开发效率.2015年3月国家气象业务内网2.0版业务运行,目前涵盖了探测、天气、气候等6大核心服务栏目、近100个子模块、近2 000余种业务产品,对各类气象业务起到了有效的支撑作用.【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4页(P224-227)【关键词】气象业务内网;服务平台;可视化;J2EE【作者】张志强;张强;胡星;倪学磊【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3+.1随着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新增探测资料得到广泛应用,数值化预报产品的时效性和空间分辨率越来越高,各类业务产品日益丰富,业务产品的共享与服务需求日益迫切。
气象系统内部各业务单位面向核心业务整合产品资源,开展了内部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开始构建内部“业务内网”系统[1-3],并初见成效。
国家气象中心建设了面向实况监测、预报预测与灾害预警的天气业务内网系统,国家气候中心建设了面向气候预测、气候变化与气候服务的气候业务内网系统。
随着中国气象局各单位业务内网系统的建设,业务产品的集成与共享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但业务产品服务的系统和平台的集成力度仍然不够、IT资源重复建设、服务渠道分散、服务规范不统一、集约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业务产品共享平台,导致服务效率低下,数据与产品存在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情况,“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3)气象信息化建设方案对于该信息化应用的是SMS及GPRS无线网络方式,对于地域的限制较小,可广泛应用在漳州各级防灾减灾部门,如防汛办、海洋渔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
3项目整体投资估算及成本回收分析3.1项目投入资源情况财力资源:项目开发预算:5万项目推广和后期宣传方案:10万人力资源:省公司对及GPRS专网的业务支持,漳州市气象局对需求挖掘的配合,圆创公司对平台应用的开发物力资源:MAS一台及数据采集设备112台3.2项目投资回收分析从市气象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共有112个数据采集点,一年可产生(112*20元/月*12月+600元/月*12月+9600元)43680元收入,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一年可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五十多万条,产生约三万元收入,手机邮箱全年可产生(10台*48元/月/台*12月)5760元,一年共产生约八万元收入,一年内即可收回我司的投资成本。
4项目合作模式4.1项目总体合作模式介绍请根据实际情况打勾4.2移动公司在项目合作中的定位本项目中,漳州移动公司作为项目的总集成商,负责与行业客户签订项目的总合同并协调合作伙伴实施项目,移动公司最终对项目和客户负责,在售后服务方面,移动公司负责客户需求的收集整理,由合作方负责具体的技术支撑4.3合作单位简介圆创信息技术(漳州)有限公司是漳州领先的IT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IT维护服务提供商以及电脑等周边设备供应商。
该公司以整合其软件、硬件、业务咨询及IT服务,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中小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4.4集团客户、移动公司及合作单位的收益及责任分工市气象局、移动公司及合作单位的收益及责任分工合作公司是否就是以上的几家?请确认?5项目支撑及售后服务流程·5.1日常跟踪服务暂无资料·5.2故障支撑模式\响应速度暂无资料·5.3故障预警及应急预案暂无资料6项目优势及创新点项目优势气象信息采集及发布的工作是通过移动GPRS无线网络及SMS来实现的,拥有建设成本低、建设周期短、覆盖范围广的优点,而且设备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1无线网络技术方案1.1建设需求1.1.1整体需求最近几年来,随着智能电话、平板电脑等终端的大量利用,信息系统应用将日趋普及。
但是,海量应用要得以推行并充分发挥价值,其基础之一确实是无线网络的应用。
通过在市局行政与业务办公楼等建设和应用无线互联网,大楼内用户可随时随地接入网络,实现联通办公,推动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协同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的价值;通过在气象广场、海上明珠塔等区域覆盖无线网络,让游客通过短信微信等认证方式接入网络,发布气象知识和近期活动等,增强互动、学习和治理。
1.1.2建设目标依照“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治理”的模式,建成覆盖世界气象广场,青青年天文气象馆,海上明珠气象塔,市局行政与业务办公楼,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地面和高空业务值班室,防雷中心这些区域的无线网络系统,采纳集中操纵器-无线AP散布式部署架构,部署高性能的POE互换机实现,无线信道统一计划、无线平安统一管控、无线用户统一治理、无线设备统一管控。
无线网络具有业界主流的技术体系架构,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网络要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兼容性,相关系统和设备应是业界主流产品,遵循业界相关标准。
系统建成后,气象局员工可利用带有无线接入功能的笔记本、平板电脑(PAD)、智能电话等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接入网络,通过统一无线信道,确保“一人一号”,实现楼内“漫游”,针对外部用户,制定严格的准入策略,限制其临时访问内部网络、应用系统和互联网访问的权限,并严格操纵其利用流量。
1.1.3建设内容(1)无线网络计划。
包括带宽模型设计;无线接入点(AP)、无线操纵器(AC)、终端用户IP地址、无线信道、射频治理等的计划;效劳质量(QOS)及靠得住性设计;平安及认证、无线设备治理等的计划。
(2)部署无线接入点。
在世界气象广场部署室外大功率无线接入点(AP),实现广场区域标准密度无线网络覆盖;在海上明珠塔外围部署室外大功率无线AP,塔内1八、19层展厅部署室内AP,实现标准密度无线网络覆盖;在青青年天文气象馆,市局行政与业务办公楼,防雷中心部署室内AP,提供无线接入;在市局行政与业务办公楼外墙部署一台室外AP覆盖办公楼与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楼之间的公共区域,和部份楼道;在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楼部署室外AP,为地面和高空业务值班室提供无线接入;(3)采购无线网络专用的楼层POE供电互换机。
2023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普及,农村的气象信息需求也越来越高。
农民需要了解天气情况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灾害预警等。
为了满足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需要,我们制定了____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二、系统目标本系统旨在建立一个高效、可靠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村居民提供准确、及时、详尽的气象信息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1. 提供即时天气预报:系统将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包括温度、降雨量、风速等信息,以帮助农民准确了解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2. 提供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将实时监测气象变化,并提供灾害预警服务,包括暴雨、台风、干旱等。
通过短信、APP推送等形式向用户发送预警信息,以帮助用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3. 提供农业指导服务:系统将提供农业专家的指导建议,包括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咨询专家,获取相关信息,提高种植效益。
4. 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将提供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等信息,帮助农民合理选择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系统架构本系统包括前端、后端和数据库三个部分,具体架构如下:1. 前端:前端采用Web和移动端两种形式,通过浏览器或APP访问系统。
用户可以在前端界面上获取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指导和农产品市场等信息。
2. 后端:后端用于处理用户请求、数据存储和业务逻辑处理等。
采用Java开发,采用Spring Boot框架搭建后端服务。
3. 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气象数据、农业指导等相关数据。
采用MySQL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四、系统功能设计1. 用户注册和登录: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邮箱注册账号,并使用注册信息登录系统。
2. 天气预报:用户可以查看即时天气情况,包括温度、降雨量、风力等信息。
系统将根据用户所在地区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3. 灾害预警:系统实时监测气象变化,并根据预警标准提供相应的灾害预警信息。
气象网络VPN的组建方案和安全策略的探讨摘要现阶段我省的气象系统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气象专线网络,各地全部用专线连接实时数据传输,使数据的时效性显著提高,然而即使是这样的专线网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移动办公现在已经很普遍,但这样的专线连接无法实现此要求,另外如果专线连接一旦出现问题,也没有适合的线路作为备份。
针对此样的种种问题,目前最流行的VPN技术进行组网可以迎刃而解。
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VPN技术的介绍,对我省现阶段的网络状况下气象系统网络VPN的构架思路和VPN的安全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VPN;气象网络;安全策略网络对于当今社会并不陌生,VPN技术以其自身的优点成本低和安全性,被很多企事业单位所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借助于VPN,局域网资源和文件传输服务使单位和个人得到了充分的共享,同时为远程管理和维护、移动办公提供了方便。
若远程访问单位局域网,如果使用传统的拨号访问方式不仅通讯费用高,而且在内部网络传输时,通讯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
然而通过拨号与单位的局域网形成VPN连接,这样就可以成功避免以上问题。
一、VPN技术的简单概括(一)VPN的由来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
显而易见,虚拟专用网络即可以理解为虚拟出来的企业内部专线。
它可以通过特殊的加密通讯协议把不同区域的两个或多个单位内部网之间一条专用的通讯线路,就如同专线一般且不需要铺设实际的光缆等设备,它就是一种传输媒介。
(二)VPN的种类VPN的种类一般分为三种:内部虚拟网(Intranet VPN)、远程访问虚拟网(Access VPN)和扩展虚拟网(Extranet VPN),这三种类型的VPN分别与传统的远程访问网络、局域网所构成的网络相对应,其中内部虚拟网主要是为内部专用网络提供虚拟子网和客户认证功能;远程访问网络主要是保护远程客户访问时的信息资源;而扩展虚拟网主要将不同的用户子网扩展成虚拟的企业网络。
气象局网站建设方案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目录第1章技术设计 (2)1.1.技术架构 (2)1.1.1.跨操作系统平台 (3)1.1.2.跨数据库平台 (3)1.1.3.跨应用服务器 (3)1.1.4.兼容多种浏览器 (3)第2章系统核心功能预览 (3)2.1.缓存管理 (3)2.2.文章栏目管理 (4)2.3.栏目模型管理 (4)2.4.文章内容管理 (5)2.5.内容属性管理 (6)2.6.文档维护 (7)2.7.模板管理 (7)2.8.模板方案管理 (8)2.9.资源管理 (8)2.10.辅助系统管理 (9)2.11.站点管理 (9)2.12.功能菜单管理 (10)2.13.角色管理 (11)2.14.用户管理 (12)2.15.管理员管理 (12)2.16.会员组管理 (13)2.17.会员管理 (13)2.18.附件管理 (13)2.19.网站配置 (14)2.20.系统设置 (14)2.21.辅助设置 (15)第3章系统报价 (16)第1章技术设计1.1. 技术架构基于Java企业级平台(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继承了Java平台的跨平台、安全、强大、高性能等所有优势。
选用了经过java社区长时间使用,被证明稳定、可靠、安全、高性能的开源框架,包括spring3、springMVC3、hibernate3、freemarker、jquery等框架。
使用这些框架可以使软件开发更加高效、易于维护,而且具有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
1.1.1.跨操作系统平台可以在Linux、UNIX、Windows等系统上运行。
客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正在使用的操作系统,减小维护成本。
1.1.2.跨数据库平台数据库持久层采用hibernate实现,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数据库平台,包括Oracle、DB2、Microsoft SQL Server、MySQL、PostgreSQL等。
2023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____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指为农村地区提供气象信息、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农业发展的迅速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农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提高农村地区的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建设一个高效便捷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势在必行。
二、项目目标1.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服务,包括气象预报、气象实况、气象灾害预警等,满足农村地区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2.提高农村地区的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减少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3.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包括合理调度农业生产、科学决策等方面的支持。
4.提供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和统计分析功能,支持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三、系统架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应该采用多层次、分布式的架构,包括前端用户界面、中间业务逻辑层和后端数据存储层。
1.前端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访问系统,获取所需的气象信息服务。
用户界面应该简洁明了、易于操作,支持多种语言和地区的显示。
2.中间业务逻辑层:该层主要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包括气象信息查询、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
该层还应该支持个性化的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订阅设置提供相应的服务。
3.后端数据存储层:该层负责存储和管理气象信息数据,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气象模型数据、气象产品数据等。
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备份技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主要功能1.气象信息查询:用户可以根据地区和时间范围查询相应的气象信息,包括气象实况、气象预报等。
2.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根据气象数据和模型预测,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包括暴雨、台风、大风等。
3.农业气象服务: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提供合理调度农业生产的气象服务,比如适宜播种期、农药喷洒期等。
4.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可以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支持相关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浅谈区县级气象部门网站建设架构摘要区县级气象部门作为一级政府职能部门,担负有气象探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多种科技服务工作,并行使法律规章赋予的行政管理与执法权力。
当前,气象行业为社会和群众高度关注,为更好地宣传自我、发布各种信息、普及气象知识及法律规章,应建立气象部门自有网站,并加强自身网站建设。
本文着重对基层气象部门网站建设架构展开探讨,对网站布局提出笔者的观点与思考。
关键词区县级气象部门;网站;建设架构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现代化大气综合观测系统;基本组成了由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与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构成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领域涉及工业、农业、渔业、商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林业、水利、国土资源、海洋、盐业、环保、旅游、航空、邮电、保险、消防等多个行业和部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气成分分析与预警预报、空间天气预警、沙尘暴天气监测与预报、防雷装置检测和工程专业设计、健康和医疗气象、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响应等气象保障业务和服务也迅速发展。
目前,气象服务已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
伴随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民生需要,气象事业、行业为国家、人民群众所高度关注,在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气象部门有必要以网络为媒介加强自身宣传,建立并强化自有网站。
网络(英文名称:network),在计算机领域中,指利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在网络上,为使外界了解某种个体或事物,便出现有网站。
网站(英文名称:website), 简而言之,是一种通讯工具,就像布告栏一样,人们可以通过网站来发布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利用网站来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外界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来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资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