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 格式:docx
  • 大小:16.4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发布

发布处室:环保处发布日期:2017-04-17 作者:杨耀芳阅读次数:181 【文字大中小】【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及市人民政府赋予履行海洋监督管理的职责,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实施了2016年度宁波市所辖海域的海洋环境调查、监视监测和预警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2016年宁波市海洋环境公报》,公报显示:

2016年,海水中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夏季水质状况明显优于春、秋、冬三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宁波海域面积的7%、29%、16%和5%,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占宁波海域面积的49%、27%、63%和60%。海域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石油类、铜、锌、镉、镉、汞、砷、六六六、滴滴涕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pH、溶解氧、铅化学需氧量和铅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含量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与“十二五”期间夏季海水水质相比,2016年同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上升7个百分点,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下降17个百分点,水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

宁波近岸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分级为良好,表层沉积物中各项指标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与“十二五”期间相比,硫化物、有机碳、铜、铅和镉含量有所下降,石油类和砷含量有所上升,升幅为12%和30%,锌、铬、汞、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含量基本稳定。

海洋生物多样性基本稳定,宁波近岸海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267种,以硅藻为主;浮游动物144种,以桡足类和水母类为主;底栖生物102种,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多毛类为主。

农渔业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能满足海域功能使用要求。其中,杭州湾南岸浅海养殖区、象山港海水增养殖区、三门湾海水增养殖区综合环境质量等级为优良或较好,影响环境质量状况的因素主要为水体中的无机氮、活性磷酸、化学需氧量超标,以及沉积物中的铜、镉含量超标;两个保护区水质超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渔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领海基点、各类资源保护良好,无外来海洋生物入侵,人类干扰活动较轻,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资源有所恢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及宣传活动落实良好;甬江口海洋倾倒区、象山檀头山临时海洋倾倒区和双礁与黄牛礁连线以北倾倒区3个海洋倾倒区的总倾倒量为391.94万方,倾倒物主要为航道、码头清洁疏浚物, 甬江口海洋倾倒区附近海域地形局部淤积,而其他两个倾倒区地形变化不大,倾倒活动对水质、沉积物质量影响较小。

甬江主要污染物入海化学需氧量约89842吨,与“十二五”期间相比,甬江入海的化学需氧量减少了26%;监测的2个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和7个一般陆源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率为61%;海洋垃圾以海滩垃圾为主,种类以聚苯乙烯塑料类和塑料类居多。

宁波海域共发现赤潮2起,发生区域分别为石浦檀头山至渔山列岛海域,象山港港口部南岸、韭山列岛至象山东南沿岸海域,赤潮生物优势种分别为东海原甲藻和血红哈卡藻,无毒,未造成损失;象山贤庠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程度仍为轻度入侵,

与上年相比,入侵程度基本保持稳定;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风暴潮对我市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