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康复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外科学(神外)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10)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神经外科学基础理论与专科技能,熟练掌握科研思路与设计,并能较好完成神经外科基础、临床、教学、科研任务的高层次、高水平专业人才,为我国进一步深化医疗教育改革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性和谐社会储备人才力量。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具有崇高的社会主义道德修养观及无私奉献精神;2.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要求掌握神经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技术和科研常用方法以及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熟悉神经外科学国内、外最新成果及研究进展;具有独立处理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和危急重症疾病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能熟悉地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国内外相关文献,能撰写英文综述及论文摘要,并要求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3.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颅脑损伤的临床诊疗与监护技术2.神经系统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3.颅底肿瘤的临床诊疗4.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5.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6.脑胶质瘤的综合规范治疗与基础研究7.神经系统疾病的内窥镜临床诊断与治疗三、学习年限1.统招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
第一学年: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学习;第二学年:专业课学习及临床培训,查阅文献,选题、撰写综述、预实验和开题报告;第三学年:完成课题研究、撰写和发表论文、答辩。
2.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实行学分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位课程:结合培养要求和研究方向,从我校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进行选择(详见附表),学位课程以百分制75分为及格标准;2.非学位课程:从我校开设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中进行选修(详见附表),以百分制60分为及格标准;3.学术性活动:3学分,按照学校规定的学术报告或学术会议等级和次数进行积分;4.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按照临床教学实践经历进行综合评价;5.文体活动:1学分,以在校期间参加文体活动次数及等级进行评价。
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学位)第一部分公共卫生硕士(公共卫生医师方向)一、培养目标培养既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又具备较好的应用研究能力、既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又具有合格的从业资质的高层次医学适用型人才。
1.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
2.掌握坚实、宽广的公共卫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公共卫生工作。
3.掌握公共卫生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二、培养对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三、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四、课程培养与考核课程学习采取面授与网络授课相结合,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评定,共需修满16.0学分。
公共必修课、必修课70分及格,选修课60分及格,必修课学分可以替代选修课学分。
1.公共必修课6.0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0学分英语:3.0学分2.必修课9.0学分医学科研中的统计学方法:3.0学分医学科研方法学:2.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现场调查技术:1.0学分3.选修课1.0学分医学信息检索:1.0学分或从研究生课程开设一览表中选择五、实践培养与考核1.参照《北京市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培训科目。
2.实践能力考核:主要考核硕士研究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公共卫生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参照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要求进行。
六、学术培养与考核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现场调查、医学统计等科学研究方法。
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公共卫生现象和规律。
具备一定的公共卫生研究能力,并完成一篇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水平的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要求: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以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为主的学位论文。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学科(082504)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080705)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5)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4)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0807)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在人机与环境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培养方向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4)1.环境控制主要研究飞行器、车辆和舰船的环境控制;飞机防除冰。
2.环境模拟主要研究地面、空中、空间及深空环境模拟;综合环境和虚拟环境模拟。
3.人机工程主要研究人机系统仿真与数字化设计;人机界面设计与评价;人机工效学等。
4.航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主要研究航天生命保障;航空弹射救生及个体防护技术。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1.飞行器环境控制及制冷技术主要研究航空航天器的各种制冷及低温技术;热控技术及舱室环境控制技术。
2.高效传热技术主要研究新型高效传热技术及其在新技术、设备和系统中的应用。
3.制冷系统仿真和优化设计主要研究制冷系统的数值仿真和优化设计;节能与控制技术的应用。
4.电子设备冷却主要研究高效冷却工质、相变储热散热材料与技术;两相流动与传热,电子设备热特性仿真和分析。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为保证培养质量,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
导师(组)负责制订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组织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本学科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
“法医学“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105)(2015版)一、 培养目标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2、熟悉普通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把握所在研究领域的前沿,了解本学科新技术和新方法。
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习惯,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后能够胜任法医学的实践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及撰写论文。
4、具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法医病理学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1、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 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2、学习时间安排第一学期学习学位课程,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学习专业课和专业英语,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为两年半。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学位课程应修学分不少于25学分。
硕士生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确定所修课程,并列入个人培养计划。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GB1501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秋季 GB15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公共必修课 KB1503 英语(含读写、听力) 96 6 秋季 KB1504 专业课 80 5 春季 专业必修课 KB1505 专业英语 32 2 春季 KX1506 医学统计学64 4 秋季 选修课KX1507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241.5秋季KX1508 科研思路与方法学 16 1 秋季KX1509 临床病理学 32 2 秋季KX1510 临床流行病学 24 1.5 秋季KX1511 临床药理学 32 2 秋季KX1512 医学影像学 32 2 秋季KX1513 医学免疫学 24 1.5 秋季KX1514 基因工程学 24 1.5 秋季KX1515 分子生物学概论 24 1.5 秋季KX1516 医学实验动物学 24 1.5 秋季KX1517 统计分析软件SPSS应用 16 1 秋季专业课为法医学(主要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80学时,5学分。
“皮肤病与性病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学科代码:100206)(2017年修订)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遵纪守法,服从分配,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掌握皮肤病与性病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临床)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皮肤病与性病专业的外文文献,并能较好地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1、麻风及其他遗传性皮肤病的防治研究2、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的防治研究3、银屑病的防治研究4、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研究5、皮肤组织病理学研究6、激光诊疗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三、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简称“学硕”)的基本学制为3年。
研究生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延期毕业)最长不得超过6年。
四、培养方式1、学硕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实行导师指导和导师组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组成。
学习方式应以学生独立自学为主,导师应注意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硕士生的个人才能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注意培养独立学习能力,要特别注重科研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皮肤病与性病专业理论、技能和科研基本功方面要扎实训练、严格考核。
2、学硕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方案及硕士生的实际水平,在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即在每年11月底前制定出个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报研究生处存档。
3、各教学科室设立教学主任和教学秘书,与科教科共同加强对学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
培养工作要教书育人,对硕士生既热心培养又严格要求,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业务技术、身体状况,使之健康全面发展。
4、对硕士生各阶段培养情况应进行定期检查,严格中期考核,在硕士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对其科学作风、学习能力、工作态度、课题进展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以及《山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精神,为深化医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完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立适应临床医学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衔接,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事业发展,结合我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第一条培养目标与要求一、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临床医师。
二、掌握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与医患沟通能力。
能独立、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常见多发病诊治工作。
三、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能力和临床教学能力。
四、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和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
第二条第二条招生学科专业一、内科学二、儿科学三、老年医学四、神经病学五、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六、皮肤病与性病学七、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八、临床检验诊断学九、外科学十、妇产科学十一、眼科学十二、耳鼻咽喉科学十三、肿瘤学十四、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十五、运动医学十六、麻醉学十七、急诊医学十八、全科医学十九、临床病理学第三条第三条招生对象与入学方式一、招生对象。
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专业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二、入学方式。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并达到规定要求,着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四条第四条学习年限与培养原则一、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能申请提前毕业。
如在3年内未达到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学生提出申请,可延长1年学习年限。
运动医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100216一、学科简介运动医学学科通过整合上海体育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人力和物力而建立。
上海体育学院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配置了大量先进教学和科研设备;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下属体育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科。
内科包括运动医学监控和运动营养;外科包括运动创伤和关节微创治疗;康复医学科包括运动治疗、功能测评、物理治疗等,医院科室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运动医学特色。
运动医学研究所拥有1个国家级和2个部委级重点实验室。
2006年联合申报运动医学硕士点并获批准。
学科充分利用学院、研究所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势,在实验室开放、临床实践和师资配备方面力争达到最佳组合,为培养运动医学人才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并具有巨大学科优势。
二、培养目标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掌握坚实的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创新意识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学风端正、品德高尚,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较全面、扎实的运动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运动医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备从事体育康复、体育保健及运动训练监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本专业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和交叉学科中涌现出的新课题,在运动医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
(四)积极参加体育实践活动,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一)运动创伤(二)运动营养(三)运动医务监督(四)运动康复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为5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必修环节。
外科学(烧伤)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00210)一、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需要,秉承XX医科大学“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校训,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从事外科学(烧伤)专业的临床、教学与科研人才。
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遵纪守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业务上要求有广泛的专业基础,有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要求掌握外科学(烧伤)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操作技术和科研常用方法,以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内、外最新成果及进展情况。
初步具有独立进行外科学(烧伤)的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该语种的写作和交流能力。
3.注意加强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烧伤休克与早期损害2、烧伤感染3、烧伤营养4、创面处理5、烧伤康复三、学习年限1.脱产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三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所有课程学习第二学期:进入学科学习,参加临床工作,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参加临床工作,专业课学习,查阅文献,为选题作准备。
书写综述,做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参加临床工作,进一步查阅文献,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学年第五学期:参加临床工作,完成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整理,撰写论文。
第六学期:修改论文及答辩。
2.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四年具体安排除需参加教学工作和一定的教研室行政工作外,余则与脱产研究生同,只是课题研究时间XX一年,从第二学年起同教研室其他同志一样参加工作。
四、课程设置(详见附表)(课程设置参照培养规定,填写附表即可)五、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严格按照《XX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暂行规定》执行,各导师指导研究生选题后由学科统一组织公开开题,课题研究工作如期进行后要求研究生向导师小组作论文工作阶段报告和论文工作结束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2013年4月30日修订)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有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了解本专业中的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
3、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某些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着手研究和解决本学科中的某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4、具有担负本学科相当助教或助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5、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6、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学科简介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三、研究方向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四、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硕士生因故延长学习年限,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签署具体意见,经学院院长同意后,报研究生院批准。
第一学期课程结束后直接进入系(教研室)、科室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及学位论文工作;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或临床能力训练工作。
第二学年(第三学期)末之前进行中期考核。
五、课程学习学分要求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学分要求为30学分;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
此课程方案适合医学、理学、工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可在该课程方案基础上进行微调整,可派研究生到教育部所属院校或其它经学校研究生院培养办认可的省属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成绩合格,所获学分,我校予以承认。
六、教学工作或临床工作1、各学科专业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要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工作,各学系(教研室)按同年资助教要求安排一轮教学工作。
教学实践可以是讲课、辅导、领导课堂讨论或带领本科生的实习课等等,学时数(10-30学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
凡参加教学工作均应填写教学工作情况表。
2、临床学科的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要结合本人的科研课题安排半年左右的临床实践工作。
参加门诊和病房工作。
七、科研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1、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1005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秉承我校“为国家需要服务,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一)知识目标1.全面、系统、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2,系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中医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掌握本学科及方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一)能力目标1.具有能运用所掌握中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中医学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际,完成1篇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2.具有一定的带教工作能力,熟悉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
3,具有较强的中医学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问题。
4.具备中医临床及社会服务能力。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专业思想得到进一步巩固,具有热爱中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中医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4.尊重生命,正视医学伦理,充分认知中医学的终极目的是保障人类持续的健康。
教育学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以敬畏的心情善待一切生命,以责任的态度关爱生命。
5.尊重他人,尊重自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四)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目标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6.具有自我完善、独立思考和从事专业工作能力,具备相应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创新意识和中医思维能力。
7.能够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管理,自觉开展中医学科研工作。
8.较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学习、交流和工作。
9.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持续更新知识和终身学习。
二、研究方向(一)藏象学说研究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本方向基于中医脏腑理论,主要采用临床调研和文献学的方法,对中医临床常见病证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旨在研究、挖掘中医基础理论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临床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熟悉临床实践操作和临床病例分析。
2.具备临床科研和学术研究的能力,能进行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3.具备科学应用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的能力,能在医学实践中解决实
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的能力,能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和研
究人员进行有效的合作。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
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等,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科学原理和理论知识。
2.专业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科学等,要求学生熟悉临床实践操作和临床病例分析。
3.实习训练:学生将进行临床实践训练,包括接诊病人、制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等。
实习期一般为1-2年。
4.学术研究:学生需要参与学术研究项目,并完成科学实验设计和数
据分析。
还需要撰写学术论文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养生康复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境外)
一、学科简介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和阐释人类生命规律、增进健康、延缓衰老、预防伤病和促进功能恢复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
中医养生康复学学科成立于1986年,其前身为中医营养教研室(1984年),学科和教研室均为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首创。
1985年开始招收中医营养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起开始招收本学科硕士研究生。
主编、参编了《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养生学》等全国性教材,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知名度。
本学科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养生康复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老年学学会医药保健康复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近年来,中医养生康复学科承担了国家民政部、科技部及北京市中医局等各级科研项目多项。
本学科的建设为培养硕土生和博土生(现归属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国内同类学科处于领先水平。
本学科主要培养现代化的中医养生康复和营养方向的专门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
二、研究方向
1.中医营养理论与应用的研究
2.中医营养文献的研究
3.中医养生及延缓衰老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4.中医康复与老年病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三、培养目标
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独立从事中医营养和养生康复的科研与临床工作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必修课
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拟申报公开授课的新开课程。
3.选修课
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修。
4.跨专业学习课程
跨专业研究生除完成上述课程外,还要按学校规定补修中医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五、科研实训、临床实践及要求
1.科研实训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境外)》执行。
2.临床实践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临床实践,可跟随导师本人或其他老师出门诊,跟诊时间不少于80小时/3学年,写出不少于1.5千字的心得体会或病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