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 化肥使用情况及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3
小型化肥厂安全隐患及对策1. 引言小型化肥厂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工艺和材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分析小型化肥厂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安全隐患分析2.1 材料储存隐患小型化肥厂常常储存大量的有害物质,如硝酸铵、氨气等。
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易燃性,一旦泄漏或存储不当,将对厂区及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2.2 工艺操作隐患小型化肥厂的生产工艺通常涉及高温、高压等因素,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爆炸、火灾等事故。
此外,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2.3 设备维护隐患小型化肥厂中的设备如果维护不及时或存在缺陷,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泄漏等情况,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而由于小型化肥厂一般资源有限,维修资金不足,设备维护问题较为突出。
3. 对策措施3.1 材料储存对策•严格控制库存量,及时处理使用过的化学品•优化储存设施,确保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容器、管道等无泄漏情况3.2 工艺操作对策•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防爆装置、泄漏报警器等3.3 设备维护对策•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确保定期检查和保养•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故障、维修情况等信息•配备专业的维修人员,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缺陷4. 结论小型化肥厂在安全生产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隐患,但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因此,小型化肥厂应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健全安全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运行。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应根据化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的安全对策。
肥料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李四清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2期李四清柘城县是农业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三樱椒之乡,小麦、玉米、三樱椒是柘城县的三大种植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小麦97万亩、玉米60万亩、三樱椒25万亩。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分地方在肥料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调查研究,提出来了肥料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肥料施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过量使用化学肥料。
部分农民认为,肥料施用越多,庄稼会越高产,在生产中随意加大肥料用量。
2、肥料利用率低。
在施肥中,不能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土壤肥水状况、气候条件、肥料的类型与施用方法等,进行科学合理施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尤其是化学肥料,具有溶解快、散失快、速效性。
由于作物不能在短时期内全部吸收利用,以致造成大量流失、淋失、挥发等损失,使肥料利用率降低。
3、肥料配比不科学。
不能按照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肥料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与不可代替律”,往往凭感觉或习惯施肥,造成肥料配比不合理、不科学,多数过量使用氮素肥料,造成肥料施用浪费严重,农作物品质下降,土壤污染加剧。
4、追施方法不当。
不能采用科学有效的追肥方法,甚至怕麻烦、图省事,不分情况一概追肥撒施,不仅肥料利用率较低,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若肥料撒施量较大,甚至对作物造成肥害,使作物不能正常生长,降低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施肥的原则和方法1、施肥原则(1)要遵循“ 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 。
肥料施用要根据作物对营养的生长发育需要,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既能节约用肥,又能使作物生长健壮,达到稳产、丰产、优质。
(2)施肥要符合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和对产量及质量的要求,结合环境污染治理,要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在生产中具体做到控氮、稳磷、增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合理的施肥方式和方法。
2、掌握肥料的科学施用方法作物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条件都有所不同,所以,施肥的任务往往不是一次施肥就能完成的。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样本•调查结果和分析•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和附录01调查背景和目的0102调查背景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化肥使用问题高度关注,需要了解化肥使用的实际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农村化肥使用现象普遍,但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调查目的01摸清农村化肥使用现状,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方式等。
02分析农村化肥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03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02调查方法和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针对农民和农村农业技术人员的问卷,收集他们对化肥使用情况的评价和建议。
结合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各地区农村化肥使用现状,包括化肥种类、使用量、使用时间等。
通过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收集相关数据,包括农村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化肥销售量等。
调查方法03考虑样本的多样性和分布,确保调查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农村化肥使用情况。
01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水平的农村作为样本,以保证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02针对农民和农村农业技术人员,按照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抽样,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样本选取03调查结果和分析1 2 3本次调查选取了全国10个代表性农村地区,涵盖了不同气候、地形和农业种植类型的区域。
调查地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对每个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地调查。
调查时间根据调查数据,农村地区化肥平均施用量为200公斤/公顷,其中最低施用量为100公斤/公顷,最高施用量为300公斤/公顷。
化肥施用量化肥使用情况统计在所有调查地区中,氮肥是最主要的化肥类型,施用比例占到了40%以上。
氮肥磷肥在某些地区的使用量较大,尤其是在土壤贫瘠或作物产量较低的地区。
磷肥钾肥对于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一些地区使用量较少。
钾肥除氮、磷、钾肥外,一些地区还会使用复合肥、微量元素肥等其他类型的肥料。
化肥、农药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奇迹般的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
同时,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粮食产量也实现了连续增产。
然而,这背后付出太大的代价与上述成就相伴的是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包括化肥、化学农药等。
1996年至2006年间,中国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60%,农药的使用量则同比上涨了80%【1】。
化肥、农药的使用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对全球环境变异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日益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成为关乎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大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农村环境;化肥;农药;污染;原因分析;处理对策[引言]:药、化肥是近百年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类“神奇”物的大量使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大量增加了食物产品,给人们提供了充足的食品,解决了长期以来人类食品短缺问题,全世界为此欢欣鼓舞,用“人类已经战胜了千百年来阴魂不散的饥馑”来赞誉这类神奇之物的功效。
然而,近几年来人们发现,石油时代大量使用这类农用化学品的结果是,加剧了全球环境的恶化,生产了许多不安全的食品,并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大问题。
下面对化肥、农药情况作出分析:一、我国农用化学品使用状况,农村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特征分析1.化肥的使用情况我国从1935年起就开始生产化肥,但到1949 年化肥的年产量才达0.6万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化肥工业飞速发展,1997 年年产量达2911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氮肥年产量2074.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表一我国化肥施用量的变化【2】应该指出的是,进入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化肥施用中氮磷钾三者的比例有所缩小,但与作物生长的需要相比,磷、钾肥的施用仍然不足,化肥施用中的结构性短缺仍然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偏高,这可能也是近年来引发我国许多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化肥利与弊(2010-11-19 08:09:45)转载分类:土壤与健康标签:杂谈化肥利与弊组名:概念小组组员:谢璐(大)学号:0841017050 08级平面设计谢璐(小)学号:0841017051 08级平面设计张倩学号:0841017052 08级平面设计公美丽学号:0841017053 08级平面设计摘要:现今化肥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通过对化肥的性质、分类和使用的简要介绍,分析和研究其给人类以及环境带来利弊,使人们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正文研究目的:通过对化肥的简要介绍,尤其是对其利与弊的研究分析,使人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化肥,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使用化肥,做到扬长避短。
研究问题:化肥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化肥到底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有哪些分类?它对人类和环境有哪些好处和坏处?随着近年来化肥的使用造成土壤的酸度变化,板结,营养失衡以及污染越来越严重,土壤的生产力也逐渐削弱,同时也给人的身体带来重大的伤害。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的正确的使用化肥?研究内容:1、化肥定义化学肥料简称化肥。
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人工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常量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
微量营养元素有硼、铜、铁、锰、钼、锌、氯等。
2、化肥分类化肥的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单元肥料、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1.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2.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氮肥:氮肥主要能促进作物茎叶生长,使叶色浓绿,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如果缺氮,农作物会生长迟缓或停滞生长,植株叶片发黄。
磷肥能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僧多、籽粒饱满,如果缺发农作物就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
【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工作思路和举措】一、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传统农资使用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资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
传统的农资使用方式存在着浪费现象。
农民在使用化肥、农药等农资时,常常因为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导致资源的浪费。
这不仅浪费了农资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2. 农资质量安全问题农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严重挑战。
在化肥、农药等农资领域,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并不完善,不时出现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产品,给农业生产和农民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3. 农资供应渠道不畅另外,农资供应渠道也存在不畅的情况。
农民在获取农资时,由于供应渠道不畅,导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民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思路和举措1. 完善农资管理制度针对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完善相关的农资管理制度。
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监管,加强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管,提高农资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2. 推广农资科技创新还应大力推广农资科技创新,加强对农资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引导农业生产者实施绿色农业生产,减少对化肥、农药等传统农资的依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 建立健全农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农资市场体系也是解决农资供应渠道不畅的关键。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的方式,引导和扶持农资企业发展,创新农资供应模式,提高农资市场供应能力,降低农资价格。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解决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出台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还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加大创新力度,农资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共同为解决农资问题贡献力量。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站在科技、绿色、可持续的立场上,不断加强农资管理,推动农资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质量、高效益。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农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相应工作思路和举措的探讨。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引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污染的影响,以及预防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农药污染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常常通过空气、水源和土壤进入环境,对周围的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农药的残留会导致土壤的退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此外,农药污染还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健康与生存。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经由农产品或食水摄入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
某些农药具有慢性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引发慢性病,例如癌症、生殖系统问题和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农药残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进一步危害人类的健康。
二、预防农药污染的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种类、病虫害程度和农药特性合理使用农药。
避免过量使用、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及在禁用期使用。
同时,选择具有较低毒性和高效率的农药,确保其与目标作物相适应。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控制病虫害。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污染的产生。
3. 加强监管与培训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农药监管制度,加强对农药的登记审批和市场监管。
同时,加强农民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其对农药使用的认识,教育农民遵守农药使用的最佳实践。
4. 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农业废弃物是避免农药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残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得到重视,确保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处置,防止农药残留进一步污染环境。
5. 鼓励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无公害防治方法。
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结论:农药污染给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预防农药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加强监管与培训、强化废弃物处理以及鼓励生物防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农药污染,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硝硫基复合肥的危害硝硫基复合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其特性及使用不当,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
以下是硝硫基复合肥的主要危害表现:1.土壤盐碱化:由于硝硫基复合肥溶解性好,容易导致土壤溶液盐浓度过高,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影响作物生长。
盐碱化土壤对作物的根系发育、养分吸收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作物死亡。
2.烧种烧苗现象:硝硫基复合肥在土壤中浓度较高时,容易导致作物根部细胞失水,从而引发烧种烧苗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播种期和幼苗期,严重影响作物出苗率和生长。
3.亚硝酸盐积累:硝硫基复合肥中含有硝酸磷,如果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作物体内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过量摄入会增加人体致癌风险。
4.环境污染:过量使用硝硫基复合肥,可能导致养分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水体缺氧,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5.土壤结构破坏:长期过量使用硝硫基复合肥,可能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结构破坏会影响作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环境。
6.作物生长失衡:硝硫基复合肥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氮、磷、钾,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作物生长失衡,例如茎秆过长、叶片过大等现象。
这种现象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为了避免硝硫基复合肥带来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应当合理使用,遵循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按照作物需求施用:不同作物对硝硫基复合肥的需求不同,要根据作物生长状况、土壤肥力等因素合理施用。
2.种肥隔离:在使用硝硫基复合肥时,要注意与种子隔离,避免种子直接接触肥料,防止烧种烧苗现象。
3.控制使用时间:在作物收获前20天一般要停止使用硝硫基复合肥,避免作物体内亚硝酸盐超标。
4.配合其他肥料使用:为了保持土壤生态平衡,避免单一养分过剩,应将硝硫基复合肥与有机肥、生物肥等其他肥料配合使用。
5.定期检测: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6.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加强农民培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科学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蔬菜无味、瓜果不香甜是因为化肥施用不当!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改善,市场上农产品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同时,“蔬菜无味、瓜果不香甜”的现象也时常出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加加旺激抗菌968生物菌肥专家认为现在人们反映“菜无味、瓜不甜、果不香”的现象,并非是因为使用了化肥,而是与不正确使用化肥有关。
研究证实,不科学施肥、不合理配比、不讲效率地乱施肥,才是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的根源,比如有的农民过量施用氮肥,导致农作物疯长而寡淡无味;有些水果应该用硫酸钾复合物,如果用了氯化钾复合肥,会使酸度增加、品质下降。
蔬菜无味、瓜果不香甜是因为化肥施用不当,加加旺激抗菌968生物菌肥技术专家指出:化肥是由各种矿产资源,以及空气、水为原料,通过化学方法制造出来的肥料。
化肥能提高和改善农作物的品质,例如,氮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而蛋白质又是构成植物细胞原生质的基础物质,氮还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磷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核酸、核蛋白、磷脂都含有磷。
钾能提高叶绿素的含量,促进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同化和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
不管人们对化肥有什么偏见,依然离不了化肥。
我国以及美国、以色列等国家都是化肥使用大国。
虽说大部分蔬菜、农作物植物都是喜肥喜水的,但不是施肥不是越多越好。
肥料使用不当易危害种子及其生根发芽,从而延误季节,造成损失。
科学施肥,才能有效避肥害,由中国农科院研究所张仲斌教授研制,聊城福田生物科技生产的加加旺牌激抗菌968微生物菌肥,七大系列几十个品种。
是全国第一批微生物肥料登记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A级绿色食品。
适用于各种蔬菜、棉花、花生、大姜、大蒜、西瓜、果树、葡萄、烟草、茶叶、花卉、中草药及各种粮棉作物。
十几年的老品牌值得信赖。
果树出现肥害原因及解决办法引言:果树肥害是指果树自身长势过旺、病虫害较少,或是过度使用化肥等原因导致的植株发育异常或死亡。
果树肥害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及时采取解决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导致果树肥害的原因,同时提供解决办法。
一、果树肥害的原因:1.过度施肥:过度施肥是导致果树肥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果树对养分的需求量是有一定范围的,如果过度施肥,会导致果树吸收养分过多,从而引起果树生长过旺,从而影响正常的果实发育。
2.使用不当的化肥:化肥是促进果树生长的重要物质,但使用不当会引起肥害。
例如,过量使用含氮肥料可能导致果树迅速生长,出现长节和小叶,严重时甚至破坏果实的品质。
3.施肥时机不当:果树在生长季节对不同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施肥时机不当可能导致果树吸收养分的失衡,从而引起果树肥害。
比如,营养不足的春季和初夏期间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导致果树生长过快,但根部养分不足,进而引起果树落叶和死亡。
二、果树肥害的解决办法:1.根据果树的生长需求科学施肥:根据果树的生长需求,合理施用化肥。
首先要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情况,然后根据果树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配置化肥比例和施肥时间,避免过度施肥。
2.选择合适的化肥:选择适合果树生长的化肥,不同果树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应根据果树的养分需要选择含量适中的化肥。
同时,也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如腐熟的堆肥或干燥的鸡粪等,这些有机肥料可以缓解过量施肥所带来的问题。
3.控制施肥时机:果树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果树的生长特点和季节变化来调整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春季和初夏期间应适量施用氮肥,有助于促进果树的新陈代谢,而在果实成熟阶段则应适量施用磷、钾肥料,促进果实的发育。
4.合理管理果树生长环境:合理管理果树生长环境,控制树冠生长过旺,可以避免果树肥害的发生。
及时修剪过长的树枝和浓密的树冠,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透光条件。
5.增加病虫害防控措施:果树肥害使果树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农田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农田灌溉是农民在农田中利用水源进行农作物生长的一种常见方式。
然而,长期以来,农田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田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田灌溉对土壤的污染1.1 农药和化肥使用不当农民在灌溉过程中常常使用农药和化肥来控制病虫害,并增加作物产量。
然而,过量的农药和化肥使用会导致土壤中残留有害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土壤质量。
这些化学物质不仅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系统,还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机质的分解,进而降低土壤肥力。
1.2 长期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长期过度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这是因为水分中含有的盐分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进而对植被生长和土壤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盐碱化的土壤往往导致作物凋零、土壤结构破坏、植物根系受阻等问题。
二、农田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2.1 农业废水排放入地下水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包括排灌水、农业活动废水等,经过土壤渗漏或浸染,会进入地下水层,从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这些废水中含有化学物质、农药残留、养分等有害物质,直接进入地下水层会对水质产生潜在危害。
2.2 土壤中积累的有害物质渗透至地下水由于土壤中存在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随着灌溉水的淋洗和渗漏,这些有害物质可能逐渐渗透至地下水层。
当地下水被污染时,对人类饮用水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潜在威胁。
三、解决农田灌溉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问题的方法3.1 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农民在灌溉过程中,应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可以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的认识和使用技能,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和过度使用。
3.2 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灌溉农田灌溉应遵循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原则,避免过度灌溉。
农民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灌溉时间和水量,确保作物的生长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减少了废水的排放,从而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
3.3 建立农田灌溉废水处理系统为了解决农田灌溉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可以建立农田灌溉废水处理系统。
化肥造成农业损失赔偿
化肥造成农业损失赔偿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化肥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使用不当导致了农业损失,那么受害者可以向化肥的生产商、销售商或者使用者提出赔偿要求。
在赔偿方面,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损失评估:首先需要评估化肥造成的具体损失,包括农作物死亡、减产、品质下降等。
这些损失需要量化,以便确定赔偿金额。
责任认定:需要确定化肥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因为化肥本身存在质量问题,还是因为使用者使用不当导致的。
如果是因为化肥本身存在质量问题,那么生产商和销售商可能需要承担责任;如果是因为使用者使用不当导致的,那么使用者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赔偿方式:赔偿方式可以是金钱赔偿、实物赔偿或者其他形式的赔偿。
具体赔偿方式需要根据双方协商或者法律规定来确定。
法律依据:在处理化肥造成农业损失赔偿问题时,需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违反农药及化肥管理条例案案例标题:农药及化肥管理条例案例:滥用农药引发严重环境污染案例细节:时间:2009年3月15日地点:某乡村事件描述:某乡村的农民王某,为了增加农作物产量,于2009年3月15日在自家耕地上大规模使用农药和化肥。
他滥用农药过程中未按照标签上规定的剂量使用,并将剩余的农药废弃物随意倾倒在附近的河流。
此举导致河流中的鱼类大面积死亡,附近居民的水源也被严重污染。
时间:2009年4月10日地点:某县农药监管科事件描述:当地居民发现水源污染后,向某县农药监管科举报了王某的行为。
农药监管科迅速展开调查,确认了王某违法滥用农药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的事实。
时间:2009年5月20日地点:某县人民法院事件描述:农药监管科将王某提交给某县人民法院审理。
法院指定了法官,正式立案,并要求王某出庭。
时间:2009年6月5日地点:某县法院庭审现场事件描述:庭审过程中,王某对自己滥用农药和废弃物的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自己是出于增加农作物产量的考虑,未意识到滥用农药和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法庭调取了相关证据,包括鱼类大量死亡的现场照片、农药和化肥包装等,以证实王某的违法行为。
时间:2009年7月10日地点:某县法院事件描述:某县法院对王某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审理并作出判决。
根据《农药及化肥管理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滥用农药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的行为,构成了对环境的污染,需要依法追究责任。
法庭综合考虑了王某的认罪态度以及其在该乡村居住多年的情况,判处王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
律师点评:王某的滥用农药和废弃物处理不当行为直接导致了环境的污染,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影响。
该案例充分体现了《农药及化肥管理条例》的重要性,这些法规旨在保护农业生产和环境生态的平衡。
王某的行为是无视法律法规和对环境的保护责任。
其大规模滥用农药和废弃物处理不当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农药及化肥管理条例》的规定,也严重损害了环境资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1
当前化肥使用情况及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 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而且也是今后相当长
一段时期内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近几年来,随着粮食亩产量的提高,
化肥施用量也在迅速增加,但与此同时,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之而来。因此,合理使用化肥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件大事。
一、 目前全县化肥使用情况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化肥品种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二铵、硝酸
磷肥、过磷酸钙和各种复混肥,其中以尿素、二铵、各种复混肥(配
方肥)为主。
全县年施用化肥折纯量为10415吨,平均每公顷耕地0.17吨,
其中氮肥21196吨,磷肥7795吨,钾肥2254吨,氮、磷、钾施用比
为1:0.37:0.11。从作物施肥情况看,小麦一般是每公顷施纯氮14-16
公斤,五氧化二磷5-7公斤,氧化钾2-3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为
1:0.40:0.17,玉米一般是每公顷施纯氮18-20公斤,五氧化二磷0-3
公斤,氮、磷、钾施用比为1:0.08:0。
小麦和玉米在不同肥力水平上氮、磷、钾的利用率。
不同肥力水平的肥料利用率
作物 肥力水平 氮肥利用率% 磷肥利用率% 钾肥利用率%
小麦
高 23.5 11.3 27.8
中 27.1 13.0 34.5
低 31.2 14.7 38.5
平均 27.3 13.0 33.6
玉米
高 10.9 13.8 22.8
中 21.9 13.5 28.3
低 32.3 26.1 54
平均 21.7 17.8 35.03
2
从表中可知;钾肥利用率最高。
另外,农民施用的其它化肥主要有微肥、叶面肥。微肥以锌肥、
硼肥、铁肥、钼肥为主,锌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硼肥年际变化不大,
铁肥、钼肥施用主要在花生、大豆作物上。叶面肥施用量也呈上升趋
势,主要随作物治虫治病喷药时同时喷施。
小麦施肥情况:以基肥为主,一般是将全生育期所需的60%的氮
肥,100%的磷、钾肥撒施后耕翻入土;如果施复合肥或配方肥,一
般情况下,亩施40-50公斤,撒施后耕翻入土。在小麦返青拔节期,
结合春灌,追施返青肥。一般是亩施尿素15—20公斤,在抽穗期,
再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5公斤。两次施用量为全生育期需氮量
的40%。叶面追肥 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
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玉米施肥情况:玉米施肥以追肥为主,在玉米苗期追施复合肥,
在大嗽叭口期和成穗期追施尿素。
施肥方式:全县的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施肥方法是底肥,撒
施后耕翻入土,追肥都是以撒施为主。
二、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
1、 有机肥用量偏少
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
保水保肥能力下降。
2 、化肥施用量不合理
生产上存在氮磷钾施用比例不当的问题,氮肥投入过多,而
磷、钾肥用量偏少,尤其是钾肥用量偏少,降低了作物的抗逆性。
在小麦生产施肥上,主要是氮素肥料超量,而钾肥施用量偏少。
玉米施肥方面,有些农户仅施用氮素肥料,且用量偏多。复合肥、专
用配方肥的施用面积较少,磷、钾的施用量严重不足,难以适应玉米
苗期对磷、钾肥的需求,而影响壮苗早发,扩大根系生长的玉米丰产
3
基础,进而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
3、化肥施用方法不当
小麦和玉米追肥上主要存在趁雨、雪天撒施,不覆盖、不配合浇
水,造成烧苗和肥料浪费现象。
4、种肥使用技术较少
农民很少施用种肥,忽视了种肥的增产作用,没有很好地起到增
产效果。
三、 合理使用化肥的建议
随着生态、生存环境的发展要求,高产优质、节能高效、无
公害生产、绿色产品已成为当代农业生产新的特色,随之孕育而
生的测土配方施肥,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减小了因过量施
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优化了化肥品种结构,化肥品种由低浓度、
单质型向高浓度、复合型转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少面源污染。
2、 推广有机无机相结合,广泛开辟绿肥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