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21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像增强、分割、配准等。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对医学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析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对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医学图像处理基本概念:介绍医学图像的类型、格式和基本属性,以及医学图像处理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2.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详细讲解医学图像增强、分割、配准等基本处理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3.医学图像分析:阐述医学图像特征提取、形态学运算等分析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工具:介绍常见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如MATLAB、ITK-SNAP等,并教授如何利用这些软件进行医学图像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医学图像处理案例,使学生了解医学图像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本课程将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医学图像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图形图像处理》(2014 - 2015 学年第一学期)实验报告书学生姓名:班级:学号:院系:计算机系指导教师:2014年12月目录一、目的 (2)二、要求 (2)三、操作环境与时间 (1)四、项目名称与记录 (3)任务一(名称) (x)任务二(名称) (x)任务三(名称) (x)任务四(名称) (x)任务五(名称) (x)任务六(名称) (x)任务七(名称) (x)任务八(名称) (x)任务九(名称) (x)任务十(名称) (x)五、总结 (x)一、目的1、加深、巩固学生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处理图片、制作动画等实践训练,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最终目的。
3、利用所学知识,调研查阅相关信息,发挥创造力,掌握运用专业动画设计与制作软件,与其它相关设计工具的综合应用的技能及独立设计的综合能力。
二、要求1、在规定时间完成期末大作业的项目任务。
2、通过这次大作业,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作品设计的全部内容。
3、通过调查研究,学会收集资料、整理相关素材、确定主题等。
4、用所学的知识学会处理图像,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5、报告书要做到文字通畅、论点正确、论述有据。
6、报告书以书面打印形式的报告交给指导教师,作品刻成光盘存档。
7、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独立动手进行工作。
8、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为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三、操作环境与时间操作地点:计算机系软件实验室S603系统要求:Windows XP以上操作系统软件要求:使用Flash CS6、Photoshop CS6等专业软件四、项目名称与记录:任务一(一)主题内容:1、设计作品名称:梦幻海报设计2、设计思想:画面唯美,有强烈的视觉效果3、设计元素:滤镜、色彩平衡、亮度/饱和度、图层蒙板、剪贴蒙板等。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术语及软件操作流程;2. 学习并运用图形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片编辑、修复和特效制作;3. 掌握色彩调整、图层、蒙版、路径等核心概念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完成图片的基本编辑和修复;2. 学会使用图层、蒙版等功能进行图片合成,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3. 熟练运用色彩调整技巧,改善图片视觉效果,提升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图形图像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作潜能;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审美品位;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图形图像处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作水平。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图形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图像类型、分辨率、色彩模式;- 常用图像文件格式及特点;-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
2. 图像编辑与修复技巧:- 图像裁剪、旋转、翻转;- 选取、移动、复制、粘贴;- 橡皮擦、克隆、修复画笔工具;- 色彩调整、亮度对比度调整、色阶、曲线。
3. 图像合成与创意设计:- 图层概念、类型及操作;- 蒙版、路径、矢量工具;- 滤镜、效果、样式;- 图片合成、创意设计实例。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制定,涵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图像编辑与修复技巧、图像合成与创意设计等方面。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将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步骤。
光学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光学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图像的获取、处理和显示等关键环节。
2. 学生能掌握图像处理中常用的算法,如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增强等,并理解其数学背景。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光学图像处理中的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如MATLAB、OpenCV等)进行光学图像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光学图像处理实验,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结果分析。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光学图像处理项目,提升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光学图像处理,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光学图像处理在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学生已具备的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光学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确保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光学图像处理的知识与技能。
1. 光学图像处理基础:- 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类型及存储方式- 光学成像系统原理与图像退化模型- 图像处理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 图像增强与滤波:- 常用图像增强方法(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等)- 图像滤波原理及常用滤波器(线性滤波、非线性滤波)3. 图像分割与边缘检测:- 图像分割方法(阈值分割、区域生长等)- 边缘检测算法(Sobel、Canny算子等)4. 图像特征提取与表示:- 基本特征提取(颜色、纹理、形状等)- 特征表示与匹配方法5. 综合应用与项目实践:-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 设计综合性的图像处理项目,锻炼实践操作能力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字图像处理matlab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像的表示和存储方式;2. 学会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字图像处理,掌握相关函数和工具箱的使用方法;3. 掌握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等基本图像处理技术;4. 了解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高级图像处理技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MATLAB进行图像读取、显示和保存操作;2. 能够独立完成图像的增强、滤波等基本处理操作;3. 能够运用边缘检测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关键特征;4.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学会在团队中分享和交流;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其探索新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通过数字图像处理MATLAB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实践。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目标既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又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数字图像处理基础- 图像表示与存储(RGB、灰度、二值图像)- 图像类型转换- 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介绍2. 图像增强- 直方图均衡化- 伽玛校正- 图像锐化3. 图像滤波- 均值滤波- 中值滤波- 高斯滤波- 双边滤波4. 边缘检测- 索贝尔算子- 拉普拉斯算子- Canny边缘检测5. 图像分割- 阈值分割- 区域生长- 分水岭算法6. 特征提取与描述- 霍夫变换- SIFT算法- ORB算法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分为六个部分,分别对应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与描述。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图像处理技术(PS)课程设计题目photoshop图像处理综合设计学城市学院信息工程学部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级计算机应用(1)班姓名吴全明指导杨华勇教师2012年6月18日课程设计评分表图像处理(PS)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photoshop图像处理综合设计一. 课程设计教学条件要求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一人一组,独立完成,机房需要有安装photoshop cs4以上版本的计算机提供课程设计使用。
二. 课程设计任务整体要求:在完成每一个任务的时候,都要求认真审题,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设计,设计要与主题相符,有整体性的策划及设计,切忌堆砌图片,要有艺术创作的能力,设计过程中的步骤请在制作过程中边做边截图保存在课程设计报告书中,以便能更方便完成报告。
任务1:设计商品宣传单一张要求:使用给定的素材,设计一副商品宣传单一张,其中素材中的商品素材为必须使用素材,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收集素材(例如人物、礼品盒、背景图等)也可以自己创作相关素材进行整体的海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图片为主,文案为辅,综合表达主题,可以自己策划主题、宣传语、品牌等相关内容,要求主题字体醒目,排版构图合理。
尺寸要求:A4纸张大小,分辨率150pdi,页面横向或纵向均可。
任务2:设计包装平面图和立体图要求:先设计包装平面图,其品牌,产品内容,大小尺寸都可以自己策划创意,平面图可以设计成完全展开图,也可以单独设计几面效果图再集中设计立体图,在平面图的基础上设计出立体图,也可以为了更加美观根据需要在立体图的后台表现广告创意,注意立体图要合理使用投影、透视等效果实现。
最终的作品需要放在一张A4大小的页面上布局。
尺寸要求:A4纸张大小,分辨率150pdi,页面横向或纵向均可。
任务3: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一张要求:设计商业广告一张,主题可以选择商业、银行、服装、超市、楼盘其中一个,根据主题需要进行资料收集,进行整体性的海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图片为主,文案为辅,综合表达主题,可以自己策划主题、宣传语、品牌等相关内容,要求主题字体醒目,排版构图合理。
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B超图像识别技术研究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09医疗仪器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孟辉赵勇教师职称:讲师讲师燕山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基层教学单位:电气工程系说明:此表一式四份,学生、指导教师、基层教学单位、系部各一份目录1 课题背景 (1)1。
1 B 超图像识别技术研究意义 (1)1。
2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2)2 B 超图像处理步骤及基本原理 (2)2。
1 图像灰度化处理 (2)2。
2 截图 (5)2.3 图像去噪 (6)2.4 图像二值化处理 (9)2.5 图像增强 (11)3 总结 (14)参考文献 (14)摘要:数字图像处理的研究目的是将原图像的灰度分布作某种变换,使图像中的某部分信息更加突出,以便其适应于某种特殊的需求。
本文针对B超图像的识别技术作简要阐述,并对图像处理的各部分用MATLAB 软件进行编程运行,给出各部分处理后图像.关键词:B超图像;图像识别技术;图像预处理1 课题背景1.1 B 超图像识别技术研究意义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数字图像处理过程中,输入的是质量低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像变换、图像编码压缩、图像增强和复原、图像分割、图像描述图像识别等。
数字图像处理具有再现性好、处理精度高、适用面广、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在图像研究领域中图像特征的研究是一重要的研究方向。
人们观察图像时主要通过观察图像纹理、亮度、几何等关键特征,从而来识别理解图像.实际上通过图像特征的提取匹配不仅用于图像识别,还可以用于图像分割、配准、拼接等各个方面。
对图像特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随着人们探知世界的深入,对图像特征的研究将更加重要。
《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实践》课程设计题目图像增强算法综合应用学生姓名陈雨阳学号20171308235院系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任课教师范春年二O一九年1任务描述图像增强处理:设计2套空间域与频率域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处理以下两组图片中的带噪声图像,去除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1)已知:噪声为随机噪声和周期噪声混合噪声;(2)要求:a)去噪处理后,计算均方误差评估去噪处理后图像的去噪效果b)撰写完整的科技报告(形式类似科技论文)表述自己的算法设计,算法实现与算法评估过程。
第一组图片如图1所示,左边为不含噪声的原始图像,右边为待处理的带噪声图像。
图1 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如图2所示,左边为不含噪声的原始图像,右边为待处理的带噪声图像。
图2 第二组图片2问题分析(1)图片中加入了随机噪声和周期噪声混合噪声。
针对不同的噪声,不同的去噪方法效果不同,因此应该采用不同的去噪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去噪效果。
(2)随机噪声应在空间域去除,而空域去噪方法中,中值滤波法效果最好。
(3)周期噪声应在频域中消去。
(4)去除噪声后的图像仍然可以改善处理。
(5)均方误差评估去噪处理后图像的去噪效果。
3算法设计(1)读入初始图片及加噪图片。
clc; clear; f=imread(); g=imread();(2)利用空域滤波,去除随机噪声,此时用中值滤波法,并显示它的频谱图和直方图。
g=medfilt2(g,[3,3]);(3)利用频域滤波,去除周期噪声。
先转化成double型,进行傅里叶变换,再转化成数据矩阵,最后利用低通滤波去除周期噪声。
G=double(g); %转化double G=fft2(G); G=fftshift(G); [M,N]=size(G); nn=2; d0=25; m=fix(m/2);n =fix(n/2); for i = 1 : for i=1:mfor j=1:nd=sqrt((i-m0)^2+(j-n0)^2);h=1/(1+0.414*(d/d0)^(2*nn));x2(i,j)=h*x1(i,j);endend% 计算低通滤波器传递函数(4)计算均方误差评估去噪效果。
图像与图像处理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图像与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图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图像的基本概念,包括图像的表示、特征和分类;2.解释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等;3.应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去噪、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4.分析图像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图像识别和分类;5.培养对图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和探索。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图像与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教学大纲如下:1.图像的基本概念:图像的表示、特征和分类;2.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等;3.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图像去噪、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4.图像数据分析:图像识别、分类和信息提取;5.实践项目: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图像与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项目,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学习;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图像处理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场景;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实践图像处理技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学资源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演示;4.实验设备:配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保障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
(2023)photoshop图像处理综合设计报告(一)Photoshop图像处理综合设计报告简介本文呈现的是一份针对2023年的Photoshop图像处理综合设计报告。
我们将会展示在Photoshop软件中,用户需了解哪些工具和技巧,才能成功地完成图像处理的任务。
工具与技巧以下是我们在整个实验中所用到的主要工具和技巧:•Photoshop软件•色彩校正与调节•图像色彩管理•图片修饰与调整实验步骤与结果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会使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具体步骤如下:1.打开Photoshop软件,并在界面中选择需要处理的图像。
2.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与调节,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场景和用户需求。
3.进一步进行图像色彩管理,使其在不同媒介设备或输出环境下能够得到最佳表现。
4.再对图像进行修饰与调整,如增加光晕、调整对比度、改变背景等等,使其更加艺术化和美观。
5.最后输出成适当的格式和尺寸,以便于使用者在后期进行使用。
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最终得到了处理后的图像,效果非常出色。
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深入了解了Photoshop软件的使用,以及图像处理中所需掌握的关键技巧和步骤。
只有掌握了多种技术手段和工具操作,才能完成完美的图像处理任务。
Photoshop软件作为当今最流行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它的功能非常强大。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轻松地掌握它并扩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未来展望随着人们对图像处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图像处理软件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未来,Photoshop软件将会趋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和精度。
同时,Photoshop软件也将会趋向于多平台和移动化。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熟悉的Photoshop工具进行图像编辑和处理,而无需受限于电脑设备和软件环境。
这将进一步拓展Photoshop软件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
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一份针对2023年的Photoshop图像处理综合设计报告。
页脚 《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实践》课程设计 题 目 图像增强算法综合应用
学生 帅_______
学 号 ___ 院 系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任课教师 春 年____ 页脚
二O一七年五月 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实践—课程设计2 1、设计容 图像增强处理:设计一套空间域与频率域结合的图像增强算法,处理以下任一组图片中的带噪声图像,去除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1)已知:噪声为随机噪声和周期噪声混合噪声; (2)要求: a)去噪处理后,计算均方误差评估去噪处理后图像的去噪效果 b)撰写完整的科技报告(形式类似科技论文)表述自己的算法设计,算法实现与算法评估过程。
第一组图片: 页脚
第二组图片: 2、图像增强算法 2.1问题分析
(1)图片中加入了随机噪声和周期噪声混合噪声。针对不同的噪声,不同的去噪方法效果不同,因此应该采用不同的去噪方法以达到最好的去噪效果。
(2)随机噪声应在空间域去除,而空域去噪方法中,中值滤波法效果最好。
(3)周期噪声应在频域中消去。 (4)去除噪声后的图像仍然可以改善处理。 页脚
(5)均方误差评估去噪处理后图像的去噪效果。 2.2算法设计 (1)读入初始图片及加噪图片。 clc; clear; f=imread(); g=imread(); (2) 利用空域滤波,去除随机噪声,此时用中值滤波法,并显示它的频谱图和直方图。
g=medfilt2(g,[3,3]); (3)利用频域滤波,去除周期噪声。先转化成double型,进行傅里叶变换,再转化成数据矩阵,最后利用低通滤波去除周期噪声。
G=double(g); %转化double G=fft2(G); G=fftshift(G); [M,N]=size(G); nn=2; d0=25; m =fix(m/2); n =fix(n/2); 页脚
for i = 1 : M for j = 1 : N d = sqrt((i-m)^2+(j-n)^2); h = 1/(1+0.414*(d/d0)^(2*nn)); % 计算低通滤波器传递函数
result(i,j) = h * G(i,j); end end (4)计算均方误差评估去噪效果。 [m n]=size(p); l=f-p; he=sum(sum(l)); avg=he/(m*n); k=l-avg; result1=(sum(sum(k.^2)))/(m*n); if result1==0 disp('dog图均方误差'); result2=0 else disp('dog图均方误差'); result2=sqrt(result1) end 页脚
3、算法实现 clear;clc; f=imread('C:\dogOriginal.bmp'); g=imread('C:\dogDistorted.bmp');
f1=double(f); f2=fft2(f1); f2=fftshift(f2);
g1=double(g); g2=fft2(g1); g2=fftshift(g2);
g3=medfilt2(g,[3,3]); %3*3模板中值滤波去除随机噪声 g4=double(g3); F1=fft2(g3); F1=fftshift(F1); G=F1;
[M,N]=size(G); %低通滤波 nn=2; d0=25; m=fix(M/2); n=fix(N/2); for i=1:M for j=1:N 页脚
d=sqrt((i-m)^2+(j-n)^2); h=1/(1+0.414*(d/d0)^(2*nn)); %h=1/(1+(d/d0)^(2*nn)); %备用 G(i,j)=h*G(i,j); end end p=uint8(real(ifft2(ifftshift(G))));
subplot(341);imshow(f),title('原图'); subplot(345);imshow(log(abs(f2)),[]),title('频谱'); subplot(349);imhist(f),title('原图');
subplot(342);imshow(g),title('噪声'); subplot(346);imshow(log(abs(g2)),[]),title(' '); subplot(3,4,10);imhist(g),title('噪声');
subplot(343);imshow(g3),title('去随机噪声'); subplot(347);imshow(log(abs(F1)),[]),title(' '); subplot(3,4,11);imhist(g3),title('去随机噪声');
subplot(344);imshow(p,[]),title('去噪'); subplot(348);imshow(log(abs(G)),[]),title(' '); subplot(3,4,12);imhist(p),title('去噪');
[m,n]=size(p); l=f-p; 页脚
he=sum(sum(l)); avg=he/(m*n); k=l-avg; result1=(sum(sum(k.^2)))/(m*n); if result1==0 disp('dog图均方误差'),result2=0 else disp('dog图均方误差'),result2=sqrt(result1) end
4、运行结果 页脚 5、认识分析 去噪后图像模糊,同时尝试了直方图均衡化,效果并不理想;d0根据误差调整方便简单;中值滤波简单好用√ 页脚
参考文献: [1]全红艳、桂涛,数字图像处理原理与实现方法,机械工业,2013 [2]胡晓军、徐飞,MATLAB应用图像处理,2010 页脚
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实践—课程设计3 1、设计容 图像增强分割:有一幅包含不同大小的种子图案的扫描图像(如下图所示),每个包含了种子的图像区域称之为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 —ROI)。
要求: 1、设计一套算法提取源图像中的所有ROI,并计算每一个ROI的大小(大小为包含多少个像素,如包含20个像素,则大小为20)。
提示:每一个ROI为一个连通集合。 2、撰写完整的科技报告(形式类似科技论文)表述自己的算法设计,算法实现与计算结果。 页脚
2、增强分割算法 2.1问题分析 (1)首先题目所给的图为彩色图,应该先将其转化成灰度图,再对其进行处理;
(2)分析题目可知首先要将种子所覆盖的大概区域求出来,可以将种子存在的地方检测出来并用特定灰度标记,方便之后统计像素数;
(3)要检测位置在灰度图中很难实现,可以将图像二值化,在二值化图像中值为0的地方进行标记。
2.2算法设计 (1)读图并灰度和二值化: clear;clc; I=imread('D:\seed.bmp'); f=rgb2gray(I); j=im2bw(f);j2=f; (2)检测ROI位置并标记: 首先建立一个白板: [M,N]=size(j2); 页脚
for x=1:M for y=1:N j2(x,y)=255; end end 之后开始标记ROI位置,以第一行第一个为例: for x=40:70 %1 for y=100:150 if(j(x,y)==0) j2(x,y)=1; end end end 这里的40,70可以先将二值图像和其坐标轴显示出来,记录ROI所在的大概位置;第一个用1标记;%坐标轴显示可以用axis on指令
按此方法,可以实现37个ROI的标记,用1~37灰度分别标记。 (3)统计像素数: 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页脚
C=hist(A(:),unique(A)); for x=1:M for y=1:N for i=1:37 if j2(x,y)==A(i) C(i)=C(i)+1; end end end End C数组即储存A中像素个数 (4)最后显示各个图像和最后像素数的数组 figure(1); imshow(j2,[]); figure(2); Imshow(j); axis on;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