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西太湖滨湖新城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7.25 MB
- 文档页数:10
合肥滨湖新区滨湖沁园小区规划案例分析对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的置疑不论是邻里单位模式,还是以之为原型的居住小区模式,都是建立于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上,是功能至上理念下的产物。
作为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组织结构的基础,邻里单位过分注重功能,注重公共交通与居住的分离,注重空间组织的秩序和空间结构的明晰与条理性,试图以良好的形体环境重塑人的社会生活。
应该看到,在从邻里单位理念上发展起来的小区模式中,屈从于汽车交通的需要,以公共设施服务及其半径限定居住人口规模的方法把居住空间的主体——人置于从属的地位,忽视空间规模及范围与人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人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环境。
小区模式等级化的组织结构,把居住空间机械地分解为住宅、道路、服务设施、绿地等一系列子系统,道路宽度、绿地大小、服务设施规模,根据等级层层分解、逐级缩小,从而将各个子系统分解成的等级化的树形结构,这种树形结构排除了居住、交通、休闲、服务等空间的综合交叉,无法与居民生活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所具有的网络化结构相符合,泯灭了物质形态与社会网络、人文关系间的对应。
小区模式所采用的先验结构,不论是“小区-组团-院的组织结构”还是“小区-院落”的二级结构,它们既定的结构和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使居住小区在形体环境和规模彼此相似的同时,失去了不同居住小区与各种类型居住人群之间应有的差异。
从本质上讲,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小区模式忽视了人对居住空间的主体性,单纯注重物质形体美学及其物质形体的功能结构。
因此当物质环境得以完善、再进而追
求居住空间更多的精神层次内涵的时候,小区模式就明显地表现出先天不足,难怪在现有居住小区中,人们享受物质环境日益完善的同时,感慨精神生活的贫瘠,居民对所居住的空间缺乏认同,居民间缺乏交往,人际关系冷漠。
2023年滨湖区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一、引言2023年,滨湖区作为我国政府积极推行营商环境改革的典范之一,持续创新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滨湖区营商环境创新案例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政策创新1. 一揽子政策的推出在滨湖区,政府采取了一揽子政策,包括减税降费、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服务等多项举措,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创业和发展环境。
这些政策的推出,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 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除了短期的政策措施,滨湖区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例如建立了定期座谈会制度,定期听取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政策,提升营商环境。
三、服务创新1. 一站式服务评台的建设滨湖区政府建设了一站式服务评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
企业可以通过这个评台,办理注册、融资、人才引进等各项手续,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办事负担。
2. 创新的外商投资服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滨湖区也大力吸引外商投资。
政府创新外商投资服务模式,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帮助外资企业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
四、体制机制创新1. 完善的法治环境滨湖区建立了健全的法制环境,打造公正、透明的市场秩序。
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信心投资兴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会得到保障。
2. 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政府在滨湖区建立起了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不仅促进了本地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
这种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滨湖区在营商环境的创新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政策、服务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然而,要实现长期的营商环境改革,滨湖区还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
在未来,希望滨湖区可以进一步加强各类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程度,为更多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滨海新城和旅游度假区案例分析前言:福宁湾围垦项目工程已动工三年,计划于2011年五月底海堤工程堵口合拢,2011年下半年2600亩建设用地的启动版块动工。
项目的整体定位、概念规划和运营方案已迫在眉睫。
福宁湾围垦项目近期联系了世联地产、厦门新景祥、福州鼎力、中原地产、伟业地产、易居中国等策划公司,并于2010年11月7日—8日,福州鼎力、厦门新景祥、世联地产三家公司分别进行了福宁湾项目提报。
由于诸多内外因素,第一轮提报总体而言,只作了对项目各种问题与方向上的思考,而对项目的定位、方向、概念及具体操作则无任何明确的建议。
我们需对福宁湾项目作全新全面的认识,并收集中国成功的滨海新城和旅游度假区的案例,作出分析,对福宁湾项目有所借鉴,并最终能形成项目的总体定位与运营方案。
第一部分:福宁湾项目(霞浦滨海新城)简介一、福宁湾项目简介2006年福建隆德集团以BOT方式投资霞浦福宁湾围垦项目。
2008年,办理开工令。
2011年5月,计划海堤工程堵口合拢。
并力争完成2600亩建设用地的一期项目填方与“三通一平”工程。
福宁湾围垦项目是福建省“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2010年重点在建项目。
由围堤建设工程、垦区建设工程和非农建设用地市政配套工程三大部分组成,总投资约10亿元。
福宁湾围垦面向东海,距城关1.5km,海堤全长5434m,围垦面积34100亩(22.6平方公里,相当于澳门主岛面积),其中:滞洪区7640亩、建设用地2600亩、农业用地16400亩、养殖用地7460亩。
项目初期分为三个版块:城市版块——含2600亩建设用地与2400亩的城市绿地公园及西北西南角1000亩城市储备用地,共6000亩;产业版块——含农业养殖、海水养殖约2万多亩的产业用地;旅游休闲版块——包括十里长堤、妈姐文化园、内海(滞洪区)、外海、城市产业中旅游配套设施等在内的用地。
二、福宁湾项目的性质与特色福宁湾项目系围垦工程,从政策角度上看是属福建省耕地占补平衡的项目,在垦区内含有16400亩的农业种植和7460亩的海水养殖用地。
城市滨水新区的开发与设计 —以无锡太湖城一号地块设计开发为例□ 李传成,赵雪瑞,毛新辉[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2-0050-04 [中图分类号]TU984.199 [文献标识码]B城市滨水地段以其特有的环境与景观资源优势吸引着城市居民的眼光,该类地段的开发也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热点。
由于对城市滨水新区的理解不同,各地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对项目的功能策划与规划设计也千差万别。
一般情况下,各城市在开发过程中更多地注重方案设计的平面布局及开发建设的实际问题,在功能策划上没能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对于水景的引入和利用也停留在视线的通透性等表面问题上,这导致了城市滨水新区项目设计与开发出现诸多不合理现象。
无锡太湖城一号地块的规划设计从项目策划到规划设计均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充分借鉴国外此类型城市设计的成功案例,科学分析了地块的地理环境现状和功能需求,做出了详细的项目策划,并在方案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城市发展的各方面要素,注重空间效果,加强对水景观资源的利用。
笔者以此方案为例介绍城市滨水新区的开发建设,以期能给各地类似的城市开发建设一定的启示。
无锡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城市。
20世纪以来,无锡以工商业闻名遐迩,故有“小上海”之美称。
无锡市的城市中心正在向西南方向转移,规划建设以蠡湖为核心的蠡湖新城、太湖新城和渔港新城三大新城,形成新的城市中心。
太湖城一号地块作为无锡新城区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其开发的成功与否显得尤其重要。
[摘 要]无锡太湖城一号地块开发设计注重项目的功能策划与定位,强调创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的商务区和居住区;注重空间结构形态,形成“U”形的向心性空间;充分利用太湖水景观,引水入居住区,形成树枝状水景系统。
整个项目通过创造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开发前景吸引外部投资。
[关键词]无锡;滨水新区;功能策划;开发;设计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Urban Waterfront New Zones —T ak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o. 1 Block of T aihu Lake Project in Wuxi for Example/Li Chuancheng, Zhao Xuerui, Mao Xinhui[Abstract] Stress is laid on the functional planning and orient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No.1 Block of Taihu Lake Project in Wuxi.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creation of a business and residential area that is properly arranged, fully equipped, with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environment.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patial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 forming the centripetal space in the shape of "U".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waterscape of the Lake Taihu, the plan has introduced the water into the residential area to form a waterscape system in arborization shape. The whole project has attracted lots of investment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beautiful environment and its bright prospect of development.[Key words] Wuxi, Waterfront new zone, Functional planning, Development, Design太湖城一号地块包括A、B、C三个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111.84万m2,其中A地块可建设用地约为44.83万m2,B地块可建设用地约为22.28万m2,C地块可建设用地约为43.73万m2。
高屋建瓴,顺势而为——关于西太湖旅游景区的思考与建议近年来,随着西太湖片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花博园、雅集园、西太湖影视基地等一系列旅游精品成为了园区标志,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赛、环太湖自行车赛、西太湖车展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也提振了园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随着苏澳合作园区的落户与筹备建设,西太湖的名气越来越响,人气越来越旺,正逐步成为常武地区乃至长三角休闲和旅游度假的“名点”和“热点”。
当前,旅游市场热度不减、方兴未艾,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可谓空前。
园区在这一关键时期,更要结合苏澳园区落户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现有的优势基础,进一步乘势而上,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含金量,打响西太湖品牌。
从西太湖的实际情况和总体发展规划来看,要做好以下的三个“算术题”:一、做好“乘法”,结合“全域旅游”思路打造区域联动的旅游规划苏澳合作园区在西太湖落户,西太湖旅游风景区的核心区域也包含在苏澳合作园区范围内。
在苏澳合作园区筹建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应探索以“全域旅游”为核心,与武进区其他旅游景区,如淹城、太湖湾、嘉泽等区域强化联动的规划路径,聘请更专业的规划团队,制定西太湖片区新一轮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同时,在规划编制中,要积极加强与澳门方面的对接交流,更多考虑澳门方面的意见,在规划设计中将澳门元素融入进来,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打造一个多样风情,又具有示范意义的西太湖旅游风景区。
二做好“加法”,突出“以点带面”策略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要发达,旅游景区精品的打造是不可或缺的。
要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和苏澳合作园区规划设计,围绕“产城融合先进区”“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全域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不断丰富滨湖区域的旅游产品形式,增加西太湖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厚度,完善区域配套设施,提升区域服务水平,增强游客满意度和对外吸引力。
同时要结合游客需求,开发一批富有特色的住宿、餐饮项目,丰富游客选择。
同时,伴随着“263”专项行动的开展以及“推进大城管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的出击,我们园区需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加速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大环境的整改,周围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以及严格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把精细化管理常态化,为建成天常蓝、地常绿、水常清的美丽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给来访的宾客们展示西太湖之美。
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简介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简称武进经发区)在原武进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的基础上于2006年7月成立,位于常州市南翼,濒临西太湖(滆湖),是武进两大省级开发区之一。
区域面积48平方公里,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近城临湖,土地平阔,风景优美,生态良好。
沿江高速、常州高架、常泰高速、312国道、延政西路、长虹西路等干线公路和京杭大运河穿区而过,交通便捷。
近年来,武进经发区按照“滨湖新城”的新定位,以“新经济、新城市、新生活”为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向城市新区转型、传统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农村工作向城市社区工作转型”,坚持走“创新、集约、绿色、低碳”的特色发展之路,倡导“开放、包容、大气、精进”的园区精神,主抓新材料产业、智慧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的西太湖生态休闲区、功能新材料产业园、西太湖国际智慧园、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新兴产业园(以色列科技园)、河头现代物流园、半陶园现代农业示范园、蠡河新镇等八大特色板块都取得了重要突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2011年经发区完成业务总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25.7%;地区生产总值(GDP)30亿元,同比增长22.4%;工业总产值 120亿元,同比增长37.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96.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9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4.5%;固定资产投资40.5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工业投入35亿元,同比增长35.56%,基础设施投入5.5亿元,同比增长25%;工商注册外资2.5亿美元,同比增长46.2%;实际到账外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89.48%;一般预算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53%。
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排名第57位。
吴江滨湖新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及思考摘要: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本文通过对吴江市滨湖新城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使滨湖新城今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更趋于合理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滨湖新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98-01产业结构既是一个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结果的反映,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国家或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能。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而复杂,主权债务危机频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十二五”开局年之际,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向三四线城市铺开,这个过程中,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产业经济,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共识和急需解决的命题。
吴江市滨湖新城作为江苏省吴江市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面对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优越的政策条件,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分析和把握好当前的产业结构,研究和规划好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和方向,意义十分重大。
1 滨湖新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1.1 滨湖新城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滨湖新城全区(镇)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83.35亿元,同比增长17.30%,一般预算收入15.56亿元,同比增长2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67亿元,工业总产值200.5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8.76亿元,服务业税收20.24亿元,同比增长33.04%。
注册外资16701万美元,同比增长17.94%,到账外资6724万美元。
1.2 滨湖新城2011年各产业产值情况主要从工业和服务业两个点分析,根据市经发局数据,2011年滨湖新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总产值为1129449万元,其中设备、机械器材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产值为540289万元,占总产值的47.84%,食品制造业占12.76%,纺织业占11.35%,其余占28.05%。
:f2021年第10期高中地理关注身边水环境,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太湖水环境调查分析”教学设计为例陈彬(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215007)摘要:新课标强调基于情境的案例教学,如何从众多教学素材中有效转化课程资源一直是教学难点。
本文以苏州学生熟悉的太湖为例,通过水源地介绍建立饮用水和太湖的关联。
采用图层叠加的方式,逐步引入太湖区域自然和社会要素,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结合问题链的设计进行太湖水环境探究。
关键词:环境问题;太湖;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环境问题的要求为“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课标中强调基于情境的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如何选取合适的情境,将众多素材有效转化和呈现为课程资源,一直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利用苏州学生身边的案例,开展基于区域定位的基础问题研究,分享教学案例中的教学构思、课程资源及其转化策略,以及相关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构思太湖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区域,但学生并不太了解日常饮用水和太湖水的关联,所以首先从饮用水出发,通过水源地分布的介绍,建立二者的关联,引起学生对水源安全和太湖水环境的关注;其次,学生虽然生活在太湖流域,但是对太湖流域的区域认知较为薄弱,所以课程中采用直观的图层叠加的方式,逐步呈现太湖流域的自然和社会要素,让学生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太湖水质问题的探究;第三,学生对于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多因素综合分析能力不强,所以课程设计中采用问题链的方式即“太湖水质分布情况一为什么太湖西部水质比东部差一水质影响因素”,从对问题的认知和描述到原因的探究,最后到归纳提炼因素,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生活中河湖边随处可见“河长制”“生态红线”等措施,但学生往往不太留意,对太湖水质相关治理措施了解较少,所以课程中通过案例介绍提升学生关于水环境保护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