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洁)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侵蚀沟道分级分类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7
河南省黄土丘陵区侵蚀沟分类研究
张岩;马松增;闫佳杰;闫俊飞;张毅
【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
【年(卷),期】2016(0)8
【摘要】以河南省黄土丘陵区为研究区,选取绝对高程为主导因子作为侵蚀沟分类一级分区的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指标和侵蚀沟特征指标,运用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研究区侵蚀沟分类的二级分类体系.采用这种分类方式,区分河南省黄土丘陵区具有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特性的侵蚀沟,为当地侵蚀沟的治理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张岩;马松增;闫佳杰;闫俊飞;张毅
【作者单位】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河南郑州450008;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河南郑州450008;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100083;河南省嵩县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河南嵩县471400;河南省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总站,河南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
【相关文献】
1.对河南省黄土丘陵区侵蚀沟道防治的思考 [J], 屈建钢
2.豫西黄土丘陵区侵蚀沟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衣强;张岩;张红峰;张培培;马松增;
姚贵奇
3.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侵蚀沟道分级分类研究 [J], 王丽洁;孛永明;陈瑾
4.黄土残塬区侵蚀沟道分类研究 [J], 刘增文;李雅素
5.宁夏黄土丘陵区侵蚀沟坡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 [J], 王政峰;张源润;季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黄土丘陵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周子渊;王立;王小平;马海龙;李梦茹【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14(34)3【摘要】以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流域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以2009—2011年天然降雨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产流产沙特征数据为依据,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黄土丘陵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次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径流过程分别经历了产流、峰值、稳定、消减4个表征时刻,土壤侵蚀过程分别经历了发生、峰值、消减3个表征时刻。
次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其径流总量、侵蚀总量排序均为:15°春小麦>10°春小麦>10°油松林>15°荒地>15°沙棘林>10°荒地>15°油松林>10°沙棘林。
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得出,在10°,15°的坡度下,灌木林沙棘、乔木林油松分别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效应。
所以结合试验地的气候和环境特点,10°坡面适宜种植沙棘林,15°坡面适宜退耕还林。
【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天然降雨;坡地侵蚀;径流量;侵蚀量【作者】周子渊;王立;王小平;马海龙;李梦茹【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1【相关文献】1.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强度对农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J], 孙飞达;王立;龙瑞军;路承香;包正育2.西部黄土丘陵区不同草地土壤侵蚀对侵蚀性降雨的响应 [J], 邵臻;张富;陈瑾;张佰林3.内蒙古黄土丘陵区次降雨条件下坡面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研究 [J], 金雁海;柴建华;朱智红4.天然降雨对黄土坡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 [J], 刘旦旦;王健;尹武君5.晋北黄土区降雨特征及其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 [J], 王改玲;王青杵;石生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地土壤侵蚀与降雨产流关系
焦金鱼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基于2009—2012年安家坡小流域4个农田径流小区27场侵蚀性降雨的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产流与土壤侵蚀的关系。
结果表明:相同降雨条件下坡耕地降雨产流、土壤侵蚀与坡度成正比;汛期侵蚀性降雨的分布极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单峰分布特征。
造成黄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产流性雨量级别以大雨为主,其中7月的侵蚀性降雨量最大,成为土壤侵蚀防治的最关键时期。
【总页数】4页(P89-91,98)
【作者】焦金鱼
【作者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定西7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 [J], 赵珩钪;曹斌挺;焦菊英
2.定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因子与小流域产流、产沙的关联分析 [J], 王小平;张德明
3.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及其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研究 [J],
王晓;白志刚;刘立斌;白平良
4.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山坡地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J], 王占礼;邵明安
5.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地耕作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 [J], 夏积德;吴发启;周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库动态变化特征苏嫄;焦菊英;王志杰;杜华栋【期刊名称】《水土保持研究》【年(卷),期】2013(20)4【摘要】幼苗是植物生活史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阶段,对自然植被恢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库的动态变化特征,选择5种不同侵蚀环境(阳沟坡、阳峁坡、峁顶、阴峁坡、阴沟坡)下的15个样地,通过野外定点跟踪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幼苗物种数、幼苗密度、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物种数从阴沟坡到阴峁坡、峁顶、阳峁坡、阳沟坡依次减少,且幼苗物种组成存在差异;生长季内不同月份间幼苗物种数呈现先波动性增大后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9月初。
(2)不同侵蚀环境间幼苗密度差异性显著,阴峁坡最大,阳沟坡最小;不同月份间幼苗密度具有明显的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7月初,最小值出现在4月初或11月中旬。
(3)不同侵蚀环境间阴坡幼苗物种丰富多样,阳坡幼苗物种较为单一;不同月份间幼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出4—9月份逐渐增大至峰值,10月初和11月中旬稍有降低的趋势。
【总页数】8页(P1-7)【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幼苗库;幼苗密度;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作者】苏嫄;焦菊英;王志杰;杜华栋【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相关文献】1.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侵蚀环境下幼苗库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 [J], 苏嫄;焦菊英;王巧利;杜华栋;王志杰;寇萌2.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地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侵蚀特征 [J], 赵珩钪;曹斌挺;焦菊英3.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退耕类型径流、侵蚀效应及其时间变化特征 [J], 黄志霖;傅伯杰;陈利顶;黄奕龙;吴祥林4.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小流域侵蚀产沙特征 [J], 魏艳红;焦菊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肃省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特征
石万里;王守俊;张富
【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
【年(卷),期】2017(37)4
【摘要】[目的]对甘肃省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的分级分类进行简要研究,为进一步推动该区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在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采用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定量化分级沟道,并从地质、地貌、大小以及形状对侵蚀沟道进行分类,由此来推断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的特征。
[结果]甘肃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道主要以Ⅰ级沟道为主,其中丘陵沟壑区主要以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型为主;高塬沟壑区主要以半开析、中度割裂、支沟型为主。
[结论]丘陵沟壑区第五副区沟壑狭窄陡峭,沟道破碎化程度高,水土流失量高,治理难度大,沟道难以利用。
【总页数】7页(P236-241)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流域;侵蚀沟道;分级分类
【作者】石万里;王守俊;张富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不同洪水类型的侵蚀输沙特征 [J], 崔胜寓;宋孝玉;李怀有;李垚林
2.GIS支持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以董庄沟小流域为例[J], 翟然;王鸿斌;宫春旺;郜文旺
3.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沟道侵蚀与洞穴侵蚀特征 [J], 刘林;李金峰;王小平
4.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侵蚀沟形态和稳定性监测初探 [J], 王略;徐佳;董亚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定西地区1995—2000年间土壤侵蚀的变化与治理对策颉耀文;陈怀录;李欣鹃【期刊名称】《中国沙漠》【年(卷),期】2003(23)4【摘要】严重的土壤侵蚀是定西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
利用数字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技术对1995年和2000年的土壤侵蚀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a来定西地区土壤侵蚀面积减少1446.39km2,减少了7 36%。
其中轻度侵蚀减少5 63%,中度减少1 4%,强度减少0 03%,极强度减少0 30%。
侵蚀程度整体上有所减轻,表明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土壤侵蚀面积仍然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而且强度和极强度侵蚀面积减少不明显,土壤侵蚀仍然十分严重,水土保持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是定西地区实现山川秀美、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总页数】5页(P403-407)【关键词】定西地区;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治理措施;1995—2000年【作者】颉耀文;陈怀录;李欣鹃【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7.2【相关文献】1.1994—1995年及到2000年间俄罗斯金,银生产计划 [J], 路石2.1995-2015年宁南陇东丘陵沟壑蓄水保土区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分析——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J], 王立明; 石云; 刘平3.清江流域1995-2000年土壤侵蚀时空变化 [J], 魏显虎;杜耘;蔡述明;薛怀平;刘韬4.甘肃省定西地区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及治理措施 [J], 颉耀文;陈怀录;徐克斌5.岷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与治理对策研究 [J], 邓玉林;孟兆鑫;王玉宽;刘武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
张希彪
【期刊名称】《农业现代化研究》
【年(卷),期】2005(26)6
【摘要】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总页数】5页(P435-439)
【作者】张希彪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甘肃,庆阳,74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S155.2+4
【相关文献】
1.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方山县为例 [J], 许建定;张树华;王百田;张春林
2.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以甘肃省天水市为例 [J], 石培基;张学斌;罗君
3.浅析庆阳市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J], 胡芳
4.《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J],
5.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山西方山县为例 [J], 张树华;王百田;张春林;张晨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GIS 的次降雨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构建———以晋西王家沟流域为例刘前进1,蔡强国2,方海燕2(1.临沂师范学院,276005,山东临沂;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摘要 利用野外试验小区观测与人工模拟降雨资料,在定量分析羊道沟小流域坡面—沟坡—沟道侵蚀产沙关系基础上,建立了羊道沟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
借助GIS 技术,将王家沟小流域划分为40个沟间地、40个沟坡地及它们组成的40个子流域和一个输水输沙通道。
通过对比分析每个子流域降雨、地貌、治理、植被覆盖、耕作措施和土壤6个主要侵蚀产沙影响因子与羊道沟小流域各因子的关系,得到王家沟各子流域相对于羊道沟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相应参数的修正系数,结合王家沟流域主沟道泥沙输移关系,建立了王家沟流域次降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
利用王家沟流域1963—1968年22次天然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较为理想,预测精度达到55%。
关键词 土壤侵蚀;分布式模型;GIS;王家沟收稿日期:2007209213 修回日期:2008206223项目名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区多尺度小流域土壤侵蚀动态过程模拟研究”(4063507)第一作者简介:刘前进(1979—),男,硕士,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水土流失和GIS 应用。
E 2mail :liuqj -79@ Distributed soil erosion model for single storms based on GIS :A case study in the Wangjiag ou Catchment in Western Shanxi ProvinceLiu Qianjin 1,Cai Qiangguo 2,Fang Haiyan 2(1.Linyi N ormal University ,276005,Linyi ,Shandong ;2.Institute of G eographical Sciencesand Natural Res 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100101,Beijing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field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ed rainfall data in Y angdaog ou Catch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n the hill slope and gully was analyzed ,and then the Y angdaog ou s oil erosion m odel was established.With GIS ,40hill slopes ,40gullies ,and 40sub 2geom orphic units were obtained though dividing Wangjiag ou Catchment.A fter com paris on the six main factors that in fluencing s oil erosion ,including rainfall ,relief ,vegetation coverage ,tillage measures ,control measures ,and s oil in the context of spatial scale ,in Y angdaog ou Catchment and other sub catchments of Wangjiag ou ,the calibrating indexes was obtained.C ombined with the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of the main gully of Wangjiag ou ,a distributed s oil erosion m odel for single storms based on GIS was established.The m odel was validated by the 22natural rain fall data from 1963to 1968in the Wangjiag ou Catchment ,the prediction precision of the m odel is reached 55%.K ey w ords s oil erosion ;distributed m odel ;GIS ;Wangjiag ou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流域的基本侵蚀地貌形态是以沟缘线为界,将流域系统划分为沟间地(坡面)和沟谷地(沟道)2部分。
侵蚀沟分级与分类
侵蚀沟的分级与分类主要是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和特征进行划分。
在我国,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是根据国家水利部2002年水利技术修改规定,按照《水利技术标准规定》进行
修订的。
这个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五方面:总则,术语,土壤侵蚀类型分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土壤侵蚀程度分级等。
侵蚀沟分级与分类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土壤侵蚀类型分区:根据全国范围内土壤侵蚀的特征和差异,将土壤侵蚀分为水力、风力、冻融三个一级类型区。
其中,一级类型区又可分为31个二级类型区,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等。
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的程度,将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六级,包括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
这个分级是根据水利部2008年1月4日发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而制定的。
3.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根据土壤侵蚀对土壤肥力、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将土壤侵蚀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总之,侵蚀沟的分级与分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土壤侵蚀状况,为制定水土保持和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侵蚀沟的分级与分类,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土壤侵蚀治理工作,保护土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张永杰;王平【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52)005【摘要】[目的]对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该地区农田功能区划与管理、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2014年定西市7个县(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资源条件、投入产出结构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结果]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强的是漳县和岷县,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1.35和1.33,其他县(区)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均小于1,可持续性较弱,为消费型生态经济系统;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能值综合水平地域差异明显,呈"南部→中部→北部"递减的地理分布特征.[结论]定西市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总体较弱,强、弱、不协调发展型区域农田面积分别占全市农田总面积的14.44%,49.46%,36.10%.【总页数】7页(P97-102,111)【作者】张永杰;王平【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相关文献】1.定西市农村居民收入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王小鹏2.西部农民(工)城市融入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视角 [J], 李开宇;张波;李士娟3.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的流域性特征研究 [J], 董艳平;刘树鹏;许熙巍;苏菁4.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J], 周子英5.粮食主产区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演化与空间分异 [J], 罗海平;朱勤勤;潘柳欣;宋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甘肃省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侵蚀沟道分级及分类研究王丽洁[关键词]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侵蚀沟道分级及分类[摘要]为了从沟道级别上即能反应侵蚀规律,又能进行同级之间类比,我们采用美国A.N.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通过对甘肃省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具有典型性的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及分类研究,横向总结出同类型沟道综合治理体系模式,为同类型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研究目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具有典型性的侵蚀沟道进行分级及分类研究,横向总结出同类型沟道综合治理体系模式,为同类型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研究区概况甘肃省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主要分布于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庆阳市、临夏州。
根据甘肃省2012年水利普查报告,特选择符合条件的定西市安定区10649条沟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从定西市安定区10649 条沟道数据分析得出,沟长在500 m以上,面积在5 km2以内的沟道平均长为770.62 m,沟道平均面积为18.67 hm2,平均沟宽为221.5 m,平均沟道纵比为21.36%,平均高差为155.98 m。
表1 甘肃省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普查安定区沟道特征表沟道面积(hm2) 沟道长度(m)沟道纵比(%)沟道宽(m)高差(m)平均值18.67 770.62 21.36 221.50 155.98 样本标准差15.44 292.24 6.17 100.17 44.43 根据普查报告结果,对安定区10649条沟道特征值按照统计学原理,求其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根据计算得到沟道平均值及样本标准差,按照超过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一级,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一级、中间为一级的原则,将安定区的10649条沟道长度大于500m的沟道划分结果分为3种类型。
其中沟道面积3.23 hm2~34.11 hm2占87.2%,沟道长度500 m~1062.86 m占88.1%,沟道纵比15.2%~27.53%占69.7%,沟道平均宽121.33m~321.67m占71.0%,沟道相对高程111.55m~200.42m 占71.1%。
因甘肃省定西市安家沟流域和高泉沟流域地形具有鲜明的第Ⅴ副区地形地类特征,资料也较齐全,故做为典型沟道进行分级分类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定西市安家沟流域面积为8.56 km2,流域由安家沟和马家岔两条沟道组成,其中安家沟沟道长度为2.97 km,面积为 3.94km2,和马家岔沟道长度为3.48 km,面积为4.62 km2,流域内具有9条长度大于500 m的支沟,沟道最大相对高程约325 m。
流域内有大小支毛沟42 条,沟壑密度3.14 km/km2。
流域平均坡度为14.3°。
多年平均降水量427 mm,60%以上出现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高泉沟流域流域面积为9.168 km2,流域由苟家蕖沟和坡儿下两条主沟道组成,流域内苟家蕖沟沟道长度为6.825 km,和坡儿下沟道长度为3.40km,沟道内具有6条长度大于500 m的支沟,沟道最大相对高程约391 m。
沟壑密度2.38 km/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415.2 mm,56%以上出现在7~9月份,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3 侵蚀沟道分级方法国内传统的分级方法,不能直接从沟道分级里反应侵蚀规律,也不能从分级里对同级沟道进行类比分析。
针对我国在沟道分级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从沟道级别上即能反应侵蚀规律,又能进行同级之间类比。
我们采用美国A.N.strahler提出的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在同一流域内,最小的不可分支的支沟属于第一级沟道,2个一级沟道汇合后组成的新的沟道,称为二级沟道;2个二级沟道汇合后的沟道,称为三级沟道。
以此类推,直至全流域沟道划分完毕。
通过全流域的水沙河槽为最高级别沟道,也就是这个小流域的流域等级。
所有间歇性沟道和永久性沟道都包括在内,只要具有明显的稳定性的谷地,都可以根据序列的命名方式进行分级。
地貌几何定量数学模型分级方法对同级沟道定量化,同一级别的沟道可以反应出相同的规律,不同流域的同级沟道具有了可比性。
利用安定区安家沟流域和高泉沟流域1:10000地形图,按照水利普查要求从大于100m的沟道里筛选出15条长度大于500m以上的沟道,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调查和图上量测。
实地调查包括对流域界限和沟缘线的勾绘、沟道及沟头的治理及利用情况调查等,图上量测包括对每条沟道的流域面积、沟壑面积及沟道相对高差等特征值,然后得到15条沟道的特征值及类型划分:表2 安定区安家沟和高泉沟流域沟道分级及特征值表流域名称沟道代码沟道级别沟长(m)高差(m)比降(%)沟道面积(hm2)沟道流域面积(km2)沟道平均宽度(m)安家沟1 Ⅰ560 130 23.2 4.29 0.26 76.612 Ⅰ550 110 20.0 2.48 0.16 45.093 Ⅰ1100 110 10.0 9.04 0.79 85.224 Ⅱ960 165 15.2 10.86 0.33 113.135 Ⅱ1076 185 17.2 8.71 0.49 80.956 Ⅱ670 155 23.1 4.12 0.21 61.497 Ⅲ3480 230 6.6 40.60 0.11 116.678 Ⅲ2970 240 8.1 41.11 0.17 138.429 Ⅳ3969 235 5.9 46.18 0.18 116.36高泉沟10 Ⅰ510 150 29.4 3.21 0.88 62.9511 Ⅱ600 150 25.0 5.57 0.92 92.8312 Ⅱ585 110 18.8 6.69 0.97 114.4113 Ⅲ3542 265 7.5 34.33 0.57 96.9214 Ⅲ5685 300 5.3 48.14 0.90 84.68(注:沟道长度为沟头到沟口的长度)4、侵蚀沟道分类研究我们对沟道的分类,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沟道,在反应沟道特征的众多沟道分类指标里,沟道的形态特征对治理开发沟道最具有实践意义。
本研究从最能反映沟道形态的沟道开析度、割裂度和主支沟系数三个数值来进行分类。
具体方法是:利用甘肃省定西市1:10000 地形图上随机抽取了适量的沟道进行系统的实地调查和图上量测。
实地调查包括对流域界限和沟缘线的勾绘、沟道及沟头的治理与利用情况调查等, 图上量测包括对每条沟道的流域面积、沟壑面积、沟道长度( 主沟长、各级支沟长和沟道全长) 、沟壑密度、沟道相对高差等特征值的测算。
然后计算得到每条沟道的开析度、地面割裂度和主支沟系数等地貌形态特征值。
①按沟道的开析状况分类K=D/H=1000A/(LH) (1)式中: K 为沟道开析度; D 为沟道平均宽, m; H 为沟道平均相对高差, m; A 为沟壑面积, km2 ; L 为沟道全长, km。
②按沟道的割裂状况分类G=(A/S)×100% (2)式中:G 为地面割裂度, %; A 为沟壑面积, km2; S 为流域面积, km2。
③按沟道主支沟状况分类R= L 0/L (3)式中: R 为主支沟系数; L 0 为主沟道长, m; L 为沟道全长, m。
根据计算结果, 按照统计学原理, 求其K、G、R的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然后按超过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一级、低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为一级、中间为一级的原则, 将沟道划分。
4. 1按沟道的开析状况分类沟道的开析状况是指沟道的开张程度,它反映沟道的宏观地形开阔特征。
一般来讲,沟道开析度越大,沟壑就越开阔,沟坡就越平缓,沟道的立地条件就越,开发利用潜力愈大。
沟道的开析度计算公式为:K=D/H=1000A/(LH)式中: K 为沟道开析度; D 为沟道平均宽, m; H 为沟道平均相对高差, m; A 为沟壑面积,km2,L 为沟道全长, km。
表3 开析状况分类沟道类型划分标准开析型K1>0.65半开析型K2=0.35~0.65深切型K3<0.354.2按沟道的割裂状况分类沟道的割裂状况用地面割裂度G来反映。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地面割裂度G值越高,说明沟壑面积愈大,沟谷面积愈小,地形愈破碎,水土流失面积越大,治理任务也越艰巨,开发利用程度也越难,治理措施更需要加强配置。
按沟道的割裂状况分类G=(A/S)×100%式中:G 为地面割裂度, %; A 为沟壑面积, km2; S 为流域面积, km2。
表4 割裂状况分类沟道类型划分标准强度割裂型G1>49.94%中度割裂型G2=17.74 %~49.94%弱度割裂型G3<17.74%4. 3按沟道主支沟状况分类沟道主支沟状况反映了沟道的支沟发育程度和数量,同时也间接的反映了流域沟道切割的破碎程度,对反应沟道的地形状况及沟道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沟道主支沟状况可用主支沟系数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R= L 0/L式中: R 为主支沟系数; L 0 为主沟道长, m; L 为沟道全长, m。
因样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局限性,平均值及标准方差的差为0,所以参照平均值分为2类。
表5 主支沟状况分类沟道类型划分标准主沟型R1>0.091半主沟型R2<0.091因样本的局限性,平均值及标准方差的差为0,所以参照平均值分为2类。
沟道划分为3种类型:开析状况分类表,割裂状况分类表、主支沟状况分类表。
表6 沟道形态特征值表及类型划分沟道代码沟道级别沟长L0(m)开析度K割裂度G(%)主沟系数R开析状况割裂状况主支沟状况安家沟流域1 Ⅰ560 0.59 16.740.021 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2 Ⅰ550 0.41 15.920.02 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3 Ⅰ1100 0.75 11.400.041 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4 Ⅱ960 0.69 32.610.036 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5 Ⅱ1076 0.44 17.830.04 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6 Ⅱ670 0.4 19.510.025 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7 Ⅲ3480 0.51 46.290.129 半开析中度割裂主沟型8 Ⅲ2970 0.58 44.580.11 半开析强度割裂主沟型9 Ⅳ3969 0.5 47.660.148 半开析强度割裂主沟型高泉沟流域10 Ⅰ510 0.42 28.040.023 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11 Ⅱ600 0.62 33.430.027 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12 Ⅱ585 0.73 25.820.027 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13 Ⅲ3542 0.37 59.900.162 半开析中度割裂半主沟14 Ⅲ5685 0.28 53.350.261 深切强度割裂主沟型15 Ⅳ6522 0.28 54.570.299 深切强度割裂主沟型5.沟道分类的防治措施通过对定西市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Ⅴ副区15条典型沟道分类的划分,发现在沟道治理中应该做到区别对待、因沟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