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1)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我国的生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水稻产量的优化和提高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及应用建议。
1.土壤调理水稻是一种喜肥和耐肥作物,需要丰富的有机质和充足的氮、磷、钾、钙等营养元素。
因此,要达到高产的目标,必须对土壤进行有效调理,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物理性质。
具体操作包括:(1)施肥:应根据土壤类型、土壤质量、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案,坚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注意合理控制施肥量和肥效时间,以达到稳定的增产效果。
(2)翻耕:为改善土壤通透性、疏松程度和水分保持能力,保持土壤的蓬松度和透气性,应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翻耕,地力不足的地块可适当加强翻耕次数。
(3)排水:水稻是水生植物,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潮湿,但不能过度积水。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避免土壤淤积和烂根现象的发生。
2.优质品种的选择高产不只是产量高,还要有高品质。
优质品种的选择是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性: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选择适合的水稻品种。
(2)抗病性:在种植过程中,水稻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稳定性: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水稻品种表现出的稳定性也是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具有稳定产量的品种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3.科学耕作科学的农业耕作管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细节决定成败。
具体实施措施包括:(1)栽种密度:适宜的株距、行距和穗数每穗等参数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保证每株水稻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水分和光线,从而提高单株平均产量。
(2)田间管理:适量浇水、及时除草、及时松土、及时施肥、深耕深翻、根系长势畅旺等措施,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非常有益。
(3)合理收获:合理选择收获时间、收割方式、储存条件等,可以避免伤到稻株、减少脆萎倒伤和失粒等问题,从而保证高产和高品质。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水稻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将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应用要点。
一、良种选用良种的选用是决定水稻高产的第一步,选用良好的种子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减少营养失衡等情况。
选用的种子应该有以下要求:1. 品种优良:选用的品种需具有丰产、耐病、耐逆性等特点,如杂交水稻降低了水稻生长期,延迟衰老及重穗低在田间多年展现出优越的产量表现。
2. 一致性好:选用的种子应该外观一致,杂质少,色泽均匀,长势相当,平均水分灰分和脂肪酸的含量均衡。
3. 纯度高:选用的种子应该有较高的纯度,即杂质率、水分率、不完善甘粕率、不完整颗粒率等都应该比较低。
4. 生长势强:选用的种子应该生长势强,有抗促生剂、抗早衰剂、抗病抗虫的性能。
二、良田造就1. 土壤选择:水稻生长的土壤要求肥沃、疏松、透气、排水好,选择土壤要求不含盐碱,不含毒性元素,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度。
种植前应该根据水稻品种的特点和土地地理位置来选用稻田及配合种植。
2. 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肥力的不足,可以进行有机肥膜铺盖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
3. 排灌工程:针对水稻生长要求湿润度和排水好的特点,应该建立并维护好排灌工程,保证水稻正常生长。
三、肥水管理1. 施肥:水稻是一种高营养作物,施肥应该充分考虑水稻种类和生长期特点,循序渐进地施肥,一般分基肥、追肥、微量元素三个阶段。
应该注意施肥条件和肥料遵循科学合理、安全节约的原则,避免肥料浪费和会引起环境污染的不当施肥。
2. 浇水:水稻的水分需求很大,需要在田间遵循节约用水原则,循序渐进地浇水,学会掌握水分快慢、水力满足程度、田间水流量等因素,避免浪费和不适当浇水。
四、深耕细作1. 深翻耕作:水稻生长期不宜移植和靠拍,应该在选好田地后进行深翻耕作。
这样能增加土壤透气性,培养良好的微生物和物理性质,保证水分和肥力供给,同时也减少土地污染和提高水稻品质。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栽培管理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栽培技术。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
要根据土壤条件和水稻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化学肥可以提供水稻所需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加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时要根据水稻的生长期和需求,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肥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节水灌溉:水稻是水生植物,对水的需求量较大。
但近年来,水资源日益紧缺,所以要采取节水灌溉技术。
可以通过划分水分管理单元,进行精确灌溉,在水稻不同生育期给予适量的水分供应,减少水的浪费;可以采用渠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和排水条件,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
三、合理栽培:选择优质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栽培,适应不同区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行良好的田园管理,保持适宜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加强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调控生育期,根据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水稻的播种期和收获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合理田间管理:水稻绿色高产栽培还需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
包括合理密植,控制水稻的种植密度,增加穗数和穗粒数,提高产量;及时调整秧田和幼稚田的水位,保持适宜的水位条件,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合理设置田坎和深翻田坎,提高土壤肥力和抗逆性;进行适时的田间翻、锄和松土等措施,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栽培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稻产量和品质。
下面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 种植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种植适宜品种可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选择品质高、适应性强、产量稳定的品种,尽量避免选择病虫害抗性差的品种。
2. 合理施肥施肥对于水稻高产至关重要,要根据土壤肥力科学施肥。
种植前要充分施足基肥,一般底肥掺入基肥中,大田出苗后再进行施肥,喜光、喜肥、耐瘠的品种施肥期要充分,充满。
一般在育秧期施肥可把缺肥、缺营养弱株补充起来,肥料尽量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3. 合理密植适当的密植水稻可以使水稻数量增加,景气度强,减少秧穗量损失,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
但密植不能过密,会导致种子个头小、穗粒松散、光合效益差、病虫害增多等现象,降低水稻产量。
4. 除草除刈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除草、除刈,保障植株生长。
及时除草、除刈可以有效避免竞争营养的情况,减少杂草对水稻的侵害,使水稻光合效率提高,提高水稻产量。
5. 病虫害防治在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为了保障水稻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要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稻生长期间可使用合理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预防和治疗。
采用良种、良土、良肥等传统农业种植方法并兼之“养土”“养根”“养菌”等现代农业技术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措施。
6. 管理水水是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的管理水可以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可以提高水稻生长效率。
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要严格掌握灌浇水的时间、水量和灌水周期,以保障作物需要的水分。
同时,在施肥过程中,也要进行浇水,以提高施肥效果,增加水稻的干存量。
7. 合理收获水稻收获时,要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技术,以保证粮食产量和品质。
收割秋稻时,要选用干晾或烘晒的方法,保持水分在13%左右,提高稻子的品质。
同时,还要注意规范收割,减少碾损、烟化等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粮食质量损失。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增产增效。
本文将简要介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希望能够对广大农民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择优质种子水稻种子是水稻生产的基础,选择优质的水稻种子是高产栽培的第一步。
优质的水稻种子应该具有高产性、抗逆性强、品质好的特点。
在选择水稻种子时,要选择病虫害少、抗逆能力强、产量稳定、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二、科学施肥水稻的施肥是保证高产的关键。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期分为幼苗期、拔节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每个生长期的养分需求都不同。
在幼苗期要施氮、磷、钾肥,以促进水稻根系的快速生长;在拔节孕穗期要适量增加氮肥,促进穗的生长和坐实;在灌浆期要适量增加磷肥、钾肥,促进水稻籽粒的灌浆;成熟期要及时停止施肥,以利于籽粒的饱满和成熟。
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根据实际生长情况科学施肥,避免“一刀切”,以免造成浪费或者营养不良。
三、合理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包括合理的田间灌溉、排水、保墒、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等。
在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生长;在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期,要合理控制灌水,以免积水影响水稻生长;在施肥过程中,要防止肥料过量造成土壤污染和作物施肥不均匀;对于杂草的控制,要选择合理的草田除草方法,可以适当施用草田除草剂或者人工除草;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四、合理密植水稻的密植是指单位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要有一个度,不能盲目密植。
因为密植过多会导致作物之间互相竞争养分和光线,从而影响产量。
一般来说,水稻的合理密植为20-25㎡/亩,具体还要根据土壤肥力、水稻品种和生长期进行调整。
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整枝和揭叶,保证叶片间的透光性,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
水稻科学高产种植栽培技术方案详解水稻是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之一,水稻种植的产量及质量和种植户的收益密切相关。
下面小编和您讲解下水稻的科学种植方案,一起学习下吧。
水稻高产栽培方法:1、选择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条件选取适合我们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1)将选好的水稻种子用消毒药剂浸泡一天,取出用清水洗净再用清水泡一天取出凉干种子表面水份,待播种;(2)选择含有机质比较丰富的较沙性的土壤每亩施入4000~6000斤腐熟有机肥,30~40斤尿素、30斤左右磷酸一铵、30斤氯化钾或35斤硫酸钾做基肥并用拖拉机深翻细耕,按1.2~1.3米的宽带作垄并将垄面梳理细致,每亩用敌克松4千克或纯净多菌灵4千克和5千克阿维菌素颗粒剂进行土壤消毒和地下虫杀灭;(3)将浸泡好的水稻种均匀撒到苗床上,再用细土盖种至不见种子,用水灌溉至上厢为止,待水浸干后,用二甲戊灵或丁.恶乳油100毫升/亩和100克敌克松兑水45公斤进行土表喷雾做好芽前除草;(4)覆盖透明地膜北方气温比较低的地区可加盖大棚保温;(5)待秧苗出土6~8厘米时选择在晴天的前一天清除地膜,观察苗势,用恶霉灵.立枯净100克兑水45公斤进行床面喷雾防治立枯病和恶苗病,适度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在75%~85%;(6)秧苗长到二叶一心时用每亩10~20斤尿素、15斤磷酸一铵、10斤氯化钾均匀撒施于苗床上,并浇水,用多效唑30克/亩喷雾秧苗使秧苗迅速发芽并使秧苗矮化,以后每15~20天追一次苗,观察苗势可喷多效唑600~1000倍2~3次,在移栽前10~15天停止用追苗肥,并在移栽前5~7天预防一次稻瘟病、一代二化螟虫,配合生根剂使用。
3、大田种植(1)每亩用碳酸氢铵100斤作为底肥,将水稻种植田快灌水用机械翻耕至泥烂,使水降于花水为止,将每亩所需移栽的秧苗均匀抛洒于田中,按一定距离整理出工作行,3~4天后灌水至不过秧心。
以后看水情适当灌水,保持一定的水深度。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实现水稻的高产,除了选用优良的种子和品种外,我们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栽培技术措施。
下面,本文将介绍几项重要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一、科学施肥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施肥方法可以大大增加水稻的产量。
根据不同的生长期,水稻的施肥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水稻的生长期可以根据时间划分为出土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
在出土期和拔节期,可以采用底肥和追肥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土壤肥力。
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稻的灌浆期前的重要时期,此时适当的施氮肥可以促进水稻的穗粒形成,增加产量。
而在灌浆期,水稻需要更多的磷钾肥,这样可以增加水稻的沉积量,提高稻谷的重量,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科学排水水稻是喜欢水的作物,但是过多地水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栽培水稻时应采取科学排水的方法。
排水主要分为中耕排水和水口排水两种方式。
中耕排水是指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前对田间进行轻微的深翻,以便排出积水。
水口排水是指在水稻丰水的时期,及时开口放水,保证积水不淤滞,从而避免水稻根部出现缺氧现象。
科学排水可以有效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为高产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
三、合理密植水稻密植是指在一定的土地面积内,种植更多的水稻植株,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但是密植太多也会对水稻产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密植应该合理掌握。
在一定的肥料和生长条件下,选择适当的品种和植株密度,加强水稻间的竞争关系,既防止了杂草的生长,又可以促进稻穗的生长发育,达到增产的目的。
四、科学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水稻高产的重要阻碍因素。
因此,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科学预防和有效防治病虫害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也可以选择适量的农药喷洒等方法进行防治。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扩散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治措施和农药,以避免使用过多农药,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种植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这为农民增加了收益,提高了经济效益。
下面是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供农民参考。
1. 合理施肥水稻是一种肥料需求量较大的农作物,施肥对其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施肥上,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气候等因素合理配比肥料,科学施肥。
一般而言,水稻的生长期分为生长初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五个阶段。
因此,在不同阶段应根据需求量适时、适量施钾、氮、磷等肥料。
2. 精细管理在水稻高产栽培中,精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农民可以采用分层施肥、集中浇水、适时采摘等精细管理措施,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土壤调节、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水稻生长环境的优良。
3. 种子选优种子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种子选优可以大大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优质种子可以保证水稻在不利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水稻的抗性和耐性,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4. 种植密度管理水稻种植密度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种植密度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种植密度上,要结合气候、土质、水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从而达到高产的效果。
5. 合理灌溉灌溉对水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不同生长期的水稻,要根据其生长需要及土壤保水能力等因素进行灌溉。
同时,还需注意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使灌溉达到最优效果。
6. 病虫害防治防病虫害是水稻高产栽培的保障之一。
要了解和掌握水稻病虫害的生态、症状及其防治方法,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尽量减少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则是保障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为水稻的高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一、良种选育在水稻高产栽培中,良种选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优良的水稻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的产量、抗逆性强、抗病虫害等优点。
在选育上,要积极推广优质、高产、抗逆的水稻品种,尤其是杂交水稻品种,以提高水稻的总体产量。
二、合理施肥水稻的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的重要前提。
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需求不同的养分。
通常而言,水稻的生长周期可以分为萌芽期、分蘖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
针对不同的生长阶段,应进行相应的施肥措施,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关键措施之一。
包括土壤管理、水管理、杂草管理等方面。
首先是土壤管理,要根据土壤的特性进行施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
其次是水管理,保证水稻的适度灌溉,避免逢旱逢涝,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还要进行科学的杂草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轻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四、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水稻高产栽培中的常见问题。
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障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病害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和病害的防治措施。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喷洒,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引入天敌等。
适宜的轮作种植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五、科学栽培科学栽培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所在。
它包括合理的密植、适宜的配种、及时的田间管理等方面。
在种植密度上,应根据土壤的肥力和水稻品种的特性进行调整,以提高水稻的单株产量。
在配种上,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种子质量好的种子。
要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的施肥、灌溉、杂草管理等。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是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知识科普水稻栽培的高产技术农业知识科普:水稻栽培的高产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目标,科学的栽培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水稻栽培的一些高产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水稻产量。
1. 良种选育良种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农民应该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
优质品种具有抗病虫害、耐逆性强、产量稳定等特点。
选用良种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合理耕种(1)田间平整:田地要平整,以提高灌溉效果,减少水分的流失。
同时,平整的田面有利于阳光的充分照射,增加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
(2)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但是密植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造成水稻之间的竞争过度而影响产量。
(3)及时插秧:水稻的插秧要尽量在适宜的时期进行,保证秧苗的生长发育良好。
一般来说,插秧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以利于水稻的根系生长和幼苗的建立。
3. 合理施肥(1)底肥和追肥结合:底肥是在种植前施入土壤中,为水稻的初期生长提供养分。
追肥是在水稻生长发育中逐步补充养分,满足水稻的需要。
(2)科学施肥量:施肥的量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稻的生长需求来确定,以避免肥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4. 引进新技术(1)水稻田间的排水技术:排水是水稻生长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排水能够提高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根系的生长。
尤其是在雨季,及时排水是防止秧苗死亡的重要措施。
(2)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劳动成本。
合理应用农业机械化设备,如插秧机、收割机等,可以提高水稻的种植效率和产量。
5. 病虫害防治(1)合理选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农民要遵循农药的使用规程,避免过量或者不当使用农药所带来的问题。
(2)病虫害监测:及时监测田间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病虫害进行预警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如何实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成为了各地农业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优质种苗选育技术优质种苗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基础。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种苗,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筛选出具有高产性状的水稻种质资源,为优质种苗选育提供了新的手段。
二、精准施肥技术合理施肥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
传统的施肥方法往往存在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而精准施肥技术可以根据水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间,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土壤测试和植株营养诊断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土壤和植株的养分含量,从而指导施肥。
三、改良栽培模式改良栽培模式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连作栽培往往容易导致土壤退化和病虫害的发生,而合理的轮作、间作和休闲期安排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采用适宜的密植、整枝和合理的排水措施,也可以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和产量。
四、优化水管理技术水稻是水生作物,水分管理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传统的灌溉方法往往造成水分浪费和土壤湿润不均匀的问题,而合理的水管理技术可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的均匀分布。
例如,采用渗灌、滴灌和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五、综合病虫害防控技术病虫害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综合病虫害防控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手段,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新技术涉及到种苗选育、施肥、栽培模式、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等方面。
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全球范围内栽培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提高水稻的产量变得尤为重要。
高产栽培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和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的产量潜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适宜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的水稻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前提。
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以下特点:早熟、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穗粒饱满等。
同时,种植者应及时了解和采用最新培育的高产优质品种。
二、优质种子选用优质种子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种植者应选择无病害、无虫害、无杂质和良好发芽率的种子。
同时,种植者应密植种子,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
三、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水稻生长期的不同需求,进行科学施肥。
通常情况下,水稻每公顷施化肥量为氮肥150-200kg、磷肥60-90kg、钾肥60-90kg。
同时,施肥期应与水稻生长发育阶段相结合,注重施肥的时间和方式。
四、合理灌溉合理灌溉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水稻生长的关键阶段,如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要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注意控制灌水量和灌水频次,避免出现缺水或积水的情况。
五、间断淹水间断淹水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拔节期后,整个孕穗期和灌浆期,要保持土壤适度湿润状态,同时采取间断淹水措施。
这样可以增加氧气供应、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促进根系发达,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六、杂草防治杂草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杂草防治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保障。
除了常规的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手段外,也可以采用机械除草和生物除草等措施。
七、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也是较大的,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种植者可以采取合理的轮作措施、合理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合理的农药防治等手段。
综上所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和农艺措施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水稻的产量潜力。
浅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近年,黑龙江省周边各地区的水稻生产一直都是大丰收,在我国的粮食生产领域可谓名列前茅。
所有这些,都与黑龙江省各地区的水稻种植户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分不开的。
本文就从水稻的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水稻大棚育苗栽培技术、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以及水稻机械插秧测条深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着手,介绍黑龙江省周边各地区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希望能对其他地区的水稻种植户有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154-01
黑龙江省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这些年来,黑龙江省为了实现水稻收成实现产量达千亿斤的粮食工程,采取了很多有益的办法和措施。
黑龙江省的各级政府相关领导,非常重视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经常召开各市、各县和地区的农技推广负责人和水稻站的站长开会,研究最先进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比如,黑龙江省农科院和绥化市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通过合作,就研发成功了一项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两段式育苗高产技术。
还有其他的市区农业技术部门研制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以下就简单的介绍几种被黑龙江地区水稻种植户们广泛应用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水稻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
水稻的两段式育苗栽培技术,就是选择具有晚熟特点的水稻种子,在室内进行育苗,通过两次的移栽,最后达到高产的目的。
此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就是通过两次的秧苗移植,为水稻获得更多的积温,这样培育出的秧苗才会多蘖,而且秧苗非常的壮实,在实现稀、晚、大的超稀植栽培下,保证了水稻的成熟,同时还实现了水稻的增产。
具体做法如下:在三月末的时候,把室内准备好钵体育秧苗的秧盘,在每个土穴内放上两粒水稻的种子,盖上近一厘米厚的土,等到一个月后,水稻的秧苗已经有两个左右的叶了,这时,把这些秧苗转移到大棚里,进行第二阶段的养育秧苗,当水稻的叶子增加到五片的时候,再移植出来,进行插秧。
这是的秧苗质量特别的好。
这种栽培技术,具有秧苗种植较稀、出棚比较晚和秧苗比较大的特点。
因而,这种栽培技术培育出的秧苗具有以下的好处:水稻的秧苗长得比较壮实,水稻的个体优势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虽然比以往的育苗期晚,但却能提前成熟,不仅分蘖的优势增加了,还在平方米粒数上有所增加,因而千粒重的比例也明显的提高了很多,每亩的产量都比以往旧式的栽培要增产200多斤。
当然了,黑龙江省的老百姓收入也增加了很多。
二、水稻大棚育苗栽培技术
水稻大棚育苗栽培技术,被许多的黑龙江水稻种植户所采用。
大棚的建设结构一本分为五个类型,有木架结构的,有竹木结构的,有钢架结构的,有合金钢管结构的,还有玻璃钢管结构的。
这些结构的造价一般每公顷亩都在700元至800元之间,最便宜的就数竹木
结构了,只需要每公顷亩在300元左右。
水稻采用大棚育苗的好处很多,比如,水稻采用大棚育苗,可以在早春时节就把大棚扣好,大棚里的土地积攒、提升温度,有利于水稻的育苗。
另外,大棚的采光效果好,大棚的保温作用突出,非常适合种植户培养出结实、茁壮的秧苗。
在进行大棚育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把种子放在施宝克液体里浸泡,随后要用温水把药剂洗掉,这样有利于秧苗的发芽。
其次,要在大棚内秧苗出齐后,把地膜揭去,这时要进行大棚的通风工作,最初选在中午温度最高的时候,进行轻微的通风,使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降下来,慢慢的再长大通风的时间和扩大通风的范围,知道最后实现全天的通风。
最后,在插秧的时候,所插的秧苗不能过密,秧苗插入土中的深度要适中,使秧苗不倒也不漂。
三、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
在黑龙江省的一些地区,正在进行着一项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那就是水稻宽窄行栽培技术。
这种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它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壮实的秧苗,还要有肥厚的土壤做基础,另外再加上种植户在田间的高质量管理做后盾。
这些年,这里的水稻种植户可尝到了甜头,年年水稻大丰收就是最好的证明。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这种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
首先,水稻种植户先精选出好的种子,在扣好的大棚中进行培育,培育出结实、茁壮的秧苗,将要种植水稻的土地,进行三年一翻两旋,之后,采用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的办法,使土地的肥料,完全能保证水稻的生长需求。
最后,水
稻种植户一定要加强对水稻田间的高质量管理。
在给水稻灌溉的时候,要把握好加水的多少和深浅,只要达到水稻生长的需要即可,同时,要加强水稻田间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把水稻田间病虫害控制在最低点。
总之,黑龙江省各地区的水稻种植户,通过进行宽窄行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每年都收到了大丰收的良好效果。
四、水稻机械插秧测条深施肥栽培技术
水稻机械插秧测条深施肥栽培技术,是一种农机和农艺相结合的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随着黑龙江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步伐在逐步的加快。
这是一项既省时,又省力,而且还增产的高新技术。
目前已经在黑龙江的一些地区得到了推广,还需在更多的地区进行试用。
五、结语
水稻作为我国人民群众喜爱的粮食作物之一,社会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我国十三亿人口,粮食问题关系着老百姓生存的切身利益。
国家领导人和各级的政府都很重视,高产的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黑龙江省的水稻种植户们,这些年由于采用了最新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获得了水稻的大丰收,黑龙江省已经成了我国重要的粮仓。
这都与当地相关领导的重视、广大的水稻生产技术研发人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
可见,水稻要想获得高产就离不开高超的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张海军. 水稻综合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3):
141-142.
[2] 张小明. 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2008(10):7-8.
[3] 宋玉华. 水稻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5):150-151.
[4] 王江.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种业,2007(5):65-66.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