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 格式:pdf
  • 大小:846.85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郝东东

(山西省霍州市白龙矿云厦公司土建分公司,山西霍州031499)

[摘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即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〇企业核 心竞争力的强大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建立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于核心竞 争力的培养和研究。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势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7)02 -0179 -02

文章探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点,分 析了建筑施工企业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 构成内容,阐述了建筑企业对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 力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内容,以保证企业能够长期 在行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和 特点

1•1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建筑施工核心竞争力可定义为:建筑企业长期 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部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 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 间取得主动竞争的能力。

1.2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我们 可以认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特 点:(1)长期价值性,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建筑企 业的创建与经营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 施工企业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在市场上立足。由于 这一特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具备价值 性的同时,还应具有长期性,才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存活于市场;

(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竞争者难以复制模仿的,难以被替代的,且是稀缺的,但并不是说核心竞争力 只有一家企业独享,而是指该企业拥有的某一竞争 力水平比其他竞争企业都强,这一竞争力也可以是 普遍存在的技能;(3)整合性,核心竞争力并不是指 企业单一的构成要素,而是几个要素优化组合而成。虽然其中的某一要素可以外购,但外购得到的要素 只有通过企业各方面的磨合,且适应企业长远发展 之后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 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分为三个层次: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质量、成 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管理、技术、企业文化等)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工期、业主满意度)。

2.1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心层的打造

(1) 质量的打造。建筑质量的打造是关系到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整

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施

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保护的质量控制,每一步都

严重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关

键的一步:打造建筑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

—打造

建筑品牌。品牌是建筑企业打造质量体系的最终归

属,也表现了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认可。产品质量是

品牌的基本要素,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

重视。

(2) 成本的打造。成本就是效益,建筑工程项 目的直接工程费用由人工、材料和机械使用费构成,

所以,降低工程成本通常会从降低人工、材料和机械

使用费入手,而制定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

案、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使用新的建筑材料,也是

控制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从原料、人工和机械使

用费中降低成本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勇于且巧于使

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才是在这个

时代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2.2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间层的打造

(1) 管理的打造。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生产 经营活动的基础。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工

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使工

程项目在约定时间和预算内按照质量要求,得到最

终的建筑产品。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打造,在建设

过程中,施工企业应以人为本,强化施工企业员工的

素质;以施工班组为重点,强化企业的组织和管理;

以技术为指导,强化施工的效益。

(2) 技术的打造。越来越多的应用现代新技术 和新工艺,是目前使建筑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得以

提高的必然因素,也是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的必然

趋势。在市场竞争逐渐激烈的当今,加强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筑

施工企业寻求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

(3) 企业文化的打造。企业没有一定的企业文

• 179 •

化做支撑,发展和壮大就难以实现。企业的长期持 续发展战略规划当中应该充分融入企业文化,在企

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使其深入渗透。随 着建筑企业走向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最终通过在建

筑市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 3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外部层的打造

(1) 工期进度的打造。进度打造的目的是要求 承包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施工进度要求完成工程建 设任务。施工进度计划是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各主 体、各工序的顺利衔接与配合,并合理配置人力和物 力资源,保证各分部分项工程按计划要求完成施工。 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具有周期性,即编制进度计划、 实施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纠正计划

的实施,并根据项目进行情况对工程采取措施纠正

偏差,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2) 业主满意度的打造。信息时代,建筑施工 企业已经越来越多的把注意力转向业主,转向围绕

“获得和保持客户”理念下的竞争力打造。业主对建筑产品的满意度就是企业服务能力的体现。核心

竞争力中心层和中间层的打造是建筑企业打造业主 满意度的基础,而外部层业主满意度的打造则是中

心层和中间层打造后所产生效应的外在表现。3结语综上所述,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将 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展开。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 争的不断升级和愈发激烈,只有认真分析企业的核 心竞争力,创造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采用合理的竞 争手段和战略,才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使企业具备持续前进和发展的原动力。参考文献:

[1] 赵峰.发挥激励机制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J ]. 2010, (10) :

79 -80.[2] 伏阳,何景蕾.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J ]. 2010, (10) :61 -63.

—^ OllMf 1 ILIfllf ©

(上接第177页)2.2加强执法

作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熟练掌握我国 在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在监管部门开展实 际监管工作时,政府必须要对这些部门的工作持认 可态度,同时不要过多干预监管部门的工作开展。 而监管部门也要遵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 对参与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履职情况开展检查监督, 认真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强化监督执法力 度,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偷工减料或者以次充好等问题 严格查处,真正发挥监管作用,保障工程质量。2. 3培养人才

建筑工程行业监管工作之所以一直质量不高,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人才的缺失。所以,我国 建筑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 强对建筑质量监管人才的培养。比如,建筑主管行 政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知识传 授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 伍。针对目前监管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 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吸引、鼓励更多专业(上接第178页)总包交钥匙管理模式,虽然这种方 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总承包施工企业的工作 量,但是对于减小成本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在进行 过程中,要对分包工程进行良好的管理,例如在目前 九大类专业分包工程中,除了空调工程无法适用固 定总价合同外,其余的几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而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总包企业和分包企业之间也 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最大可能减小企业的施工 成本。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

的、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从事建筑质量监管工作。 而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监 督部门的编制标准进行适当调整,对建筑工程质量 监督人员的编制名额适当增加,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达到电气、给排水以及建筑工程等不同专业的专 业人才共同参与监管工作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进 行的质量监督工作一定更加全面、更加有效。

3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工程质量监督 工作要及时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意 识和人才培养,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稳定扎实的开 展下去。参考文献:

[1 ]宁娅利.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J ].江西建材,2015,(10).[2 ]赵安民.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

建材装饰,2016,(09).[3 ]时胜利.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对策研究[J ].居业,2015,(20).

想要获得更多利润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对其成本进行 有效的控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施工过程中 所产生的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进行了论述,并针 对不同的成本控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这些施工 企业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参考文献:

[1 ]吴涛,刘力群.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实务指南[M ].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美)约翰 E .肖费勒伯格(JohnE . Schaufelberger ),(美)

莱恩•霍尔姆(LenHolm )编著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 [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