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敦煌壁画技巧的粗浅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简述敦煌壁画艺术特点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的艺术特点独具魅力,展现出了敦煌文化的独特风貌。
1. 色彩鲜艳、明快
敦煌壁画的色彩鲜艳、明快,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如赭石、朱砂、青石、蓝靛、紫草等。
这些颜料不仅具有耐久性,而且色彩饱和度高,色调清新自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 造型优美、生动
敦煌壁画的造型优美、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宗教氛围。
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形象、建筑物形象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中,人物形象表现了唐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社会风貌,动物形象则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建筑物形象则反映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3. 细节丰富、精细
敦煌壁画的细节丰富、精细,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
壁画中的细节处理十分精细,如人物服饰的图案、飘带的流动、建筑物的纹饰等都能够体现出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4. 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敦煌壁画的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反映了唐代的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容。
壁画中的宗教主题是敦煌壁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这些宗教主题反映了唐代人们对佛教、道教、摩尼教等宗教的信仰和崇敬。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之一,它的艺术特点独具魅力,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通过欣赏敦煌壁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感受到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吸引着无数人们的目光。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接下来,本文将对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进行一份浅析。
一、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宫廷壁画的代表作之一,它起源于公元4世纪,至公元14世纪左右结束,跨越了数百年的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敦煌壁画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敦煌壁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奇迹”。
二、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1. 鲜明的民族特色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一是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敦煌壁画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和气息,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汉族文化元素,展现了汉族服饰、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特色。
也受到了西域文化和佛教艺术的影响,表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2. 绚丽多彩的色彩敦煌壁画的色彩非常绚丽多彩,丰富而饱满。
这些壁画采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浓烈的色彩对比,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欢快、轻松的感受。
色彩的使用也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将生动鲜活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3. 精湛的绘画技法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精湛的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是由艺术家们在墙壁上用矿物颜料进行绘画的,他们运用了各种绘画技法,包括勾线、掌握线、铺色、抽丝等,使得壁画的线条流畅自然、形象生动逼真、层次分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4. 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敦煌壁画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涵盖了宫廷生活、宗教故事、民间传说、历史事件等各个方面。
这些题材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又具有历史、神话和宗教的深刻内涵,既有现实的体验,又有超越感官的哲思,倍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5. 宗教神秘的意蕴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还在于其深厚的宗教神秘意蕴。
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描绘了佛教神话故事、佛陀造像、佛教仪式等内容。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造像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文明的明珠。
敦煌壁画始于公元366年,至公元1361年北元末年止,历时近千年。
其间先后有十七个朝代在敦煌地区兴建了735座佛寺和敖包,其中大大小小的洞窟窟窑共有2345座,绘有壁画4.5万平方米。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自古以来就受到世人的瞩目和无限赞誉。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宗教题材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描绘了佛祖、菩萨、罗汉等形象,同时也呈现了佛教的传教活动、佛经故事以及僧侣日常生活等。
这些宗教题材的内容不仅展现出了佛教的美好理念,还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思想观念。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宗教题材,展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绘画技法敦煌壁画在绘画技法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壁画画家们在表现形象的表情、姿态和衣纹上极富特色,他们的笔墨写意,轻重得当,线条优美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他们还善于利用明暗对比和色彩层次来表现形象的质感和空间感,使整幅壁画更富有立体感和表现力。
三、多样的题材内容敦煌壁画的题材内容极为丰富多样,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敦煌壁画中不仅有佛教故事、传统神话,还有人物画、风景画和动物画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使得敦煌壁画具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也展示了古代艺术家们多样的创作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四、历史文化的传承敦煌壁画在风格和内容上融合了中原和西域艺术的特点,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敦煌壁画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精湛技艺,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文明的艺术传统。
由于敦煌地区处于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带,因此敦煌壁画还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艺术特色,展现了中西文明交流的独特魅力。
敦煌壁画以其丰富的宗教题材、独特的绘画技法、多样的题材内容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像艺术的瑰宝,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壁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传统艺术和宗教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敦煌壁画解析敦煌壁画是一个集建筑、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其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是研究敦煌文化、佛教文化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敦煌壁画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绘画技巧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线描、晕染、渲染等多种方法,使得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其中,线描是最基本的绘画技巧,也是敦煌壁画的特色之一。
通过粗细、曲直、虚实等变化,线描能够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晕染和渲染则是用来表现人物面部的细微表情和立体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在构图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散点透视和鸟瞰式透视等手法,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和有层次感。
散点透视是指将画面分为多个视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人物和场景。
鸟瞰式透视则是指从高处向下俯视,使得画面更加开阔和壮观。
在色彩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鲜艳明亮的色彩,如红色、橙色、金色等,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感染力。
同时,敦煌壁画还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热情、力量和生命力,金色代表神圣、高贵和神秘感。
敦煌壁画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佛教故事、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
其中,佛教故事是最为常见的内容之一,包括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
这些故事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此外,敦煌壁画中还有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的描绘,如张骞出使西域、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等。
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总之,敦煌壁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研究敦煌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人类艺术的珍品之一。
敦煌壁画临摹学习的感悟摘要;本文阐述了敦煌壁画临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敦煌壁画临摹使用的材料、临摹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以敦煌壁画临摹作为美术学习和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手段,介绍了我们在学习临摹敦煌壁画时的一些感受和认识。
敦煌壁画临摹,不是单纯地照猫画虎,不是工匠的运作,而是艺术的临幕。
关键词:敦煌壁画临摹感悟临摹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方法,早在东晋,顾恺之的《摹拓妙法》就提到“摹写”作为学习绘画的一种基本手段,南朝谢赫的“六法”也将“传移模写”作为重要的一法。
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主要形式。
临摹中国古代壁画的过程,不仅关系到对传统技法的学习,也关系到对传统绘画的重新认识。
中国传统壁画是中国文化灿烂辉煌的宝库,它们都有着传奇般的经历,诸如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山西大同永乐宫壁画等,其中尤以甘肃敦煌壁画的发现惊诧了世界。
敦煌莫高窟彩绘壁画始于北魏,历经隋、唐、宋、元,各代俱有添修,保存有极其丰富珍贵的资料。
读画,是进入临摹的基础。
临摹者要详加研究分析画面的内容,并辨识原作的用笔、用色、造型等特点。
这是从学习的角度对艺术经典进行形式上的把握,而后进入技法训练的提升。
我们在临摹和创作之前,曾到榆林石窟、敦煌莫高窟现场观摩和感受,我就被感染和震撼着,是吓的,是激动的,是震撼的,是敬佩的,是渴望的。
在学习和临摹中我们借鉴名家的做法分为五步:第一步是描线稿。
为达到形象准确的目的,用照像底片在幻灯机上放大到与原壁一样的尺寸,描出形象的外轮廓线,然后对照着原壁进行修稿是最好的起稿,因为比较准确。
原壁有的破损了,修稿时一定要搞清楚线的来龙去脉,最后把线描稿拷贝到要临摹的纸面上。
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这一步因为条件所限,只能在参观完敦煌壁画后,在艺术市场买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复制品带回,将其复印扩大到原作,再进行起稿定稿。
这样就有许多问题,起行不是那么的标准,很可能走样。
第二步是作底。
一幅壁画的地色是此画色调风格的基础。
敦煌壁画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其绘画技法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描技法
敦煌壁画采用了线描技法。
线描技法是以线条为基础,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和交错等手法来表现形态、轮廓、纹理和明暗等因素。
敦煌壁画的主线条清晰流畅,线条交错有致,呈现出良好的韵律感。
二、颜色运用
敦煌壁画采用了鲜艳的颜色,其色彩饱和度高、色调多变,使人感到充满活力和生机。
敦煌壁画的颜色运用十分考究,不仅表现出物象的色彩,而且通过颜色来表达情感和象征意义。
三、造型技法
敦煌壁画的造型技法独特,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表现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
在造型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各种手法,如平面造型、透视造型、半立体造型、浮雕造型等,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感。
四、构图手法
敦煌壁画的构图手法精湛,画面分割合理、布局严谨,具有优美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美。
构图手法对于绘画的整体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敦煌壁画的构图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总之,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
值,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煌壁画中“凹凸晕染法”对笔者绘画创作的影响敦煌壁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壁画艺术之一,它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法和丰富的艺术内涵而闻名于世。
在敦煌壁画艺术中,“凹凸晕染法”是一种独特的绘画技法,其运用了凹凸线条和晕染渐变的手法,使得壁画的色彩层次分明,绘画形象更加生动传神。
本文将从敦煌壁画中的“凹凸晕染法”对笔者绘画创作的影响展开讨论,探索这种古老的绘画技法如何影响和启发了笔者的绘画创作。
敦煌壁画中的“凹凸晕染法”为笔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绘画视角。
在传统的绘画技法中,线条和色彩往往是分开运用的,线条用于勾勒形象,色彩用于填充形象。
而在“凹凸晕染法”中,线条和色彩融为一体,通过凹凸线条的运用,将色彩晕染渐变,使得绘画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这种全新的绘画视角激发了笔者对绘画的探索欲望,使其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绘画手法和表现方式。
敦煌壁画中的“凹凸晕染法”为笔者提供了丰富的绘画表现手段。
在实际的绘画创作中,笔者根据“凹凸晕染法”的原理,不断尝试和探索如何通过线条和色彩的结合来达到更加生动传神的绘画效果。
通过对比和对照,笔者发现“凹凸晕染法”所呈现出的色彩层次和绘画形象的层次感,对于笔者的绘画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使其在绘画表现手段上有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和尝试。
敦煌壁画中的“凹凸晕染法”为笔者提供了对古代艺术的深入思考。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法,一直为后人所钦佩和传颂。
通过对敦煌壁画中“凹凸晕染法”的研究和探索,笔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思考古代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深刻体会到古人在绘画艺术上的智慧和造诣。
这种对古代艺术的深入思考,充实了笔者的艺术修养,也为笔者的绘画创作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感。
敦煌壁画中的“凹凸晕染法”为笔者提供了对当代绘画创作的启示和借鉴。
在当代绘画创作中,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段往往已经很难满足创作者对绘画的追求,不断借鉴和吸收古代艺术的精华,对于当代绘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珍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浅析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敦煌壁画以其精美的线条、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生动逼真的形象而著称于世,展现出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敦煌壁画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精美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了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在色彩的运用上,敦煌壁画色彩斑斓,鲜艳绚丽,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种饱满而生动的艺术风格,使敦煌壁画成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中的杰作。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内涵上。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了宗教、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建筑场景、文字符号等都成为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通过研究敦煌壁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了解古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其艺术技法上。
敦煌壁画在线条运用、构图布局、色彩搭配等方面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技法。
在线条运用上,敦煌壁画的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勾勒出了丰富的形态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富有动感和生命力。
在构图布局上,敦煌壁画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层次感,通过合理的构图和布局,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在色彩搭配上,敦煌壁画的色彩饱满明亮,运用了丰富多样的色彩,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这些独特的艺术技法赋予了敦煌壁画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魅力。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其地域特色上。
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瑰宝,它融合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敦煌壁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艺术珍品之一,因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而引起广泛关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进行浅析。
敦煌壁画的艺术创造体现在题材选择上。
敦煌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内容涉及佛教的教义、佛陀的传记、佛教的神话传说等。
这些题材不仅体现了敦煌地区佛教的兴盛与繁荣,也展示了古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
在题材选择上,敦煌壁画注重艺术与宗教的结合,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佛教思想,使观者更好地理解佛教教义,引导人们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平和。
敦煌壁画的艺术创造还体现在线条和色彩运用上。
敦煌壁画采用了独特的线条和色彩运用方式,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线条运用上,敦煌壁画的线条流畅、优雅,具有一种柔和韵律感,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
在色彩运用上,敦煌壁画采用了鲜艳明快的颜色,运用大胆的对比和层次感,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敦煌壁画还注重色彩的象征性,通过颜色的运用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敦煌壁画的艺术创造还体现在造型和构图上。
敦煌壁画以人物形象为主,通过精细的造型表现人物的形态特征和神态表情,使人物栩栩如生。
在构图上,敦煌壁画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采用对称、层次分明的构图方式,使画面具有一种稳定、安定的感觉,增强了观者的审美体验。
敦煌壁画还凭借着独特的构图方式,通过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将画面构建成一种空灵、宁静的氛围,给人以超脱尘俗的感受。
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线条和色彩运用、造型和构图以及细节的刻画等方面。
这些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的运用使敦煌壁画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它不仅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华,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浅析敦煌壁画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摘要】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
本文将从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入手,探讨其中的艺术创造和美感形式。
在线条运用方面,敦煌壁画的线条流畅而有力量,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色彩运用方面,敦煌壁画注重色彩的对比和协调,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
造型表现中,敦煌壁画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生动表现,展现了艺术家的高超技巧。
构图手法方面,敦煌壁画运用对称、层次等手法,使作品具有动态美感。
通过意象表达,敦煌壁画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敦煌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美感形式既传承了传统,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们感受到古代艺术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敦煌壁画、艺术创造、美感形式、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线条运用、色彩运用、造型表现、构图手法、意象表达、艺术价值、影响、总结。
1. 引言1.1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珍品,它起源于唐代,盛于宋元时期。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366年前后,当时敦煌莫高窟是佛教活动的中心。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因此壁画上的内容也呈现出了多种文化的融合。
这些壁画中既有佛教题材,也有道教、儒家和民间传说等题材,展现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
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不仅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一个缩影,更是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和欣赏,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古代艺术的精髓,同时也可以借鉴其创作手法和美学观念,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启示。
1.2 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敦煌壁画在表现形式上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敦煌是中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性地区,壁画作为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在敦煌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壁画中经常出现诸如佛、菩萨、罗汉等宗教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敦煌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对敦煌壁画技巧的粗浅认识
摘要: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
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
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技巧,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
征。本文主要从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敦煌壁画技法来源、敦煌壁画所用色彩原料三方面介
绍了敦煌壁画的技巧。
关键词:敦煌壁画;技巧;历史;来源;色料
0引言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
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敦煌壁
画包括佛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等多个类别,各种形式的壁画所表现的意思和蕴
含的意义都各具特色,因此表现他们的绘画技巧也是不尽相同的。
1正文
1.1敦煌壁画技巧的发展历史
从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看,可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隋唐以前的发展期,隋
唐时期的鼎盛期级隋唐以后的衰落期。
1.1.1发展期
敦煌壁画早期的塑像多是体格高大、额头宽阔、脸型方正、直鼻、眼窝深、
发髻为波浪形、衣纹贴身。这个时期的塑像及壁画带有印度造像的特点,而印度
的造像手法又是古希腊式的,这是印度佛教之前的信佛时期留下来的,所以有人
认为敦煌的名字与古希腊人有关也是不无道理的。
公元525年中原出现的“秀骨清像”也影响了敦煌的壁画技巧,塑像面容清
瘦、褒衣博带、飘逸自得、宁静超脱。北朝时期的壁画多是佛经故事画,北魏时
期的壁画还带有西域特征,同时有些壁画的舞姿也颇富印度风韵。
1.1.2鼎盛期
这个时期由北魏秀骨清像转为雍容华贵,色彩丰富。塑像体壮丰满、鼻低耳
大、衣着富丽、姿态更加丰富生动,形象更加中国化了。这个时期的壁画色调最
为丰富,富丽而灿烂,呈现出楼台亭阁、金碧辉煌、歌舞升平的景象,反应当时
人民生活富足,生活安定的局面。这个时期的壁画主要分为佛像画、大型佛经画、
佛教历史画、供养人像画和装饰图案画五类。这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尽情发挥,他
们把人间的繁荣富贵搬到墙壁上,又把天国的富丽堂皇展示人间,天人合一,充
分体现了中国的半神文化。
1.1.3衰落期
隋唐以后,敦煌的石窟艺术走向衰落时期,公元1036年西夏统治了敦煌,
佛教成为西夏的国教,西夏国君从西藏引进了藏传佛教,给敦煌带来了藏族文化。
1227年成吉思汗打入敦煌,把西藏带来的密宗文化推向高潮,此时期的人物形
象描绘准确、生动,线条细腻,晕染富有立体感,表现了藏传文化的独特风格。
1.2敦煌壁画技法来源
敦煌壁画表现技法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的壁画技法,敦煌汉晋墓画便
是基础;一是西域传来的表现技法。壁画制作方法大体相同,造型、线描、构图、
赋彩、传神等表现技法,各具民族特色,这里不多谈,主要谈谈完全不同的两种
立体感表现法。
从西域传来的天竺凹凸法,即以明暗晕染表现主体感。这种方法从阿旃陀传
到敦煌,已经有许多变化,但以肉红色涂肉体,以赭红晕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
周,使明暗分明,最后以白粉涂鼻梁和眼球,表现高明部分。年久色变,肌肉变
为灰黑,而白鼻梁,小字脸更为突出,这种晕染法在敦煌石窟流行了250多年。
中国传统的色晕法,方法简单,与印度凹凸相反,只在面部两颊及上眼睑渲
染一团红色,既表现红润色泽,又有一定的立体感。这种方法起自战国,西汉已
很成熟。五世纪末进入敦煌壁画,与西域明暗法并存近百年,至六世纪末的隋代,
才融合中西为一体,以色晕为主,又有明暗渲染,至七世纪初的唐代才形成崭新
的中国立体感表现法。
1.3敦煌壁画所用色彩原料[1]
若以五方色为中心,对敦煌石窟壁画所采用的颜料进行分析,则敦煌壁画主
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白色颜料主要采用混合方解石和滑石等,如白色颜料主要是在壁面涂以黏
土,形成黏土层之后在其上涂覆。但有时也会在黏土层上面不涂白色颜料,而是
直接用来画画,有时还会对白色颜料混合铅丹或者雄黄显示淡红色。
(2)敦煌石窟壁画使用最多的颜料为红色,在红色颜料中朱砂、铅丹、红土等
较多用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创作的壁画。尤其作为单一颜料,红土的使用比较突出,
隋、唐之后朱砂和铅丹等红色颜料被广泛使用。红色有时与白色颜料混合在一起
稍微引起颜色上的变化,红土中混合石膏显示了淡红色。在初期壁画所采用的颜
料中,发现了由铅丹变色而成的二酸化铅,颜料层薄时铅丹会变成黑色二酸化铅。
由此可知,铅丹的变色是从颜料表面开始深入底层。
(3)青色颜料是对敦煌一带不能产出的青金石的采用,有时会混合如石膏等白
色颜料或者其他青色颜料一起使用。将敦煌石窟壁画所采用的青金石和阿富汗生
产的青金石做比较的结果,发现两者相似,据推测是阿富汗的青金石通过丝绸之
路流入到中国后被采用的。在敦煌石窟壁画中还可以观察到青色颜料蓝铜矿。
(4)敦煌石窟壁画常采用铜绿(盐基性蓝化铜)和石绿等绿色颜料。铜绿为第二
矿物,在铅堆积层的氧化地区发现的,也有与蓝铜矿和暗绿青混合的,因此对古
代使用的暗绿青和铜绿的区分并不容易。铜绿完全没有混杂其他粒子,而颜料层
的粒度也比较细密,可以与在颜料之前涂上的石膏等白色颜料层紧紧地结合在一
起,因此保存状态优于其他颜料。
(5)石黄为黄色颜料的代表性颜料,在唐朝古坟壁画中频繁使用,但敦煌石窟
等寺院壁画中几乎找不到。随着时代的潮流,曾经在明朝的天第山3号窟壁画中
被发现过。但是据调查分析,敦煌石窟壁画则是采用密陀僧和黄土或者与橙黄的
混合物来取代黄土。敦煌壁画之所以能呈现如此丰富的色彩效果,还在于“鲜明
色”与“调和色”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调和色”无论是黑、白或灰色,都不
是以纯黑、白、灰色呈现出来的,而是有冷暖、明暗、色相等色彩倾向的不同调
和色构成的微妙的色彩,“无彩色系”一旦与“有彩色系”相配合就会使它们本
身也呈现为一种色彩。如敦煌壁画中黑色透出发蓝、发绿、发褐的不同倾向,同
样,灰色系、白色系等也呈现出冷暖、明度、纯度等不同的色彩倾向,构成丰富
的色彩微差。这样的例子在敦煌壁画中从北魏至隋、唐的各个石窟中随处可见,
典型的如北魏第254窟,其成功地运用“调和色”,又在适当程度上降低了“鲜
明色”的不和谐因素,使画面色彩效果达到和谐。
总之,敦煌壁画的色彩体系,其设色智慧之高超,绘画效果之和谐、丰富,
体现了古代画师的聪慧与质朴,也为我们今天探索绘画色彩语言或色彩艺术的全
面、自由、自觉的发展。
2参考文献
[1]李博,林建业,曲乐乐.敦煌石窟壁画色彩颜料分析[J].学术论坛.201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