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理念.ppt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24
大学管理,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断被提及但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大学的管理包括组织形式、制度、管理理念等内容。
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大略地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和行政组织形式两大部分。
在制度上,包括人事制度、科研制度、教学制度等。
关于大学的教学、科研组织形式目前,中国大学教学和科研的开展,绝大部分是以学院作为基本组织形式,实行校、院两级的管理体制。
学校以学科为基础组建学院,但国家、社会对人才和科研产品的需求却往往不是严格按照学科分类的,各类科学问题的提出也往往是跨学科的。
我觉得有必要对现有的学院进行整合,如一些已经先行一步的高校那样,实行学部制。
在各相近学科之上设相应的学部,例如,理学部,下设数、理、化、生、地等学院。
这种学部,只是在学院之上搭建的一个非实体平台,以期为各相近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一种有较强操作性的机制。
设立学部的另一个重要考虑,是为了解决大学管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对分离的问题。
目前,我校每个学院都设有学位评定委员会和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的主任,一般都由院长担任,这就使院长在作为行政主管行使行政权力的同时,又成为学术权力的主导者。
学部设立后,各相关学科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及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设在学部,委员会主任以及委员会成员由来自不同一级学科的教授担任,使这两个委员会成为较为纯粹的学术评议组织。
关于大学的行政组织形式中国大学的行政部门与国外大学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大学相比,机构设置更多,分工也更细。
这一体制,由于分工细致,比较有利于管理职能的落实,但难免会出现协调不畅的问题,也可能在结合部存在盲点。
我国大学的行政组织形式,是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密切相关的。
上级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对于大学具有指导意义,为了管理的顺畅,上下一一对应就成为必须。
要改变目前这种职能部门分工过细的情况,并非一个大学所能单独完成。
我个人的想法是,是否可以参照国家机关实施“大部制”的方法,也如一些已经先行一步的高校那样,在不搞机构撤并的前提下,对校内的职能部门进行一些梳理,设立若干个“部”,以提高行政效率。
课堂教学与管理1. 课堂教学策略
-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注重学生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 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 课堂管理技巧
- 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和纪律
- 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流程
- 掌握课堂时间管理
- 保持课堂秩序和纪律
- 处理课堂突发情况
3. 师生关系管理
- 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需求
- 营造互信互重的氛围
- 鼓励学生表达,倾听学生声音
- 适当授权,培养学生自主性
4. 课堂评价与反馈
-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良好的课堂教学与管理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理念与现代大学制度李少华(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摘 要:理念是制度的先导,制度是理念的保障。
只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制度。
先进的大学教育理念是指大学的针对性、质量观、国际化和以人为本。
先进的大学制度体现在自主自治、开放性、服务性和质量评鉴。
关键词: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制度;变革;创新收稿日期:2005204201作者简介:李少华(1965— ),女,北京大学哲学系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早实现,引发了诸多需要改革的现实问题。
其中,改革传统的大学制度是关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问题。
邓小平曾经指出:“制度更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只有旧制度改革了,新制度产生了,才能一变百变、一通百通,才能保持政策的连续、持久,保持行动的统一、协调,从而减少弯路、避免重复,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1]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必须理清和理解大学制度的内涵和要义,这就牵涉到教育理念问题。
理念是人们在从事活动时所坚守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及所依据的行为准则。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持有的教育思想观念。
理念是观念形态的存在物。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是大学理念演进的历史,也是大学教育制度变革的历史。
建立具有先进性的大学制度,就是要以制度的形式去维护和体现先进的大学理念,从而影响和导引大学发展的变革与实践。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的先导。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活动。
从现代大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最经典的大学理念是德国洪堡倡导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和教学与科研统一。
其中,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的教育理念引导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现代大学的发展进程。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大学理想(念)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
如果这种为实现大学理想活动被消解,那么单凭组织形式是不能挽救大学的生命的,而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给学生新颖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
为了保证大学的良好运作和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管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分析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机制,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一、概念和特点1. 概念大学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实现大学目标和任务而规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程序的总称。
它是大学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框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组织结构、权责关系、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大学管理制度是大学管理者对大学运作的规范和约束,是保证大学内部秩序和效率的重要工具。
2. 特点(1)多层次性。
大学管理制度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和环节的系统,涵盖了从高层决策到基层执行的各个层次。
不同层次的管理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2)科学性。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需要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不能单纯依靠经验和惯例。
要根据大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管理学、组织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
(3)灵活性。
大学管理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需求的调整。
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制度的设计上,还需在执行过程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变化和问题。
(4)规范性。
大学管理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约束力,能够规范大学成员的行为和活动,维护大学内部秩序和稳定。
规范性是制度的基本属性,也是其有效执行的基础。
二、构建与运行机制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的特点和需求,注重整体性和协调性。
下面从大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执行和监督三个方面来探讨其构建与运行机制。
1. 建设(1)制度设计。
大学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从大学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出发,结合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设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包括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相互配套、相互促进。
现代大学制度与管理模式现代大学制度与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学承载着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
本文将探讨现代大学制度与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特点现代大学制度的特点之一是多元化。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大学需要提供更广泛的学科和专业选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因此,大学内部出现了多学院、多学科的设置,并且注重跨学科的交叉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划分,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现代大学制度注重质量保障和评估机制。
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体系,对师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
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成为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促使学校积极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竞争力。
再次,现代大学制度注重学生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大学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现代大学倡导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团队意识,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人才。
二、现代大学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1. 民主、透明的管理现代大学管理越来越注重民主、透明的原则。
学校管理结构日益扁平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更加紧密。
学校通过建立学生代表制度、教职员工参与决策等方式,提高管理的民主化程度,使全体师生都能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2. 国际化的教育模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现代大学越来越重视国际化的教育模式。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
同时,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供留学和交换机会,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3. 创新教育模式现代大学倡导创新教育模式,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和教育工具,大学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
同时,学校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
对大学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思考2018年1月19日—25日西安外国语大学38位骨干教师和三位行政人员在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下,来到祖国东南的美丽而文艺的滨海城市—厦门市,参加了由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厦门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与研讨。
此次学习与研讨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时间,但厦大“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学习和教学却给人带来强烈的冲击与震撼,短短一周获得的关于教育与教学方面的信息、知识和智慧带给人许多的启发,引发长时间的思考。
思考一:在教育行业引入竞争,是大学教育回归“以学生为中心”办学模式的重中之重。
目前,国内各个大学,不论“985”、“211”还是普通高校,普遍都出现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研修班学习的第一天,厦门大学的副校长邬大光教授给我们做“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报告,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目前由于没有能够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本科教育给大学带来的长远好处,导致目前国内各个大学对教学的不重视。
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缺乏竞争。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个特殊行业,享受种种政策保护,是一个在温室中发展成长的行业。
高等教育缺乏真正意义的竞争,尽管目前生源匮乏但各个高校基本没有真正的生存压力和危机。
由于缺乏真正意义的生存危机,自然没有忧患意识,必然只会务虚不务实,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忘记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
邬大光教授认为大学教育有四个任务,分别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但是根本的任务在于人才培养。
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具有管理、治理和引导世界”能力的未来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
要想让高等教育回归根本,根本解决之道是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引入竞争因素,“温室中的花朵,永远不可能拥有强健的生命力”,减少高等教育的一些不必要的政策保护,给民办院校更多的办学权利与自由,让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展开公平自由的竞争,将公办院校置身于与民办院校相同市场环境下,让其面临与民办院校一样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帮助其树立充满忧患与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类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一起认真思考生存之道: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模式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现代大学制度:理念、内涵及构建途径李旭炎;林祥柽【摘要】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学术本位、民主开放构成了现代大学制度重要的理念基础和价值取向.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推进大学章程建设,完善大学内部领导体制,协调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加强民主管理,构建大学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着力点.【期刊名称】《中国轻工教育》【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大学;现代大学制度;大学理念【作者】李旭炎;林祥柽【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尽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问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就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在进入21世纪后引起广泛讨论,但直至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才第一次在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方向。
目前,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进一步厘清现代大学制度的理念基础和价值取向,明确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涵和构建途径。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理念基础考察现代大学制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世界各国现代大学制度在具体形式上形态各异,但在一些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上却是高度一致的。
1.大学自治“欧洲大学最根本的学术价值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自治权和学术自由。
”[1]自治是大学最悠久的传统之一。
在现代社会,大学的独立法人地位更是普遍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尽管大学自治从来都是有限度的,但自治依然被视为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所在。
人们甚至认为,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
[2]这是因为,只有让大学保持自治,才能使大学按照学术逻辑而不是政治逻辑、市场逻辑来运行和发展;也只有让大学按照高等教育规律依法自主办学,才能使大学保持本真、实现使命。
2.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指的是大学师生在教学、研究、学习方面的自由。
科学管理:现代大学管理的内在要求尹宁伟【摘要】当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时,经验管理已掣肘大学发展。
面临新挑战,大学管理必须走向科学管理,这是现代大学管理的新诉求。
大学科学管理的路径: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遵循教育和管理规律,尊重事实和数据进行管理;形成民主协商、基于统计分析、遵循程序的科学决策机制;强化依法治理,完善大学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发展。
%When higher education is changing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environment,experience management has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Facing new challenges,university management must move toward scientific management,which is the new demands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The paths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managment are that we should change concept to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idea;we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respect facts and data to manage universites;we should strengthen 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we should build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期刊名称】《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08-112)【关键词】大学管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作者】尹宁伟【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广东湛江 524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而管理工作则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