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非子及其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论韩非子及其思想

课程名称: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任课教师:***

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学号:***************

*名:***

2014年05月07 日

目录

论韩非子及其思想

一韩非子生平简介 (3)

二韩非子的思想 (4)

(一)思想简介 (4)

1.自利的人性假说 (4)

2.“法治”思想 (4)

3.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思想 (5)

(二)思想分析 (5)

1.管理目标 (5)

2.管理对象的特征依据 (5)

3.管理的依据 (6)

4.管理手段 (6)

5.管理技巧 (6)

三韩非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7)

论韩非子及其思想

摘要韩非子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思想包含丰富的管理智慧, 他不仅提出了明确的管理目标, 而且也有清晰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和思路。他独到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思想,为我们今天的各种管理提供了极高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韩非子法术势管理

一韩非子生平简介

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目睹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便退而着书,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廷尉将其投入监狱,最后逼其自杀。韩非死于秦国,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还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说林》、《从内储》五书,十万余言,字里行间,叹世事之难,人生之难,阅尽天下,万千感怀。

二韩非子的思想

(一)思想简介

1.自利的人性假说

韩非子摒弃了孟子、荀子的性善、性恶的争论,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了人是自利的这一基本人性论假说。对此,他举例说:“故王良爱马,越王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死也。”也即,王良爱他的马,勾践爱他的民众,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仁义之心,只是因为“利”而已,马能供王良驱使,民众能为勾践打仗。而医生为病人吮伤口脓血,也不是因其高尚或与病人很亲,只是因为有利在其中。做轿子的人希望人富贵,做棺的人希望人死,也不是因为他们或仁或贼,只是受各自的利益驱使罢了。由此可见,在韩非子那里,自利是人最普遍、最本质的特征。

2.“法治”思想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以法律统一社会,强调法律的规范性。法犹如

测量事物长短、轻重、曲直、多少的器具,在运用过程中体现的客观性是稳固的,它不因人的主观意愿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它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公正平等、一视同仁的,因此,法可以作为规范社会的统一标准。对于那些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官吏,他更强调刑无等级, 事断于法。韩非主张:“法不阿贵, 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其二,用法律强制社会,维护法律的权威性。法家以赏刑为推行法治的二柄, 主张刑多赏少, 轻罪重罚。韩非说:“夫严刑重罚者, 民之所恶也, 而国之所以治也。”韩非的“法”在名义上是赏罚并举, 实际在运用过程中就是刑, 即“杀戮禁诛谓之法”,刑成了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 它只能由君主垄断。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思想

韩非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本。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申商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申、商学说的第二大缺点在于“未尽”,“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韩非子定法》)韩非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的“术”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

韩非认为,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赞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

(二)思想分析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韩非子的思想。

1.管理目标

先秦时期兵天下四分五裂,诸侯纷争,管理的政治目标是实现天下统一。经济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而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土地分裂、思想多元化,用武力实现统一的机率要大于其他方式。比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企图通过统一人们的思想,用“仁”、“礼”等实现统一,孔子曾带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到各国游说,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又如孟子的仁政学说、民本思想亦对当时的正局没起到统一的作用。而韩非子的法治、法术势相结合等的思想,适合当时的管理环境,也有助于实现当时的管理目标。

2.管理对象的特征依据

法家历来是主张“人性恶”理论的,韩非子也是如此。他不仅系统地阐述了法家“人性恶”的理论,而且明确地把它同管理活动相联系,认为,它是一切管理手段和思路的依据。韩非子认为, 人性在本质上都是自私自利的,因此,人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一种利害关系,这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一切社会关系中,只有利害两个字,或者说,只要把握住利害二字,则一切的社会关系都是可以清晰地加以解剖的。正因为如此,管理者的一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