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不去的乡愁
- 格式:ppt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19
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通用2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余光中《乡愁》的读后感篇1著名诗人余光中祖籍是福建的永春,1949年去到台湾,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
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
“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
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
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这首《乡愁》,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首诗中作者找到了无可替代的意象来表现难以捕捉的乡愁情绪,传达的强烈而鲜明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光中《乡愁》五美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古以来,多少迁客骚人抒发过这种“思乡之痛”,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隐埋在思想深处的痛。
大部分写乡愁的诗,带给人们的是一种揪心扯肺的痛楚,一种牵肠挂肚的思念,它们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和故土的依恋之情。
余光中在《乡愁》中,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富有新意的乡愁情绪,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极其钟爱是分不开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此诗除结构、韵律很美外,在语言上还表现出以下五美。
美在表事物的名词。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表事物名称的词表现的是意象美,乡愁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用这些词表达出来后就将其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也就是说,诗人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此外,诗人用由小到大由昔到今的思路把这四种都具有象征性的事物联缀起来,使整首诗构成了一种真诚柔和的基调。
美在富于变化的量词。
“枚、张、方、湾”这些量词运用得很精当,它们在诗中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现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这些由表小事物的量词到表大事物的量词,体现了诗人的乡愁是一步一步升华的,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美在重叠的形容词和反复的句式。
“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
各节中重复出现的“乡愁是……”,音韵和谐,体现了诗的音乐美,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挥之不尽的乡愁之心表现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
表达乡愁的诗句表达乡愁的诗句(精选140句)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表达乡愁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2、何处积乡愁,天涯聚乱流。
——张乔《江上送友人南游》3、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屈大均《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4、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5、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
——戎昱《云梦故城秋望》6、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钱起《送征雁》7、铜瓶纸帐老因缘,乱我乡愁又几年。
——张问陶《梅花》8、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许浑《竹林寺别友人(一作与德玄别,一作李玄)》9、驱马傍江行,乡愁步步生。
——杜荀鹤《江岸秋思》10、弥旬卧疾越江干,无限乡愁遣更难。
——张宇初《客中病怀》11、一纪困游宦,异乡愁送君。
——强至《走笔送杨正臣先辈还吴》12、几点搅残千里梦,一声滴作两乡愁。
——柴望《客中夜雨》13、窗回旅梦城头角,柳结乡愁雨后蝉。
——杜荀鹤《乱后出山逢高员外》14、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
——岑参《送韦侍御先归京(得宽字)》15、戍烟终日起乡愁。
——吴融《坤维军前寄江南弟兄》16、春寒宜酒病,夜雨入乡愁。
——韩偓《息虑》17、故乡等作异乡愁,常笑吾生不自谋。
——晁补之《赴元老刘园之集呈十二朝请十五推官二叔父兼》18、莫使乡愁乱,咬咬信子规。
——司马光《送王殿丞知眉山县》19、百年中道短,千里故乡愁。
——文天祥《挽鄢晋步主簿》20、落去能无怨羌笛,折来端是乱乡愁。
——刘敞《和圣俞逢卖梅花五首其三》21、异乡愁绪还随客,今日风光不着人。
——强至《南都二月二日忆杭州去岁之游》22、帝乡愁绪外,春色泪痕边。
——杜甫《泛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因寄岑中允参、范郎中季明》23、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关于乡愁的作文(精选29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乡愁的作文(精选2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的作文篇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这首著名的诗,相信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它。
它是古人对乡愁的理解,是古人对久离家乡的无奈与叹息。
其实不止这一首,古人对家乡怀念的名诗名句是很多的:“阳光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客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等等。
事实上,你一翻名诗集就会发现大多数名诗都是描写故乡与乡愁的。
乡愁不用说,自然是饱含了悲伤情怀,显示出诗人对家乡之渴望,却又不能回乡之无奈,诗人只能借归雁、春花、寒梅寄寓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愁思,使千年之后的我们读来仍能深感作者心情之苦闷。
而诗人对家乡风光的描写却往往带着无限的喜悦与赞美,写出了家乡在诗人眼中的美好,体现了诗人对家乡之热爱。
而现代人对家乡、乡愁的描写似乎少了许多,现代散文诗歌写乡思的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了。
农民们进入城里打工基本上不愿再回去。
我六岁从湖南来到北京,可现在连老家话都不会说了!年年回家被不认识的老乡当外乡人看待,被怀疑地问道:“你不是这儿人吧?”会不会是比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更大的悲哀呢?也许不会,因为有些人把自己的家乡已视之为粪土了!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听到后排两个人用着流利的普通话聊天,有一个人竟说他也是湖南人!我顿觉十分亲切。
可另一个人问他:“湖南怎么样呀?”他竟答:“三个字:脏、乱、差!”接着把湖南的负面消息说了一个遍,并以一句:“幸好我到了北京。
”作为结尾。
我的心都凉了,同时我也很好奇:古人的乡愁去哪儿了?对家乡的热爱去哪儿了?!在强大的物质生活的感染下,我们的乡情已经淡漠了,家乡已不再是重要的精神寄托!“哪里有钱,哪里就是我的家!”这样的想法已经在许多人心里生长了。
席慕容《乡愁》原文《乡愁》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席慕容《乡愁》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席慕容《乡愁》原文乡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乡愁》英文翻译The song is a native flute quiet and remoteAlways sounded the night the moonThe face of home is a vague wistfulWaving goodbye as if the fogAfter partingHomesickness is a tree without ringsNever to grow old席慕容《乡愁》赏析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
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席慕蓉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
乡愁教案教学设计乡愁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2、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把握节奏,重音,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探讨诗歌的主题。
3、品味诗歌的感情,学习抒发抽象情感的方法。
4、阅读迁移训练。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深层理解文本,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课前播放思乡歌曲,创设情境:导言:同学们,每到周五,你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如果将来你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在遥远的异地工作生活,最容易产生一种什么感情? (思乡之情) “游子思乡”是中国诗歌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骚客抒发过这种美好的情愫。
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你曾经学过或读过的作品,说出有关描写乡愁的诗,词,曲。
有关作品: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6、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啊!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抹不去的相思,挥不走的乡愁,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风流少帅张学良,困居台湾几十年,有多少离愁别恨,客死他乡,团聚梦难圆?多少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人民与大陆两地相隔,饱受相思之苦,因而对乡愁有着其他任何时代不可比拟的深刻的理解。
其乡愁诗也是异彩分呈。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幻灯片]二、简介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后补充:1928年余光中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国民党军到台湾,台湾与大陆由于人为的长期隔绝,有近四十年不通来往,漂流到孤岛上去千千万万的同胞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和亲人。
乡愁的唯美句子乡愁的唯美句子11、闭着眼,沉睡着。
在梦乡中,在家园里,没有喧嚣,没有纷争,只有安宁,还有一个挥不去的影子,帆的影子,那是船帆,那是真情的呼唤,回家吧,就这么简单。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买酒鱼府,分灯鱼船。
潇湘看到大雁,应该会想到独自旅行。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
6.再次下沉,我突然想起了家,抬起头来看,我发现这是月光。
7.谁听了这夜曲里的断柳,便在老家不起了?8.人归雁后,思花前。
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0.乡愁积聚之处,天涯聚于乱。
岸长海角晚,湖阔帆落秋。
1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2、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
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13.大雁归巢洛阳,我终于可以派遣我的使者了。
14.洛阳亲友相问,玉壶里有块冰。
15.故乡今夜千里思,霜降明又一年。
16、窗外是绵绵的细雨;今夜风声又敲打着我的窗棂,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了的种子,无端地膨胀起来。
漂泊了许多日子的梦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条弯弯的小路。
17、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梧桐树上的叶子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地演奏着,一如故乡那清远的笛声,缕缕不绝;亦如李后主的“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
18、对故乡的记忆,因为时间的微风轻轻的拂过,在脑海中渐渐的不在清晰。
记忆中,只剩下母亲殷殷的眼神。
只是这种思念,在心的深处,不会因了离着久远便慢慢忘怀。
我一直不能淡忘,我一直无法淡忘。
我是一只飘泊的风筝呵,无论飞的多远,飞得多高,那根线,那根线,坚韧的线、温暖的线,维系着家乡和亲情的线,是握在母亲的手里的,是握在故乡的手里的。
19、故乡,多少个夜里我面向西躺在床上,仰望夜空,思念向故乡生长,遥想每一颗繁星上都藏有一个笑脸,让人望眼欲穿,心动欲摘。
20、那“望乡台”啊,海外游子的望乡台!站在此岸望彼岸,站在彼方望此方,哪一处都是连着心扯着情的乡土,都是割舍不了的家呀!21、手扶栏干,尽情欣赏山下大江波浪奔腾,远处青山叠翠的美景。
我是一个出生在普通人家里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长成一个可以顶天立地,承担任何责任的成人了,虽然我已经长大,但我的心中总有一道挥之不去的愁绪,它就是——乡愁。
小时候,我没有受到母亲太多的疼爱,只有在重要的日子里才能见得上母亲一面,对母爱的了解我并不太多,但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母爱是伟大的,于是,我渴望更多的母爱,所以,我非常的想念母亲,想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母爱,但我的希望并没有如愿以偿。
直到有一天,母亲来了信,说自己在那边过的很好,只是想念我跟父亲,希望回到我们的身边,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家一定可以团圆。
这时,父亲突然对我说,这里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家乡。
于是,我开始想象家乡的画面,很美丽,很温暖,我突然很向往,很渴望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母亲的怀里。
望着初春傍晚那美丽的晚霞,望着那天边归去的大雁,望着那快要隐入地平线的夕阳,再看着手中的信封,看着上面的那张小小的邮票,看着上面那蔚蓝的大海。
忽然,我的脸颊上滑过了一道湿湿的泪痕……直到我长大之后,去外谋生,挣了些钱,虽然不多,但足以养活自己和父母,就在那时,我偶遇了自己未来中的妻子。
后来,我们喜结连理,成了夫妻。
一天,接到母亲来信,说她特别想我,想让我回家看看。
本想带着妻子一块回去,也让母亲高兴高兴,可是,妻子这边也有作文/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不能与我同行。
善解人意的妻子为我买好了船票。
我至今还记得,临行前,妻子不舍的眼神……汽笛长鸣,甲板上海风习习,心已飞向了家的方向……深夜,乘客都休息了,只有我站在船头上,望着那仲夏夜里灿烂的星光,望着那夜空笼罩之下的黑漆漆的海水。
海面上很平静,那荡漾起的波纹在月亮的照射下更加鳞光闪闪,很是美丽。
但我还是沉浸在愁绪中不能自拔,手中的船票早已被我攥的皱皱巴巴,不成样子。
妻子是否还在那边,遥望着那即将消失在地平线上的桅杆?想着想着,泪水再次划过脸颊……后来,我的人生之路并不平顺。
失落的我再次被一个噩耗打击得泣不成声——母亲去世了。
席慕容《乡愁》原⽂及赏析
席慕容《乡愁》原⽂及赏析
【诗歌全⽂】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清远的笛
总在有⽉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貌却是⼀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的挥⼿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去
【诗歌赏】
对故⼟的眷恋可以说是⼈类共同⽽永恒的情感。
远离故乡的游⼦、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简短的七⾏三节诗进⾏括:第⼀节写乡⾳的清新绕,笛声“总在有⽉亮的晚上响起”,试想⼀年四季⼜有⼏个晚上没有⽉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时⽆刻不在怀恋故乡。
第⼆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别离,浓似⾎却⼜隔着⼀层迷蒙的云雾。
⽤雾⾥的挥⼿别离来⽐喻对故乡的模糊⽽怅惘的印记,是⽤⼀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动形象、贴切⾃然。
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
是从上两层的乡⾳绕和乡情缠绵过渡⽽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
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
诗⼈⽤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中“永不⽼去”的形象⽐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诗的意境深悠远。
⽐喻的贴切⾃然、语⾔的朴素优美更使整⾸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