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流程及管理细则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1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为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做到合理、科学用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输血相关的管理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临床输血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考核细则(试行)的通知》,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二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输血科备血。
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
申请血量超过2000毫升者,填写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务处批准;超过3000毫升者,需经主管医疗的院长批准,并通过医务处上报市卫生局。
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后补。
第四条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
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输血前检查4项指标;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3天,应进行抗体筛检;如本次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血传性疾病4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
门诊病人3个月进行1次输血前检查。
第五条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六条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第七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与申请单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文件要求,为了规范我院临床用血的管理,消除输血过程中安全隐患,确保输血安全,决定制定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1 输血申请1.1申请医师资质必须具有医师执业资格的人员逐项填写申请单,由上级医师审核签字。
1.2输血指征①没有其他合适的替代治疗手段,且有明显的发病和死亡倾向的情况;②临床指征和化检结果表明必须输血,如:Hb<100g/L、PLT<50×109/L、WBC<0.5×109/L;③对患者而言,输血利大于弊。
1.3签署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应意识到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患者应被告知:①输血的利与弊,降低死亡风险,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的改善,对血液制品有信心;②可替代输血的其他治疗手段;③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和不输血的风险;④知情同意并签字。
1.4填写输血申请单并签名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身份详细资料、输血诊断/指征、所需血液制品数量/类别、患者血型、用血时间、科室、用血需求、输血四项检测、签名等。
1.5用血审批一次申请或24小时内用血≥1600ml时,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急诊用血后按以上补办手续。
1.6凡平诊、择期手术需输血治疗病人的交叉配血标本必需在输血前一天的上午12点前送检。
以便输血科对稀有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病人有足够的时间备血。
1.7对临床需输血治疗的病人均应进行输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
1.8输血治疗病程记录1.8.1输血治疗病程记录完整详细,至少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
1.8.2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
1.8.3输血治疗后病程记录有输注效果评价的描述。
1.8.4手术输血患者其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科学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为确保临床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二条申请输血应由临床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全名签字,连同病人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
第三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病人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病人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全名签字。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归入住院病历或门诊病历档案。
如未建立门(急)诊病历保管的,应当由医护人员在递交《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同时,将《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送至输血科保存。
患者输血相关检验报告单贴病历后由患者本人保存。
无直系亲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保存。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时需履行报批手续,须经科室主任签名或输血科医师会诊同意,报医务科批准(急症除外)。
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应在事后补齐。
第四条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包括:1.输血相容性检测:ABO血型鉴定、Rh(D) 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2.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
第五条首次输血患者必须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间隔三个月应重新进行肝功能测定和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等)。
第六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贮存,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指导医院科学合理用血,指导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合理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特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1、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监督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考试与培训,制定年度输血工作计划,具体执行工作由输血科负责。
2、临床输血工作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版》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3、输血科的设置执行卫生主管部门颁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从人员配置、布局和设施、设备上加以完善。
4、输血科制定输血科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工作职责以明确职责范围,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输血科应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程度,制定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输血专业技术操作规程,现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建立室内质量控制标准。
6、输血科应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协助下建立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报医院科教科审批后严格实施,并在医务科的协助下对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
7、医院科负责建立《临床用血管理细则及考核办法》,并对考核的范围和办法加以规定。
临床输血授权管理制度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临床输血操作,减少输血相关风险,建立临床输血授权管理制度,对输血操作进行规范和监督。
二、授权管理流程1. 授权对象:医院临床输血科室负责人、临床输血科医师、护士等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务人员。
2. 授权条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和培训经历,熟悉输血操作规范,且经过考核合格。
3. 授权方式:经过院内相关部门的考核合格,签订书面授权协议,明确职责、权限和义务。
4. 授权期限:授权期限为一年,到期需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输血操作。
5. 授权内容:授权人员可进行输血操作及相关记录,但必须按照规范操作和要求进行,不能擅自超越权限。
6. 控制措施:授权管理应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严重违规行为需取消授权资格。
三、授权管理细则1. 授权程序(1)授权申请:授权人员需向医院专门设置的申请流程进行授权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明。
(2)审批程序:由专门成立的审批委员会对申请进行评估和审批,符合条件的予以授权。
(3)签订协议:通过评估审批后,需签订书面授权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 授权培训(1)培训内容:授权人员需接受输血操作规范培训,包括输血操作流程、输血相关知识等。
(2)培训考核:培训结束后需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授权资格。
(3)持续学习:授权人员需每年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3. 授权监督(1)定期检查:定期对授权人员进行抽查和检查,确保操作符合规范和要求。
(2)记录管理:对输血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和存档管理,检查时需提供完整的记录。
(3)违规处理:发现授权人员有违规行为,需及时调查处理,严重者取消授权资格。
四、授权标准1. 授权人员需具备熟练的输血技能和操作经验,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要求进行。
2. 授权人员需了解输血相关知识和风险,能够及时处理输血并发症和问题。
3. 授权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目的为加强和完善输血管理,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输血,特制定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浙江省人民医院全院范围。
参考文件《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等。
名词解释无制度内容5.1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医务部、输血科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5.2 医院建立临床急救用血预案。
5.3 医院建立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加强临床医护人员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
新上岗医务人员应接受岗前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
促进医院规范、合理、科学用血。
5.4 医院建立临床用血评价与公示制度,定期由医务部组织对临床科室用血情况的考核,并纳入病历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和用血权限的重要内容。
对没有遵照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或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过失,造成不良后果的,由医院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5 临床医护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5.6 输血申请5.6.1 经治医师在决定输血治疗前,必须认真做好输血前评估,记录在病历,并应向患者(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送输血科备案后入病历保存。
5.6.2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主管领导或总值班同意、备案,并记录在病历。
5.6.3 择期手术和首次输血患者,应常规检测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输血前九项检查(ALT、乙肝三系、丙肝、梅毒、艾滋病),以预防输血医疗纠纷的发生。
5.6.4 申请输血应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应由中级以上医师逐项填写电子版《临床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和《输血治疗同意书》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输血科。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遵循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方案。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加强对临床用血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五条本规定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章临床用血分级标准第六条临床用血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一、一级用血: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用血:(一)严重贫血患者;(二)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四)严重烧伤患者;(五)大手术患者;(六)其他需要紧急输血的患者。
二、二级用血: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用血:(一)中度贫血患者;(二)中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三)慢性贫血患者;(四)其他需要输血的患者。
三、三级用血:指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用血:(一)轻度贫血患者;(二)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三)手术中预计出血量较少的患者;(四)其他需要输血的患者。
四、四级用血:指不符合上述三级用血标准,但需要输血的患者。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血型、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参照本规定第六条,确定患者的临床用血等级。
第八条医疗机构在确定患者临床用血等级时,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确保输血安全。
第三章临床用血申请与审批第九条患者需要用血时,由经治医师提出用血申请。
第十条经治医师提出用血申请,应当填写《临床用血申请表》,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病情、血型、用血等级、用血量、用血目的等。
第十一条《临床用血申请表》经主治医师审核同意后,由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部门进行审批。
第十二条临床用血审批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对《临床用血申请表》进行审核,必要时可组织专家进行会诊;(二)经审核同意的,由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部门办理用血手续;(三)经审核不同意用血的,应当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说明理由。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引言:输血是指将外源性血液或其组分通过静脉(或其他途径)输入到患者体内,以纠正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或维持生命的一种治疗手段。
由于输血涉及到献血者、血液采集、血液贮存、输血操作以及受血者等多个环节,因此需要严格规范和管理。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完善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输血安全,提升医疗质量。
本文将对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献血者管理:献血者是输血链条的第一环节,要求其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无传染病史等基本条件。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会加强献血者的筛查工作,引入更加严格的血液检测技术,确保献血者的血液安全可靠。
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对献血者的教育,引导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提高献血者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减少献血者在输血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二、血液采集与贮存:血液采集是输血链条的第二环节,血液贮存是输血链条的第三环节。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要求血液采集单位具备相关的许可证和资质,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并且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和质量。
同时,血液采集单位还需建立完善的血液贮存管理体系,包括血型鉴定、血清学检测、血液质量评估等内容,确保采集的血液贮存安全有效。
三、输血操作:输血操作是输血链条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加强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将要求输血操作人员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资质,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
同时,还将加强对输血器材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可靠。
此外,还将要求输血操作人员严格遵循输血操作流程,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受血者管理:受血者是输血链条的最后一环节,他们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直接受到影响。
2023年的临床输血管理规定将加强对受血者的责任管理和评估。
将要求医务人员对受血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并选择适当的输血方式和血液成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Ⅰ 目的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情况制定本制度。
Ⅱ范围全体医护人员Ⅰ 制度一、为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组织管理,院长作为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院的临床用血总决策,委托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分管领导对院长负责。
二、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
负责医院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三、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慎重选择异体输血。
(一)外科输血指征1.血液输注符合原则: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量达血容量20%~50%时,要加输一定量的红细胞;超过50%时还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超过总血容量80%以上时再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2.红细胞制品使用符合适应证。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注;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烧伤患者Hct小于0.30时,可输注悬浮红细胞,使Hct到达0.35以上为宜。
妊娠<36周,Hb≤50g/L,或Hb在50~70g/L,伴有心力衰竭或缺氧的临床症状时;妊娠≥36周,Hb≤60g/L,或血红蛋白在60~80g/L,伴有心力衰竭或缺氧的临床症状时均可输注悬浮红细胞。
1.血小板使用符合适应证。
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4.冷沉淀使用符合适应证。
外伤患者有第Ⅰ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ⅠⅠ因子、纤维蛋白原及纤维结合蛋白缺乏时可使用冷沉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 临床输血流程及管理细则 一 、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签注率100%。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输血前检查率≥90%,急诊患者应留取标本。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 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 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20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由护士采集血标本,由服务中心将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输血科根据血浆库存与临床联系溶解量,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新鲜血小板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门诊患者同时要缴费发票,病区患者要先记账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120去宿迁拿血后由输血科通知临床科室到输血科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血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2、采集血样时,如患者意识清楚可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区、床号、血型(已知红细胞ABO血型与RhD血型)等确认其身份;如患者意识不清时,通过询问患者的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确认其身份。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 3、申请输注红细胞制剂: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信息填写正确完整)分别贴在EDTA抗凝和有促凝剂的一次性真空试管上(2管);申请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号码标签贴在EDTA抗凝的一次性真空试管上(1管)。 4、采集患者血样:成人每管3-5ml,儿童至少2-3ml,新生儿至少1.5ml。 5、采集患者血样后,采血医护人员必须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全名签字。 6、在采集血样时必须避免下列情况: ①防止血样溶血,有溶血时必须重新采集。 ②如患者正在输液,严禁从输液管中抽取血样。 ③如患者需应用右旋糖酐或(和)白蛋白或(和)脂肪乳剂等药物治疗时,应在输注药物前采集血样备用。倘若输注后采集的血样,应在“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注明并及时告知输血科(血库)。 送检:由医护人员或经培训专门人员(简称标本运送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临床输血申请单”及时送交输血科(血库)。
三、血液制剂的领取 1、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血样及缴费发票(记账发票)进行配血且血液制剂经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用血科室取血。 2、临床科室接输血科(血库)通知后由1名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简称取血者)携带取血箱与血液制剂领取单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3、取血者与发血者逐项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出库单)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 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发血。 4、血液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
四、血液制剂输注 1、输血开始前 (1)由2名护士(其中至少1名注册护士)核对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取回的血液制剂应尽快给患者输注(30min内),不得自行储存 (a)输注前将血液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b)所有血液制剂内不得加入任何药物。 (3)应告知患者或(和)亲属一旦出现寒战、颜面潮热、呼吸短促或烦躁不安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务人员。 (4)发热患者需要输血时应将体温降至38℃以下方能实施。 2、输血时 (1)输血时再次核对以下内容 (a)由2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急诊号/住院号、科室、病区、床号、血型、等,确认与血液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制剂袋血型与编码、有效期,无误后全名签字。 (b)倘若患者意识清楚时,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或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 其他相关内容;倘若患者意识不清,请直系亲属或相关人员说明患者的身份,再次确认后方可进行输血操作。 (2)应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输血前后应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4)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制剂(尤其是红细胞制剂)时,前一袋血液制剂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液制剂继续输注。 (5)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min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倘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患者症状与体征。 (6)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 医护人员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后15min以及输血过程中每30min1次、输血结束时、输血结束后每30min1次连续2次对患者一般表现、脉搏、血压、呼吸频率、液体出入量等进行监测记录,并需记录输注血液制剂种类和数量。倘若怀疑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需及时处理并详细记录。记录结果随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完毕 (1)将血袋码贴在“临床输血记录单(血液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血液成分出库报告单)”上,随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2)医护人员对有或无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均应在病历中描述。 (3)患者有输血反应与相关性疾病,医护人员在病历中描述必须包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6 括:血液制剂种类与数量、输血时间、发生输血反应时间、症状与体征、诊断与治疗等;再一式两份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性疾病登记表”一份随病历永久保存,一份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并由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疗管理部门。 (4)输血完毕,血袋由临床科室自行保存24小时,以备需要时查对。(血袋处理按照医院《医疗废物处理规定》统一处理)。
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 紧急情况 在1小时内或更短时间内需要血液
肯定需要血液
例如:择期手术 可能需要血液
例如:产科,择期手术
紧急申请ABO血型和Rh(D)配合血液。血库可选择O型红细胞 申请ABO和Rh(D)配合血液,要
求在指定的时间内备好
申请定型,抗体筛选和保留备
用
用血申请程序 7
临床输血管理示意图 临床科室 临床医生填写输血申请单 护士站 护士按医嘱抽取血标本 输血科(血库) 不合格 签收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 复检受血者血型 选择所需要的血液制品复检献血者血型 进行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结果阴性的血液制品 电脑录入,打印报告单,记录本上登记 两人复核无误后签名 护士接收血液核对无误后签名方可取走
输血反应或有血液质量问
血型不相符或标本不符合要求
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
重抽标本 8
五、急诊抢救患者的输血流程 1、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2、无直系亲属与相关人员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同意与备案,并记入病例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紧急情况下留取血样即可。 4、申请单的填写: (1) 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并在申请单右上角注明“急”。 (2) 用血者检查结果: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表示;如结果未回请在----上注明标本已抽,结果未回报; (3)“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可双签)。 (4) 立即将申请单交护士采集标本。 5、同时开具用血处方送到收费处缴费或由医疗管理部、总值班签字后送交输血科。 6、标本采集:护士接申请单后立即按受血者血样采集程序采取患者血样,同时通知标本运送人员取标本。 7、标本运送人员接通知后立即将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一起送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