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测试题8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1.(2013·高考天津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膏梁青涩雍容华贵豆寇年华B.缴纳戍边平心而论得鱼忘筌C.桀骜羁旅磨肩接踵励精图治D.袅娜覆盖开城布公呕心沥血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形近、音近造成的别字。
A.梁—粱,寇—蔻。
“膏粱”指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饭菜。
C.磨—摩。
“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护。
“摩”,摩擦,接触。
D.城—诚。
“开诚布公”指以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2.(2013·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一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解析:选C。
本题结合具体语境考查由于读音相同造成的别字。
A.胜—圣。
“胜地”,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圣地”指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或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应为“圣地”。
B.故—固。
“固有”是指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
“故”是指原来的,从前的,旧的,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箭—剑。
“剑拔弩张”指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
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3.(2013·高考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平添算账声名鹊起厉行节约B.砥砺麦杆徇私舞弊好高骛远C.硫璃称颂关怀备至有恃无恐D.飞碟疏浚出尔反尔突如奇来解析:选A。
本题考查音同、音近、形近造成的别字。
B.杆—秆。
“麦秆”是麦子的茎。
“杆”读ɡǎn时,指器物像棍子的细长部分。
“秆”指麦、稻、玉米等植物的茎。
C.硫—琉。
“琉璃”一般是指用某些矿物原料烧成的半透明釉料。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81限时训练时间:4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15分)虞延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扞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
建武初,除细阳令。
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
延谏曰:“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
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
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篣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
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
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
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
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之!”呵使速去。
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
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朕之仪貌,岂若此人!”特赐舆马衣服。
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
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虞延传》)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约失之者鲜矣约:约束.B.谮延多所冤枉谮:诬陷.C。
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干:触犯。
D.信哉斯言信:确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赖其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B。
宗果以侈从被诛敛赀财以送其行C。
信阳侯阴就乃诉帝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D。
衍惭而退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专题五文言文阅读•考情纵览•卷别选文出处题型、题量字数分值考查角度断句实词、虚词文化常识信息筛选理解文意翻译2020全国卷Ⅰ《宋史·苏轼传》选择题3翻译题16139+10√√√√全国卷Ⅱ《宋史·王安中传》609√√√√全国卷Ⅲ《晋书·王彪之传》596√√√√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618√√√√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608√√√√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614√√√√2018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600√√√√全国卷Ⅱ《后汉书·王涣传》586√√√√全国卷Ⅲ《宋史·范纯礼传》616√√√√•分析预测•1.从选材上看,全国卷的选文体裁很稳定,一直选用古代人物传记类文章。
在人物特征上,多歌颂文臣忠君有义、敢于直谏、博学多谋、刚正果决;武将勇武多谋、尽忠职守。
性格刻画上比较单一,反映其身上的正气。
选材范围一般出自“二十四史”,篇幅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2019年全国卷Ⅰ均毫不避讳地选用了大家在必修教材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的人物,这一做法体现了高考命题的两个特点:一是加强与课本的联系,二是加强与课程标准的联系。
传统的《考试大纲》取消以后,高考命题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和课本。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经典传统文化作品的学习,把诸如《史记》类作品列为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
这提示我们在以后的高考复习中要回归课本、回归课标,不要再避熟就生。
2.考点、题型、分值相对固定。
近三年一直考查断句、文化常识、理解文意以及翻译。
虽然没有单独考查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文基础知识,但是这些内容是阅读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文意的前提,也是做好翻译题的关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尤其是文言传记文中的高频词汇掌握牢固。
•读文指导•第一步:了解人物基本信息。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1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9题。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
至正五年进士,授国史院编修官,改经正监经历。
淮东、西盗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将略称,同佥枢密院事董钥尝荐其材,会丞相脱脱讨徐州,以普从行。
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寻升枢密院都事,从枢密院官守淮安。
时张士诚据高邮,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且曰:“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与普步兵三万,保取之.高邮既平,则濠、泗易破,普请先驱,为天下忠义倡.”丞相壮之,命权山东义兵万户府事,招民义万人以行。
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阴沮之,减其军半。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听淮南行省节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军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
抵县,即登城,树帜城上,贼大惊溃,因抚安其民。
由是诸将疾普功.水陆进兵,乘胜拔十余寨,斩贼数百。
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一趋城东,备水战;一为夺兵,虞后;一普自将,攻北门。
遇贼与战,贼不能支,遁入城。
普先士卒蹑之,纵火烧关门,贼惧,谋弃城走。
而援军望之,按不进。
且忌普成功,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欲收先入之功。
而贼以死捍,蒙古军恇怯,即驰回,普止之不可,遂为贼所蹂践,率坠水中。
普军乱,贼乘之。
普勒余兵,血战良久,仗剑大呼曰:“大丈夫当为国死;有不进前者,斩!”奋击,直入贼阵中,从者仅三十人。
至日西,援绝,被创堕马,复步战数合。
贼益至,贼指曰:“此必头目,不可使逸,须生致之。
”普叱曰:“死贼奴我即石都事何云头目!"左胁为贼枪所中,犹手握其枪,斫贼死。
贼众攒枪以刺普,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
——选自《元史·石普》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诣丞相,面陈破贼之策诣:拜见B.由是诸将疾普功疾:嫉妒C.一普自将,攻北门将:将领D.普勒余兵,血战良久勒:招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组是(3分) A.普以将略称以普从行B.而汝中柏者方用事而援军望之,按不进C.为天下忠义倡遂为贼所蹂践D.遇贼与战普与从者皆力战,俱死之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石普有“将略”的一组是(3分)①徐平录功,迁兵部主事②高邮负重湖之险,地皆沮洳,骑兵卒莫能前③下令衔枚趋宝应,其营中更鼓如平时④树帜城上,贼大惊溃⑤将抵高邮城,分兵三队⑥总兵者遣蒙古军千骑,突出普军前A.④⑤⑥B.②③⑤C.①③⑥D.①②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淮东、淮西盗贼兴起这时,有大将谋略的石普得到董钥的推荐,并且凭借平定徐州的战功升任兵部主事。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测试题1考点与对策从高考命题看,文言文的考题是历年考试中最稳定的部分,考试范围和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选文仍以叙述类的人物传记为主,取之不同的史书材料,上海试题则偏重议论阐发。
试题的选材以浅易文言文为主,近两年的难度又有所下降,仔细阅读并不难懂。
《考试说明》对所考内容有明确规定,使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实词。
应注意词的古今异义,辨析单音词和双音词,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和通假字。
特别要掌握推断词义的力法和技巧。
平时要将课文后所列的348个文言实词的音、形、义牢固地掌握,并识记容易搞错的多音多义词。
2.文言虚词.要了解其意义和用法,注音分清词性,因为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所以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要能分清虚实。
同时,还要根据文言虚词在句子里的作用来辨明它的用法。
《考试说明》对虚词的考查有明确的规定0个,复习时一定要逐个掌握,并适当扩宽.3.文言句式.主要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在《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规定。
如对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的标志和形式,省略句、倒装句尤其是宾语前置句的类型,都要了解并掌握。
还要了解并掌握词类活用的情况,如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为使动词、意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了解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及活用为名词,了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及其使动、意动用法,了解数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4.翻译.翻译文言文,应以信达雅为标准。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其基本要求有:①译文要符合原意,即“信”;②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即“达";③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即“雅”。
文翻译题由客观选择题改为直接翻译题,更体现能力层次,考生在平时文言文学习时,就应努力做到字字落实,务必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打好文言翻译的基本功。
通常的翻译方法有:①留:保留一些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②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③换:换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④增: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上;⑤删:删去表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助词;⑥调:把某些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测试题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l~6题.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
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
师问日:“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
及长,金玉其行。
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
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
”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
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
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
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
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
(《三国志》卷十一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
B.崧辞.曰辞:推托。
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
D.君乃.舍之乃: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B.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D.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B.(师)金玉其行。
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邴原童年丧父,家境贫寒,因而时常感伤哭泣。
滚动练8 基础知识+默写+文言文阅读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旋.律/琴弦.醇.厚/谆.谆告诫埋.怨/隐姓埋.名B.箴.言/斟.酌拜谒./殚精竭.虑折.本/大打折.扣C.覆辙./掣.肘寒暄./喧.宾夺主传.记/传.奇小说D.包庇./媲.美谙.熟/万马齐喑.忖度./度.德量力答案A[A项,xuán/xián、chún/zhūn、mán/mái;B项,zhēn、yè/jié、shé/zhé;C项,zhé/chè、xuān、zhuàn/chuán;D项,bì/pì、ān/yīn、duó。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民警拦住。
“马路马路,为什么不能骑马上路?”男青年被拦住后有些愤愤不平。
然后,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马背上,一手扯着缰绳,另一只手不停地拨打着电话,对身旁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视而不见。
当时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
可事后网络上一些人则认为男青年的行为很酷,也是城市中一道风景线。
A.愤愤不平B.视而不见C.不赞一词D.哗众取宠答案C[C项,“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这里两种意思与文意都不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陈勋和林曦的成功经验证明,高效学习不是人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又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B.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考研人数和录取率持续增加,201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经达到165.6万,比2011年净增14.5万,再创历史新高。
C.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佛山市将把东平新城建设成为具有辐射带动力强大、岭南风貌浓郁的中心城区。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测试题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
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
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广日:“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我留,匈奴追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
”广令诸骑日:“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引兵而去。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日:“汉之飞将军。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竞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日:“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日:“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123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遂引刀自刭。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日:“《传》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A.专以射为戏,竟死..,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B.广之将兵..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D.广结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A.今以.钟磐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既.出塞,出东道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C.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D.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尹继伦,开封浚仪人。
父勋,郢州防御使...。
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
太宗即位,改供奉官。
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
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
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
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
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
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
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
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
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
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
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
皮室者,契丹相也。
皮室既擒,众遂惊溃。
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
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
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
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
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
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
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
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
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B.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C.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D.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防御使:官名。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测试题8
(八)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卷)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
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文德成就,如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注]始就,武
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注] 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自伤.年老失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遇事不慌 B.随遇而安 C.不期而遇 D.知遇之恩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精析
1.(1)悲哀(2)因此
2.D。“遇”在例句中指“赏识重用”,D项“知遇”中“遇”有此义。
3.(1)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2)刚练好武艺,重用武士的君主又死了。
4.学习本领不专一,盲目追随君主的好恶而决定自己的行动。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卷)
孙登字子高,(孙)权长子也。魏黄初二年,以权为吴王,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
辞疾不受。是岁,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等以选入,侍
讲诗而寐。黄龙元年,权称尊号,立为皇太子,以恪为左辅,休右弼,谭为辅正,表为翼正
都尉,是为四友,而谢景、范慎、刁玄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闲之地,其不欲烦民
如此。尝乘马出,有弹丸过,左右求之。有一人操弹佩丸,成以为是,辞对不服,从者欲捶
之,登不听,使求过丸,比之非类,乃见释。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
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步氏有赐,
登不敢辞,拜受而已。徐氏使至,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
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权默然。
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临终,上疏曰:“窃闻郡县颇有荒残,民物凋弊,奸乱萌生,
是以法令繁滋,刑辟重切。臣闻为政听民,律令与时推移,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
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陆逊忠勤于时,出身忧国,謇謇在公,有匪躬之节。
诸葛瑾、步骘忠于为国,通达治体。可令陈上便宜,蠲除苛烦,爱养士马,抚循百姓。五年
之外,十年之内,远者归复,近者尽力,兵不血刃,而大事可定也。愿陛下留意听采,臣虽
死之曰,犹生之年也。”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言则陨涕。谥登日宣太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共帐而寐 B.拜受.而已 C.出身..忧国 D.通达..治体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铨简..秀士 铨简:选拔。 B.当由径.道 径道:小路。
C.登所生..庶贱 所生:指生母。 D.登辞疾.不受 疾:急速。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忍致罚,呼责数之——不忍心处罚,只是把他叫来责备了一番
35
B.有一人操弹佩丸,成以为是——有一个人拿着弹弓,带着弹丸,大家都认为他就是那个
射弹丸的人
C.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孙登对待下属,少用平民的礼节
D.既绝而后书闻,权益以摧感——孙登死后,这篇上疏才被孙权看到,孙权更加悲痛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 )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登是孙权的长子,后立为皇太子,他平易近人,在身边聚集了一批人才。
B.孙登爱护百姓,不扰民,明辨是非,宽以待人。
C.孙登孝顺母亲,特别是对养母徐夫人恭敬有加,他坚决要求孙权立徐夫人为后。
D.孙登盛年而卒,临终上疏对国事多所建议,特别提出国家的政令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
这篇上疏感人至深。
答案与精析
1.B。A项的“或”作代词,“有的”或“有时”;而现代汉语的“或,,为连词。c项的
“出身”是两个词连用,意思是献出其身;现代汉语的“出身”指身分,早期的经历。D项的
“通达”是两个词连用,意思是通晓明白;现代汉语只有“明白”之意。
2.D。D项“疾”前省介词“以”。疾,病。全句意为孙登因疾病而推辞,不肯接受。
3.B。A项的两个“以”,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因为”;C项的两个“是”都是代
词,相当于“这”;D项的两个“过”都是“经过”的意思。而B项中“见释”是释放他。应
注意全句的主语是“登”。“徒见欺”的“见”,是“被”。
4.C。C项中的“略”是副词,大概、大致之意,译为“少”自然不对。
5.D。句①表现孙登对下属的态度,句③表现对徐氏的态度,句⑤表现对步氏的态度。
可见这三句都表现孙登待人接物的“态度”。句②是预测正确政令的良好结果,句⑥是表现“有
一人”和“从者”的态度,都不属表现孙登待人接物的态度。句④是表现孙登对拜将封侯的
态度,与“待人接物”相关。
6.C。本项“特别”二字表述不当。孙登对于步氏,只是一般礼节。对步氏有赐,只是
“拜受而已”,可以称为“顺”,而谈不上“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