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缓解期:所谓临床缓解期是指患者的哮喘症状、体征...(doc)
- 格式:pdf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7
西医内科学总结第一章呼吸系统急性支气管炎【关键词】1.主要症状:咳嗽、咳痰。
2.病因: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变态反应。
3.诊断:急性起病,咳嗽、咳痰,两肺散在干、湿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或无异常发现。
慢性支气管炎【关键词】1.特征:长期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2.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吸烟。
3.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感染。
4.最常见的并发症:肺气肿。
【症状体征】1.长期反复发作的咳、痰、喘。
以反复咳嗽最突出。
2.干湿罗音。
干罗音即哮鸣音(见于哮喘和喘息型慢支)【分型】1.单纯型(咳嗽、咳痰)2.喘息型(伴哮鸣音和喘息)【分期】①急性发作期②慢性迁延期③临床缓解期【并发症】1.慢阻肺2.支气管肺炎3.支气管夸张(大量脓痰或有反复多少不等量的咯血史、杵状指(趾)、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
【治疗】1.控制感染2.祛痰镇咳(不宜单用止咳药)3.解痉平喘。
4.气雾疗法。
阻塞性肺气肿【关键词】1.不可逆的气道阻塞。
2.核心症状:咳嗽咳痰基础上,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3.与支气管扩张的鉴别:支扩有反复咯血。
【机制】1.气管狭窄坍塌2.肺泡供血减少,纤维化。
3.小支气管软骨支架破坏4.炎症导致蛋白分解酶融合肺泡成肺大泡。
【体征】桶状胸、叩诊过轻音、心音遥远、呼吸音减弱。
【治疗】1.戒烟2.抗感染3.支气管扩张4.祛痰5.氧疗6.其他。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名解】简称肺心病。
各种肺部疾病导致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负担加重,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右心衰竭的一种心脏病。
【关键词】1.最常见病因:慢性支气管炎并发阻塞性肺气肿80%-90%。
2.肺动脉高压的最主要因素:细小动脉痉挛缺氧。
3.肺心病死亡的首因:肺性脑病。
4.呼酸普遍存在。
5.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休克。
5.治疗肺心病的关键:控制感染。
【分期】1.代偿期2.失代偿期(呼衰、心衰)【并发症】1.肺性脑病。
2.呼酸中毒3.心率失常4.休克5.消化道出血。
1.简述促使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因素。
答:(1)由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医学等迅速发展,,使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给健康带来的问题;(2)同时,在人口老龄化、生活和工作方式、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疾病谱改变为前四位死因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及意外伤害;(3)还有健康概念的改变,健康不仅仅是不得病,还要有完好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
2.简述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学的影响。
答:(1)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整体的人,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
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基本方法。
同此,护理不再是简单职业,而是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业。
(2)新的医学模式使护理实践及护理教育发生重要变化,利用整体护理思想指导护士的护理活动,护理患者不仅仅是护理疾病,而是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
3.简述护理程序的特性。
答:(1)在护理实践中使用护理程序的目的是保证护士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需要提供个体化的护理。
(2)护理程序的运用需要护士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3)护理程序的运用是以护士与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其他健康保健人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基础的。
护士缺乏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争合作能力,会阻碍护理程序的顺利进行。
(4)护理程序具有普遍适用性,无论护理对象是个人、家庭还是社区,无论护理工作的场所是医院、诊所还是老人院,护士都可以运用护理程序提供护理服务。
1.简述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答:(1)上呼吸道的加温、湿化和机械拦阻作用。
(2)黏液、纤毛运载系统: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及其上面的一薄层透明黏液构成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对清除进入呼吸道的有害颗粒起重要作用。
(3)肺泡的防御机制:肺泡中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它在清除肺泡、肺间质及细支气管的颗粒中起重要作用。
(4)咳嗽反射:咳嗽可将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异物或微生物排出体外。
(5)呼吸道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如分泌型IgA、溶菌酶和干扰素等在抵御呼吸道感染中也起一定作用。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
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
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
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2次/周),应该配合长期规律应用吸入激素。
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
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
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哮喘症状表现都有哪些呢?导语:哮喘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且近年来因为哮喘而死亡的患者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于哮喘这个疾病也开始重视起来了,其实哮喘这个疾病的症状哮喘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现象,而且近年来因为哮喘而死亡的患者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于哮喘这个疾病也开始重视起来了,其实哮喘这个疾病的症状是有很多的,只要我们及时的发现哮喘的症状和表现,并且及时的进行治疗,就不会用太多的问题的,那么,哮喘症状表现都有哪些呢?1.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出现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在发作前常有鼻塞、打喷嚏、眼痒等先兆症状,发作严重者可短时间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
有时咳嗽为惟一症状(咳嗽变异型哮喘)。
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
有些症状轻重可自行缓解,但大部分需积极处理。
发作时出现两肺散在、弥漫分布的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有时吸气、呼气相均有干啰音。
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呼吸音低下,哮鸣音消失,临床上称为“静止肺”,预示着病情危重,随时会出现呼吸骤停。
哮喘患者在不发作时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2.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慢性持续期是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临床缓解期是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持续3个月以上。
诊断药物性哮喘的方法。
1.诊断药物性哮喘的方法为停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大多数哮喘可以迅速缓解。
2.再用同一种药物或同一类药物时,哮喘可再次发作。
3.由过敏反应所致的哮喘者,常可伴有过敏反应的其他临床表现,如皮疹、荨麻疹、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4.具有明确的应用可疑药物的病史,并应询问有无特应性素质病史,有特应性素质的药物性哮喘患者往往与过敏有关。
这是诊断药物性哮喘的方法之一。
5.应用某种药物后几分钟~几天出现典型的哮喘发作或使原有的哮喘加剧,通常某些特定的药物诱发哮喘的潜伏期相对较为固定。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性疾病。
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鸣,呼气延长,严重时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
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
发作有明显季节性,冬季及气候多变时易于发作。
本病包括了西医学所称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
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1)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s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哮鸣音和呼吸困难。
本文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方法。
通过介绍支气管哮喘的概述和缓解期特点,阐述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针对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
介绍了临床观察的方法,以期更好地评估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
展望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应用前景,指出未来需要深入研究探索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药干预、缓解期、临床观察、治疗措施、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前景、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西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药物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寻找一种有效且副作用较少的治疗方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通过临床观察和总结评估,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意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发作期可能出现胸闷、气喘、咳嗽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是指患者在症状得到缓解后的稳定期,这一期间的干预和管理对于预防疾病的复发至关重要。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针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干预,中医药在调理气血、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干预措施及临床观察,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经验。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释义(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BNF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编码:J45)【释义】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不适用于西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2.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释义】中医诊断符合哮病,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1. 详细采集病史,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
2. 本病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诊断不难,但临床上存在漏诊、误诊,需结合支气管激发或运动激发试验,或支气管舒张试验或PEF 变异率进行确诊。
3. 在疾病分期上,中医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西医一般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其中慢性持续期有喘息、气急等症状出现时可归入中医发作期的范畴,反之可归属中医缓解期。
4. 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哮喘控制测试(ACT表),将患者分为完全控制、部分控制和未控制。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见附件)。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1)中医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部分慢性持续期的患者)风哮寒哮热哮虚哮(2)中医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肺脾气虚肺肾气虚【释义】证候诊断以中医四诊信息为依据,临床上哮病的证候复杂多样,亦有痰瘀内阻、肝气郁结、肝肾阴虚等证,或同时兼夹多种证候,本路径只是选择了临床共识度最高的几种证型。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高原反应和支气管痉挛。
临床上表现为喘息、咳嗽、气短和胸闷等症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有多年反复发作的病史,询问病史在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是临床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讨论支气管哮喘的病史前,为叙述方便,首先讨论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临床症状哮喘发作时发生支气管痉挛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或胸紧、呼吸困难和胸痛。
部分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有诱因,如接触变应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运动和其它激发因素的刺激等。
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前部分患者出现哮喘发作的前兆症状,例如运动后发生呼吸困难和咳嗽,夜间和晨起的胸闷等。
在变应原引起的急性哮喘发作前往往有鼻和眼睛粘膜的卡他症状,如鼻痒、打喷嚏、流涕、眼痒、流泪和干咳等症状,而后出现典型的哮喘症状。
在大多数哮喘病人,哮喘发作是突然发作的,经过多年的反复发作,病情可逐渐加重,喘息可呈慢性持续发作的。
(一)喘息和呼吸困难喘息和呼吸困难是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在哮喘的先兆症状之后,出现胸闷、胸紧、气短和呼吸困难。
喘息往往发作较为突然,病情较重时,喘息的声音不用听诊器就可听到。
因为支气管哮喘是小气道痉挛,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病人感到呼气费力。
但有些哮喘病人感到吸气和呼气都费力。
在正常人休息时,人们并没有特别地意识到自己正在呼吸。
在哮喘病人,当呼吸肌收缩克服气道狭窄产生的过高的支气管阻力负荷时,本体感受阚超过某一个人的阈值时,就可感受到呼吸困难的感觉。
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和气道阻力增高的程度成正比。
有大约15%的哮喘病人当FEV1下降到正常值的50%时仍然察觉不到自己存在气流受限。
有气流受限的病人不感到呼吸困难说明产生了颈动咏窦的适应,即对持续的刺激反应性降低。
这些发现表明,通过感觉哮喘的症状判断哮喘的严重程度有过低估计严重程度的危险,需要应用客观的测定检查方法对哮喘的严重程度做定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