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导线心脏起搏讲课
- 格式:ppt
- 大小:21.14 MB
- 文档页数:66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于其创立者黛布拉·埃克特( Debra Echt)的研究,她曾是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的药学教授和心脏病学家。
“这个称为无线心脏刺激系统(WiCS)的新装置,其工作原理和一个无线射频识别标签(RFID tag)类似。
接收器本身没有能量源,它通过无线的方式来获得所有的能量和信号,但使用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无线电波。
”英国剑桥咨询公司(Cambridge Consultants)全球医药技术业务部的负责人安迪·迪斯顿(Andy Diston)说。
该公司已经与EBR 系统公司合作以促进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这个接收器很小,长度约10 毫米,直径约1 毫米。
和米粒儿差不多大小,并且完全是被动式的,从发送器那里获得能量。
”他说。
超声波信号来自植入在肋骨上方胸腔中类似起搏器的盒子。
盒内有一组超声波换能器,它们用于引导和集中声波发向接收器。
接收器接受超声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能调控心脏的电信号。
无线心脏刺激最初是与传统心脏起搏器一起被测试的——这两种装置都被植入心脏——这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称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该疗法对心脏的两个心室都进行同步。
由于在股主动脉——左心室唯一入口点——中永久性地植入导线是不安全的,因此外科医生通常必须非常费劲地穿过心脏外面的血管才能到达左心室。
无线心脏刺激系统可以在左心室中植入一个超声波接收器,从而避免了上述问题。
斯科杰夫特说,“这是医生首次可以选择心脏再同步化疗法可以在心脏的哪个部位进行,从而可以进行最优化治疗。
”导线的布置是心脏再同步化疗法的一个隐患,英国剑桥帕普沃思医院(Papworth Hospital in Cambridge, U.K.)心脏病专家顾问安德鲁·格雷斯说,“如果可以将起搏器放置在心脏中任何想放的地方,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超声无导线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非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有效手段,经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CRT可显著改善心衰症状、提高运动耐量,降低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
但仍有34%的心衰患者对CRT无反应[1],同时部分患者因左心室导线植入存在困难而无法行CRT。
超声无导线左心室心内膜起搏系统(wireless cardiac stimulation system in left ventricle,WiCS-LV,EBR Systems A)是CRT左心室起搏的新技术,该技术采用特殊递送系统,将无导线左心室心内膜电极植于左心室心内膜,再经过体表通过超声能量传输方式给予心脏起搏,该技术不受冠状静脉窦解剖结构等的影响,可相对自由地选择左心室内膜起搏位点,最大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给心衰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一、传统左心室导线心脏再同步治疗心衰现状心衰是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据统计,全球目前心衰人数已超过2 300万[2],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
CRT是目前心衰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3]。
然而即使符合适应证的患者中依然存在34%对CRT无反应[1]。
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是影响CRT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理想的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的选择应实现个体化,需植入在左心室激动最晚的区域。
然而,在实际植入过程中,因受冠状静脉窦解剖结构、左心室电极的固定的稳定性与起搏阈值及心肌瘢痕组织的范围与位置的影响,植入的起搏位置常常受到较多限制。
此外,较低的膈神经刺激阈值亦可导致患者的不耐受,从而影响植入位置的选择[4]。
左心室4极导线较普通左心室导线容易固定,且可一定程度避免膈神经刺激,更易寻找合适起搏阈值的刺激位点,但4极导线植入时的并发症高达2%~3%[5],且对理想起搏靶点的选择依然受冠状静脉窦解剖结构的限制。
无导线起搏器:心脏起搏的新时代王慧;李云燕;栾颖【期刊名称】《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7)002【摘要】心脏起搏器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治疗手段,而传统的有导线心脏起搏器有诸多缺点.目前开发的无导线起搏器(LCP)有两个主要目的,即减少导线相关并发症和避免与放置相关的手术瘢痕.本文回顾近年来LCP相关研究,探讨目前正在研究的不同LCP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Cardiac pacemaker is a critical therapeutic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bradyarrhythmias,but traditional wired pacemakers have many shortcomings.Current efforts to develop 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s(LCP)have two primary goals,namely to reduce lead-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and to avoid surgical scar associated with placement. The present article reviewed related researches on LCP in recent years,and explored the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LCP currently under study.【总页数】3页(P231-233)【作者】王慧;李云燕;栾颖【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09【相关文献】1.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和传统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荟萃分析 [J], 金星星; 关海旺; 马小欣2.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 [J], 徐天车;刁力为3.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和传统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荟萃分析 [J], 金星星;关海旺;马小欣4.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对比分析 [J], 梁静;史冬梅;李月平;周玉杰;张琳琳;韩红亚;柴萌;孙铁男;吴亚凤5.2例心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体会 [J], 陈敏;夏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