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纳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11
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要么万劫不复,要么涅槃重生——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财务管理0901班课程设计论文刘水源 U200916652陈岩 U200916646周雪 U200916620张文敏 U200916612陈楚茵 U2009166342012年6月22日目录引言 (4)1.案例背景 (4)2.案例回顾 (7)3.案例分析 (9)3.1浙江海纳因何走向破产? (9)3.2清算或者重整,浙江海纳何去何从? (15)3.3 重整制度有哪些理论根据呢? (20)3.4 如何从浙江海纳案例中吸取教训规避风险呢? (28)3.5 浙江海纳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经验呢? (30)3.6 我国目前的破产重整制度还有哪些问题呢? (31)4.尾声 (34)【参考文献】 (34)要么万劫不复,要么涅槃重生——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摘要:众合机电的前身浙大海纳,曾是浙江大学控制的“小盘高校概念”“硅”股。
在浙江大学的技术依托下,曾经的浙大海纳业绩斐然。
2009年4月20日,S*ST海纳在之前连续9个涨停板后突然停牌,此后再无消息。
同年11月20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浙江海纳的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浙江海纳案也成了新《破产法》实施后,第一个由债权人申请的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
此后,人们对于浙江海纳的破产重整一事议论纷纷。
本文从公司财务的视角,介绍了浙江海纳破产重整的背景、经过,探讨该公司走向破产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当浙江海纳面临清算或者重整的时候,公司为何选择了破产重整,讨论这一案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进而指出我国在上市公司的破产、退市制度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关键词:浙江海纳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引言破产重整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的企业,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各方利害关系人参与,进行企业经营重组、债务清理活动,以挽救企业、避免破产清算的法律制度。
它是预防企业破产最为积极、有效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新《企业破产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
浙江海纳财务失败案例分析作者:吴永泽吴坤来源:《商情》2012年第26期【摘要】本文针对浙江海纳的亏损破产案例,在考虑前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案例分析,剖析失败原因。
【关键词】浙江海纳,财务1、引言2004和2005年,浙江海纳连年亏损而被ST。
邱忠保进入后的数年内,违规挪用2.54亿元、违规担保4.64亿元。
2004年亏损2814.37万元后,为应付2005年开始出现的众多担保引起的诉讼事项,在2005年年报中将邱忠保占用资金2.82亿元、涉讼担保3.31亿元和其他违规担保2.51亿元的80%进行计提,导致浙江海纳2005年高达近6.36亿元的巨额亏损。
2007年4月23日股票停牌,2009年4月浙江海纳完成了股改复牌。
本文针对浙江海纳的亏损破产案例,在考虑前人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案例分析,剖析失败原因。
2尧财务失败分析2002年起,公司经营状况下滑,尤其是04和05年,正是因为连年亏损(见表1),2006年5月被ST。
2006年5月8日实行退市风险警示,2007年4月23日起股票停牌。
浙江海纳2001至2010之间的Z值均在3以下(见表2),有一定破产概率。
2001到2004年一直就存在破产警号而未被管理层重视或采取有效措施。
2004年后均在1.8以下(除了07年),破产风险高,尤其05、06。
2007年是由于大额担保计提的预计负债在本期转回导致营业外支出是-35799.71萬元、利润总额达39872.35万元。
08年至10年情况有所好转。
从Z值分析可以看出,亏损的前几年已经给出了公司经营出现问题的信号,而2005和06是由于邱忠保的转移公司资源行为导致的重大亏损情形,远远超过了之前经营上的问题。
2.2邱忠保的地下行为2.2.1直接占用资金。
控股股东直接从上市公司转移各种财产物资是对资金的直接占用。
根据浙江监管局2005年《关于要求浙江浙大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限期整改的通知》,公司被邱忠保直接占用的资金有:招商银行上海大木桥支行账户余额与公司该银行存款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20200万元,国债投资1845万2.2.2巨额违规担保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提供第三方保证的实质是间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杭州海纳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技术服务、成果转让:通讯设备、数码产品、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浙江海纳破产重整案例分析引言2005年4月,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海纳)因巨额担保、关联方占款等违规事项浮出水面,从而爆发财务危机。
邱忠保和其控制的原公司高管人员利用控制地位违规挪用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高达2.53亿,为其关联公司向银行贷款或个人借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本金总额高达3.95 亿。
因涉嫌虚假信息披露,2005年4月14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2006年2月起,邱忠保和“飞天系”高管、财会等人员相继被捕。
2006年5月8日,因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其股票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
2007年4月23日,因协商债务重组及资产重组等事宜,公司股票停牌。
2007年5月9日,公司接到证监会《关于对邱忠保等3人实施市场禁入的决定》:自证监会宣布决定之日起对公司原实际控制人邱忠保实施永久性市场禁入。
2007年9月13日,公司被债权人向杭州中院申请破产重整,10月24日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11 月20日法院裁定批准公司债权人会议通过的《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
全国首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在杭州市审理终结。
1 公司简介浙江海纳由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发起设立,1999年6月7日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注册资本9000万元,股份总9000万股,公司股票于1999年6月11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主营单晶硅及其制品、半导体元器件的开发、制造、销售与技术服务等业务。
公司成立之初的股本构成是法人股 6000 万股,流通股3000万股,其法人股东为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大企业集团”)、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四位自然人,其中浙大企业集团持有5620万股、占62.45%。
在广大投资者面前呈现的海纳曾是以浙江大学为技术依托并具良好经营业绩的高科技企业。
2 事件发生的背景2003年2月,浙大企业集团分别与珠海经济特区溶信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溶信”)、海南皇冠假日滨海温泉酒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皇冠”)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
实现公司法上的利益平衡——对我国首例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的解读浙江海纳于1999年5月7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法人股东为浙江大学企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四位自然人。
2003年2月15日,浙江大学企业集团分别与邱忠保所操控的珠海经济特区溶信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皇冠假日滨海温泉酒店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向后者分别转让了2560万股和2160万股国有法人股,合计占到了总股本的52.44%。
此后,邱忠保和其控制的原公司高管人员利用控制地位违规挪用上市公司资金达2.51亿元,还擅自以浙江海纳的名义为其掌控的“飞天系”公司向银行贷款或个人借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本金总额高达3.95亿元,造成了公司严重的债务危机。
2007年7月,债权人袁建华以拥有浙江海纳2190.43万元的债权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重整的申请。
2007年9月,法院裁定予以受理,并指定重组清算组担任管理人。
此后,共有15家债权人向浙江海纳管理人申报债权,总金额为5.42亿元。
同年10月24日,海纳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以87.17%的支持率通过了《海纳破产重整计划(草案)》,核心内容是:为避免破产清算,浙江海纳的实际大股东深圳大地公司以浙江海纳资产价值1.1亿元为基数提供等值现金,用于清偿债务,债权人本金可获得25.35%的清偿,债权人免除浙江海纳剩余本金和全部利益的债权及其他债权。
2007年11月20日,杭州中院裁定批准浙江海纳债权人会议通过的重整计划,终止了重整程序。
自2007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破产法引入了破产重整制度,这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是我国破产立法领域的新突破,必将对上市公司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浙江海纳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是新破产法实施后我国第一个按照债权人会议表决程序通过重整计划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是我国首例真正意义上的上市公司重整案件,案件本身即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
一、破产重整的价值导向在新破产法引入破产重整制度的背后,是我国公司立法理念及价值导向的转变,即由一味地强调公司股东利益至上转向追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平衡。
资料一:浙江海纳资产负债表金额单位:元项目/截止日期2006年度(20061231)2005年度(20051231)流动资产156202663.43 110281220.30货币资金14977096.95 9502983.49应收帐款17675194.60 19003735.76 其他应收款33507573.35 32659552.46预付帐款10599403.14 177376.51存货42792611.06 34325237.24待摊费用60000.00 100833.33 长期投资31189155.56 23264306.85 固定资产35315674.27 39367934.93无形资产资产合计222707493.26 172913462.08 流动负债505820188.67 441533299.21 短期借款25000000 25000000应付帐款2671586.09 1762450.93预收帐款293382.80 126024.45 预计负债463916084 397939727长期负债326000.00 负债合计505820188.67 441859299.21 股东权益-288344863.34 -272528991.73 股本90000000.00 90000000.00 资本公积244169579.48 243603688.48盈余公积16275566.35 16275566.35 未分配利润-638790009.17 -622408246.56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222707493.26 172913462.0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项目/ 年度2006年度(20061231)2005年度(20051231)主营业务收入125266396.17 110961332.72主营业务成本61207438.75 72948595.56营业税金及附加1399245.89 864514.72主营业务利润62659711.53 37148222.44营业费用871095.84 996435.89管理费用-21077243.38 287911909.38财务费用1605447.04 8497895.26营业利润83163440.55 -257025635.28投资收益7716192.71 7050250.64补贴收入21395.00 1552257.64营业外收入11288.00 52267.09营业外支出67873393.08 381231190.97利润总额23038923.18 -629602050.88应交所得税9328975.76 5505539.73净利润12073699.09 -635856895.51资料二:S*ST海纳(000925)2006年度财务报告之审计报告2007年04月30日审计报告浙天会审[2007]第816号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我们接受委托,审计后附的浙江海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海纳)财务报表,包括2006 年12 月31 日的资产负债表和合并资产负债表,2006 年度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合并利润及利润分配表,2006年度的现金流量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