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犬的饲养管理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6
仔狗的饲养管理
养好哺乳期仔狗,重点要抓好三个关键时期:初生期(出生至7
日龄)、补料期(生后14—25d),断奶期(25—45日龄)。
在饲养管理
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早吃初乳。
母狗产后1—3天所产的乳为初乳,含有仔狗生长发育及获得后天免疫所需的多种成分,是常乳和其他食物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产后3—5天,要让每只仔狗及时吃到充足的母乳。
仔狗吃
奶要固定乳头。
(2)及时补乳。
对因产仔过多、母乳不足或母狗因故死亡等情况,为保证仔狗成活,要及时进行补乳。
补乳以新鲜牛奶或羊奶为好,经煮沸消毒后用奶瓶喂给,奶温27—30℃,每日3—4次15日龄以内
的仔狗,每天每只50—60mL;16-20日龄的仔狗,每天每只
100—120mL;20日龄以上的仔狗,每天每只200—250mL。
(3)适时补饲。
仔狗生长速度快,为了锻炼其消化器官的机能,
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20日龄后,要及时补饲。
补饲初期应喂些营
养价值高且易消化吸收的适口性好的流质食物,可在牛奶中加入肉汤、熟鸡蛋黄、稀粥等,另加些鱼肝油、多种维生素和骨粉等。
注意少喂多餐,每日喂5—6次。
随日龄的增加,可在补饲料中增加玉米糊或
米饭,增加日粮”浓度,日喂量也要逐渐加大,饲喂次数每日可减少至4次。
哺乳期仔犬的饲养技术哺乳期仔犬一般是指初生至45日龄的小犬,它们的生理机能尚不健全,各组织器官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都很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会导致其生长发育不良,成活率低,从而造成较大的损失。
所以,应高度重视哺乳期仔犬的培育。
1做好接产工作,过好初生关1.1接产1.1.1产前准备。
清洗消毒产房、产床、母犬乳房与阴部等部位。
备好毛剪、5%碘酊、毛巾、卫生纸等物品。
1.1.2接产技术。
仔犬出生后,如胎膜未破裂,接产人员应及时撕破胎膜,同时清除仔犬口腔及呼吸道的粘液、羊水,防止其窒息,并用毛巾擦干犬体。
有些母犬不会咬断脐带,接产人员应把脐带中的血反复向仔犬腹部方向挤压,在距腹部2~3cm处用指甲掐断或剪断,断处用线结扎,并用5%碘酊消毒。
经过几天后,脐带会自行萎缩干掉。
对假死的仔犬应该及时救治,具体方法如下:接产人员用双手握住仔犬的头部与身躯,仔犬头朝下,然后甩出口、鼻腔内的积液,手有节律地压迫胸腹部,促使羊水从气管内排出,必要时作人工呼吸,同时用毛巾擦拭仔犬的粘液,促进血液循环。
如抢救3~5min仔犬仍无呼吸,说明已经死亡。
1.1.3助产。
母犬产仔间隔时间越长,仔犬就越不健康,早期死亡的危险性就越大。
当母犬分娩时出现烦躁、极度紧张、仔犬出生期间超过2h以上等症状时,可初步判断为难产,此时应分析原因,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属产力不足,可肌注催产素;属胎位不正,可及时纠正胎位;属胎儿过大或产道异常,可施予手术。
1.1.4剪毛。
剪毛目的是便于分辨仔犬,为今后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以及试验检测做好准备。
1.1.5称重。
称每头初生仔犬的体重。
1.1.6记录。
应把产仔时间、产仔数、性别、体重、助产情况、先天发育不良及遗传缺陷等登记齐全。
1.2尽早让仔犬吃到初乳1.2.1哺喂初乳。
母犬分娩7d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尤其是酪蛋白和含抗体的球蛋白)、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成分对增强仔犬的体质,提高抗病力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简述宠物仔犬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了解仔犬期(30日龄以内)的生理和发育特点初生仔犬又瞎又聋,生后10~12天开始睁开眼睛,13~15天有听力,10天能站立,21天可以稳健地行走。
仔犬在吃奶的过程,母犬舐仔犬的会阴部,以刺激仔犬排出大小便,生后16~20天,仔犬才能自动控制大小便。
1、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健全仔犬开始只能吃奶,不能消化其他较难消化的食物,这就构成了它对食物的质量、形态和饲喂方法、次数等要求的特殊性。
2、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很差,要加强保温措施。
3、缺乏先天免疫力应特别注意对仔犬的护理。
二、仔犬出生后一周内的饲养管理1、保温防风保温是提高仔犬成活率的关键。
在出生一周内,体温调节机能较低,活动能力不强,易被母犬压死、踩死,接触不到母犬时易受冻挨饿而死。
护理人员要加强看护。
2、吃足初乳仔犬体内无抗体,而产后3天内母犬分泌的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多种抗体,新生仔犬得不到抗体很难成活。
因此,工作人员应该抓住犬吃奶,给予人工辅助,一定要让仔犬吃足奶。
3、固定乳头如果仔犬吃奶不固定乳头,就会发生强夺弱食,仔犬发育不均,死亡率高。
为提高仔犬的成活率,必须固定乳头,对吃不上母乳的仔犬,特别是瘦弱的仔犬,帮助它们找到乳量较多的乳头吸吮。
三、仔犬的饲养要点1、补饲正常的母犬泌乳量一般在分娩后21天左右达到高峰,而仔犬生长发育快,需奶量逐渐增加,因此,从生后第10天开始,应采取补饲措施。
从10日龄开始补水;15天左右补料,可把米汤倒在小盘子里让仔犬舐食;在20天左右,可用稀饭;25天可在稀饭中加入饲料,饲料从20~30克逐渐增加到200~300克,每天分3~4次补饲。
2、人工哺育和寄养母犬产仔较多,母犬无奶或产后死亡时,其仔犬应进行人工哺育或寄养。
①人工哺育人工哺育的仔犬,应放在产房内并铺以褥草或旧棉絮,以保持适当温度。
人工哺育牛奶,用奶瓶喂给。
生后10天内,白天每隔2~3小时喂一次;夜间每隔4~6小时喂一次,仔犬每昼夜不得小于100毫升。
宠物繁殖中的仔犬与幼崽管理宠物繁殖是许多养宠人士的喜爱和兴趣所在。
对于繁殖者来说,正确地管理仔犬与幼崽是确保它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宠物繁殖中的仔犬与幼崽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方面。
一、早期抚养与社交化在仔犬出生后的早期阶段,正确的抚养和社交化对它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仔犬需要一个舒适温暖的环境,保持干燥和清洁是至关重要的。
提供适当的垫料或床铺,并确保它们远离任何可能引起伤害或窒息的物品。
除了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注意仔犬的社交化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早期,仔犬需要与母犬和同伴互动,以便学习社交技巧和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
尽早开始与人类接触,使仔犬适应并逐渐熟悉人类的陪伴。
这样有助于培养它们友好、安静和自信的品质。
二、饮食与营养饮食与营养对仔犬和幼崽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仔犬刚出生时,最好饲喂母乳。
母乳富含抗体和营养物质,对仔犬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母犬无法提供足够的乳汁,应咨询兽医或专业人士,以确定适当的代乳品。
当仔犬逐渐断奶时,需要逐步引入适合其年龄的固体食物。
幼崽的饮食应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最好咨询兽医或营养师,以确定适合特定品种和年龄的食谱。
同时,定时饮食与不过度喂养也是重要的管理方面,以确保宠物的健康成长。
三、预防疾病与兽医护理在宠物繁殖过程中,预防疾病和定期兽医护理是不可忽视的。
仔犬和幼犬的免疫系统比成年犬要脆弱,容易受到感染。
因此,确保仔犬在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按照兽医的建议制定疫苗接种计划。
除了疫苗接种,定期进行兽医检查也是确保仔犬和幼犬健康的关键。
兽医可以进行身体检查、寄生虫预防和治疗,并提供专业建议和指导,帮助您管理宠物的健康状况。
四、适当的锻炼与训练适当的锻炼和训练对于仔犬和幼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宠物的品种和年龄,制定适度的锻炼计划。
过度运动可能会对幼崽的关节和骨骼发育造成负面影响,而不足的锻炼可能导致肥胖和行为问题。
此外,及时进行基本的训练也是宠物繁殖中重要的管理方面。
刚生的小狗如何护理如何照顾刚刚出生的小狗?约克夏(详情介绍)对于繁殖者或医护人员来说无论是接生小狗还是照顾小狗以及母狗都是非常得心应手的事,但对于养宠的人来说如何照顾一只新生幼犬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
幼犬,由原来靠母体胎盘血液循环直接营养,到自己独立摄取营养物质,其生活条件发生剧变,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弱。
因此,在初生幼犬的护理中,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几点:一、防止脐带扭伤幼犬幼犬的脐带注意别拖得太长,防止扯伤幼犬,到一定时间它会自动脱落。
在此期间注意观察幼犬脐带的变化,勿使小狗互相抵吮,防止感染发炎。
若幼犬脐血管闭锁不全有血液流出,或尿管不全有尿液流出,应进行结扎。
二、初生幼犬的生活环境温度由于初生幼犬的体温较低,对体温调节能力差,而环境温度对幼犬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
尤其是寒冷季节的产室应有取暖设施,保持室内干燥。
一般来说,1周以内幼犬的生活环境温度以30~32℃为宜;2~3周的幼犬的环境温度以27℃左右为宜;生后4周龄以后幼犬的环境温度以23℃为宜。
(注意:对活力差的幼犬或者假死抢救过来的幼犬,更应注意其生活环境温度,室温不能过高。
这些幼犬应比健康幼犬的体温稍低为好。
因为这些幼犬大都摄乳量不足,室温过高时,机体的水分排泄多,易引起脱水。
)三、犬箱要宽大舒适犬箱应当做得宽大、舒适,使母犬能随意转身、躺卧又不挤压幼犬。
主人昼夜值班,加强监护,尤其对母性不强、头胎和有神经质的母犬更应特别注意监护。
保持产房及周同环境安静,谢绝生人观看,以防母犬受刺激冲撞扑咬时踩踏幼犬。
在幼犬生后头7天,最好使用产仔箱将幼犬与母犬隔离开,定时让其吃奶,可防止母犬踩压幼犬。
四、注意利用阳光杀菌幼犬生后1周左右,可利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把幼犬抱到室外与母犬一起晒太阳,一股每天2次,每次半小时。
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
杀死幼犬身上的细菌,促进骨骼发育,防止软骨症的发生。
一般到了2周左右,幼犬就能睁开眼睛,这时要避免强光刺激,以免损伤眼睛。
幼犬饲养管理的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在开始饲养幼犬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确保给幼犬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准备干净、舒适的饲养区域。
可以使用专门的狗窝或宠物笼子,确保幼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购买所需的狗粮、狗玩具和其他必要的饲养用品。
•预约兽医检查,确保幼犬身体健康,并进行疫苗接种。
2. 饲养环境的维护为确保幼犬健康成长,需要维护一个干净、整洁的饲养环境。
•每天清理饲养区域,清除残留的食物和粪便。
•定期更换床垫、垫子等饲养用品,保持干燥和卫生。
•使用安全无毒的清洁剂进行清洁,避免对幼犬造成伤害。
3. 饮食管理适当的饮食是幼犬成长的重要保证,下面是一些饮食管理的注意事项:•选择高质量的幼犬专用狗粮,确保均衡的营养摄取。
•按照包装上的指引喂养幼犬,根据幼犬的年龄和体重确定合适的饮食量。
•定时喂养,建立良好的饮食规律。
•提供新鲜的饮用水,保持水源的清洁。
4. 日常护理幼犬的日常护理对其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日常护理的要点:•定期给幼犬洗澡,并使用专门的犬用洗发水或洗涤剂。
•定期给幼犬修剪指甲,避免过长过硬而导致不适。
•定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梳理毛发,防止打结和脱毛。
5. 社交化和训练幼犬需要适应社交环境和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以下是一些社交化和训练的建议:•让幼犬逐渐接触陌生人和其他动物,帮助其建立正常的社交能力。
•教授基本的指令,如“坐下”、“趴下”等,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给予幼犬适当的奖励和赞扬,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学习动力。
•参加犬类社交活动和训练课程,提供更广泛的社交和训练机会。
6. 兽医保健和预防措施保持幼犬的健康需要兽医的定期检查和一些预防措施:•定期带幼犬去兽医那里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它们没有潜在的健康问题。
•按照兽医建议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监测幼犬的体重、食欲和粪便,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及时就医。
7. 爱与陪伴除了以上的实施步骤,爱与陪伴也是幼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怎么提高仔犬成活率?提高仔犬成活率十招-养狗技术刚出生的幼犬身体极度的脆弱,很容易受到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刺激。
简单的说,刚出生的幼崽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很容易就夭折。
所以,像繁殖狗狗后代的朋友总得想想办法,看如何能更好的提高犬仔成活率?下面就具体来看看:怎么提高仔犬成活率?提高仔犬成活率十招。
1、做好接产工作在妊娠母犬预产期前1周左右,要确保产房干燥、保暖良好、适当通风。
产房必须先清扫干净,再进行彻底消毒,接着放置经过消毒的产床,在冬天还要铺垫干净的垫草。
妊娠母犬进入产房时,必须清理干净体表,尤其是外阴部和乳房。
另外,分娩前必须准备充足的接产器械,如药品、剪子、药棉、碘酒、一次性手套、抹布或者卫生纸等。
妊娠母犬分娩时,必须由管理人员在现场守护,同时要通知兽医人员准备好进行难产救助。
仔犬出生后,要立即将胎衣剥离,接着剪断脐带,注意进行止血,如果脐带持续流血可用手指捏住或者用线结扎脐带断头,然后口腔内的羊水或者积液清除干净,再使用卫生纸或者抹布将全身擦净。
按仔犬产出的顺序进行编号,并称重,接着将其送到母犬身边吮乳。
同时,要清除产房内的污物,及时更换干燥、清洁的垫草。
如果发现仔犬出现窒息,可将其倒立提起,头部朝下,将头部和犬身握紧,用拇指和食指分开嘴呈左右轻摆,促使其吸入口内和肺部的羊水完全排到体外。
2、母犬饲养管理母犬妊娠前期,要确保日粮品质优良,尤其是含有充足且均衡的必需氨基酸、维生素A、E,不然容易导致其发生隐性流产。
母犬体况要保持在中等或者中上等水平,不能够过肥,不然容易形成死胎或者产出弱胎,还会影响乳腺发育,导致泌乳量减少。
妊娠中期和后期,母犬所需的营养水平逐渐升高,此时要逐渐增加日粮的饲喂量以及动物性饲料所占的比例,如日喂量可变成正常的1.1-1.3倍,且确保饲料新鲜适口,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或者剩食,禁止饲喂含有丰富雌性激素的饲料,避免发生流产。
为使母犬产后泌乳量提高,保证仔犬生长发育良好,哺乳母犬要尽可能提高饲养水平。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