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 格式:pdf
- 大小:85.14 KB
- 文档页数:1
的。
参考文献:[1]石春华1浙江省茶园农药应用概况[J]1茶叶,1997,23(4):32-331[2]林良斌,官春云1Bt毒蛋白基因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J]1生物工程进展,1997;17(2):51-551[3]周兆斓,朱祯1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1生物工程学报,1994,14(4):18-221[4]王忠华,舒庆尧,崔海瑞,等1Bt杀虫基因与Bt转基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J]1植物学通报,1999,16(1):51-581[5]金冬雁,等1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6]Rueb S,LAM Hensgens1Im proved histochem ical staining forβ2D2glucuronidase activity in m onocotyledonous plants[J]1 Rice G enet News11989,l6:168-1691[7]Shoz o Ohta,Satoru M ita,Tsukaho Hattori,et al1C 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in T obacco of aβ2G lucuronidase(G US)Reporter G ene C ontaining an Intron W ithin the C odingSequence[J]1Plant Cell Physical11990,31(6):805-8131[8]奚彪1茶树再生系统建立与遗传转化的研究[D]1浙江农业大学,19951111[9]Satoru M atsum oto,M asaoki Fukui1Agrobacteriumtumefaciens2M ediated G ene T rans fer to T 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Cell[J]1JARQ,1998,32:287-2911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导师姓名现有研究课题及内容刘祖生教授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茶树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早期鉴定,茶树植株再生机理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茶树抗性育种童启庆教授茶和香花作物香气形成机理研究,茶树β2葡萄糖苷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茶树无公害栽培和优质栽培研究杨贤强教授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茶多酚分子改进机理和脂溶性茶多酚产品开发,茶多酚药理作用机理和新药开发研究梁月荣教授中、日、韩三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态性研究,茶树重要经济性状DNA分子标记研究,抗虫基因对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茶树咖啡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茶饮料冷后浑和色泽褐变机理及生物技术在茶饮料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641 茶 叶 科 学20卷 。
最冷门的十大专业榜单(公布)最冷门的十大专业榜单公共事业管理一个很多学校都设有的专业,一个在本专业的学生眼里“没有谁的事业需要我去管理吧”的专业,一个在国外并不是冷门甚至还有颇为抢手的专业。
虽然本专业是为公共事业单位培养专业化人才,但是其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并且倾向于行政方面的工作居多。
力学这个专业属于一旦学校不够强,专业就比较坑爹的类型。
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招生一直都是国家重点照顾对象,不惜把分数线一降再降。
(好像也招不满) 学习的大部分为理论知识,同时要做好一辈子和图纸以及力学理论打交道的准备。
所以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需要对本专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皮革虽然皮革行业是我国轻工业行业中的支柱产业,看似应该就业前景良好,人力市场需求量较大。
但是受到传统思维的限制,很多家长和同学依旧认为皮革专业就是做皮鞋的。
提到皮革制造,就离不开亚硝酸这位致癌专业户。
据统计调查从事皮革行业的工作人群是易患癌症的高危群体,并且行业的工资待遇低。
历史小萌有两位历史专业的学长,毕业后一位自学成才当了程序猿,另一位去了中学当老师。
学历史的同学一般都会在就业上发愁,学术研究和当老师是很不错的选择,但是趋于饱和的人才市场并不能给每届历史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大部分同学只能转向文职、行政类工作。
化学工程与工艺造成这个专业冷门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它就业情况很苦逼。
很多工科类学校都有化工工程与工艺专业,但是它是就业范围基本上都是各类工厂的生产线上,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工作时间长,而且都在各类工厂和生产第一线上。
造纸搜索关键词:造纸厂、污染,基本上都能搜出一堆关于造纸厂的各种危害。
(已经连续几年入榜)对于大部分造纸专业的学生而言,去造纸厂工作似乎是最合理的选择。
但其实造纸厂的工作车间里环境极差、污染严重,在里面长时间工作容易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由于工作时间长时间的三班倒,生活空间完全被压榨。
虽然本行业利润空间较大,但其实行业的工人薪资低廉,劳动力大,分配很不均。
浙大博士生申请条件
作为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条件是相对严格的。
以下是浙大博士生申请条件的详细说明:
1. 学历要求:申请人需具有硕士学位或同等学历,且具有优秀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年龄要求:申请人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但具有卓越学术表现的特别优秀的申请人,年龄可适当放宽。
3. 语言要求:申请人需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通过托福或雅思等国际通用考试,获得相应的成绩证明。
4. 学术要求:申请人需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能够在所选专业领域内深入思考和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5. 推荐信要求:申请人需提供2-3封由导师或其他专业人士撰写的推荐信,证明其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
6. 其他要求:申请人需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得有不良行为记录和违法犯罪记录。
总之,浙大博士生申请条件相对较为严格,但只要符合要求并展现出优秀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就有机会被录取成为浙大的博士研究生。
- 1 -。
研究生茶学专业课摘要:一、茶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1.茶学基本理论2.茶叶生物化学3.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4.茶树栽培与育种5.茶叶审评与检验6.茶文化及茶产业经济7.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8.茶学专业实践与实验二、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1.提升茶学专业素养2.培养茶产业高级人才3.促进茶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三、茶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方向1.茶产业科研机构2.茶叶企业技术和管理岗位3.茶叶质量检测与审评机构4.茶文化教育与推广机构5.茶叶产业政策制定与管理部门正文:在我国,茶学专业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专业。
作为一名研究生茶学专业的学生,课程学习是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养茶产业高级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茶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简要介绍,并分析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生的就业方向。
一、茶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茶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涵盖了茶学基本理论、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茶树栽培与育种、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文化及茶产业经济、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专业领域。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研究生将掌握茶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1.茶学基本理论:包括茶树生物学、茶树遗传育种学、茶园生态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品质学等基本理论课程,帮助研究生建立茶学基础知识体系。
2.茶叶生物化学:主要研究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为茶叶的加工、品质形成和保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3.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涉及茶叶初加工、深加工、茶叶品质评价、茶叶保鲜与包装等方面的内容,培养研究生具备茶叶加工和品质控制的能力。
4.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茶树的生长发育、繁殖技术、品种选育及良种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茶树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5.茶叶审评与检验:培训研究生茶叶感官审评、理化检验、卫生检验等方面的技能,使其具备茶叶质量评价与检验的能力。
6.茶文化及茶产业经济:探讨茶文化、茶产业政策、茶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培养研究生具备茶产业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的能力。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关于茶文化的考研真题来源出处
茶文化可是个超级有趣的领域呢。
考研真题的来源出处其实还挺多样的。
在很多高校的历年考研真题里就有不少关于茶文化的题目。
比如说那些有茶学专业或者在农业相关专业涉及到茶文化板块的高校。
像浙江大学,它的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可能就会出相关题目,这些题目可能是教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课程重点来出题的。
比如他们在研究茶的化学成分、茶叶的种植技术、茶文化的历史传承等方面,就会从这些知识点里挑出适合考研难度的内容作为真题。
还有一些专门研究茶文化的研究所或者机构,他们有时候也会参与到考研出题当中。
比如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他们在茶文化领域的研究成果很丰富,像茶的品种分类、茶叶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可能就会被转化成考研真题的素材。
另外呢,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也是真题的重要来源。
像中国茶经这种全面介绍茶的历史、文化、种植、加工、品鉴等方面知识的书籍,里面的很多知识点都很适合出题。
比如说书中关于不同朝代茶文化的发展特点,就可能被出题老师看中,改编成一道考研真题。
再有就是茶文化相关的学术论文啦。
现在有很多学者在研究茶文化,他们发表在各类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比如茶叶科学杂志上的一些关于茶的生物技术、茶叶品质研究等论文,其中的观点、数据、研究方法等都可能被出题者借鉴,然后出现在考研真题里。
茶文化的考研真题来源是多方面的,高校、研究所、书籍、学术论文等都有可能哦。
第 1 页共 1 页。
茶学考研茶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遗传育种与资源综合利用、茶叶品质与加工、茶叶经济贸易与茶文化等的一门专业学科,太奇考研对茶学考研相关信息做出如下汇总:茶学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茶学”是“园艺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茶学研究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划分,可以划分作两大部分,茶科学和茶文化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茶树遗传育种与资源综合利用、茶叶品质与加工、茶叶经济贸易与茶文化等。
2、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茶学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运用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书刊;胜任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或管理工作,能写出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
3.身心健康。
3、专业方向01茶树栽培育种及分子生物学02茶叶加工及功能成分化学03茶叶经济贸易与茶文化学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5化学(农)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课程设置(以浙江大学为例)公共学位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硕士英语一外专业学位课:农业试验设计与SAS统计分析茶叶经济与贸易专题茶树高产优质理论制茶工程原理茶学专题就业前景和方向1、就业方向:研究方向01茶树栽培育种及分子生物学02茶叶加工及功能成分化学03茶叶经济贸易与茶文化学。
浙江大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代码:100261 )(一级学科:临床医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医学知识坚实深入,临床实践技能强,医德优良,有较强的临床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临床专科医师。
二、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立志献身于人类健康和临床医学事业。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3、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二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
4、具有从事临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选定科研课题,实施科学研究,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三、学制:3年四、专业主攻方向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学、呼吸系病学、消化系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肾病学、风湿病学、传染病学)、外科学(含普通外科学、骨外学、泌尿外科学、胸心外科学、神经外科学、整形外科学、烧伤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运动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
五、课程学习要求最低总学分14学分,其中公共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7学分,专业选修课1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六、培养环节要求1、课程学习:一般要求一年内完成。
2、开题报告:不迟于第2学年冬学期(12月底前)。
3、读书报告:读书报告6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做读书报告2次。
完成累计6次计2学分。
4、专科定向培养:1年。
5、中期综合考核:第1学年夏学期(6月底前)。
6、担任总住院医师或代理主治医师:1年。
7、临床决策能力计算机考试:第3学年冬学期(12月底前)。
浙大非全日制博士上课模式【最新版】目录1.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定义与分类2.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上课模式3.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课程设置4.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教学质量保障5.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发展前景正文【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定义与分类】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是指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不脱离工作岗位,以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的博士研究生。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选择进入浙江大学进行博士课程的学习。
非全日制博士生主要分为两类: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
定向培养是指博士生毕业后返回原单位工作;委托培养是指博士生毕业后到其他单位工作。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上课模式】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上课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周末或假期集中授课,这种模式下,博士生在周末或假期到校上课,课程安排紧凑,学习效果较好;另一种是分散授课,这种模式下,博士生可以在学期内的任何时间到校听课,课程设置更加灵活。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课程设置】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公共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等;专业课主要包括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前沿课程;选修课则由博士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进行选择。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教学质量保障】为了保障非全日制博士生的教学质量,浙江大学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选派优秀的教师进行授课;其次,对非全日制博士生的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改进;最后,设立了严格的论文审核制度,确保非全日制博士生的论文质量。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生以其灵活的学习模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受到了广大在职人员的欢迎。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博士研究生即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博士生,是研究生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浙江大学教育学院2021年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指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招生方式普通招考: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通过“申请-考核”形式选拔博士生二、招生计划2021年计划在学校课程与教学、教育领导与管理两个领域招收非全日制定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25名,学制4年。
三、专业学位博士申请条件各类申请者除须符合国家和《浙江大学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的要求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1、外语水平(须符合以下条件其中一项):(1)新版大学英语六级成绩425及以上,或旧版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合格及以上,或英语专业八级合格,或WSK(PETS 5)合格,或雅思5、5分及以上,或新托福80及以上,或参加英文授课学习、通过英语撰写论文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或其他与之相当英语水平;(2)德语、法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达到二级(N2),俄语达到俄罗斯联邦对外等级考试(ТРКИ)2级或俄语专业四级及以上水平,或其他与之相当外语水平。
2、研究能力(须符合以下条件其中一项):(1)以第一作者身份(或导师排名第一、本人排名第二)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及以上级别刊物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录用,翻译和编译类文章除外),或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出版过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专著,或有其他与此相当的研究成果或其他特别突出科研业绩;(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或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或主持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省级或以上级别研究课题;同时须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翻译和编译类文章除外)。
3、考生来源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的`中小学教师,教育领导与管理领域招收具有相当成就的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校管理人员,不招收教育行政机关、教育机构、培训学校工作人员和高校专任教师。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09级)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挖掘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功能,解决生物资源利用、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相关产业问题的能力。
培养现代农业、食品、医药、环境等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经营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在学习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等方面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综合掌握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基本知识,着力培养优异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决策和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分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茶学和农业生物技术5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学习能力,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修读课程。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基础,能熟练运用外语和信息技术;2.了解现代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前沿及发展动态,掌握生物技术与生物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掌握农业生物遗传与发育规律、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育种方法、农产品生产全程控制技术;熟悉种质资源的创新、保存与利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知识;4.具备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探究动植物和微生物功能的技能,解决农业生产、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技术推广、行政管理等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 生物化学 遗传学 育种学 栽培学 植物保护学 生物技术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 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设施园艺学、植物检验检疫学、茶叶贸易学原版外文教材课程:生物信息学计划学制4年毕业最低学分160+4+5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植物生产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作物学 园艺学 植物保护学 生物学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⒈通识课程 47.5+5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⒉ 大类课程 43学分⑴大类必修课程23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必修课程。
浙江大学2023年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浙江大学2023年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背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研究生教育法》、《教育部学位办专项行动规划及其管理办法》、《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办法》的规定,浙江大学决定于2023年非全日制形式招收中国籍工程类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二、招生专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工程类专业学位类别下的学位招收情况(部分):1、机械工程;2、自动化;3、海洋工程;4、生物医学工程;5、航空航天;6、服务外包工程;7、高等数学(计算数学);8、金融工程;9、软件工程;10、工业与系统工程;11、控制科学与工程;12、电气工程;13、电子科学与技术;14、化学工程与技术;15、材料科学与工程;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信息工程;18、石油工程;19、交通运输工程;20、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1、力学;22、环境工程;23、安全工程;24、核工程与核技术;25、冶金工程;26、资源勘查工程;27、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28、水资源与水利工程;29、生态学;30、生物技术;31、食品科学与工程;3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3、物流工程;34、交通工程;35、管理科学与工程;36、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37、网络科学与技术。
三、招生对象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收对象为:(一)具有学士学位并已取得国家规定成绩要求的有识之士;(二)具有专业特长并在相关学科方向取得显著成果的有识之士;(三)有学士学位的现役军人、公务员;(四)有专业特长的某些行业从业者;(五)有博士学位的已获得学部认可的专业资格和技术资格人士。
四、招生条件(一)具有学士学位,成绩好;(二)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三)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者;(四)身体健康,无不良记录;(五)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对学习有热情。
五、报名条件(一)具备本招生简章所规定的招生条件;(二)登陆浙江大学招生信息网,在线注册,填写《浙江大学非全日制工程类博士研究生报名表》并提交电子版;(三)携带有关证件原件和复印件及照片,按照录取通知报上课程。
浙大茶学专硕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研究生项目是一项为期两年的研究生教育计划,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了解和掌握茶叶生产、加工和品质评价的茶业专
业人才。
该项目课程内容涵盖了茶学领域的核心知识,包括茶叶基础
知识、茶叶化学、茶叶生物学、茶叶生产管理、茶叶加工技术以及茶
叶品质评价等。
通过该项目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茶叶产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未来
发展方向,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茶叶企业管理和创
新能力。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研究和学术成果。
综上所述,浙江大学茶学专业研究生项目是一项富有前瞻性和实
用性的研究生教育计划,在国内外茶业产业和学术界具有很高的知名
度和影响力。
2023年非全日制博士招生简章摘要:一、培养目标二、招生专业和计划三、报考条件四、报名时间和方式五、考试时间和地点六、录取原则七、学制和学费八、学习方式和毕业要求九、联系方式和注意事项正文:2023 年非全日制博士招生简章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大学在2023 年将继续招收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在相关工程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工程技术创新、组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等能力,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造就工程技术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二、招生专业和计划2023 年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包括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等,具体招生计划请关注后续官方公布。
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3.身心健康,具备正常完成学业的身体条件;4.考生需具备相应的学位和学历要求,具体要求请关注后续官方公布。
四、报名时间和方式报名时间为2023 年x 月x 日至x 月x 日,报名方式为网络报名,具体报名网址和流程请关注后续官方公布。
五、考试时间和地点考试时间为2023 年x 月x 日,考试地点为浙江大学,具体考试安排请关注后续官方公布。
六、录取原则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综合素质和导师的意见,择优录取。
七、学制和学费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5 年,学费为x 万元/年,具体收费标准请关注后续官方公布。
八、学习方式和毕业要求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采取在职学习方式,学生需在规定学制内完成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环节,达到毕业要求后准予毕业。
九、联系方式和注意事项1.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电话:xxx-xxxxxxx,邮箱:***********.cn;2.注意事项:请考生务必关注官方公布的报名、考试、录取等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专业页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1-2 产业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3)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金融经济理论人口学.....................4-5 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6)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 (7)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8)外国哲学中国哲学 (9)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 (10)休闲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11-13 中国古典文献学.. (14)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5)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16)世界史英语语言文学 (17)基础数学计算数学........................................................18-2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22-24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25-26 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27-28 光学无线电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 (29)化学........................................................................30-37 构造地质学. (38)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39)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40)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41-43 码对照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44-46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46-50 生物信息学. (51)电气工程.................................................................52-54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55)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56)岩土工程结构工程..................................................57-61 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62)桥梁与隧道工程海洋建筑物与环境 (63)水工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64)农业机械化工程 (65)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66)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67)生物系统工程........................................................68-69 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70)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安全 (71)土壤学植物营养学.................................................72-73 环境工程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74-76 环境修复与资源再生环境科学. (77)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78-80 核技术及应用作物学………………………………………81-82 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观赏园艺学…………………...……83-84 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85-86环境生物学 (87)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88)特种经济动物饲养预防兽医学 (89)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 (90)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91)内科学儿科学.........................................................92-95 老年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皮肤病与性病学 (96)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 (97)外科学.................................................................98-99 运动医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麻醉学妇产科学...........100-101 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 (102)肿瘤学急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临床医学................103-105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106)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107-111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112)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113-114 技术经济及管理创业管理. (115)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11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化艺术与设计电子服务...........117-123 行政管理 (124)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 (125)土地资源管理 (126)信息资源管理非传统安全管理政治学理论 (127)传播学美学 (128)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129 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导航、制导与控制.......................130-132 空天信息技术.. (13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134-137 机械电子工程.......................................................138-140 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141-143 材料物理与化学.....................................................144-145 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146-149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150-151 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能源环境工程...........152-153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154)化工过程机械动力装备与信息工程化学工程.............155-158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159-160 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化工过程信息工程.......................161-162 制药工程. (16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164-165 光学工程光通信技术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166-167 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68-169 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设计.. (170)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171)控制科学与工程......................................................172-17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74)思想政治教育 (174)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制。
的。
参考文献:
[1]石春华1浙江省茶园农药应用概况[J]1茶叶,
1997,23(4):32-331
[2]林良斌,官春云1Bt毒蛋白基因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J]1生物工程进展,1997;17(2):51-551
[3]周兆斓,朱祯1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1生
物工程学报,1994,14(4):18-221
[4]王忠华,舒庆尧,崔海瑞,等1Bt杀虫基因与Bt转基
因抗虫植物研究进展[J]1植物学通报,1999,16
(1):51-581
[5]金冬雁,等1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M]1北
京:科学出版社,19921
[6]Rueb S,LAM Hensgens1Im proved histochem ical staining for
β2D2glucuronidase activity in m onocotyledonous plants[J]1 Rice G enet News11989,l6:168-1691
[7]Shoz o Ohta,Satoru M ita,Tsukaho Hattori,et al1
C onstruction and Expression in T obacco of aβ2G lucuronidase
(G US)Reporter G ene C ontaining an Intron W ithin the C oding
Sequence[J]1Plant Cell Physical11990,31(6):805-8131
[8]奚彪1茶树再生系统建立与遗传转化的研究[D]1
浙江农业大学,19951111
[9]Satoru M atsum oto,M asaoki Fukui1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2M ediated G ene T rans fer to T 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Cell[J]1JARQ,1998,32:287-2911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导师姓名现有研究课题及内容
刘祖生教授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选育,茶树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早期鉴定,茶树植株再生机理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茶树抗性育种
童启庆教授茶和香花作物香气形成机理研究,茶树β2葡萄糖苷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茶树无公害栽培和优质栽培研究
杨贤强教授茶多酚抗氧化机理研究,茶多酚分子改进机理和脂溶性茶多酚产品开发,茶多酚药理作用机理和新药开发研究
梁月荣教授中、日、韩三国主要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态性研究,茶树重要经济性状DNA分子标记研究,抗虫基因对茶树遗传转化的研究,茶树咖啡因生物合成关键基因克隆和遗传转化研究,茶饮料冷后浑和色泽褐变机理及生物技术在茶饮料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641
茶 叶 科 学20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