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0
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体育竞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体育实力,还能够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要想提高体育竞技水平,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优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体育基础设施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基础。
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多样化、高标准的体育场馆、训练场所和锻炼设施。
同时,要提高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水平,确保设施的可持续利用。
二、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优秀的体育人才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和优秀的体育教练。
此外,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选材机制和培养体系,为有潜力的体育人才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机会。
三、加强体育训练和科学管理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需要有系统的训练和科学的管理。
各级体育部门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训练,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专业的训练指导,并与国际先进的体育训练机构进行交流合作。
同时,要注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和技战术训练,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四、推动体育竞技产业发展体育竞技产业是提高体育竞技水平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该出台有利于体育竞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参与投资体育产业。
同时,要加强对体育竞技产业的研究和开发,推动体育竞技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综合实力。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需要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先进的体育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比赛的交流,可以了解到世界体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先进经验,从而推动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
此外,还可以进行体育人员的互访和培训,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总之,提高体育竞技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只有在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实现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建议作者:王霞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35期摘 ;要:对于我国体育事业来说,竞技体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竞技体育可以起到振奋民族精神和激发国民爱国情怀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竞技体育目前的现状,对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论述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
所以,当前国内体育事业的主要课题就是深入探索,保证竞技体育可以一直可持续发展。
随着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某些建设性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并且对国内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竞技体育 ;发展现状 ;可行性中图分类号:G80-05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2(b)-0236-021 ;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一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我国竞技体育已经走向世界,并且我国的竞技体育的总体水平要远超其他亚洲国家。
特别是在奥运会上,我国竞技体育的成绩一直保持优异,并且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记录。
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
2 ;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2.1 运动效益过低,运动员成材率过低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有约4000多名运动员投身到竞技体育项目中,但是在这4000名运动员中,只会产生1名世界冠军。
国内大部分体校中,可以达到一级运动员水平的运动员数量较低,由此可见,国内体育竞技训练体制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的现象,投入较大,获得的效益却较少,培养出来的优秀运动员也不多。
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国内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以及训练体制不够完善。
具调查研究发现,国内体校内竞技体育的训练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训练体制,这样的管理方式和训练方式造就了高投入、低产出这样一个现象,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体育项目竞技水平的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体育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之一,对于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升国家体育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工作计划旨在探讨提高体育项目竞技水平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预期目标。
二、目标设定1. 提升国家体育实力:通过加强体育项目的训练和培养,提高我国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2. 培养优秀运动员: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队和国际比赛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3. 激发全民体育热情:通过提高体育项目竞技水平,激发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三、工作计划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体育项目竞技水平,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增加体育场馆数量,改善训练场地条件,提供更好的训练和比赛环境。
投入资金和资源,修建新的体育场馆和训练设施,更新现有设施,以满足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需求。
2. 制定完善的训练计划为了培养优秀运动员,制定完善的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运动员需要有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计划,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等方面。
与国内外专业教练团队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每个项目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3. 增加赛事和比赛机会为了提高体育项目竞技水平,增加赛事和比赛机会是必要的。
可以组织更多的国内外比赛,吸引更多优秀的运动员参与。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赛事模式和经验,提高我国体育项目的参赛水平和组织水平。
4. 加强体育人才培养为了培养优秀运动员,加强体育人才培养是必要的。
在学校和社会各级体育组织中,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提供专业化的培训,选拔和培养有潜力的运动员,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5. 推广体育项目,激发全民体育热情为了激发全民体育热情,需要积极推广体育项目。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赛事和活动,提高体育项目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加大体育项目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培养更多的体育项目爱好者。
体育部门的竞技体育发展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育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健身方式,更是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
为了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加强体育竞技实力,我部门特制定了一套体育发展计划。
一、计划目标1.提高竞技体育水平:通过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竞赛中的竞技水平。
2.加强竞技体育基础建设:建设和完善全国范围内的专业训练场馆和综合训练中心,提供优秀的训练设施和条件。
3.促进体育人才培养: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的培养,开展系列培训和选拔活动,为我国未来的体育发展储备人才。
4.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提高我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形象。
二、计划内容1.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健全的选拔机制,广泛发掘和选拔具有潜质的运动员,为他们提供专业训练和发展机会。
2.加强训练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整合各类训练资源,提高训练效果和水平。
3.完善赛事体系:增加赛事数量和质量,举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比赛,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和发展平台。
4.强化教练队伍建设:加强对教练员的培养和选拔,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5.推进装备改革:引进先进的训练装备和技术手段,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6.加强体育科研和创新:鼓励科研人员在体育领域进行创新研究,提高竞技体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7.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体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友谊赛、交流访问和联合训练等活动。
三、计划实施1.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根据计划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包括明确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和时间进度等。
2.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成立专门的竞技体育发展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工作,定期组织会议和督导工作的进展。
3.加大财力支持:争取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支持,增加体育竞技发展的投入。
4.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媒体渠道和宣传活动,宣传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和计划的进展情况。
竞技体育发展计划/体育工作计划(一)“十二五”期间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备战省十四届运动会为重点,力争在省十四届运动会上运动成绩实现新突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参赛人数、成绩力争超上届。
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后备人才基地,优化项目布局和人才结构,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竞技体育新模式。
(二)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参加和举办重大赛事的任务。
组织好20**年第七届省青运会、20**年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20**年第十四届省运会的参赛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备战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举办好年第十一届和20**年第十二届市运动会,力争实现办赛规模和赛会成绩都有新突破。
(三)调整项目结构,优化项目布局。
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
在项目设置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
优势项目继续巩固和保持,使其成为争分夺牌的中坚力量;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要加大投入,促其向优势项目转化,成为争分夺牌的基础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填补空白项目,使其成为争分夺牌的新生力量。
鼓励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与自身条件相符的优势项目,形成地方优势和地方特色。
(四)建成完备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后备人才训练网络。
做好市体育运动学校下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继续保持其“国”字号的地位;在保证我市现有的两处“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顺利通过下一轮认定的基础上,力争新增加一处省级后备人才基地;结合第十四届省运会周期,开展第二轮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业余训练基地认定工作,使基地数量从现在的20所增加到30所以上,从而建立更加完备的三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网络,推动我市的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
(五)打造一支事业心强、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教练员队伍。
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建议
我国竞技体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体育赛事的数量不断增加,国际体育赛事也纷纷选择在中国举办。
中国在奥运会和亚运会等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连续取得优异的成绩,奥运会金牌榜和奖牌榜居于前列。
我国竞技体育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竞技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完善,很多地方的体育场馆、训练基地等设施不足;我国竞技体育的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尤其是在基层体育人才的培养上存在不少问题;竞技体育产业化程度不高,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建立,体育产业与娱乐产业的融合程度也有待提高。
可行性建议:
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体育场馆、训练基地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促进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2. 完善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健全基层体育人才培养的机制,加强体育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竞技体育人才的整体水平。
3. 推进竞技体育产业化发展。
加强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参与,促进竞技体育产业的发展。
加强体育产业和娱乐产业的融合,开发体育娱乐产品,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4.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5. 加大对体育科研的支持力度。
鼓励体育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对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提高竞技体育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我国竞技体育在取得一定成绩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产业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大对科研的支持,我相信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竞技体育不仅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提高国民体质、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制定一项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
作为竞技体育的基础和核心,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加大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运动员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保障。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良好的体育设施是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加大对体育场馆和训练基地的建设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为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要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
另外,我们需要加强竞技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
竞技体育赛事是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运动员水平和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
我们需要加强对竞技体育赛事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赛事的品质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竞技体育的宣传和推广。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我们需要加大对竞技体育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人们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人们参与竞技体育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竞技体育氛围。
总的来说,竞技体育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体育组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实施,才能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竞技体育事业也发展迅速。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中国在奥运会和其他国际比赛上获得了大量奖牌,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竞技体育大国之一。
但是竞技体育在我国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项目单一化、青少年二次代谢期训练力度不足、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
因此,本文将讨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以及对策探讨。
一、竞技体育发展问题1. 项目单一化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单一化问题十分突出,大多数优势项目都集中在体操、跳水、乒乓球等几个项目上。
因此,在国际大型比赛中,我国的选手往往只能在狭窄的赛道上奋斗,无法真正跨越体育界的门坎。
这就需要我国体育管理部门着手解决项目单一化问题,推广新项目,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2. 青少年二次代谢期训练力度不足二次代谢期是青少年身体发育中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训练中非常关键的时期。
但是很多青少年在这个时期的训练力度十分不足,导致其身体素质无法充分提高。
因此,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培训力度,提高青少年的训练水平,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 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练员的素质是决定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的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而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中,教练员的技术和战术指导也极为关键。
所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需要加快教练员的专业化和素质提升,以满足越来越高的教练员素质水平要求。
二、对策探讨1. 推广新项目推广新项目是解决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单一化问题的关键方法之一。
这需要从各个环节开始,推动新项目的开展。
例如,组织专门的培训,为有志于投身新项目的运动员提供机会,并配备专门的教练员对其进行指导。
2. 提高青少年二次代谢期训练力度提高青少年二次代谢期训练力度是提升我国竞技体育事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前提。
这需要多方面努力,推行计划严密的专业化训练,注重运动员的发展,严格执行训练计划,以确保运动员在二次代谢期时能够充分发挥潜力。
体育竞技队伍建设和发展策略引言体育竞技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提高运动员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提出一些简单而没有法律复杂性的策略,旨在帮助队伍实现更好的发展。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1. 建立适宜的训练场地和设施,以满足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2. 提供现代化的器材和设备,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中实现更好的表现。
3. 定期维护和更新基础设施,确保其安全性和功能完善性。
培养专业教练团队1. 招聘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练,能够有效指导和培养运动员。
2. 为教练提供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以不断提升其指导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建立良好的教练团队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传承。
优化选拔和培养机制1. 设立科学、公平的选拔机制,确保选拔出具有潜力和天赋的优秀运动员。
2. 提供全面的培养计划,包括专业训练、体能训练和心理辅导等,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3. 注重青少年培养,建立青少年选拔和培养体系,为队伍未来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储备。
加强队伍宣传和推广1. 制定有效的宣传策略,提高队伍的知名度和形象。
2. 利用社交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扩大队伍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
3. 定期组织公开展示和比赛,吸引更多观众和赞助商关注并支持队伍。
加强合作与交流1. 与其他优秀队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友谊赛和交流活动,借鉴其成功经验。
2. 参与国内外重要比赛和赛事,提高队伍的竞技水平和国际知名度。
3. 加强与体育管理机构、学校和社区等的合作,共同推动队伍的发展和普及。
总结以上所提出的体育竞技队伍建设和发展策略,是基于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原则。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培养专业教练团队、优化选拔和培养机制、加强队伍宣传和推广、加强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努力,我们有望实现队伍的良性发展,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形式,它采用比赛、评价和奖励等手段,强调游戏的胜负和个人或集体成绩的比较。
在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中,竞技体育一直是重点和重要的方向之一。
然而,在竞技体育的发展中,我国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体育基础不足、运动员福利不佳、各种体育赛事能力有限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体育基础不足问题尽管我国已成为一项体育大国,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的体育基础仍然不充分。
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学校教育体育课程设置不足,体育课程数量和课时数量较少,导致学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相对较少,这给后来的竞技体育发掘带来障碍。
要想提高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就必须从学校体育教育着手,增加教育和训练资源的投入,打造更多的训练基地和人才培养机构,集聚更多的竞技体育人才。
其次,我国体育设施建设不足。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加之建设资源有限,使得城市体育设施总量不足,尤其是高水平训练场馆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应该在重要城市增设必要的器材设施,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以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培养新一代的优秀运动员。
二、运动员福利不佳问题在我国的竞技体育中,如今大多数运动员生活场所简陋,训练器材简单,福利待遇较低。
此外,竞技体育行业也有向运动员收取高额培训费用的情况。
运动员必须许多年无怨无悔地坚持训练,但未必有那么多钱来支付这些训练费用。
由此可见,解决运动员福利不佳问题是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增加政府对竞技体育的投资,加强运动员福利保障政策。
在范围较广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将运动员的经济待遇提高至安全生活水平以上,而在国家级的重点项目中,则有必要妥善处理运动员的奖励制度、经济补贴和服务保障等。
三、各种体育赛事能力有限问题不可否认,我国举办了许多国际性的体育赛事,如东亚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
中国体育的发展策略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体育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
本篇文档将就中国体育的发展策略展开探讨,主要涉及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科技和体育国际交流等方面。
二、全民健身1. 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民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加大投入,建设更多适合各类人群的公共体育设施。
3. 推广多样化的健身活动:鼓励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如社区运动会、企业运动会等。
三、竞技体育1. 优化项目布局:根据国际趋势和我国优势,合理调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
2. 加强人才培养: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竞技水平。
3. 强化科技助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
四、体育产业1. 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各类体育产业的发展,如体育用品制造、体育赛事运营等。
2. 加强体育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提高产业的健康发展。
3. 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五、体育文化1.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 丰富体育文化内涵:推动体育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创新体育文化产品和服务。
3. 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通过国际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六、体育科技1. 强化科研能力:加大投入,提高我国在体育科技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体育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我国在国际体育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3.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七、体育国际交流1. 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体育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2. 参与国际赛事与活动:鼓励我国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参与国际赛事和活动,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
2024年竞技体育发展计划一、背景分析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形象的窗口。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竞技体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
然而,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某些竞技体育项目上的成果还不够显著,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因此,制定2024年竞技体育发展计划,以提高中国竞技体育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二、总体目标2024年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强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竞争实力,取得更多的优异成绩,提高国家体育软实力和国民体质水平。
三、重点项目1.足球发展足球在中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在国际舞台上的成绩仍然不尽如人意。
因此,2024年的发展计划将重点关注足球项目。
加大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力度,建立更多的青少年训练基地,提升青少年足球的水平和竞争力,培养更多优秀的足球后备人才。
同时,加强职业足球联赛(中超)的管理和发展,提高球队的整体实力和竞争水平。
引进更多高水平的外籍球员和教练,提高中国足球的国际视野和发展水平。
2.篮球发展篮球是中国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中国男子篮球队也曾获得过一些国际赛事的好成绩。
然而,由于篮球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青年球员的培养问题,中国篮球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因此,2024年的发展计划将重点加强青少年篮球的培养和发展,建立更多的篮球学校和训练基地,培养更多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
加强国内篮球联赛的管理和发展,提升俱乐部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与国际篮球组织的合作,引进更多优秀的外籍球员和教练,提高中国篮球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水平。
3.田径运动发展田径运动是体育项目中的王者,也是奥运会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中国在田径运动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2024年的发展计划将重点加强田径运动的发展。
加大对青少年田径运动的培养力度,建立更多的田径训练基地,提高青少年田径的水平和竞争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田径后备人才。
济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民众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制定《2024年体育行业工作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从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和提高竞技水平两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划策略,以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一、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改善体育场馆设施: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提高场馆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积极发掘并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
同时,建立健全的全民健身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场所,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提高基层体育工作水平:加强对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同时,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推动基层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竞技水平加强体育人才培养:通过加大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投入,并根据不同项目和层次制定相应的培训方案,提高我国体育人才的竞争力和表现水平。
提升体育科研水平:加强体育科研机构的建设和运营,鼓励体育科研人员进行前沿研究和创新,为提高我国竞技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体育改革:加强对各级体育组织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同时,探索新的竞技体制和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三、实施策略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统筹规划和整合体育事业的相关资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强化体育文化建设:加强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人们对体育事业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同时,推广健康的体育文化,倡导运动员廉洁竞争、公平竞技的精神。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竞赛和活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高我国体育事业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结论:《2024年体育行业工作计划: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与提高竞技水平的策略》旨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通过改善体育场馆设施、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和提高基层体育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2000~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定位及实现策略
北京体育大学 田麦久 蔡睿 刘大庆 张英波 4.1 1979~2000年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发展历程 4.1.1 迅速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 自1978年至1999年底,我国选手共获得1176个世界冠军,超创世界记录770次,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已稳居亚洲首位。 1984年,我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在前苏联、东欧及古巴等国缺赛的情况下,获得了15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第4位的较好赛绩。经历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波谷时相,在第25、26两届奥运会上皆获得16枚金牌,并连续位列排名榜第4位。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更进至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三位,进一步加强了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 可以说,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在短短的二十年里,获得迅猛的发展,已然跻身于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列。 4.1.2 重点发展优势项目战略获得成功 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之后,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的决策组织机构根据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重点发展优势运动项目”的战略。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我国重点竞技项目的设置与布局研究。1980、1984、1989年分别确定了13、16、18个重点项目,并对这些项目在全国各省市的重点布局作出了统一规划。这一战略对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功(见表1)。我国体操、跳水、举重、射击、乒乓球5个优势项目的运动员在5届奥运会中共获得金牌60块,占80块金牌总数的75%,是构成我国竞技运动水平总体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表1 我国参加历届奥运会获金牌项目及数量分布 项目 第23届 第24届 第25届 第26届 第27届 合计 体操 5 1 2 1 3 12 15.0% 举重 4 0 0 2 5 11 13.8% 跳水 1 2 3 3 5 14 17.5% 乒乓球 2 3 4 4 13 16.3% 羽毛球 1 4 5 6.3% 射击 3 0 2 2 3 10 12.5% 柔道 1 1 2 4 5.0% 田径 0 1 1 1 3 3.8% 击剑 1 1 1.3% 游泳 4 1 0 5 6.3% 跆拳道 1 1 1.3% 女排 1 1 1.3% ∑ 15 5 16 16 28 80 100.0% 4.1.3 为国争光、举国体制、团结拼搏、科学训练结出丰硕成果 我国竞技运动水平能够在短短20年中发展为世界竞技体育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重要的原因一是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运动员有着强烈的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二是发挥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坚持“举国体制”,支持和保证优秀选手的选拔和训练;三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拼搏;四是尊重竞技体育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这是半个世纪来我国体育战线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可喜成果。 4.2 2020年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 4.2.1 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十分密切。作为社会的“缩影”竞技运动一方面浓缩和反映着社会关系、社会心态和社会行为的现存状态,另一方面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激励与促进的作用。在今天的中国,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强烈。 首先,竞技运动水平的高度发达有助于社会成员民族自信心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国家社会的凝聚力;同时,竞技选手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以及奥林匹克的积极参与意识、敢于展示个性的意识都是当今时代所推崇倡导的理念。 人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现代人的主观态度与客观行为应是积极进取的,开放包容的,理性坚定的,同时又是个性鲜明的。竞技运动带给社会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观赏需求的满足以及民族自尊的激发,而且在更深的层面,塑造积极参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人的精神理念。竞技运动给了我们一个积极进取的舞台,同时也给予我们一个严格游戏规则下公平竞争的训练;竞技还告诉我们,挑战极限的过程是无限的,创新超越是唯一的出路,而这也正是社会发展的灵魂。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竞技运动水平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需求,1992年我国在第25届奥运会上以16枚金牌列第二集团之首,1996年、2000年均保持了这一地位,人们有理由期望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尽快跨入第一集团的行列,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竞技体育大国。 4.2.2 我国竞技体育实力透视 4.2.2.1 国家(地区)竞技体育实力的评价 国家或地区的竞技实力是通过参加重大比赛而表现出来的。竞技表现是竞技实力的展示。人们常用金牌数、奖牌数以及总分这三个指标来评价和比较重大国际赛事中参与国(地区)的竞技实力。其中,传播媒体最为偏爱的是最具宣传性和刺激性的金牌榜。 当然,就总体状态而言,金牌数与奖牌数及得分有着密切的相关。以第27届奥运会金牌榜前20名国家(地区)为例,5个竞技实力指标之间的两两相关r均在0.883~0.999的区间之内(见表2)。从统计学意义来讲,其中任何一个指标都含有足够的信息量,以反映不同国家(地区)的竞技实力;但结合赛场实际进一步具体分析则会发现,在反映总体竞技实力的问题上,金牌榜排名常常会产生明显的偏误。在第27届奥运会
表2 第27届奥运会金牌榜前20名国家(地区)各竞技实力指标之间的两两相关rss 竞技实力指标 s1 s2 s3 s4 s5 s1 金牌数 —— 0.957 0.967 0.883 0.934 s2 奖牌数 0.957 —— 0.999 0.968 0.992 s3 前3名总分 0.967 0.999 —— 0.961 0.989 s4 前8名奖次 0.883 0.968 0.961 —— 0.991 s5 前8名总分 0.934 0.992 0.989 0.991 —— M 0.935 0.979 0.979 0.951 0.977 S 0.037 0.020 0.018 0.047 0.028
金牌榜排名中,此类偏误即多次出现。如表3中所示,依多项指标综合判别,可以清晰地从看四组对比中,金牌榜排序居后的国家(地区)的竞技实力都高于排序居前的国家(地区):日本的综合竞技实力略高于波兰,而乌克兰瑞士、巴西,则明显地分别高于埃、斯、莫/喀等国。
表3 第27届奥运会不同国家(地区)竞技实力比较 金牌榜序 国 别 奖 次1 2 3 4 5 6 7 8 奖牌榜n R* 1-3名总分n R 1-8奖次 n R 1-8名总分n R 14 波 兰 6 5 3 6 10 4 6 8 14 17 107 17 48 10 209 15 15 日 本 5 8 5 5 6 8 9 8 18 14 131 14 54 9 230 14 20 埃塞俄比亚 4 1 3 3 0 3 1 0 8 26 61 28 15 28 87 26 21 乌克兰 3 10 10 9 10 8 7 8 23 13 157 13 63 8 287 8 35 斯洛文尼亚 2 0 0 2 0 0 0 0 2 56 18 54 4 57 28 54 36 瑞 士 1 6 2 4 4 1 2 4 9 25 63 25 24 23 110 23 50/51 莫桑比克/喀麦隆 1 0 0 0 0 0 0 0 1 66 9 57 1 59 9 59 52 巴 西 0 6 6 3 1 2 2 1 12 22 78 22 21 26 108 24 * R = 排序 这一分析提示我们,被普遍采用的各竞技实力指标又分别孕含着不同的定向信息。应该说,金牌榜集中地反映着参赛国(地区)顶级选手的数量;奖牌榜及前8名奖次反映着参赛国(地区)优秀选手层的厚度;而前3名总分与前8名总分则更为贴近地反映着参赛国(地区)的总体竞技实力。其中,前3名奖次及其总分更集中地反映着冲击金牌的竞技实力,它们与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也最高,达0.979。因此,在后文的分析中,我们即以奖牌数及前3名总分为主要指标进行竞技实力的评定和比较。 4.2.2.2 我国在第27届奥运会上的竞技实力解析 我国运动员在第27届奥运会上以28项冠军列金牌榜第三位,比列第二位的俄罗斯仅少4枚,而比列第四位的澳大利亚则多出12枚。依金牌榜的排列规则,中国毫无疑问地应被划入第一集团。但依1~3名得分排序,则可清晰地看出,我国在第27届奥运会上所表现出的竞技实力确确实实地仍应归属于第二集团(表4、5)。 表4 第27届奥运会前13名奖牌分布情况 国 别 金牌 银牌 铜牌 奖牌总数 前三名得分* 1 美 国 39 25 33 97 724 2 俄罗斯 32 28 28 88 632 3 中 国 28 16 15 59 454 4 澳大利亚 16 25 17 58 421 5 德 国 14 17 26 57 401 6 法 国 13 14 11 38 291 7 意大利 13 8 13 34 251 8 荷 兰 12 9 4 25 195 9 古 巴 11 11 7 29 218 10 英 国 11 10 7 28 211 11 罗马尼亚 11 6 9 26 192 12 韩 国 8 9 11 28 132 13 匈牙利 8 6 3 17 107 * 第1、2、3名分别计9、7、6分 表5 竞技体育诸强的集团划分 集 团 依 金 牌 榜 国 别 金牌数 依 奖 牌 榜 国 别 奖牌数 得分 第一集团 美 国 39 美 国 97 724 俄罗斯 32 俄罗斯 88 632 中 国 28 第二集团 澳大利亚 16 中 国 59 454 德 国 14 澳大利亚 58 421 法 国 13 德 国 59 401 意大利 13 荷 兰 12 古 巴 11 英 国 11 罗马尼亚 11 第三集团 韩 国 8 法 国 38 291 匈牙利 8 意大利 34 251 波 兰 6 古 巴 29 218 日 本 5 英 国 28 211 保加利亚 5 荷 兰 25 207 罗马尼亚 26 195 如表5所示,1~3名总分为724分和632分的美俄两国比位居第三、总计454分的中国分别高出270分和178分,即比中国队得分高出59.5%及39.2%,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中国队比居第四、五位的澳大利亚和德国只高出33分和53分,分别为澳、德得分的7.9%和13.2%,其间的差距明显小于中美、中俄之间的差距。 综上所述,中国军团在第27届奥运会金牌榜中列第三名,位于第一集团之末;而竞技实力虽亦列居第三,但准确的位置却应是第二集团之首。 4.2.3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远期目标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远期目标应是有重点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大国。这是由世界竞技体育大国的实力结构特征以及我国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所决定的。 4.2.3.1 世界竞技体育大国的实力结构特征 世界竞技体育大国的实力结构特征是我们建立竞技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参照。近半个世纪中的14届夏季奥运会中,能够称得上竞技体育大国的有美国、苏联→独联体→ 俄罗斯及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德国三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