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河油田常用防砂工艺及选井条件共72页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72
八面河地区松软地层固井工艺技术文/田常铭(湖北潜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江汉石油管理局钻井一公司)【摘要】:八面河地区属浅井施工,地层松软,稳定性差。
为此,开发应用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低压高孔高渗松软地层固井、热采井预应力固井、大斜度井水平井筛管完井固井等固井工艺技术系列。
介绍了主要固井工艺技术的应用,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固井技术浅井热采井水平井八面河地区一,地质特点和钻井情况1、地质特点自上而下分别为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主要油气层段为沙河街组。
平原组钻厚200~300m,主要为黄色粘土,疏松不成岩,极易垮塌。
明化镇组钻厚300-450m,主要为棕色泥岩,吸水性强,易造浆,易垮塌。
馆陶组地层钻厚180~350m,主要为灰白色砂、砾岩和流沙层夹棕色、灰色泥岩,易扩径、易垮塌、易漏失。
沙河街组地层岩性主要为中一厚层砂岩、泥岩,砂层孔渗大,疏松,易漏、易扩径,并且局部地区由于高压注水易溢流;地层压力系数小于1.O;渗透率22. 4—2378×10 -3 um2;孔隙度22.O~37 0%:地层水总矿化度11152—90886mg/1;地温梯度3℃左右。
局部地区因长期注水形成高压,钻井过程中出油出砂严重。
2、钻井情况(1)、井身结构钻头程序:中444. 5mm×200m±;中241. 3mmX井底(1200~1500 m)。
套管程序:中339. 7mm×200m±,封平原组上中部;中177. 8mm×井底(1200~1500 m)。
(2)、钻(完)井液体系直井及常规定向井(最大井斜<350)使用聚合物屏蔽暂堵完井液,大斜度井水平井使用聚合物乳化屏蔽暂堵完井液。
(3)、井眼质量常规定向井采用直一增一稳三段制剖面,大斜度井水平井采用直一增一稳一增一直五段制剖面。
定向点多选择在500- 700m 的明化镇组、馆陶组地层。
技术总结——防砂工艺概述一、油、气井出砂危害油、气井出砂是石油开采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果砂害得不到治理,油、气井出砂会越来越严重,致使出砂油、气井不能有效的开发。
出砂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减产或停产作业2.地面和井下设备磨蚀3.套管损坏、油井报废二、油、气井出砂机理地层出砂没有明显的深度界限,一般来说,地层应力超过地层强度就有可能出砂。
地层强度决定于地层胶结物的胶结力、圈闭内流体的粘着力、地层颗粒物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地层颗粒本身的重力。
地层应力包括地层结构应力、上覆压力、流体流动时对地层颗粒施加的推拽力,还有地层空隙压力和生产压差形成的作用力。
由此可见,地层出砂是又多种因素决定的。
主要可以分为先天原因和开发原因。
1.先天性原因先天性原因是指砂岩地层的地质条件,也就是砂岩地层含有胶结矿物数量的多少、类型的不同和分布规律的差异,再加上地质年代的因素,就形成了砂岩油、气藏不同的胶结强度。
一般来说,胶结矿物数量多,类型好,分布均匀,地质年代早,砂岩油、气藏的胶结强度就大,反之就小。
2.开发因素人为的开发因素造成油、气井出砂。
这些因素有的可以避免,有的不可能避免。
不恰当的开采速度以及采油速度的突然变化,落后的开采技术,低质量和频繁的修井作业,设计不良的酸化作业和不科学的生产管理等造成油气井出砂,这些都应当尽可能避免。
随着油、气田开发期延续,油、气层压力自然下降,储层砂岩体承载砂砾的负荷逐渐增加,致使砂砾间的应力平衡破坏,胶结破坏,造成地层出砂,这种出砂不可避免。
三、防砂方法分类传统的防砂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砂拱防砂2.机械防砂3.化学防砂4.焦化防砂目前我们渤海地区采用的主要是机械防砂。
机械防砂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下入预充填防砂管柱挡砂。
这种防砂方法简便易行,但效果差,寿命短。
原因是防砂管柱的缝隙或孔隙易被进入井筒的细地层砂所堵塞。
另一类是下入防砂管柱后再进行充填,充填材料一般是砾石。
这种防砂方法能有效的把地层砂限制在地层内,并能使地层保持稳定的力学结构,防砂效果好,寿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