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PPT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6
解读《突发事件应对法》pptcontents •突发事件应对法总则•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系•突发事件应对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对响应与处置•突发事件应对善后与恢复•突发事件应对法律责任•突发事件应对国际合作目录01突发事件应对法总则提供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法律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使应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突发事件往往会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威胁,该法通过规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旨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目的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地震、洪涝、台风、暴雪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包括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等;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包括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
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开展救援和恢复工作。
以人为本注重预防,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准备和宣传教育,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预防为主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分级负责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引导和支持,促进社会协同合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社会参与02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系国务院设立国家应急管理机构,统筹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或者确定本级应急管理机构,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国家应急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
VS国务院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国家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指挥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或者确定负责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业务机构,承担具体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或者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各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或者确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业务机构,承担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