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轧制新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8
钛合金冷轧工艺钛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学以及装备制造等不同领域中的高性能金属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抗腐蚀性、耐磨性好、密度低等优点,因此其在诸多领域中取代了其他金属材料。
铸造是钛合金生产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这种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均匀、高强度、高精度的钛合金部件。
但是钛合金铸造工艺的成本比较高,因此钛合金冷轧工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钛合金冷轧工艺的过程以及其特点。
1. 钛合金冷轧工艺的过程钛合金冷轧工艺是一种通过冷轧机将钛合金板材压到所需的厚度的工艺。
该冷轧工艺有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在冷轧工艺之前,需要对钛合金板材进行预处理。
要求钛合金板材在进行冷轧工艺时具有一定的平整度和均匀性。
在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钛合金板材进行表面清洁、除杂、质量检查等工作。
钛合金板材加热是冷轧工艺的前置工序。
在加热过程中,需要对钛合金板材进行表面清洗,以减少冷轧过程中轧辊的磨损。
加热过程一般采用电炉加热和气体加热两种方式。
加热过程的温度需要根据钛合金板材的材质及其厚度等因素确定。
钛合金板材冷轧是钛合金冷轧工艺的核心步骤。
冷轧机是冷轧工艺的关键设备,其主要由轧辊系统、辊道系统、控制系统以及辅助设施组成。
在冷轧机的作用下,钛合金板材经过多次轧制,最终达到所需厚度。
冷轧过程中的轧辊一般采用镀铬、硬质合金等材料制成。
在钛合金冷轧过程中,由于钛合金板材的强度较高,在达到所需厚度之后,还会形成一层残薄层。
为了保证精度和表面质量,需要将残薄层去除。
去除残薄层的方式一般为机械去除和化学去除。
1.5 钛合金板材表面处理钛合金板材冷轧之后,需要对表面进行处理。
目的是提高钛合金板材的表面平整度和质量。
表面处理方式主要有抛光、酸洗、磨削等方式。
2.1 生产成本低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钛合金冷轧工艺生产成本低。
首先,该工艺可以有效地降低钛合金材料的生产浪费率。
其次,该工艺不需要对钛合金材料进行高温熔融,因此可以避免能源消耗,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Ti—31冷轧管材工艺优化针对Ti-31管材在轧制过程中出现的表面易产生裂纹,超声合格率低等问题,研究了冷轧变形程度、直径壁厚变形的匹配关系、管坯表面处理、成品退火温度对管材轧制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该合金在直径壁厚变形匹配合理的情况下,变形程度在30-45%时超声波检验合格率较高,退火温度在700-740℃时力学性能指标符合标准要求,在轧制中间道次适当加入外表面抛光和内表面喷砂、流动酸洗,超声合格率提高了10%左右。
标签:Ti-31管材;变形程度;Q值Ti-31钛合金是一种多元近α钛合金,化学成分为Ti-Al-Mo-Zr-Ni,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高温耐腐蚀合金,与同等强度的其他钛合金相比,塑韧性、中温热强性、高温持久性、耐蚀性及可焊接性明显提高[1][4]。
Ti-31钛合金管材可用于热交换器、冷凝器及管路附件等,也可推广应用于航空、石油工业及海洋工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目前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温力学性能不稳定,轧制过程中易产生裂纹,超声波检验合格率低。
因此,本工艺优化过程主要针对以上问题,从冷轧变形程度、直径壁厚变形的匹配关系、管坯表面处理、成品退火温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较为合理的生产工艺,提高Ti-31管材冷轧成品率。
1 试验1.1 试验材料Ti-31试验用铸锭化学成分见表1,铸锭经锻造后挤压成管坯,管坯规格为Φ86×12。
表1 Ti-31钛合金铸锭化学成分1.2 试验设备试验过程用LG80、LG55、LG30及LD30冷轧管机进行冷轧生产,采用5米立式真空退火炉进行退火。
1.3 试验工艺流程依据原有Ti-31管材生产工艺及本试验的相关内容制定生产工艺流程:管坯修理→冷轧→除油→酸洗→退火→矫直→修理→外抛光→内喷砂→流动酸洗→成品冷轧→除油→酸洗→退火→矫直→超声→检查→包装1.4 试验参数选择试验过程变形程度ε=20-50%,直径壁厚变形匹配关系参数(相对减壁量/相对减径量)Q=1.0-1.7,退火制度700-760℃×1h,对中间道次管坯采用外表面抛光,内表面喷砂、流动酸洗。
钛合金包纯钛轧制工艺
一、原料准备
1.选择合适的钛合金和纯钛材料,确保其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表面质量符
合要求。
2.将原材料进行矫直、切割和修整,以备后续轧制工艺使用。
二、轧制温度控制
1.根据钛合金和纯钛的特性,制定合理的轧制温度范围。
2.在轧制过程中,保持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对轧制产品质量的影响。
三、轧制速度选择
1.根据轧制产品的厚度和轧制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轧制速度。
2.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轧制速度,提高生产效率。
四、轧制变形量
1.根据轧制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工艺条件,制定合理的轧制变形量。
2.在轧制过程中,控制变形量的均匀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
五、轧制润滑
1.选择合适的润滑剂,以保证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和产品的表面质量。
2.控制润滑剂的用量和涂抹均匀性,避免润滑过度或不足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六、表面质量检查
1.对轧制后的产品进行表面质量检查,确保无裂纹、划痕、折叠等缺陷。
2.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避免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七、冷却处理
1.根据钛合金和纯钛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冷却方式,以获得良好的冷却效果。
2.控制冷却速度和时间,防止产品出现淬火裂纹或变形。
八、成品退火热处理
1.对冷却后的产品进行退火热处理,以调整其机械性能和组织结构。
2.根据钛合金和纯钛的特性,制定合理的退火工艺参数,如退火温度、时间
等。
钛合金轧制前加热工艺钛合金轧制前加热工艺,听起来就像是高科技的产物,对吧?它的背后可是有一番故事的。
钛合金,那可是个牛气冲天的材料,轻巧、强度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简直就是现代工业的“超级英雄”。
但是,别看它这么厉害,想要把它处理好,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就拿轧制前加热这件事来说吧。
嘿,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道理还挺简单的。
咱们说说为什么要加热。
想象一下,你一块硬邦邦的钛合金,如果不先加热,就像一个不太情愿的孩子,怎么可能乖乖地听话,乖乖地变成你想要的形状呢?所以,得给它点热乎的,让它放松一下,才能顺利轧制。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可是有讲究的,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得把握得刚刚好。
就像烤蛋糕,要是温度不对,那可就变成了一坨焦炭。
咱们再说说加热的设备。
现代科技真是发展得飞快,很多厂子都用上了先进的加热炉。
这些炉子可是个精致的大家伙,能把温度控制得精准无比。
想象一下,像是在家里做饭,火候太大了,菜炒糊了,那可就麻烦了。
对吧?同理,钛合金加热也得精益求精,不能让它受到任何损伤。
再说了,加热过程中还得注意均匀性,不能一边热得红红火火,另一边却冷得像冰块。
这种情况下,轧制出来的成品可就惨不忍睹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加热环境。
加热的气氛可不是随便的,得保持在一个干净、无氧的环境中。
你说,这些钛合金可都是经过万千磨难才来到你面前的,怎么能让它们在加热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呢?想象一下,像是在吃大餐,旁边却全是垃圾,那心情也得大打折扣。
对吧?所以,清洁的环境对钛合金的加热至关重要。
加热之后的钛合金可得好好保护。
别让它碰到不干净的东西,要不然可就麻烦了。
轧制后的钛合金要经过一系列的检验和处理,确保没有瑕疵。
这就像是给孩子上学,成绩得好,品德也得棒,不然怎么能让人放心呢?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探索新的加热工艺,比如感应加热和红外加热。
这些新方法不仅高效,还能节能减排,真是一举两得。
你想啊,谁不想省点电费呢?这些新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钛合金的加工质量,真是让人拍手叫好。
冷轧工艺改进对钛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冷轧工艺改进对钛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摘要:钛合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的重要结构材料,其力学性能对于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目前冷轧工艺在钛合金板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冷轧工艺改进对钛合金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和分析得出结论:适当的冷轧工艺改进可以提高钛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增强其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1. 引言钛合金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在航空航天、军事、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钛合金板材越来越受到关注。
冷轧工艺是常用的钛合金板材生产工艺,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因此,对冷轧工艺进行改进,以提高钛合金板材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冷轧工艺的影响因素冷轧工艺是指在室温下对钛合金板材进行轧制和加工的过程。
冷轧工艺的主要参数包括:轧制温度、轧制压力、轧制速度、板材厚度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对于板材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2.1 轧制温度轧制温度是指冷轧过程中板材的实际温度。
常用的冷轧温度范围为室温到液氮温度。
低温轧制可以降低板材的塑性变形能力,从而提高板材的强度和硬度。
2.2 轧制压力轧制压力是指冷轧过程中实际施加在板材上的压力。
轧制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板材的厚度变化和晶粒细化程度。
适当增加轧制压力可以提高板材的强度和硬度,但过大的压力会使晶粒细化过程受到限制。
2.3 轧制速度轧制速度是指冷轧过程中板材的运动速度。
适当增加轧制速度可以使板材的塑性变形变得均匀,从而提高板材的力学性能。
2.4 板材厚度板材厚度是指冷轧后所得到的板材的实际厚度。
板材的厚度对于其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较薄的板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3. 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3.1 实验方法选择一种常见的钛合金材料进行实验,使用不同的冷轧工艺参数进行轧制,包括轧制温度、轧制压力、轧制速度和板材厚度。
钛合金精密轧制新工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钛合金材料以其独特的优势特点,广泛地应用到了军事、医疗等各个领域,对于推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通过对钛合金性能特点、研究现状和生产过程技术的难点出发,对钛合金轧制的先进加工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钛合金;精密轧制;新工艺。
0、引言:金属钛作为一种稀有金属,是优质的耐蚀轻型结构材料、新型的功能材料和重要的生物工程材料,这些优点使钛被称为继钢铁、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和“战略金属”。
目前钛合金的研究正向着高性能化、低成本化方向发展,但钛合金轧制加工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其产品难以满足高端市场的需求。
为了制造满足性能要求的钛或钛合金可用部件,半成品必须加工成最终形状。
这要求采用与其它常用金属相似但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加工成型方法。
由于钛产品的初期成本已经相对较高,而人们又试图最大限度地降低加工成本,并同时希望达到其最佳性能。
因此,精心选择加工路线和开发加工工艺特别重要。
因此,针对钛合金轧制成型特点,论述了通过改进轧制工艺提高钛合金综合性能的方法,并指出了钛合金轧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1、钛合金性能特点钛合金是以钛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
钛有两种同质异晶体:882℃以下为密排六方结构。
钛,882℃以上为体心立方的日钛。
钛合金元素根据它们对相变温度的影响可分为三类:α钛合金,β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
由于合金组织稳定,高温变形性能、韧性、塑性较好,是航空业。
医疗业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钛合金性能特点主要表现在:(1)强度高、热强度高、耐蚀性好钛合金的密度一般在 4.5g/cm3左右,仅为钢的 60%,但钛合金的比强度(强度、密度)远大于其他金属结构材料。
其次,钛合金热稳定性好,在中等温度下仍能保持所要求的强度,在 300℃~500℃条性下,仍有很高的比强度,约为铝合金的 3~4 倍。
钛合金对应力腐蚀的抵抗力特别强,且表面形成的致密的氧化膜对酸、碱、氯化物、氯的有机物品具有优良的抗蚀能力。
钛合金冷轧工艺钛合金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冷轧是一种常用的钛合金加工工艺,可以有效提高钛合金的强度和塑性。
本文将介绍钛合金冷轧工艺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冷轧工艺原理冷轧是指将金属材料在室温下通过轧机进行塑性变形的加工工艺。
钛合金的冷轧工艺是将钛合金板材通过冷轧轧机进行轧制,使其在室温下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钛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冷轧可以使钛合金晶粒细化,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并改善钛合金的表面质量。
二、冷轧工艺方法钛合金冷轧工艺可以分为多道次轧制和单道次轧制两种方法。
1. 多道次轧制多道次轧制是指将钛合金板材多次经过轧机进行轧制,每次轧制的压下量逐渐减小。
这种方法可以使钛合金板材充分发生塑性变形,细化晶粒,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多道次轧制还可以改善钛合金的表面质量,减少缺陷和氧化物的存在。
2. 单道次轧制单道次轧制是指将钛合金板材只经过一次轧制,轧制压下量较大。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提高钛合金板材的强度,但对于晶粒细化和表面质量的改善效果不如多道次轧制。
钛合金冷轧工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化工等领域。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钛合金冷轧工艺可以使钛合金板材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塑性,适用于制造航空航天零部件,如飞机机身、发动机外壳等。
2. 制造化工设备:钛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冷轧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化工设备,如反应器、换热器等。
3. 制造海洋设备:钛合金冷轧工艺可以提高钛合金的抗海水腐蚀性能,适用于制造海洋设备,如海洋平台、潜水器等。
4. 制造医疗器械:钛合金具有生物相容性,冷轧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适用于制造医疗器械,如人工关节、牙科种植体等。
钛合金冷轧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钛合金的强度、塑性和耐腐蚀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化工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钛合金冷轧工艺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钛(合金)材塑性成形工艺之轧制---乘钒钛文化之风创钒钛产业之都原创邹建新范兴平杨英丽教授等钛(合金)材塑性变形加工的一般工艺流程如图 4.10.2所示,通过塑性变形可以加工出的钛(合金)材品种有:板材、棒材、锻件、管材、带材、型材、箔材、丝材及各种铸件、异型管件、粉末冶金件等等。
钛材塑性成形方法和钢材等一样,也主要采用轧制、挤压、拉伸及锻造等四种基本方法。
在这四个基本方法中,锻造是必不可少的,铸锭的开坯是首先要进行的工序,即钛的每种塑性成形均需首先使用的方法。
其余的几种方法中,轧制用得较多,挤压主要用作管坯及型材的制造,拉伸主要应用在丝材的制备方面。
1. 轧制原理轧制过程是靠旋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形成的摩擦力将轧件拖进辊缝之间,并使之受到压缩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
轧制过程除使轧件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性能。
轧制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重要参数需注意。
其一,轧制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变形的部分称为轧制变形区,即从轧件入辊的垂直平面到轧件出辊的垂直平面所围成的区域如图4.10.4中AA1B1B,通常又把它称为几何变形区。
其二,咬入角: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图4.10.4中 所示。
其三,接触弧长度(l):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长度,如图4.10.4中线段AC,所以通常又把AC称为变形区长度。
关于轧制时变形的分布有两种不同理论,一种是均匀变形理论,另一种是不均匀变形理论。
后者比较客观的反映了轧制时金属变形规律。
均匀变形理论认为沿轧件断面高度上的变形、应力和金属流动分布都是均匀的。
不均匀变形理论认为沿轧件断面高度上的变形、应力和金属流动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不均匀变形理论的主要内容:a) 沿轧件断面高度上的变形应力和流动速度分布不均。
其中,沿轧件断面高度上的金属流动速度如图4.10.5所示。
b) 几何变形区内在轧件与轧辊接触表面上,不但有相对滑动,还有粘着。
所谓粘着指轧件与轧辊间无相对滑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