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之企业合并
- 格式:ppt
- 大小:467.82 KB
- 文档页数:111
企业会计准那么之合并财务报表摘要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将一个公司与其子公司和关联方公司的财务信息合并为同一份报表进行展示的财务报告。
本文将介绍企业会计准那么下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编制要求和相关的会计处理。
简介在企业会计准那么下,合并财务报表是为了提供一个全面的、真实反映一个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关联方公司经济实质的财务报告。
通过合并财务报表,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明智的决策。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会计政策合并财务报表应采用统一会计政策,即在整个企业集团范围内应使用相同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和报告。
为保持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统一会计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2. 子公司的合并范围合并财务报表应包括所有的子公司,即那些企业集团通过直接或间接控制而对其投资或主导其经济活动的公司。
企业会计准那么对于控制的定义也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3. 少数股东的权益对于那些不完全控制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子公司,其少数股东的权益应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
合并财务报表应展示出控制权变动以及对少数股东权益的影响。
4. 内部交易的处理企业集团内部的交易应当进行真实、公允地记录和披露。
必要时,对于内部交易的利润或亏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5. 报表时间范围合并财务报表应根据企业集团的财务年度进行编制,通常为一个自然年度。
报表时间范围应与子公司和关联方公司的报表时间范围保持一致。
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在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处理。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会计处理:1. 资产和负债的合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企业集团的资产和负债应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合并。
通常情况下,采用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进行合并。
2. 收入和费用的合并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收入和费用应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合并和分配。
常用的方法包括销售额、本钱之和等。
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哎呀,这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啊,就像是企业财务世界里的一套魔法规则。
对于咱们学会计或者即将进入企业财务领域的小伙伴来说,这可太重要啦。
1. 为啥要有这个准则呢?企业不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呀,很多时候企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家族里的亲戚一样。
有的企业可能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那怎么把这些有联系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起来看呢?这就需要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啦。
比如说,一个大集团下面有好多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的账本,但是集团的老板想知道整个集团总体的钱从哪来、到哪去,赚了还是赔了,就得按照这个准则来合并这些子公司的报表。
这准则能让投资者、债权人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更清楚地了解企业集团的全貌。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准则,那投资者看一个企业集团就像盲人摸象,只能摸到一部分,可能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就像你要去买一套房子,只看了一个房间就决定买不买,那多不靠谱啊。
2. 准则里的重点内容有啥呢?合并范围的确定那可是相当关键的。
不是随便哪个企业都能合并到一起的哦。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控制另一个企业,那这个被控制的企业就要被纳入合并范围。
那怎么算控制呢?比如说,母公司对子公司有权力决定它的财务和经营政策,还能从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这就差不多是控制啦。
就好比你是家长,能决定孩子每天吃什么、穿什么,还能从孩子未来的发展中受益,那孩子就像是被你控制的子公司一样。
合并程序也是很复杂又很有趣的一部分。
首先要把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拿出来,然后要对这些报表进行调整,把内部交易的影响给消除掉。
啥是内部交易呢?就像一个家庭里,哥哥把自己的玩具卖给弟弟,从家庭整体来看,这并没有真正的赚钱或者花钱,在企业里也是这样。
母公司卖给子公司东西,或者子公司卖给母公司东西,这些在合并报表的时候就得调整。
这就像是把家庭内部的小打小闹从家庭总账里剔除出去一样。
还有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处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合并的确认:凡是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交易,应确认为企业合并:a) 一个企业取得控制另一个企业;b) 双方企业相互合并,形成新的企业实体。
2. 资产负债表的处理:在企业合并后,需要对合并日前后的资产、负债、权益等进行重新计量。
具体处理方法包括:a) 将合并方的资产和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b) 将合并方的权益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格计量;c) 对于非控制权益的处理,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3. 利润表的处理:在企业合并后,需要对合并方的收入、成本、费用等进行重新计量,并计算出合并方的净利润。
同时,需要对合并前和合并后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以反映出合并对企业整体的影响。
4. 合并成本的处理:合并成本是指取得被合并方控制权所支付的现金或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
在企业合并后,需要将合并成本分摊到合并方的各项资产中,形成新的账面价值。
如果合并成本超过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应将超额部分确认为商誉。
综上所述,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处理需要对合并前后的财务数据进行重新计量和调整,并对合并成本进行分摊和确认商誉。
企业会计准则合并控制的具体要求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合并控制的具体要求,包括合并范围、控制定义、控制基准日、控制获得与丧失、合并处理、关联交易和关联企业等内容。
一、合并范围在进行会计合并时,需要明确合并范围,即确定哪些实体应该被纳入合并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合并:1.控制企业的目的和活动与有限合伙企业等的概念类似,即主要通过主体对被投资实体进行战略性决策制定和运营管理,以获取经济利益。
2.计算控制企业的权益份额时,不应考虑他人对其所有权控制权益的相对份额。
二、控制定义控制是企业会计准则中一个关键概念,准确理解控制的定义对于确定合并范围至关重要。
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控制的定义如下:控制是指控制企业对被投资实体具有决策权,通过对被投资实体提供或者获得权益或者全部或部分与被投资实体的经济利益相关的投资,能够对被投资实体进行重大影响的权力。
三、控制基准日合并控制的确立需要基于具体的时间点,即控制基准日。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控制基准日是指合并前一日,即合并期间开始之前最近的一天。
合并基准日是为了确定相应的合并范围和确认控制企业与被投资实体的各项权益。
四、控制获得与丧失在实际经营中,企业的控制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包括控制的获得与丧失。
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控制的获得与丧失做出了明确规定:1.控制获得:当一个企业获得对于被投资实体的控制时,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纳入合并范围,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并处理。
2.控制丧失:当一个企业丧失对于被投资实体的控制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包括确认丧失控制的具体日期、确认与被投资实体的股权变动以及与被投资实体相关的信托、合同等变动。
五、合并处理在合并控制下,对于被投资实体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综合收益进行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合并处理的具体要求如下:1.被投资实体的资产:按照公允价值或者摊余成本计量,并按照合并日的公允价值或者摊余成本确定合并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规定,如果一家企业控制其他企业,则控制方应该对被控制企业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应该去除掉所有关联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和每一家关联企业所持有的其他关联企业的股份。
合并财务报表应该包括全体控制方持有的所有被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财务状况,以及在合并周期中发生的所有交易和事件的影响。
控制方应该对财务报表进行披露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分析。
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确认被控制企业:应该确认哪些企业被控制,即控制方能够对该企业进行重大经营决策。
2、处理差异:合并财务报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去除掉不实际的差异或恢复实际的差异。
3、处理间接持有股份:如果控制方通过其他被控制企业间接持有股份,则应该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体现出来。
4、处理少数股权:如果被控制企业中存在少数股权,则应该将其单独体现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以充分反映控制方对该企业的控制程度。
5、披露: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包括必要的披露,在注释部分提
供详细解释和分析。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合并财务报表应该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并且应该由具有合适职业资格且经过培训并且熟悉企业会计准则的人员进行编制。
Accounting Standard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No. 20 - Business Combinations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Chapter I General Provisions第一章总则Article 1 With a view to regulating the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business combinations, and disclosure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the present Standards ar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Basic Standards.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合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Article 2 The term "business combinations" refers to a transaction or event bringing together two or more separate enterprises into one reporting entity.Business combination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s under the same control and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s not under the same control.第二条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Article 3 The business combinations regarding business operation shall be subject to the present Standard.第三条涉及业务的合并比照本准则规定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处理
根据新会计准则,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处理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合并范围:首先,确定要合并的企业范围,包括子公司、联营企业和
合营企业。
2.合并日的确认:确认合并日是指控制权转移的日期,通常是从控制开始的
日期。
3.资产负债表合并处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需要将各个合并方的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4.合并损益表处理:在合并损益表中,需要将各个合并方的收入、费用和利
润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5.合并现金流量表处理: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中,需要将各个合并方的现金流
量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6.相应的注释和披露:合并会计报表需要提供必要的注释和披露,以便读者
理解合并过程和相关假设。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处理相对复杂,需要充分理解会计准则的要求,并进行细致的数据调整和披露工作。
请注意,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准则进行。
1 法规标题:《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文 号:财会号:财会号:财会[2006]18[2006]18号发文单位:财政部发文单位:财政部发文日期:发文日期:20062006年10月30日实施日期:实施日期:20072007年1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一、企业合并的方式(一)控股合并。
合并方(或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合并方(或购买方)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投资。
(二)吸收合并。
合并方(或购买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或购买方)的资产、负债。
(三)新设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后法人资格(三)新设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后法人资格均均被注销,被注销,重重新注新注册册成立一成立一家家新的企业。
的企业。
二、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企业应企业应当当在合并日或购买日确认在合并日或购买日确认因因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负债。
企业合并取得的资产、负债。
按照本按照本准则第准则第准则第五条和五条和五条和第第十条十条规规定,合并日或购买日,合并日或购买日是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实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合并方或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即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净资产或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净资产或生生产经营产经营决策决策决策的控制的控制权转移给转移给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日期。
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日期。
合并方或购买方的日期。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通的,通的,通常可常可常可认为实认为实认为实现了现了现了控制权的控制权的控制权的转移转移转移::(一)企业合并合(一)企业合并合同同或协议已获协议已获股股东大东大会会等通过。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准则20号涵盖了合并范围、合并方式、合并前后处理、合并日的确定等几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准则20号的一些应用指南:1.合并范围的确定:在合并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确定合并范围。
准则20号规定,在合并中,所有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均视为合并范围:控制权转移至被合并企业、分散控制权不属于任何方、合并企业共同控制、合并企业控制权达到关联企业。
2.合并方式的选择:准则20号针对合并的形式提供了一些建议。
企业可以采用合并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风险共担。
准则20号规定,合并形式包括:股权合并、资产购买、纯股利支付、母公司合并以及不涉及支付的其他方式。
企业可以根据合并后的财务状况、税务影响、股东权益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合并方式。
3.合并前后的处理:在合并完成后,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准则20号规定,在合并前,被合并方需要按照目前的会计政策,对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进行核算和报告。
在合并后,企业需要按照准则20号的规定,对合并对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进行重新评估和确认。
4.合并日的确定:合并日的确定对于合并后的会计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准则20号规定,合并日应当是合并方合并决策制定的具体执行时间,即所有权及控制权实际发生转移的日子。
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明确合并日,并根据合并日计算合并前财务报表,以便正确评估合并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准则20号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企业合并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水平,增强投资者对企业合并活动的了解与参与度,促进了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同时,准则20号的制定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会计规范,为企业在合并过程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然而,准则20号的实施对于企业来说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合并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会计处理,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其次,合并涉及的政策和法规较多,企业需要在合并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应用指南是规范企业在合并过程中会计处理的重要文件。
企业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应遵循的一套规范和原则。
而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将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合并起来,以展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合并会计报表。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
合并范围主要包括母公司和其控制的子公司。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控制是指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权。
直接控制权是指母公司持有超过50%的表决权;间接控制权是指母公司通过其他企业或个人实际控制子公司。
在合并范围确定后,就需要对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整合。
合并方法主要有两种:购买法和合并法。
购买法适用于母公司通过购买子公司股权来获取控制权的情况。
在购买法下,母公司将子公司的净资产按照购买价格进行确认,并在合并后调整到公允价值。
合并法适用于母公司通过合并或重组等方式获得控制权的情况。
在合并法下,母公司将子公司的净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进行确认,并调整到合并日的公允价值。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调整和重分类。
调整主要包括消除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和利润、调整子公司的账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重分类主要包括将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按照母公司的报表格式进行重新分类和合并。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披露。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合并会计报表应该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股东权益变动表。
此外,还需要披露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假设、合并范围的变化、合并日的确定以及合并会计报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信息。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对于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展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价值。
同时,合并会计报表也能够提供给管理层进行内部决策和控制的重要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合并会计报表是对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财务信息的合并和整合。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点与变化分析第20号—企业合并新《企业会计准则》要点与变化分析第20号—企业合并一、企业合并的概念1.企业合并的定义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这里应注意:会计上的企业合并,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后,形成了一个“报告主体”。
报告主体可以是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
比如,甲公司合并乙企业,如果乙企业被注销法人资格,则应将乙企业的资产、负债并入甲公司,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甲公司编制个别报表即可;如果乙企业未被注销法人资格,则甲公司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甲公司应通过编制合并报表,形成一个报告主体。
2.企业合并的分类(1)按企业合并形式,企业合并可分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
①吸收合并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通过企业合并取得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合并后注销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法人资格,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原持有的资产、负债,在合并后成为合并方(或购买方)的资产、负债。
吸收合并后,被合并的企业解散,名义上已不复存在,不再是企业法人。
即使被吸收合并的企业仍在继续经营,但已只是合并企业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部。
这种形式的企业合并用公式可表示为:A企业+B企业=A企业。
②新设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后法人资格均被注销,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的企业。
新设合并用公式表示为:A企业+B企业=C 企业。
③控股合并是指合并方(或购买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在合并后仍保持其独立的法人资格并继续经营,合并方(或购买方)确认企业合并形成的对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投资。
控股合并后,合并各方仍作为单独的法律主体而存在,控股公司与被控股公司形成母子公司的关系。
这种合并用公式表示为:A企业+B 企业=A企业+B企业。
(2)按是否受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根据企业合并中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及合并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企业合并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