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芦山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芦山县地处四川省中部,是一个以丘陵山地、盆地为主的地区。
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芦山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大量的药用植物。
为了全面了解芦山县药用植物资源,本文对该地区的泸沽、杉木、五马、草科、芸香科等多个药用植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一、泸沽(Ligularia fischeri)泸沽是一种高山草本植物,它是芦山县当地的一种传统中药材。
泸沽的根与叶可以入药,常见的制剂包括泸沽片、泸沽颗粒等,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感冒、肺炎等病症。
泸沽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的高山地带,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生长速度缓慢,所以泸沽的采摘与保存极为困难,这也是导致泸沽售价较高的原因之一。
二、杉木(Taxus chinensis)杉木是一种针叶乔木,是著名的中药材。
根、树皮、叶、果实和种子都可以入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癌症、风湿病、高血压等病症,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
杉木分布在芦山县的山区、沟壑较多的地带,生长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而且无污染源。
采摘杉木必须在割伐时限内进行,采摘后杉木枝叶繁茂,有益于环境保护。
三、五马(Astragalus membranaceus)五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传统的中药材,主要生长在芦山县的山区或石灰岩地带。
五马的根可以入药,供医学研究使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病、肝炎、强迫症等病症,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采摘五马根需要在药材生长季节进行,并需要挑选质量较好的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烘干处理。
四、草科(Ephedra sinica)草科是一种灌木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被普遍应用的一种中药材。
它的茎与枝可以入药,有很好的祛痰、解热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
草科适应范围广,生长在山坡、荒漠、滩涂、盐碱地等多种不良土地上,可持续采集,有着很强的经济价值。
五、芸香科(Kaempferia galanga Linn)芸香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芦山县的山区、雨林地带。
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作者:刘珊珊尹元元闫利华梁彩霞张启伟王智民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6年第09期摘要:目的了解吴茱萸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现状,为吴茱萸资源保护和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方法结合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对吴茱萸主产区的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本,测定药材千粒重。
结果当前,吴茱萸主要分布在江西、贵州、湖北、湖南等地及广西、安徽、浙江、陕西、重庆部分地区。
商品吴茱萸主要来源于栽培,以散户种植为主,野生资源蕴藏量少。
药材千粒重为5.34~45.62 g,差异较大。
全国吴茱萸栽培品年产量约3500 t,产销基本平衡,药材价格基本稳定。
结论吴茱萸种植分散,规模较小,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药材品质差异较大,应建立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基地,完善药材质量评价体系,以保证生产药材的资源优质和稳定;同时,应加大野生资源保护力度,以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吴茱萸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吴茱萸;资源调查;道地药材;野生资源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9.002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9-0005-05Investigation on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of Euodiae Fructus LIU Shan-shan1,2,3,YIN Yuan-yuan1,2, YAN Li-hua1,2, LIANG Cai-xia1,2, ZHANG Qi-wei1,2, WANG Zhi-min1,2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Quality Control Technolog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3.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condition of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 of Euodiae Fructu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standardized plantation of Euodiae Fructus. Methods Literature search, interview survey and field survey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ource conditions of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Euodiae Fructu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TKW of the medicinal plant was weighted. Results Currently,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of Euodiae Fructus are provinces of Jiangxi, Guizhou, Hubei, Hunan and part of provinces and places of Guangxi, Anhui, Zhejiang, Shanxi, and Chongqing. Commercial Euodiae Fructus mainly comes from private investors. The wild resources of Euodiae Fructus are few. The TKW of the medicinal plant is within 5.34-45.62 g, with great differences. The national annual output of cultivated Euodiae Fructus is around 3500 t.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s in balance. The price for Euodiae Fructus is relatively stable. Conclusion The plantation of Euodiae Fructus is dispersing, with small scale, 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intensification, and great quality differences. Standardized, large-scale, and industrialized plantation base should be established,and the assessment system for medicine quality should be perfected, with a purpose to ensure the qualified and stable production of Euodiae Fructus. Meanwhile, wild resource production should be enhanced to maintain th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uodiae Fructus.Key words: Euodiae Fructus; resource investigation; cultivation resources; wild resources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 (Jus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244);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02)通讯作者:闫利华,E-mail:yanlihua2829@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1]。
花溪药用植物调查1. 引言花溪是一个位于中国贵州省贵阳市的风景优美的地区。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以药用植物而闻名。
药用植物在中医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调查花溪地区的药用植物种类,了解其药用价值及使用情况。
2. 花溪药用植物种类花溪地区的生态环境适宜药用植物的生长,因此拥有众多的药用植物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花溪药用植物:2.1 高山蚕豆(Pueraria thomsonii)高山蚕豆是一种藤状植物,生长在花溪地区的山区。
其根部富含异黄酮类物质,具有活血化瘀、提高免疫力等药用价值。
在中医药中,高山蚕豆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
2.2 虫草花(Cordyceps Militaris)虫草花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生长在花溪的高海拔山地。
虫草花与蚂蚁相互共生,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滋补肺脾、抗肿瘤等药用功效。
由于其稀有性和药用价值,虫草花在市场上非常宝贵。
2.3 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蔓生植物,生长在花溪地区的山间湿地。
其花蕾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疾病。
金银花还可用于美容护肤,具有消炎、收敛毛孔等功效。
2.4 橙黄槐(Sophora Flavescens)橙黄槐是一种常见的药用灌木,生长在花溪地区的山坡上。
橙黄槐的根及根茎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止痒等药用功效。
在中医中,橙黄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湿疮、湿痹等疾病。
3. 花溪药用植物的使用情况花溪地区的药用植物在当地民众中广泛应用,并且受到了医药界的重视。
以下是花溪药用植物的使用情况:•高山蚕豆在当地被烹饪成各种菜肴,具有美食价值。
同时,高山蚕豆也被制成药材,用于药膳调理。
•虫草花被当地居民采摘后晒干,作为药材出售。
虫草花的价格较高,且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金银花是花溪地区居民常见的中草药之一,被制成药片、口服液等形式销售。
素山/羊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班级:12资源学号46 65自然环境条件素山位于南京东郊,地处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内,纬度:32.100,经度:118.941,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
冬冷夏热,四季变化分明。
初夏有梅雨,夏秋多台风雨。
年平均气温15~16℃。
全年日照时数约2100小时,年日照率在47%左右,无霜期7个月,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降水日数年平均110天左右。
本地区地处宁镇山脉(宝华山—龙王山—灵山—钟山)中间连接地带,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呈东北—西南走向,自然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化香树、马尾松等分布较普遍,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征。
植物资源现状分析【拉丁文名】Xanthium sibiricumPatr.【别名】卷耳、葹、苓耳、胡葈xi、地葵、枲耳、葈耳、白胡荽、常枲、爵耳【来源】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采收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去除梗叶等杂质。
生存环境:苍耳(原变种)常生长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边、田边。
近无刺苍耳常生长于空旷干旱山坡、旱田边盐碱地、干涸河床及路旁。
分布特性:苍耳(原变种)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
苏联、伊朗、印度、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近无刺苍耳产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新疆及西藏等省区。
植物学特性:苍耳(原变种)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
根纺锤状,分枝或不分枝。
茎直立不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圆柱形,直径4~10毫米,上部有纵沟,被灰白色糙伏毛。
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厘米,宽5-10厘米,近全缘,或有3~5片不明显浅裂,顶端尖或钝,基部稍心形或截形,与叶柄连接处成相等的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有三基出脉,侧脉弧形,直达叶缘,脉上密被糙伏毛,上面绿色,下面苍白色,被糙伏毛;叶柄长3-11厘米。
雄性的头状花序球形,直径4~6毫米,有或无花序梗,总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1.5毫米,被短柔毛,花托柱状,托片倒披针形,长约2毫米,顶端尖,有微毛,有多数的雄花,花冠钟形,管部上端有5宽裂片;花药长圆状线形;雌性的头状花序椭圆形,外层总苞片小,披针形,长约3毫米,被短柔毛,内层总苞片结合成囊状,宽卵形或椭圆形,绿色,淡黄绿色或有时带红褐色,在瘦果成熟时变坚硬,连同喙部长12~15毫米,宽4~7毫米,外面有疏生的具钩状的刺,刺极细而直,基部微增粗或几不增粗,长1-1.5毫米,基部被柔毛,常有腺点,或全部无毛;喙坚硬,锥形,上端略呈镰刀状,长2.5毫米,常不等长,少有结合而成1个喙。
第五章药用植物资源第一节中草药资源一、概述(一) 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研究范围药用植物资源是指含有药用成分,具有医疗用途,可以作为植物性药物开发利用的一群植物。
广义的药用植物资源还包括人工栽培和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及产生药理活性的物质。
研究药用植物的种类、蕴藏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及其科学管理,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不断提供充足而质优的植物性药的原料,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的主要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1)调查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蕴藏量,研究其更新、消长的动态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最佳收获期及合理采收方法。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含量、药用部位收获时的产量、加工生产率等综合指标都较高的生育阶段为最佳收获期。
(3)研究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含量,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纯技术,以及把药用植物资源的原料变为优质高效新产品或其它产品的工业技术。
(4)研究药用器官形成与更新,种群与群落的生境及演替规律,有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地道药材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等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保护与发展种质资源,提高科学的经营与管理方法。
(5)药用为主多方面多层次综合利用。
如保健品、饮料、添加剂包括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酸、色素、调味品、甜味剂、花粉蜜源、香料、化妆品、鞣料、淀粉、树脂、树胶、观赏、农药、驱避剂及饲料等。
多层次的开发利用是指针对紧缺、贵重、稀有的药用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与人工栽培,或者针对需求量大的常用药用植物,特别是滋补和其他保健用途的药品及饮料的精加工,进行制药工艺或轻化工业的研究开发;也可以针对药用价值与经济效益较高的药用植物,进行寻找新药源与开发新品种。
(6)通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从近缘植物和民族植物药中寻找与开发植物性药材的新品种与新资源。
(二) 药用植物资源的分类我国的药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为了研究各种药用植物,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新疆特有药用植物新疆阿魏资源现状与分析黎耀东;付淑媛;何江;樊丛照;李晓瑾【摘要】目的:调查了解新疆阿魏资源现状,并对主要分布区野生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保护开发、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进行实地勘查,并采用样方调查法计算新疆阿魏的蕴藏量.结果:新疆阿魏分布面积约为133 hm2,每公顷平均株数约为4185株,药材阿魏胶蕴藏量估算大约为420 kg,储量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1/20.结论:新疆阿魏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需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6(018)006【总页数】4页(P714-717)【关键词】新疆阿魏;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作者】黎耀东;付淑媛;何江;樊丛照;李晓瑾【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新疆伊宁 835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药资源·传统中药新疆阿魏是从阿魏属药用植物中获得的油胶树脂,应用广泛、历史悠久[1]。
在中国始载于唐代李绩等著《新修本草》,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曰:“阿魏有草木两种:草者出西域,可晒可煎,苏恭所说是也;木者出南蕃,取其脂汁,李珣、苏颂、陈承所说是也”。
中亚的阿布·艾里·伊宾·森纳(阿维森纳)用阿拉伯文编著的《医典》中称本品为Anjudan(阿尼具坦)、Hiltit(黑里提特)或Anguza(安古扎),记述“阿魏有黑白两种,黑色阿魏脂药性较强,阿魏脂或醋浸阿魏脂比其根的药性还强;阿魏脂论其味有两种,即臭味和香味,但臭味药性强,具有很强的发热感,故阿魏脂所指的是味臭的”。
接收日期:2020-08-06 接受日期:2020-09-21基金项目:2017年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补助专项“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2017]66号) *通信作者。
E-mail:*****************武夷山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其民间传统应用分析吴爱琴1,李 欣1,李云麟2,杨成梓1,3*,黄旭东1,张家源1,王 乐1,庄怡雪1,孟 静1(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武夷山市岚谷乡卫生院,福建 武夷山 354311;3.福建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福建 福州 350122)摘 要:通过查阅文献、野外采集调查、民间走访及传统集市访查等方法,对武夷山市药用植物资源和民间传统用药的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武夷山市药用植物有1842种,分属于253科923属。
其中,共收集到有实物的民间常用药用植物226种,整理鉴定后,明确其来源、入药部位、功能主治的有164种。
武夷山市药用植物种类多,民间医药文化知识丰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武夷山市;药用植物;民间用药;调查分析Doi: 10.3969/j.issn.1009-7791.2020.06.014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91(2020)06-0485-05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Folk Traditional Application of MedicinalPlants in Wuyishan CityWU Ai-qin 1, LI Xin 1, LI Yun-lin 2, YANG Cheng-zi 1,3*, HUANG Xu-dong 1, ZHANG Jia-yuan 1, WANG Le 1,ZHUANG Yi-xue 1, MENG Jing 1(1.School of Pharmacy,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Fujian China; 2.Health Center of Langu Township, Wuyishan 354311, Fujian China; 3.Fujian Provincial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 fo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of TCM API, Fuzhou 350122, FujianChina)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folk medicines of Wuyisha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field coll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folk visits and traditional market visits. There were 1842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Wuyishan City, belonging to 923 genera in 253 families. Among them, a total of 226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commonly used by the people were collected. After sorting and identification, the sources, medicinal parts and functions of 164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Wuyishan has many kinds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rich knowledge of folk medicine culture, which has a good prospect for further development.Key words: Wuyishan city; medicinal plants; folk medicin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我国自古以来对药用植物资源高度重视,对其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中药资源调查报告模板范文中药资源调查报告模板范文调查目的:1,通过对大邑县斜源镇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大邑斜源镇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5,掌握大邑县斜源镇中药种植基地中山区及高山区黄连的分布及三木类药材的分布特点6,了解杜仲、厚朴、黄柏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7,对高山区不同生长年限黄连的生长情况及分布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调查范围:地理位置通过上网查询其地图如下:斜源镇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城西北.坐标:北纬30°37`,东经103°20`,幅员面积64.4平方公里,海拔640---2000米.境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300毫米以上.调查人员:组长:罗帅组员:王景、陈昌青、罗琳梅、赵爱华、魏丽、李蓉、岳志伟、李克诚、李翔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1,出发前,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其调查目的,以及路途中突发事件的处理;2,小组成员分工:a、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2人测海拔高度:1人访问人员:3人b、中、高山区三木类药材分布调查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拉样方:(50m*50m):2人测周长、目测高度:3人摄影:1人访问人员:2人c、高山地区黄连蕴藏量估计调查分工如下;记录人员:2人拉样方:(1m*1m):4人数样方内黄连株数:2人访问人员:2人3,调查完毕,通过记录的资料,整理数据,得出调查结论,分工写调查报告;调查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三木药材的调查中,本组成员分为四小组,一组拉样方,三组分别对三种不同药材进行年限(厚朴)、目测高度、周长、数量的测定并记录;5,小组成员收集问题,并对其村民进行访问调查及记录;6,黄连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黄连株数记录.7,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完成结果:通过沿途的了解以及观察,以及对三木类药材和黄连的调查,我们初步了解了三木类药材在调查地的大体分布情况和生长情况,同时也对种植的黄连有了全面的认识.总的来说这次调查是比较成功的.调查方法:1,踏查:及对调查地区进行全面概括了解;2,线路调查:在有代表性区域内选择详查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的详查;3,样地调查:样地选择的方法:随机抽样法样方的设置:长方形样方及正方形样方样方调查记载内容:调查地点、时间、样方面积、植物群落、生态环境等.社会经济概况和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概况:1.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人口及耕地:总户数2440户,其中农业户2019户;总人口 1.48万,其中农业人口7635人.耕地7150亩(其中退耕还林3100亩),林地面积73340亩.3.中药资源:名贵中药材有 3.25万亩,其中:黄柏1.2万亩,杜仲1.2万亩,厚朴0.8万亩,黄连0.05万亩,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带动了地方致富自然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斜源镇,位于县城西北23公里左右,幅员面积62.97平东西水平相距9.5公里,南北方公里.座标为北纬30°37′,东经103°20′,水平相距13.5公里,大白岩以北为最高点,海拔高度约为2000米;黄河口为最低处,海拔高度约为640米,有行政村5个,社区1个,即六坪村、三元场村(春新、春茗村合并得名)、江源村(斜源、太阳村合并得名)、盘石村、大鹏村、太平社区(黄山、孙家坡、九龙村合并得名),辖85个组2,气候: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o c(平坝区),1月平均气温 5.5o c,7月平均气温26.1o c,极端最低气温-4.8℃,极端最高气温35.1℃.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84天.平均年降水量1098.2毫米3,土壤:白垩纪第及其以上地层沉积的前陆盆地,境内分布花岗岩、辉橄岩、橄榄岩、紫红色砂岩、页岩、耐酸盐岩、砾岩等多种岩类等多种岩石.4,植被: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铸成土地的广宜性优势.同时,光热水生命与生态因子受复杂多变的地貌形态影响,导致不同地貌形态区和地域区光热水因子组合配置千变万化,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类型,生物多样性优势十分明显.据现有的调查研究成果表明,大邑县拥有植物226科、1527属、8600余种.其中不乏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诸如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孓遗植物银杏、珙桐、水杉.药材主要以黄柏.杜仲.厚朴.黄连为主资源现状分析:厚朴的资源现状资源种类:木兰科木兰属厚朴或凹叶厚朴(厚朴亚种)用途:临床配方用药,中成药原料,膳食用料,饮料加工用料地理分布规律:木兰科植物厚朴主产于四川,湖北,山西,湖南;凹叶厚朴又名庐山厚朴,主产于浙江,江西,安徽,江苏,湖南等省.厚朴垂直分布在海拔500~1500米,喜光,性喜凉爽潮湿的气候,宜生于雾气重,相对湿度大,阳光充足的地方.开发利用现状:现今厚朴的采收主要是靠伐树剥皮,因此药材利用与林业及环境保护产生冲突.目前,虽然厚朴的人工栽培面积大,资源分布较广,但由于其生长速度慢,更新时间长,加上社会需求量大,因此目前市场供应日趋紧张,虽然最近研究开发中发现厚朴叶也含有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但若以厚朴的酚性成分为指标,以叶代皮入药,其用量必争,至少是皮用量的五倍,对资源的消耗也还是很大,对资源渐危的现状难有缓解作用.而厚朴树木的主体木材目前尚未供药用,开发利用还不够深入,而且厚朴叶是否可代皮入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人为过度砍伐采挖,致使厚朴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使其原生态系统中作为建群种之一的本身种群呈下降趋势,分布格局受到严重破坏.这一方面会限制厚朴群本身的维持与发展,另一方面其数量和格局的变化,又会影响其伴生种的生存状况,使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目前厚朴野生资源已近枯竭,其概貌已很难了解.随着人们对厚朴新的药理学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需求将不断扩大,如果资源供给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厚朴的原生态系统就很难得到维持和保护,这必将导致厚朴生物资源的减少和遗传多样性资源的丧失,进而导致厚朴乃以生存的原生态系统的破坏.采收加工: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置沸水种微煮后,堆置土坑上,上盖草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嗮干或炕干.根皮及植皮剥下后可直接阴干.黄柏的资源现状资源种类: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用途:方剂配伍与中成药,兽药地理分布规律: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栽培于山坡,宅旁,路边湿润处,主产湖北省恩施、利川;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四川省成都;重庆市石柱;云南省文山;贵州省黔南、东南、西南各州;山西省汉中、安康等地区.采收加工及储藏保管:定植后10~15年可以收获.收获宜在5~6月间进行,可以先砍到树,按长60cm环剥树皮,也可以不砍树,在活树上只纵向剥下半周树皮,以使树木继续生长,即先在树干上按60cm长,上下各横切一刀至半周,两边再纵切一刀剥下树皮.剥下的树皮趁鲜刮去木栓层粗皮,至显黄色为度,在阳光下晒至半干,重叠成堆,用石板压平,再晒干即可.杜仲资源现状资源种类: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用途: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下肢痿软,阳痿萎尿频;肝肾虚弱,妊娠下血,胎动不安,或习惯性流产;高血压病.地理分布规律:生于山地林中或栽培.分布长江中游及南部各省,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栽培.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开发利用现状:杜仲除传统的降压、入肝补肾的药用价值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杜仲的认识愈加深入.在杜仲树叶中发现了天然抗菌消炎的有效成份绿原酸以及能调节免疫机能和胶原蛋白合成的杜仲醇,使杜仲在医药保健品和绿色饲料添加剂领域里拓展了极为广阔的市场价值,特别是原中科院严瑞芳教授为首的一批科学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完成了从杜仲树叶、树皮、果皮中提取杜仲胶,并研发出了具有热塑性、热弹性和记忆功能的高分子生物新材料.这种新材料除具有三叶橡胶和塑料的双重性外,还具有上述二种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诸如:抗震减噪、吸收光波、电磁波、抗辐射、抗老化的独特性能.并在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技术,为杜仲胶在汽车、航空、航天、航海、医疗器械和军事工业的应用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护管理现状:在对杜仲的保护生物学研究中,通过对全国8省1市杜仲主产区的大范围调查,发现杜仲在全国的分布估计在300万亩以上,但绝大多数均为栽培种,野生存量极少,很多地区原有的成片生杜仲现已消失,仅在深山中有零星单株,已濒于灭绝.我国是杜仲的原产地,野生杜仲仅分布在我国,对野生杜仲的保护迫在眉睫.提出对杜仲采取的保护措施,一是对现存的野生资源进行就地保护,尽可能的收集种子贮藏或进行繁殖,防止野生资源的灭绝;二是栽培资源的保护,建立尽可能包含多个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田间种质库,加强各地不同种源之间的基因交流,避免采用单一种源大面积种植,防止不同种质在人工选择的压力下消失.栽培情况:张家界杜仲之乡,世界最大的野生杜仲产地,现江苏国家级大丰林业基地大量人工培育杜仲,另外四川、安徽、陕西、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江西、甘肃、湖南、广西等地都有种植.加工、储藏和保管情况:剥下树皮用开水烫泡,将皮展平,把树皮内面相对叠平,压紧,四周上、下用稻草包住,使其发汗,经1星期后,内皮略成紫褐色,取出,晒干,刮去粗皮,修切整齐,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黄连资源现状资源种类: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用途: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能.分布及栽培情况:黄连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云南、陕西、甘肃、湖南、贵州.主产于四川石柱、峨嵋、洪雅、巫溪、城口、丰都、南川、武隆、彭县、沙湾、北川;湖北利川、恩施、咸丰、来凤、宣恩、巴东、建始、竹溪、神农架、房县;湖南桑植、龙山;陕西镇平、平利、宁强、洋县;贵州黔西、遵义、正安、施秉.四川石柱,湖北利川素有"黄连之乡"之称.三角叶黄连主要分布于四川西南部,主产于峨嵋、洪雅、马边、金口河、雅安、雷波.峨嵋、洪雅誉称为"雅连之乡".云连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南部.主产于德钦、福贡、碧江、贡山、泸水、藤冲;西藏察隅.地方习用品:峨嵋野连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及云南东北部.五裂黄连分布于云南东部.短萼黄连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理分布规律:黄连生于高寒山地阴湿处.土壤多为富含腐殖质的黄壤、山地红壤、棕壤、暗棕壤等.味连产区海拔以1200-1400米分布最广.自然植被为湿性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雅连产区主要集中于海拔1800-2400米高寒山区,自然植被为湿性,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冷箭竹为主.云连生于海拔2700-3000米高寒山区.采收及加工:雅连一般栽培4-5年采收,若长势旺、棚架好也可延至5-6年采收,以提高产量和质量.一般于立冬前后采收.先拆除棚架,用钉耙或二齿耙挖起全株,抖去泥沙.加工黄连:鲜黄连不能用水洗.一般炕干或烘干.炕到一折就断时,趁热放到竹制槽笼里来回冲撞,撞掉所附泥沙、须根及残余叶柄即为成品.雅连:在黄连地附近,修建简易土坑,上面横铺竹杆,稀密以能漏下泥沙,不漏黄连为宜.将黄连全株摊放炕床上,边炕边用钉耙翻动,除去部份须、叶、泥土,减少水份,再运回室内用火炕烘烤,炕至黄连皮干心湿,须、叶干焦时取出,筛簸除去须、叶、杂质炕至全干,装入竹编槽笼,撞去须根、泥沙,剪去残余连杆和过长的"过桥",即为成品.储藏养护:黄连一般用内衬防潮纸的纸箱包装,每件15公斤左右,贮于阴凉干燥处.商品安全水分11-13%.本品在高温多湿情况下生霉,少见虫蛀,危害的仓虫发现有白腹皮蠹.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若生霉,及时晾晒,或密封充氮降氧,加以养护.开发利用现状:黄连是地道的传统中药材,具有消炎、消毒、杀菌之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其还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新功能.因而,开发黄连系列传统产品、心血管类新药、抗菌类新药;黄连日化产品、特种化妆品;动物热应急、猪冬痢疾及无名高热的中兽药;提取黄连素等市场前景看好.资源评价:1、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及时整理汇总;对样方的测定数据进行整理.黄柏样方调查表故总株树:50棵平均直径=1087/50≈21.7(c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27棵,超过总株数一半.平均高度=326/50≈6.5(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25棵,刚好等于总株数一半.杜仲样方调查表故总株树:14棵平均直径=683/14≈48.8(c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7棵,刚好等于总株数一半.平均高度=465/14≈33.2(m)其中大于平均值有6棵,少于总株数一半.厚朴样方调查表故总株树:36棵平均年龄=99/36≈2.75(年)其中大于平均值有16棵,少于总株数的一半.黄连样方调查表平均颗数=179/3≈60样方中两年生黄连总株数:185颗平均颗数=185/3≈62样方中三年生黄连总株数:129颗平均颗数=129/3≈432、中药资源的质量评价评价方法:经验判断法(主观,误差大)极限条件法(评价结果趋向于偏低,方法简单)定量评价法(综合多种因素,数学分析手段)故用定量评价法对三木药材质量进行评价较好根据中药资源效益评价三方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对以上药材进行评价.中药效益评价表总结:当地药材资源种类多,蕴藏量较大.野生药用植物具备一定的更新能力,而栽培药用植物更新能力不够强.总体来说,该地药用植物质量好.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开发现状:杜仲在我国的开发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其利用已从单纯的采皮药用,发展到利用叶和杜仲胶来开发新产品.资源动态:杜仲的野生资源不断遭受严重破坏,人工培植的杜仲资源丰富,而且在杜仲应用的某些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资源的发展:以叶为原料开发多种杜仲茶,保健美容化妆品;以杜仲胶为原料除用作补牙材料、海底电缆以及医用、体育等外,还可用于形状记忆(如异型管接头、温控开关、多芯电缆接头等)、医用器材、雷达密封材料等许多方面.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杜仲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在保护的基础上实现.建议人工封山育林,利用低丘陵残次林地栽培杜仲,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杜仲林.建立杜仲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发挥杜仲胶、现代中药等综合效益.以杜仲胶高弹性体突破推动的杜仲胶系列新材料开发与杜仲活性有效成分再利用,可以构成一条完整的杜仲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的高科技产业链.杜仲产业今后的发展路径是通过矮株化、果园化大面积种植,大幅度降低提胶成本,以及医药、保健、杜仲胶应用等综合利用,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厚朴开发现状:厚朴作为植物药物资源和食品资源已得到了认可,其提取物作为中成药、食品、饮料的组方或添加剂是该种植物的主要利用方式.资源动态:目前,虽然厚朴的人工栽培面积大,资源分布较广,但由于其生长速度慢、更新时间长,加上社会需求量大,因此目前市场供应日趋紧张.虽然最近研究开发中发现厚朴叶也含有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但以叶代替皮入药,其用量必大增,至少是皮的用量的5倍,对资源的消耗也还是很大,不能对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资源的发展:厚朴富含厚朴酚、和厚朴酚、异厚朴酚、厚朴三醇、厚朴醛、厚朴木脂素、生物碱等成分,厚朴作为植物药物资源和食品资源,其提取物可作为中成药、食品、饮料的组方或添加剂,研究开发各类保健品、食品,发展食品制造业.厚朴木材干材通直,材质轻韧,纹理绸密且少开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开发利用价值,可用于家俱、图版、雕刻及装饰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建立优良的种质资源库.加强厚朴林基地的管理,在厚朴林下套种砂仁、金银花、桔梗、穿心莲等其他中药材,提高经济价值,加大对叶、花、果、种籽、木材综合利用的开发.从厚朴叶子提取有效抗癌成分项目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厚朴资源.黄柏开发现状:用作中药多种复方的主要成分,在兽药中的应用也很广泛.资源动态:川黄柏大量种植,八十年代,商品大量供应市场,供求矛盾得以缓解.由于2005年版药典将黄柏独立出来,致使黄柏价格上升,又因生长周期长,一般在定植后10-15年采收,导致资源的紧张.黄柏常遭受盗伐,加之毁林开荒,致使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黄柏已经被国家列重点的植物保护资源.资源的发展:黄柏有广谱抗菌、消炎作用,有专家称其为中药里的为我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黄柏是常用中药材,又是重要“青、链霉素”,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传统出口商品.黄柏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木材质量甚佳.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大规模种植黄柏才能实现可持续利用.黄柏既可药用,也可材用,可开发园林观赏和街道树.叶可提取芳香油,果实含有甘露醇和不挥发的成分,种子具有杀虫剂的性能,内皮可做染料,也是良好的蜜源树种.黄连开发现状:黄连为我国常用药材,在临床应用和栽培历史悠久,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黄连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含黄连药材的中成药品种就有黄连上清丸、左金丸、香连丸等100多种,加上近几年黄连出口量的逐渐增加,每年形成的市场需求量大约为4000-4500吨.开发出黄连系列中药、黄连花茶等.资源动态:1989-1997年黄连积压造成的长期市场低迷使多少连农几尽绝望,1998-2003年黄连出现连续五年的高价位运行,随后便又跌入低谷,近两年价格虽有提高,也多是受物价整体指数上升的影响.这一切变化究其主要原因还是供求失衡所致.由于供大于求造成的生产过剩绝不可能短时间消解.资源的发展:黄连花一直没得到开发利用,人们也没有这样一个意识.而要使黄连增产,就只有把它打掉,不仅没有一点收入,还浪费了不少劳动力,开发黄连花的产品使黄连的经济价值得到提升.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黄连栽培实现复合生态系统,可有效增加经济价值,对水土保持也有很好的效果,黄连中化学成分多且药用保健作用高,以黄连作为原料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复方黄连素,加味黄连片等上百余种.随着国际上天然药物的兴起,黄连出口量大大增加,所以市场广阔.需改进生产技术,积极推广人工造林,搭棚的栽培方法等新技术,解决林药矛盾.科学栽种,管理提高产量,培育良种,提高质量.调查工作总结和展望:总的来说,我们这次野外实习调查工作的开展是相当成功的.一方面,我们的小组成员在实习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黄连、三木类药材的基源植物、分布、生活习性、栽培管理、采收加工等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另一方面,在黄连种植基地的周边的生物资源,进行了一定量的统计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使用了gps定位、记录样表的使用、样方的设计,使调查的结果相对的较为准确.通过路线调查,我们对基地周边的生物资源所生存的生态环境与群落类型就近观察,观察存在的种及生长情况.此外,对基地工作人员的调查,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些传统经验之谈,让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黄连的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来进行防治,提高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同时,我们也了解到近几年来黄连,三木类药材野生资源的状况不佳,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提出中药的可持续利用.这将是我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个瓶颈.当然,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离不开我们每位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团结合作.这也是在培养我们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技能的能力,如何正确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而不是盲目的学,而是学以致用.也许,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说新技术3s技术的使用,目测能力的提升,都会增强调查的准确性;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知识,如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生态学知识、野外测定仪器的使用还不是和熟悉,都需要加强;关于室内整理还有待提高.此外,对于样方的选取、设置,存在着不随机性、非典型等较多的问题.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加强训练后,我们的调查工作会更快、更有效、更准确的开展,进而提升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李宗铐,邓 康,戈化帛,李 俊,朱柏需,周湘娟,张 伟* *,王岐本*(湘南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南郴州423000)收稿日期:2020-05-08基金项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口支援湘南学院项目(2012XN01);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9JP026) 作者简介:李宗铐,男,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在读。
* 通讯作者:张 伟,男,讲师,E-mail :zw.lenco@ ;王岐本,男,教授,E-mail :wangqiben@ 。
摘要:目的初步调查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状况,为本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 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鉴定等方法对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
结果 此次调查共采集药用植物114种,隶属于63科。
其中菊科占比最高(7.89%);药用植物用药部位多样 化,以全草入药为主,占比42.98%;在药用功效上以清热类为主,占比43.85%。
结论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关键词:飞天山;地质公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98X (2020)04-0048-04doi : 10.16500/ki. 1673-498x.2020.04.014湖南省郴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据气象部门 统计2018年降雨量均值1 501.4 mm,年平均日照时 间1 442 h,年平均气温17.9T ,由高椅岭、飞天山、便 江和程江漳水等地组成的丹霞地貌区,总面积达到2 442 km?,其中连片的丹霞地貌达2 100 km?,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集中区之一。
而飞 天山位于东经 113°03'82"~113°09'28",北纬 25。
52'76"~25。
南京市浦口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现状调查与建议陆耕宇;谢国勇;田梅;俞一鸣;吴刚;王龙;许静远;殷世宁;朱艳【摘要】目的:为了摸清南京市浦口区近年来中药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目前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蕴藏量、分布、生态特征,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等.方法:采用样方、样线等调查方法,在南京市浦口区展开了药用植物资源的普查工作.结果:经调查,南京浦口区主体即老山山脉药用植物种类约有676种,隶属于139科,444属.结合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结果,初步分析了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实际情况与蕴藏量,总结了资源的水平与垂直分布情况,并对当地中药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结论:南京市浦口区中药资源种类丰富,太子参、紫花前胡、延胡索、老鸦瓣、连钱草、何首乌、杜仲、明党参、益母草等常用中药材蕴藏量较大.【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6(035)003【总页数】7页(P64-70)【关键词】中药资源普查;药用植物种类;蕴藏量;南京市浦口区【作者】陆耕宇;谢国勇;田梅;俞一鸣;吴刚;王龙;许静远;殷世宁;朱艳【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学教研室,江苏南京 210009;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72014年江苏省等沿海六省相继启动了“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暨我国水生、耐盐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专项”。
前言:一、调查目的:1,通过对中药资源的调查,掌握其中药资源的分布特征和特点2,熟悉沿路中药的种类及其所属科属3,了解中药种植基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物资源的影响4,通过调查药用资源,掌握其药用资源种类、蕴藏量及生态地理分布规律5,了解艾叶药材的分布及生长环境二、调查任务:1,生物群落特征;2,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调查,即药用植物生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植被;3,药用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种类数量特征;4,药用资源的贮藏量及其种类的更新能力三、调查范围:四、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工作过程1,出发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地理环境并确定调查目的;2,通过老师的指导,确定调查任务,并明确分工;3,沿路途中,在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复习途中中药材,采集标本,做好调查记录;4,艾叶蕴藏量估计调查中,分工对样地选取、样方选取及样方内艾叶株数记录。
5,整理资料,得出结论。
6,小组成员分工:沿路熟悉中药材资源分工如下:记录人员:1人采集标本:2人摄影:1人测海拔高度:1人五、调查内容与完成结果的简要概述艾叶分布情况,生长情况,开发现状等。
完成结果:通过沿途的了解以及观察,我们初步了解了艾叶在调查地的大体分布情况和生长情况,同时也对种植的艾叶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次的资源调查比较成功。
六、调查方法线路调查:在有代表性区域内选择详查样地,进行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储量的详查社会经济概述和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概况:1.生活水平:人民生活幸福,已经达到小康水平2.人口及耕地:全区户籍总人口为429550人,现有农业人口13.6万,耕地面积15.9万亩。
3.中药资源:区内植物起源古老、种类丰富、南北成分兼有、亚热带植被性质显著,野生药用植物达790多种,主要有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树脂树胶植物、保健植物等。
自然环境条件栖霞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低山、丘陵、岗地、平原、洲地交错分布,水面、滩涂资源丰富,长江横贯东西,有长江岸线81.2公里(含八卦洲环江岸线)。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调查浅析摘要:目的调查莲花山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分布范围、主要种类及利用现状, 为今后保护区科学规划、资源有效保护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实地调查,GPS定位、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分析调查结果。
结果通过调查研究,整理出莲花山保护区主要药用植物,230种,隶属67科、170属。
结论莲花山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如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可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关键词:莲花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一、基本情况介绍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南部,总面积11691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3.24%。
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区内植物区系复杂,垂直分布明显,物种多度极丰,有野生种子植物911种,隶属于95科367属。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9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玉龙蕨1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花绿绒蒿以及毛杓兰、广布红门兰等兰科植物28种。
莲花山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且种类多、分布广。
目前,关于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不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通过开展对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为其以后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非常重要。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1、调查路线安排及调查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
在样线上按照林分类型、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特点进行标准地布设。
在不同海拔高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林分设置20m×20m的标准地进行木本药用植物调查,同时,在标准地内设置20m×20m灌木层样方4个对灌木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在每个灌木样方内设置1个5m×5m的小样方进行草本药用植物调查。
2、标准地分布情况表1:标准地发布情况统计表三、调查结果1、莲花山林区药用植物分布现状经调查,保护区辖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239种,隶属于67科170属。
占保护区野生植物总种数的26.2%、总科数的70.5%,占总种属的46.3%。
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植物药用植物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物种,它们作为世界上最早应用的药物资源之一,一直以来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利用。
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负担。
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必须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一、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包括过度采集、破坏生境、气候变化等,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减少和破坏。
许多宝贵的植物物种已经极度稀缺,濒临灭绝的边缘,这给传统医药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与方式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首先,应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调查与监测工作,了解物种的分布状况、生态学特征及其受威胁程度。
其次,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法规,包括禁止野生植物的非法采集和交易,建立植物保护区等。
同时,加强对药用植物的人工种植和繁育,培养植物保护和利用的专业人才。
三、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方法与途径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是有效保护资源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应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不断挖掘和开发新的有效成分和药效。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资源丰富度和植物特性,有选择地进行人工种植和开发,促进植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四、“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前景与挑战“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合作和努力。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努力推进全球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造福于人类的健康与发展。
结语: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项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
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本文简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的大概现状,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八大区域主要的一些药用植物,以及总结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的现状。 关键词:药用植物;植物资源;现状;热带药用植物
中国现有药用植物资源383科2309属11146种,占中药资源种类的87%。在药用低等植物资源中,菌类种数最多,以真菌为主,常用药材有冬虫夏草、灵芝,等。药用藻类以海洋藻类种数最多,有120种以上,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等。药用地衣较多的有梅衣科、松萝科、石蕊科等,约占药用地衣种数的77%,常用种有破茎松萝、长松萝,等。苔藓类主要药用种类有地钱、石地钱、蛇苔(蛇地钱)等。蕨类属为孢子植物之首,较重要的是石松亚门和真蕨亚门,占药用种数的98%,常用种有贯众狗脊、骨碎补等[1]。 在药用高等植物资源中[2],种子植物占90%以上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其中裸子植物药用种类有10科27属126种,最重要的是松科,有10属113种29变种,柏科有8属29种7变种,常用药材为侧柏和松花粉,等。三尖杉科中许多都含有抗癌活性物质,近年来颇受关注,我国有1属10种,均可药用。红豆杉科中常用药材有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云南红豆杉,含有抗肿瘤活性物质紫杉醇。麻黄科有11种3变种1变型,其中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为药典收载种。苏铁科药用资源主要有苏铁、华南苏铁,等。买麻藤科主要有买麻藤和垂子买麻藤。银杏科仅银杏1种。被子植物的药用种数十分庞大,有213科1957属10027种。菊科是第一大科,含药用植物778种,常用药材有白术、苍术、云木香,等。豆科是我国4个含1000种以上的植物大科之一,供药用的有490种,重要的药用资源有甘草、黄芪、鸡血藤,等。毛茛科药用植物有420种,占全科种数的58%,其中乌头属可药用的有103种,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药用属,常用药有川乌、草乌等。唇形科有436种药用植物,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5%,常用药有丹参、黄芩等。蔷薇科有360种药用植物,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3%,常用药用种有乌梅、地榆等。伞形科有药用植物234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44%,常用的有当归、白芷、羌活、柴胡,其中柴胡是常用大宗药材。蓼科有药用植物123种,占本科植物种数的53%。五加科有药用植物112种,占65%,最重要的是人参和三七。百合科是单子叶植物药用种类最多的科,有358种,常用药材有贝母、百合,等。兰科药用种数不多,仅约占本科植物种数的28%,天麻、石斛类是本科的主要药材。 1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3]
1.1 东北药用植物区 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1.2 华北药用植物区 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1.3 华中药用植物区 本区是我国地道药 2
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1.4 西南药用植物区 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天、云黄连、金鸡纳、重楼、云天麻、三七、续断等。 1.5 华南药用植物区 是“广药”主产区,主要药用植物有檀香、沉香、儿茶、阳春砂、血竭、安息香、槟榔、益智仁,肉桂、广藿香、田七等。 1.6 内蒙古药用植物区 本区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广,产量大,主产黄茋、防风、赤芍、黄岑、麻黄、知母、甘草、远志、桔梗、郁李仁、蒲黄、苍术、柴胡,苍术等,是“蒙药”主产地。 1.7 西北药用植物区 由于位于干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较少,重要的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锁阳、伊贝母、新疆紫草,枸杞子、红花、罗布麻,大叶白麻、大黄、姜活等。 1.8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区 本区是高原药材主产区,有5700种,是地道“藏药”主产区。名贵的药用植物较多,野生种类多,蕴藏量丰富。有川贝母、臧黄连、冬虫夏草、天麻、姜活等,所特有的高原药材有藏茵陈、塔黄、雪灵芝等。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4]。 2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现状 2.1 我国热带植物药的主要代表种与产地概况 我国热带地区包括海南全省以及广东、广西、云南、台湾和西藏南部。该区地形多变,广东、广西沿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北部为海拔150m以下的丘陵台地,海南岛中南部为500~1 800m的放射状山系,广西西南部为海拔500~600m的石灰岩丘陵山地,云南南部和西藏南部为中低山和深切河谷相间的山地地形[5]。该区属于热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20~26℃,最冷月均温10~13℃,绝对最低温一般在5℃以上;年降雨量1 500mm以上[3]。湿热的气候使得该区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主产于区内的药材有砂仁、益智、肉桂、槟榔、藿香、巴戟天、千年健、海南砂仁、草豆蔻、绞股兰、鸡血藤、灵芝、杜仲等。 2.2 我国已经形成产业化开发的几种热带药用植物 目前,槟榔、益智、广藿香等9种南药已在我国一些省区进行规范化种植研究,相关的一批南药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产业化生产,具有我国优势和特色的天然药物研究已受到广泛重视。现将几种已形成产业化的热带药用植物开发状况简介如下: 小花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灌木,分布我国云南、海南,用于提取中医传统的内外伤科要药“血竭”。 肉桂 樟科樟属乔木,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叶、小枝、碎皮或果是提取芳香油(桂油)的原料;桂皮(树皮)是香味料,药用;桂枝亦作药用。肉桂副产品分桂皮和桂油两大类,是中医药、轻化工、食品、饮料等行业的重要原料。主要加工产品有清凉油、苯丙矾、五苓散、附桂八味丸、肉桂保健切片、牛膝桂心散、加味 3
桂枝茯苓丸、桂花浸膏。 巴戟天 又名巴戟,为茜草科羊角藤属植物,以肉质根入药。有补肾益精、助阳壮腰、补血、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已开发的系列产品有巴戟天乌鸡精、巴戟黑米酒、巴戟滋补膏、巴戟补肾丹、巴戟饮料等。在抗衰老的药物中,巴戟天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砂仁 姜科植物,以果实入药。有行气止痛、健脾、宽中、消胀、收敛止泻、安胎止呕的功效。春砂仁是广东的地道药材,作药用和保健用途已有多年历史。随着春砂仁的研究和利用不断深入,已经开发出的商品有复方春砂仁冲剂、香砂养胃丸、春砂六君丸(片)、安胎丸、健脾开胃药酒、气痛散、香附丸、香砂枳术丸等。 芦荟(Aloe vera) 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原产我国海南及热带非洲。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用作健胃剂、腹泻剂,用于胃病、醒酒、烧伤、刀伤和高血压、风湿病、皮肤粗糙等。现在开发出的芦荟美容产品几乎覆盖整个美容领域。工农业和食品领域也出现新的应用,芦荟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可增加某些植物的发芽率。随着对芦荟研究的不断深入,芦荟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益智 姜科山姜属草本植物,主产海南,原为野生资源。益智是四大南药之一,用于健脾胃、补心肾、安神等,主治肾虚、小便频繁、腹痛腹泄等症。嫩果制成益智茶和凉果。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用药量不断增加,全国年需量350万kg[6]。 槟榔 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为常用药用植物,亦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种子、果皮、花、花苞均可入药,种子药名“榔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是很好的收敛剂,用于固齿、杀菌、消积化食、去水肿、消脚气及驱虫。 2.3 我国热带植物药研发近况 2.3.1热带植物药品种与质量的系统研究 近20年来,我国先后对常用植物药的品种与质量开展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对大约300种植物药进行了包括品种考证、生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常用植物药的全面质量控制打下了一定基础。在已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中,能真正用确切的有效成分(群)和特征成分作为定量质控标准的植物药还极少。但是当前生产所用的植物药材质控主要依赖于传统的鉴定方法,因此,尚难于用定量的质量规范全面控制植物药的生产质量。目前多数植物药的产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主要从道地药材入手,确立可用于质控的规范,同时建立植物药生产基地。珍稀濒危紧缺药材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研究环节。 2.3.2 热带植物药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近30年来,植物药制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植物药产业化的发展和国际化的进程,植物制药技术大量地吸收和利用现代制药的先进理论、工艺、设备、技术和质量管理观念,传统的作坊加工工艺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先进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有很多是引进和利用了现代化工、制药、食品等多个行业,并不断加以改革完善,以适应植物制药的特点[7]。植物药的剂型已经由传统的汤、膏、丹、丸、散等发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现代制药的主要经典剂型。制药技术上,已经基本形成适宜植物药功效及成分特点的提取、分离、浓缩、纯化、精制、干燥、成型等较为成熟的工艺与相应设备。 2.3.3 热带药用植物研发的新方向 我国热带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从药用植物中寻找先导化合物是新药研究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新药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用现代科学手段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重视天然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也是充分利用天然资源的最好体现之一。开发“老化合物的新用途”也是新药研制的热门之一,如喜树碱、鬼臼毒素等。开展天然组合化学研究,从天然产物尤其是植物成分中寻找新的活性成分或先导化合物,是发展创新天然药物的有效途径[8],通过对植物中活性物质的化学研究和仿生合成开发出商品化产品,在杀菌剂领域已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