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剪纸动画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5
剪纸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运用剪纸动画是动画艺术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结合的产物,是将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与动画艺术的科学技术原理相结合的艺术作品。
剪纸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是剪纸动画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科技条件下的发展。
本文论述剪纸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运用,是在研究剪纸动画的艺术特点和数字媒体中应用剪纸动画的可行性基础上分析剪纸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民族动画的发展是中国动画振兴的基础,剪纸动画是民间剪纸艺术和动画的结合,是中国民族动画的重要的样式。
将剪纸动画运用于数字媒体技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剪纸动画是指运用剪纸的艺术造型表现故事情节的美术片。
将纸剪成或刻成人物、动物的形体和人物的各种背景、道具,将之描绘上色彩,装配上关节。
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进行拍摄。
在拍摄的时候,按照故事的情节需要,将纸制成的人物和背景的运动,分解为若干个循序渐进的不同动作和姿态,放置在特定的拍摄材料上,人为的操纵人物、动物的身体,依次扳动关节,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像。
剪纸动画是动画艺术和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完美结合,运用动画艺术的科学技术原理处理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产生了极富内涵的艺术形式。
中国的第一部剪纸动画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猪八戒吃西瓜》。
这部作品节奏明快,色彩鲜丽,为中国动画片的创作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剪纸动画的艺术特点1.人物形象的程式化剪纸动画是在借鉴中国民间剪纸和皮影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用镂、刻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用平面的纸质人物和背景形象为主要的艺术形象。
剪纸动画吸取中国皮影戏用关节的动作控制人物形象的经验,对于纸质的人物形象进行逐格的拍摄,然后运用动画的艺术手段使单个、单格的人物形象“动”起来。
剪纸动画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就是“人物形象”,剪纸动画的人物形象具有程式化的特点,这种程式化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形象和人物的动作体现出来的。
剪纸动画的人物面部形象主要有“正侧面”和“侧面”“半侧面”。
荟萃·opinions 70第44卷第21期 2023年11月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其指的是一种以剪刀或刻刀为创作工具、在纸上剪刻出镂空花纹以装点生活或配合民俗活动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沃土,融合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艺术。
剪纸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其技艺手法上,从剪辑的技法来看,剪纸主要有“圆、尖、方、缺、线”五要素基本技法,同时这五种要素都各有标准,例如圆要做到饱满圆润、缺要做到如锯齿一般排列有序、线则如胡须一般均匀精细。
从剪纸的样式来看,民间将剪纸氛围单色、彩色与染色三种,染色剪纸其工序最为复杂,但是色彩也更加艳丽,装饰感极强,以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具代表性。
剪纸的主要工具为刀具,阴刻与阳刻是剪纸的两种基本手法,阳刻是保留底稿轮廓线,去除轮廓内外多余部分,保证线与线之间相连成图案,阴刻则与之相反,要求线与线之间相段,是要将线条减去,从而使图案呈现块状 结构。
从相关资料考证看,剪纸最早出现在远古时代,唐代以后随着造纸术的成熟,剪纸才在民间逐步流传开来,专业的剪纸职业艺人开始出现,到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在种类、技艺上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当时的一些艺术工作者才逐渐开始认识到挖掘本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此时开始有针对如何将静态剪纸运用到动画创作中从而为人们带来视觉冲击力的一些研究,于是剪纸动画应运诞生,其与静态剪纸最大的不同就是要在继承静态剪纸的艺术性的同时有更新的突破。
最早的剪纸动画是《猪八戒吃西瓜》,这部动画在人物塑造中运用了剪纸当中的雕、刻、镂等技巧,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猪八戒形象,同时这部动画的色彩设计也更加明亮显然,当时收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上世纪60年代后,《人参娃娃》、《丝腰带》、《金色的海螺》等影片作品陆续登上荧幕,其中充分融合了剪纸作品及其他传统民间艺术的诸多精华元素。
剪纸艺术历史与发展1. 简介剪纸艺术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剪刀或雕刻刀在纸上进行创作,表现出丰富的图案和寓意。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形式,剪纸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历史渊源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代,据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发现的汉代陶俑上的剪纸图案推测,剪纸艺术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剪纸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民间习俗,如春节、婚庆、祭祀等场合,用以驱邪避凶、祈福迎祥。
唐代时期,剪纸艺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剪纸作品和剪纸艺术家。
同时,剪纸开始用于装饰宫廷和民间建筑,以及制作书签、扇子等日常用品。
宋代以后,剪纸艺术逐渐传入民间,成为民间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的重要装饰品。
此时,剪纸艺术在寓意上更加丰富,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
明清两代,剪纸艺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南方细腻秀丽、北方粗犷豪放的两种不同风格。
此外,剪纸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3. 艺术特点剪纸艺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寓意丰富:剪纸作品通常富有深厚的寓意,如鱼跃龙门、龙凤呈祥、福寿安康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2. 形式多样:剪纸艺术形式多样,有单幅、组画、墙花、窗花等,既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合成篇。
3. 线条流畅:剪纸作品的线条流畅优美,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 构图讲究:剪纸作品在构图上注重对称、平衡和对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5. 地域特色: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在风格、题材和技法上各有千秋。
4. 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独特魅力,使之不被时代淘汰;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保持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剪纸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纷纷采取措施,如开展剪纸艺术培训、举办剪纸展览、出版剪纸作品集等,弘扬剪纸艺术。
动漫探索ART EDUCATION RESEARCH山西中阳民间剪纸以其原生态的直率、朴实的艺术手法、强烈的本土特色传达了人文情怀。
笔者在明确山西中阳民间剪纸艺术的造型表现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构图方法、技术运用、色彩表现等多方面着手,以山西中阳民间传统故事《白马仙洞的传说》为故事底本,探讨剪纸艺术的数字动画表现与方法。
笔者着重探索把中阳民间剪纸文化独特的本源文化特征与动画艺术相结合,协调中阳民间剪纸艺术与动画艺术的相互关系,找到中阳民间剪纸艺术与二维动画技术融合的切入点,旨在重新激发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社会的魅力,使更多的人对山西中阳民间剪纸艺术产生新的认识,以此提高山西中阳民间传统剪纸艺术的知名度,更好地保护和传播山西民间传统美术。
一、用二维剪纸动画表现山西中阳民间剪纸艺术的创作目标二维剪纸动画《白马仙洞的传说》取材于山西中阳民间故事,在整个动画创作过程中,人物和场景的设定都力求符合中阳民间的地域文化特色。
人物造型的设定和场景中点、线、面的排列组合都尽量表现出浓郁的山西中阳气息。
在人物与场景设计上也采用单一的红色色调。
中阳民间剪纸风格朴拙,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其造型手法独特,在人物的剪法上大胆进行夸张变形,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感。
在二维剪纸动画《白马仙洞的传说》创作中,人物与场景的设计相辅相成,古老文化的韵律在现代二维动画制作技术中得到了完美展现,也使作品有了文化深度。
山西中阳民间剪纸艺术独特的地域性、强烈的夸张性与二维电脑技术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加强了中阳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另一方面迎合了时代的流行趋势。
二、《白马仙洞的传说》二维剪纸动画的素材收集与提取二维剪纸动画的元素提取,主要是为动画角色的设定做准备,使以后的制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给我们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资源后备库,不仅在角色的创作阶段有许多素材可以使用,而且便于我们利用二维软件对其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制作时间,也可以赋予角色更多的可能性。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和传承。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成为中国国粹之一,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喜爱和赞誉。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是一个深远而值得探讨的话题。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一直传承至今。
剪纸作品以其精致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表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在历史长河中,剪纸艺术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被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
剪纸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在于技艺的传承,更在于其精神内涵的传承。
剪纸技艺需要通过世代相传,艺人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才能掌握精湛的技艺。
剪纸作品的题材也是与生活、民俗、传统文化等紧密相连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因此传承剪纸文化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剪纸文化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上。
剪纸作品在造型、线条上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在中国民间艺术中更加丰富多彩。
在内容上,剪纸作品的题材多样,有花鸟鱼虫、传统节日、神话传说、戏曲人物等,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用剪纸艺术来表现这些题材,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
剪纸文化传承及艺术特色也在当代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
近年来,剪纸艺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不仅在传统绘画展览中有所体现,还有更多的现代形式与媒介的结合,如剪纸动画、剪纸衍生产品等,使得剪纸艺术更贴近现代生活。
一些文化机构也在积极开展剪纸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活动,使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的传承问题,更是我们要关注的国粹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剪纸文化的传承及艺术特色也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第2卷第6期吕梁学院学报2012年12月Vol.2No.6Journal of Lüliang University Dec.2012·文学艺术研究·浅议中国剪纸动画的造型艺术罗会宾(忻州职业技术学院美术应用系,山西忻州034000)摘要:剪纸动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美术片类型,它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灵活生动地运用在美术片制作设计中,植根于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之中,并将剪纸艺术的独特民族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尽显舞台表现力和二维空间上的美感,具有造型整体平面化、线条流畅化、比例夸张化、色彩艳丽化、表达丰富化的特点。
关键词:中国剪纸;剪纸动画;造型艺术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85X(2012)06-0024-02剪纸动画是一种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灵活生动地运用在美术片制作设计中的传统美术片类型。
在中国动画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动画艺术家积极探索创作,大胆开拓创新,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蕴含的特色以及中国艺术的造型特点,制作了《猪八戒吃西瓜》、《渔童》、《金色的海螺》、《葫芦兄弟》等一大批优秀的剪纸动画作品,在世界动画艺坛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学派”。
剪纸动画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典范,其形象塑造生动,色彩艳丽饱满,充分表现了中国元素的魅力。
它以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增强了中国动画的表现力,丰富了中国动画的表现手段。
特别是中国剪纸动画的造型艺术,有着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受到了国内外动画界的赞誉,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而将其发扬光大。
一、民间剪纸艺术与中国剪纸动画剪纸,又叫窗花、刻纸,是中国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运用简单的工具———刀剪、选用便捷的材料———纸张,应用剪刻镂空技能进行创作的一门民间艺术。
尽管受到工具、材料的限制,但中国民间艺人发挥聪明才智,在剪纸造型中通过主观夸张变形,以平面二维剪纸大胆表现三维空间的体积感及透视关系,刀刀相接,线线相连,用扬长避短、回避写实的表现手法,以简洁明快的图案来反映对象的主要形象特征。
浅谈中国现代动画艺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动画的概念与起源(一)动画的概念动画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手段,使得本来没有生命的的形象活动起来,它的应用范围广泛,除了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之外,还有在电影特技制作的动画、科学教育动画、介绍产品形象的广告动画、电子游戏动画、远程教育动画、网页动画等。
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更容易直观表现和抒发人们的感情,可以把现实不可能看到的转为现实,扩展了人类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广义而言,把一些原先不活动的东西,经过影片的制作与放映,变成会活动的影像,即为动画。
定义动画的方法,不在于使用的材质或创作的方式,而是作品是否符合动画的本质。
时至今日,动画媒体已经包含了各种形式,但不论何种形式,它们具体有一些共同点:其影像是以电影胶片、录像带或数字信息的方式逐格记录的;另外,影像的“动作”是被创造出来的幻觉,而不是原本就存在的。
(二)动画的起源在公元前两千年的埃及古墓壁画中,已绘制出描述摔跤动作的连续画面,摔跤动作形象生动,且动作连续有序,当观赏者随着走路移动身体观看这些画面时,就会产生画中人物动起来的错觉。
这种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通过分解分别画出来,利用观者身体位置的移动,使绘画产生了运动和时间的效应,反映出人类对动作连续表现的欲望。
在古埃及神庙,我们可以看到,工匠们在不同的巨大石柱上,依次画上做出欢迎状的连续动作的神像。
当法老乘坐的马车从神庙石柱前奔跑而过时,石柱上的这些神像,即会在人眼视点的移动状态下,显示出欢迎法老的连续动作。
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在希腊古陶瓶上,绘有人物奔跑的侧面连续动作图案。
如观看时将视线停留在其中一个人物上,然后转动陶瓶,就会在人的视觉中形成连续运动的画面,栩栩如生。
这一创造,比古埃及的神庙石柱画,又进了一步,它是借助瓶子的旋转使画面产生运动的。
与希腊古陶瓶借助旋转使画面产生运动相似的是,早在一两千年前,我国所发明的走马灯。
剪纸起源和发展范文剪纸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它起源于中国,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剪纸以剪取纸张制作各种花鸟、动物、人物等形象,堪称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
以下是关于剪纸起源和发展的详细讨论。
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05年至公元220年的时候。
那个时期,中国的纸张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纸张逐渐普及开来。
人们开始认识到纸张可以被切割成各种形状,从而形成了剪纸的创作理念。
最初的剪纸作品以拓印为主,创作过程较为简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刀的进一步改进和人们技术的提高,剪纸艺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精细的技艺。
剪纸的制作工具主要有纸张和剪刀。
古代的剪纸艺人会使用手工制作的刀子和剪刀,如今则多以工业生产的剪刀为主。
制作剪纸的纸张也有所不同,有些剪纸艺人使用传统的红纸或黑纸,有些则使用白纸或其他颜色的纸张。
这些材料的选择往往会影响到作品的效果。
剪纸的发展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以及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的不同地方,剪纸的创作风格各有不同。
例如,山西的剪纸多以人物形象为主,它们通过细致的剪刻表现山西的风俗民情。
而河北的剪纸则用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展现了它们的地方特色。
此外,剪纸艺人还会根据不同的节日和庆典制作相应的作品,如春节、元宵节、婚庆等。
这些剪纸作品既能迎合民众的需求,又能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新材料的出现,剪纸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
一些剪纸艺人开始使用丝绸、塑料、金属等材料制作作品,使剪纸作品更加多样化。
此外,剪纸艺术还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剪纸动画、剪纸舞蹈等,为传统的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剪纸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它不仅仅是一种美观的装饰品,更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审美理念的艺术形式。
剪纸作品的制作过程需要艺人对形象的准确把握和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将复杂的构图和线条用简练的手法表达出来,这对于剪纸艺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同时,欣赏剪纸艺术也需要观众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力,需要从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的独特性。
浅谈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绚烂多样的中华文化之林中的奇葩。
民间剪纸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中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不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艺术瑰宝。
我国原生态的民间剪纸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的制作群体是以广大农村妇女为主体。
在具有剪纸传统的村落社会,剪纸花样被作为“女红”的一个重要内容得到保存和传承.大凡女孩子到了七八岁时,家中的奶奶、母亲或姐姐就会向她传授剪纸的技艺。
她们不受商品价值观念的制约,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她们心灵手巧,剪她们生活中熟悉的、吉庆的和喜爱的事物,剪她们心目中最向往、最美好的事物,她们“剪”下生花,创造了艺术美的天地!民间剪纸是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随着民俗活动不断发展,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民间剪纸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盛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深深扎根在群众的沃土之中,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离开了群众这个基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根本谈不上还有什么生命力。
其次,民间剪纸艺术生动地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不管承认不承认,民间剪纸艺术始终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带着时代的烙印。
其三,形式灵活、取材简便、易于掌握也是剪纸艺术具有经久不衰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其四,民间剪纸表现形式依附于民俗生活,是伴随着古老的民俗活动而发展的,远古人类对生命和生殖图腾崇拜的遗存至今仍保留在民俗剪纸纹样中。
但是如今,民间剪纸艺术也遭遇到了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性发展需求的深刻矛盾。
文化生态恶化、文化渊源断裂、文化传承方式和传承内容简化、工艺技法趋向速成、创作意识受市场影响、优秀人才断层、艺术精品匮乏、绝活技艺濒临失传已久传承人队伍不尽合理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剪纸艺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动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作者:井维泉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50期摘要:基于全媒体时代背景从动画创作的角度探索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因为剪纸艺术列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具有历史久远、艺术价值高等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对剪纸艺术特点、影响及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同时,肯定剪纸与动画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试比较剪纸与剪纸动画的区别,从而揭示剪纸动画其实就是对剪纸艺术本身最好的传承方式之一及动画艺术要善于从民间美术元素中汲取养份这一创作宗旨。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全方位、立体地以影视、互联网、音像、通信工具等多种媒介构建动画播映渠道,注入新鲜创作理念,摆脱传统思想束缚,为剪纸艺术增添新时期的活力,与时俱进,从而达到传承与创新之目的。
关键词:剪纸艺术;动画创作;全媒体时代;传承创新;泛动画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17-03翻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查阅到许多关于剪纸艺术的文献记载。
剪纸艺术以其特有的工艺制作方法给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了极高的精神享受与乐趣。
它植根民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历时千年,经久不衰。
上世纪,我国动画先驱们以其聪明智慧将剪纸艺术这种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应用在动画的创作领域中,让本没有生命的平面剪纸造型活动了起来,赋予了剪纸以生命。
反复的实践与努力,终于促成了两种艺术样式的完美结合,使剪纸动画片成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美术故事片类型之一,更是几代动画人探民族之风、走民族传统特色发展之路的一次伟大的创新。
那些曾经在荧幕上留下的无数个经典的剪纸动画片及造型,深深地影响着观众的审美情结,对今天从事动画创作的人们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至今日,关于剪纸艺术应用在动画创作中的探讨与研究没有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日新月异的数码产品时代的到来而受到冲击或停滞,反而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民间艺术与动画巧妙融合擦出不一样的火
花
剪纸动画: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制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美术片类型。
它是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
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
代表作品:《猪八戒吃瓜》、《山羊和狼》、《济公斗蟋蟀》
木偶动画:木偶动画是在中国传统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动画片中的木偶一般采用木料、石膏、橡胶、塑料、钢铁、海绵和银丝关节器制成,以脚钉定位。
木偶形象活灵活现,在舞台上一举手一投足,关节的细微之处都透着逼真和喜剧的效果。
代表作品:《阿凡提》、《神笔马良》、《镜花缘》
水墨动画:水墨动画片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到动画制作中,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
与一般的动画片不同,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水墨在宣纸上自然渲染,浑然天成,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
代表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
(原文转自/xingyexinwen/2081.html)。
民间剪纸的历史与发展民间剪纸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工艺。
它在民间艺术中保持着经久不衰的地位,保存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人民大众普遍的审美喜好。
它被劳动群众所创造,又为劳动群众所享用,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民间基础,是中国最普及的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一、民间剪纸起源民间剪纸是一门古老的工艺,在《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讲述的就是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给弟弟叔虞,封其为诸侯的故事。
至汉唐时代,民间形成以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女子鬃角为饰的风尚。
至唐代,剪纸艺术取得更大发展,杜甫诗写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剪纸招魂的风俗广传于民间。
唐宋时期,民间还出现了蓝印花布制作工艺,其制作过程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再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刮浆印花时使用的花版纹样采用的就是剪纸的技法(见图1)。
这种方法被广为流传,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民间剪纸艺术达到鼎盛,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常采用寓意象征和变形夸张手法,体现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我国民间剪纸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均有其独到的地方特色。
北方剪纸简洁大方、粗犷奔放,南方剪纸精致、细腻、排列对称有序。
具体而言,河北剪纸善于点色,山东山西剪纸淳朴稳重,广东剪纸善用金纸衬托,江苏剪纸剪工精细,福建剪纸形态自然,陕西、浙江的剪纸则是擅长边饰图案。
地域性的特征体现在人物造型、刀法处理以及感情表达上,但是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就是质朴、纯真、内涵丰富、乡土气息浓郁。
二、民间剪纸的题材民间剪纸反映了人们爱好和平、追求幸福的夙愿,表现了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内容,抒发人们美好的情感。
通常在题材上分为以下三类:(1)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人追求美好的愿望和趋吉避凶的民俗观念,常常被寄托在了剪纸艺术这种表现形式上,多采用象征、寓意、谐音来表现,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五福临门”等。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浅谈剪纸动画的发展
摘 要:定格动画是集绘画、艺术、音乐、拍摄、电影
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通过单帧拍摄,再利用
视觉残留原理进行连续快速放映,使静止的图形产生运动的
形态。运用不同的拍摄技巧和不同材料定格动画,使其达到
不同的艺术效果,这就是定格动画的魅力所在。剪纸动画是
定格动画的一个分支,运用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对动画进
行的再创造。剪纸动画作为中国传统的动画类型,一直在国
产动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剪纸;定格动画;材料
剪纸动画是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运用到美术片设计
制作中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片类型。
1 早期中国剪纸动画
中国首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是以万古蟾为首
的动画制作人,实地考察和研究剪纸并将剪纸这门艺术运用
到动画里。作为第一部初步探索和研究剪纸的动画,在《猪
八戒吃西瓜》这部动画中,人物形象多为侧面,在人物的全
身做了很多关节与皮影戏中的关节相结合。同时在这部动画
中,猪八戒、孙悟空、唐三藏、沙和尚这几个人物形象都以
平面绘画雕刻为主。把控人物的动作节奏的是通过将人物放
在摄影机下面,拨一个动作拍摄一帧这样的方式进行拍摄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的。作为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算取得了
巨大的成功。经过先前这样的探索,在《渔童》这部动画中,
不论是塑造的人物形象,还是拍摄技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人物动作上结合了舞蹈型的动作,运用剪纸的形式强调了
装饰风格,着重表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场景上也产生了切
换多场景的形式,摆脱了《猪八戒吃西瓜》中单一的场景方
式。
这些探索和研究使中国剪纸动画走向辉煌,1961《人
参娃娃》,该片获得了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
录片电影节“荣誉奖”,埃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
电影“银美人鱼奖”,这是首次在国际获奖的中国剪纸动画。
1963由万古蟾、钱运达导演的《金色的海螺》是此时最优秀
的剪纸动画片。这部电影在人物造型和动作设计上比较成
熟。在塑造人物方面,还是结合了皮影和剪纸的方法,同时
又加入了绘画技巧,再也不是平面剪纸了。在动作方面结合
了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使其表演和内容相结合,场景与中
国绘画相结合发挥了更大的名族特色。在1964年6月获得
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中国剪纸
动画的辉煌时期有十多部动画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奖项。例
如,《长在屋子里的竹笋》(1976年)获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
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猴子捞月》(1981年)获加拿
大第十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保加利亚第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四届卡部落奥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鹬蚌相争》
(1983年)获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等
奖;南斯拉夫国际青少年电影中心动画片特别奖;加拿大多
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
短片“银熊奖”;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火
童》(1984年)获首届日本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一等奖;
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草人》获全国少
数民族题材电影“腾龙奖”美术片二等奖;第二届日本广岛
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一等奖。中国剪纸动画走上了鼎盛时期,
都是以中国的民族特色为着重点。故事情节都是从中国传统
故事而来,有着深刻的寓意,对人们有强烈的教育意义。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剪纸动画的衰退,21世纪以来,中
国的剪纸动画少之又少,大家纷纷加入了二维动画和三维动
画的行列。但在新时期下中国剪纸动画也在缓缓向前发展,
不同的剪纸形式纷纷呈现在大家面前,并且结合二维动画和
三维动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如今的剪纸形式五花八门,有欧洲剪纸(也叫做剪影)
以剪影的方式制作动画,也有以色彩色块的方式,单帧拍摄
的动画,还有结合二维平面,用电脑绘制,制作关节,通过
搭建场景再逐一拍摄。现在三维动画也在模拟纸质效果并通
过绑定骨骼表情系统,材质灯光进行剪纸动画效果。
2 国外剪纸动画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剪纸动画已经从传统向新世纪
发展。如今剪纸动画的类型多种多样,不再仅限于中国传统
工艺上的剪纸。
法国剪纸动画《三个发明家》Les trois
inventeurs1980,本片在2006年法国Annecy国际动画电影
节上评选出的“动画的世纪・100部作品”位列第76名。此
片运用的是纸雕的形式,以精美的纸艺雕刻呈现出一系列故
事。而且故意挑选了巴洛克甚至是已经走向扭曲的洛可可风
格,应用的剪纸形式更加繁杂。
法国剪纸动画《王子与公主》Princes et princesses
(2000)。本动画为芝加哥国际儿童影展最佳动画影片。以
剪影的方式呈现师徒三人创造的六个小故事,剪影画面穿越
中世纪的欧洲、古埃及还有日本。
《英国剪纸动画 剪纸工艺》The Paper Architect
(2013)。本片由纸张建筑师Davy and Kristin McGuire制
作,将真人与立体剪纸相融合,将装置艺术与文艺的独白和
投影的梦幻恰到好处地融合到了一起。
现在剪纸动画再也不是局限于平面动画,而是逐渐走
向了立体。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剪纸动画,并结合了国外的剪
纸动画。笔者得到了启发,开始制作一系列利用远近构图的
方式层层叠嶂立体的剪纸场景进行动画制作。虽然场景的景
深还是会受到纸片本身的影响造成平面单薄的效果,但是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过前后近远景的摆放,再通过一帧一帧的拍摄,使剪纸动画
不再是单单的平面运动。利用前后景观的错落,还让笔者在
创作中有个小小的发现――镜头语言的运用,近景远景的切
换,剪纸动画再也不是单一的镜头运动了,可以准确运用中
景、近景、远景、推拉摇移等多种镜头语言。
以上是笔者对剪纸动画的发展线索的梳理,以及对剪
纸动画在新世纪的发展和新的艺术形式的分析。通过分析正
在尝试的作品,笔者认为剪纸动画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以前,
在新世纪要迈开步伐运用新技术、新形式进行实践,在前进
的过程要不断本着传承与开拓的精神。不能忘记以前,也要
展望未来。注重实践,敢于实践,将其应用到我国剪纸动画
的设计与应用中去。
参考文献:
[1] 杉浦康平(日).造型的诞生[M].李建华,等,
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 冯文,孙立军.动画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
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