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已发现180具遗体——18万抗美援朝烈士寻踪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11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访华期间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表示,将送还韩军方管理的360具牺牲在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军人遗骸。
中韩在60年前互为战场上敌手,送还中国军人遗骸对今天的中国和韩国意味着什么,来看凤凰观察。
朴槿惠在会见刘延东时,提出在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送还韩军管理的中国军人遗骸。
有报道说,朴槿惠是主动提议,而且是突然进行的。
当年有中国参与的那场半岛战争已经结束多年,中国军人的遗体和骸骨处理,长期受到各界关注。
1954年,联合国军方面曾送还1万具牺牲在韩国的志愿军遗体,1997年韩国国防部“遗骸发掘鉴别团”发掘出385具中国军人和数百名朝鲜军人遗骸。
将这些遗骸安葬在坡州境内,名为“北韩中国军”墓地,被称为“敌军墓地”。
2011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刘长乐提出特别提案,希望中央政府出面迎接烈士遗骸回国,可以表达国家不忘为国捐驱的英灵缅怀他们并负责到底的责任。
民政部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处理韩国境内志愿军烈士墓有关问题。
朴槿惠提出送还遗骸似乎从某种程度呼应了关怀烈士的提案。
通过让中国军人遗骸叶落归根,尊重了中国人纪念先人的传统习惯,韩国也借此充分表达对中国善意,作为曾经在战场上的敌手可以更坦然地直面过去,历史或许不再成为两国发展关系的心结。
多个国家有持续搜寻战死将士遗骸的努力。
美国在各地搜寻并迎回本国将士遗体往往不遗余力。
而这种努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历史上交战国之间的敌对关系。
2011年,希拉里访问缅甸时,将寻找美国在二战时失踪的军人遗骸作为一项重要议题。
时隔50多年,美国不忘普通士兵,美缅关系也迅速升温。
60多年来,中国经历伤亡最惨重的是抗美援朝战争,葬在朝鲜11.4万人。
中国还经历了中印、中缅边界自卫反击等战争,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共有约11.5万人牺牲并埋葬在国外。
中国还曾在上世纪60年代,派遣援越抗美部队,帮助越南共产党实现国家统一。
中国则付出上千人生命的代价,而死者骸骨未能运回国全部葬在越南。
志愿军遗骸为何多数没有被运回国内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3年第09期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时提议将挖掘出来的360具志愿军阵亡将士遗骸送还中国,引发中韩两国的高度关注。
志愿军将士遗骸与墓地随之走进人们的视野。
绝大多数志愿军安葬在朝鲜朝鲜战争结束后,我国一直没有精确的志愿军阵亡统计数字。
绝大多数资料只描述“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
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数字,只统计到万人,还不分死者和伤者。
直到近年,精确的阵亡数据才披露出来。
据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馆研究员张中勇指出。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从地方最基本的县区民政烈士名单里面,逐一进行核对,于2006年公布了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的人数为183108人。
在朝鲜战争时期,政府要求将阵亡的将士就近掩埋。
除了团级以上干部及特级、一级的战斗英雄可运回国内安葬。
这部分“特级、一级战斗英雄和团以上干部的烈士”主要安葬在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和丹东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至于国内志愿军烈士墓安葬的普通士兵或无名烈士,主要是负伤的志愿军将士回国治疗身亡者。
究竟有多少志愿军安葬在异国他乡?原志愿军作训参谋曹家麟,业余从事志愿军烈士考察已经10年,对安葬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情况了如指掌。
据他介绍。
大约有18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而2010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读抗美援朝战争》一书中提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者共36万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战斗中负伤22.1万余人。
”尽管两个数据有所出入,但无疑绝大部分志愿军目前安葬在异国他乡。
换言之,根据以上估算,在国内安葬的志愿军烈士超不过3000人。
那么当时为何将志愿军战士就地掩埋,而不是运回国内?或许是因战时各种条件所限,但是战争结束后,政府也没有尽快安排或考虑过将遗骸接回国内,这又是为什么?1950年11月,志愿军司令部被炸,毛泽东的儿子、志愿军总部翻译毛岸英不幸牺牲。
毛岸英是团级以上干部,按规定应该运回国内,但彭德怀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认为应该安葬在朝鲜。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一、背景介绍《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纪录片,记录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朝鲜战场的寻找和迁回过程。
这部纪录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深沉和人性的强大。
在现代社会,我们经常忙于琐事,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历史和人性的问题。
而这部纪录片在提醒我们:历史的伤痕永远存在,人性的伟大也永远存在。
二、观后感叙述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在朝鲜战场上的寻找和迁回过程。
每一根遗骸背后,都有一个生命的故事,都有一段兢兢业业的付出。
这些英雄的付出和牺牲,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让我们无比感动和敬佩。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情。
在纪录片中,一位老兵说:“他们在战场上牺牲,是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这些烈士没有享受到和平的生活,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为了他们的牺牲奉献而努力奋斗。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亲眼目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纪录片,让我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加关注和珍惜。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忘记历史。
我们要感恩先烈的奉献和付出,传承英雄的精神,让他们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在我看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不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的呈现。
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历史不能被遗忘,英雄的壮举永远值得称颂。
正是这些英雄的付出和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
四、总结回顾通过观看《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志愿军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也更加坚定了我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我也意识到历史的分量和人性的伟大。
这部纪录片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启发,让我更加关注和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英雄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通过这篇文章的撰写,我深刻了解了《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这一主题,也对这部纪录片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故土作者:来源:《作文·7-9年级》2024年第01期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故土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1日中午,中国空军一架运-20飞机起飞,执行赴韩国接运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
11月23日上午,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
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搭乘中国空军运-20专机返回祖国怀抱。
此次,韩方共向中方交接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
根据中韩两国政府的协议,韩国政府从2014年起,每年向中国移交由韩国方面发掘、整理并鉴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
2023年是第十次交接。
运用角度1.仪式感里是告慰与尊崇。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国之英雄,当以国士待之。
”以最高礼遇和最深沉的爱,致敬“最可爱的人”,以国家的名义郑重纪念和哀悼英烈,这样的仪式感背后,承载着信仰与告慰,承载着我们对英烈的缅怀和敬意,也是独有的中国式浪漫。
2.历史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今天,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如无数英烈所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
然而,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我国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时刻提醒我们,续写山河无恙、民族复兴新华章,必须牢记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是对归来英魂最好的告慰!3.抗美援朝精神永续传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站在英魂回家的时间节点,回望70多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深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时刻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韧向前,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糖葫芦风靡韩国近一两年中国传统小吃糖葫芦在韩国年轻人中“出圈”,受宠程度直追当地消费者最爱的炒年糕,甚至掀起了糖葫芦投资创业潮。
截至2023年10月,韩国有代表性的糖葫芦品牌门店数量已有420多家,在一年内暴增十倍。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批批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挺身而出,奋勇杀敌,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电影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辛和峥嵘,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当前好的生活,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和平。
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战士们的形象,他们有的年轻稚嫩,有的衣衫褴褛,有的铁骨铮铮。
他们没有丝毫胆怯和退缩,敌人的炮火、炸药和枪声,让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
那些壮烈的身影,犹如烈火般照亮了时代的黑暗,让我们记住了那不畏艰险的英雄们。
另外,电影还有很多感人的台词和画面。
比如说,一位年轻的战士遗书里写下:“谁能知道,我走得那么匆忙,离开时留下的就是这份现在的心情。
”这句话让人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万般无奈的情绪。
有一幕,一名战士抱着自己的哥哥哭泣:“兄弟,你不要离开我,一定要坚持啊。
”这种亲情和兄弟情让人感动不已。
而电影最后,解放军战士在天安门广场上的英雄墓前敬献花圈,祭奠那些名垂千古的烈士,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通过看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历史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和启示。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应该传承英雄主义,勇于担当,发扬爱国精神。
同时,我们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感恩那些为我们安宁付出的人们,并为他们筑起永恒的纪念丰碑。
从电影中看到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所说的“背篓”。
背篓是指一个人肩上的重担,是对未来负责任的一种担当,就像那些烈士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中一样,肩负着保家卫国的责任。
只有肩负这个重担,我们才能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而我们这个时代,就需要我们肩负起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任务,无愧于先烈们的期望和奋斗。
因此,我深深地感悟到了爱国主义的神圣与伟大,同时也深深地感悟到了先烈们在那个黑暗年代所付出的艰辛和牺牲。
我将始终铭记,铭记那些流血牺牲的烈士,铭记那段历史,铭记那种爱国主义精神。
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历程纪实观后感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题目:《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历程纪实观后感》近日,我国在韩国发现了大量志愿军烈士遗骸,经过了多方面的努力,最终这些遗骸成功归国。
这个过程虽然漫长而艰辛,但同时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和奉献精神。
首先,从遗骸归国的过程来看,我们看到了一个团结、坚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从发现遗骸到回国,需要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障碍,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一心,看到了中国政府和军队的坚定决心,也看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个过程的主旋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次,从遗骸本身来看,我们看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和奉献精神。
这些遗骸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的,也是我们作为后辈应该铭记和敬仰的。
在遗骸归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和坚韧,也看到了他们的家人和亲友的思念和期待。
这种情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烈士们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从遗骸归国的影响来看,这个过程不仅是对烈士们的纪念和致敬,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志愿军的历史和贡献,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这个过程也加强了中韩两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历程是一次感人至深的事件。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深刻认识到了烈士们的英勇和奉献精神。
这个过程让我们更加珍视历史和文化遗产,更加珍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同时,这个过程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传承文化,加强合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韩军如何挖掘鉴别志愿军遗骸作者:王刚来源:《华声文萃》2021年第11期韩国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与流程挖掘、鉴定志愿军遗骸的?这一工作是由什么部队负责?在挖掘过程中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困难?通过调查,记者一一解开了这些谜团。
韩军有支专业遗骸鉴定部队韩国最早开始提出挖掘朝鲜战争战死者遗骸始于2000年,当年正是朝鮮战争爆发50周年。
韩军方以陆军本部为基础制定了挖掘方案,原本计划3年完成。
到2003年时,韩军决定继续挖掘,并正式组建专职挖掘和整理部队(军官5名,士兵18名)。
2007年1月,韩国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遗骸发掘鉴识团正式成立,由陆军主管提升为国防部直辖,主要负责人为上校军衔,下辖9名军官和78名士兵。
2009年1月,韩军遗骸发掘鉴识团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而韩军也初步具备了遗骨的科学和精密检测能力。
此后韩军遗骸发掘和辨识工作进入快车道。
遗骸鉴别包含四步骤韩国国防部遗骸发掘鉴别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调查和探测,包括根据战史研究、附近居民和参展老兵的口述进行分析和鉴别;进行现场勘查验证,识别是否为当年战斗现场;确立年度挖掘计划,并对挖掘部队和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第二阶段是发掘和收集,由专业人员采用挖掘文物的方式进行精密挖掘,对挖掘出的遗骨进行详细记录,对遗骨按照传统方式放入由梧桐树木材做的棺椁中;在发掘现场的部队设立临时灵堂,并进行悼念。
第三阶段是确定身份,包括由工作人员凭借肉眼对遗骨的年龄、性别进行初步甄别,同时根据遗骨状况和遗物情况初步辨别“敌我”;对于韩军战死者遗骨,使用专用车辆送往位于首尔的中央鉴识所;对于朝鲜人民军和中国志愿军的遗骸则送往位于坡州的“朝鲜军人、中国军人墓地”临时安葬;对每具遗骨都进行编号,进行法医学分析,并动用尖端设备进行鉴别,包括根据遗骨分析战死者的性别、年龄、人种、个人特征等,利用3D扫描机、广谱仪、牙齿X光分析仪等进行详细分析;对遗骨采集DNA样本,并对遗物进行附加详细检验;对遗骨DNA与申报的战死者遗属DNA样本进行对比,并确定具体的亲属关系;对于未能确定明确身份的遗骨,将放置在特定保管盒内长期保存。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范文韩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回国是一次令人瞩目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着国家尊重英雄、缅怀历史的重要举措。
在观看了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新闻报道和相关纪录片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
一、回国仪式的庄严肃穆回国仪式的庄严肃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在仪式上高唱的国歌,还是优秀家属代表发言时的激动和感动,都表达出了对烈士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敬意。
整个仪式过程中,官兵们的肃立致敬,手握花束的家属们的眼中噙满泪水,都让人感受到了国家对英雄的崇敬和热爱。
二、遗骸的保护和打理工作观看纪录片中对遗骸的保护和打理工作,让我对我们的军队和医疗工作人员深深地敬佩。
通过仔细的解剖和处理,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能够得到有效的保存和展示,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对烈士的尊重和对历史的珍视。
而医疗工作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令人感动。
他们以极高的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并为我们展示了医疗工作者的伟大。
三、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在了解了韩志愿军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后,我对他们充满了无尽的敬佩和钦佩。
他们舍弃家庭和亲人,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忠诚和无私的篇章。
他们在韩战中浴血奋战,用勇气和智慧为国家争取了光荣,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应该被广泛传承和弘扬,让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四、对于烈士的思考通过观察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过程和参与者的表现,我对烈士的思考也越发深刻。
烈士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力量,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他们的奉献和付出。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纪念活动和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烈士的事迹和精神,让他们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激励我们奋发向前的力量。
五、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通过观后感的写作过程,我不仅仅是对韩志愿军烈士回国事件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自我提升产生了思考。
从烈士的勇气和无私中,我汲取到了坚持和努力的力量。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作者: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0年第35期
9月27日,11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乘着祖国的战机降落在沈阳,穿过象征最高礼遇的水门,他们将被安葬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魂归故里。
这是中韩交接的第7批志愿军烈士遗骸,一同交接的还有1368件烈士遗物。
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市,距韩朝分界线仅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墓地长眠着425具中国志愿军的遗骸。
这是一座“敌军墓地”,建于1996年6月,系韩政府遵循《日内瓦条约》中“尊重敌军遗骸”的要求建起,那些朝鲜战争中牺牲在韩的中国军人们就被安葬在这里。
2013年6月,韩总统访华时表示愿意移交中国志愿军遗骸,此后经相关部门多次协商终于敲定了移交事宜:韩方每年定期将新发现的志愿军遗骸归还中方。
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具遗骸從韩国仁川机场搭乘专机返回故土,每具烈士棺木上都覆盖着一面五星红旗。
据统计,过去六年间中韩双方已经连续交接了599位相关烈士遗骸。
埋骨他乡半个多世纪,英魂终于归乡。
(资料来源:腾讯新闻)
■微言大义:山河虽已无恙,历史不能忘怀。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
英雄不怕牺牲,但害怕被遗忘。
无论多远,无论多久,我们守望英雄归来。
■适用话题:归来;铭记历史;不能忘却的怀念……。
英雄回家纪录片观后感范文(四篇)【篇一】英雄回家纪录片观后感第八批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在飞机降落的瞬间,我们为之动容。
塔台与飞机的对话更是让人落泪,七十年余载,你们终于可以回归故土,一睹你们浴血奋战才能有的盛世繁荣。
中国开展志愿军遗体回国的项目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国派出支援朝鲜的军队,战场是在朝鲜半岛,所以当我们的烈士骸骨埋在异国他乡时,每一位中国人都期待他们能早日回家。
烈士遗体回国的过程中,需要外交以及多方面的交涉,但我国政府依旧选择了坚持。
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魂——这是对中国军人最好的评价。
当志愿军回归的那一刻,我只想说:“你们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欢迎回家”。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伟大的抗美援朝英雄永远是激励我们中华民族不惧强敌,奋勇向前,敢于胜利的精神灯塔。
英雄魂归故里,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精神激荡时代,英雄精神激励出我们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披荆斩棘,战无不胜。
【篇二】英雄回家纪录片观后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
并且,美国多次派飞机侵入我国领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入侵我国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同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这时的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周年,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各个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我们伟大的祖国还处在艰难时期。
抗美援朝的前线上,广大志愿军在粮食和衣服补给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仍旧保持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强大的战斗力,不惧艰险、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不怕牺牲。
在战斗中涌现了大批的战斗英雄,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子毛岸英……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这种忠于祖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极大地鼓舞着广大战士,也有力地震慑了敌人,同时也重重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范文(通用6篇)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篇1 70载沧海桑田,青山忠骨,英魂归来! 9月28日上午10点,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117位志愿者烈士在阔别祖国数十载后,忠骨终归故土,在祖国母亲怀抱中长眠。
向英烈们报告,昨天,01编号的运-20专机运送遗骸、遗物,两架歼-11B战机护航伴飞,沈阳桃仙机场首次以“过水门”的最高礼遇迎接你们回家!在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途中,早有市民翘首以盼,还有志愿军老兵敬着军礼等待。
英烈们,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无论何时,我们都不会忘记曾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你们。
以崇高礼遇迎接你们归国,这是祖国对你们的无上尊崇,也是暌违70年的祖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敬意。
向英烈们报告,自26日开始,刻有马世贤、林水实、丁祖喜三位烈士名字的印章就燃起了人们迫切为他们寻亲的心情,要让英烈真正叶落归根,与家人团圆成为无数国人心之所想。
目前,在多方努力下,三位烈士的亲人已全部找到。
在国庆和中秋“双节”到来之际,70年前为国出征亡于战火的烈士们终于完成了与家人的团圆,与祖国的团圆。
英烈们,伴着这盛世的荣光,看看家乡的明月吧,它已经等了你们70年。
鲜血已风干,往事不如烟。
向英烈们报告,我们不会忘掉曾经的血泪。
忘不了从上甘岭到长津湖,从松骨峰到龙源里,你们穿着单衣抵御冰天雪地,坚决冲锋不畏枪林弹雨。
每一声嘶吼,每一次冲锋,都藏着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33个月的鏖战,你们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的国威,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而人类战争史上不可复制的奇迹的背后,是197685名英雄儿女魂断他乡,是留在祖国的亲人们长达数十载无尽的思念。
值得欣慰的是,截至目前,已有7批共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回到祖国,入土为安,长眠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让更多志愿军烈士早日“回家”。
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中究竟阵亡了多少人2014年10月31日星期六依据新华网前天的报道,现在获得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为197653名,他们包括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
对于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伤亡人数,一直众说纷纭。
本文会在后面列出几种常见说法,做一个大致的比较。
中方不断补充阵亡烈士人数1953年7月27日,中朝方面与联合国军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
战争结束后两个月,志愿军司令部公布作战减员36.6万,与中央军委作战部统计一致。
当时没有公布志愿军具体的阵亡人数。
同时联合国军给出的战果则让人咋舌,他们称杀伤志愿军92万人(估计其中死亡为30万—40万人),共杀伤中朝两国142—150万士兵。
中方直到1988年,军事科学院编着出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一书,才将36.6万的数字具体化,称“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人(另非作战死亡2.5万人)”,其中“阵亡11.6万人,战伤22万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
以此计算,阵亡人数共计14.1万。
在曾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科长的孟照辉看来,这一数字“基本上是准确的。
因为它完全是依据历史资料统计的,而历史资料有着毋庸置疑的可信度。
”不管《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用的是什么历史资料,其可信与否,总之书中披露的统计数字后来被广泛使用。
然而,志愿军阵亡人数的数据更新并没有就此结束。
2000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型展览”上,又公布了一个志愿军阵亡总数:171669人。
与上面数字同时公布还有一组各省烈士人数:天津977人;北京1438人;河北10155人;山西5835人;内蒙1683人;辽宁13374人;吉林18260人;黑龙江8222人;山东19685人;上海1634人;江苏7268人;安徽4151人;浙江3732人;江西2162人;四川30789人;贵州2799人;云南1482人;新疆61人;青海48人;甘肃1041人;宁夏461人;陕西2802人;广西2915人;广东3186人;湖南10687人;湖北5167人;河南10673人;福建982人。
祭文1. 高举伟大旗帜,铭记英雄业绩。
第十批在韩我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安葬,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向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烈士致以深切的缅怀和崇高的敬意。
2. 70年前的那场战争,是一次举世震惊的战争。
中华民族在抵御侵略者的进攻,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家园的时候,我国人民志愿军以挺身而出的英勇姿态,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
他们面对强大的敌人,冲锋陷阵,血战到底,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安宁。
3. 在韩国战场上,我国人民志愿军壮烈的牺牲,为维护和平正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他们的英勇事迹,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荣耀。
他们的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我国人奋进不已,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4. 在这个隆冬时节,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将第十批在韩我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进行隆重的安葬仪式。
以表达我们对英烈们的深切怀念,对他们崇高精神的高度敬仰,对他们做出的伟大贡献的深切感激。
5. 今天,在隆冬的寒风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代表党和国家,向这些英雄烈士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民族的和平安宁,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
6. 我们深信,我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之中。
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事业做出的伟大牺牲和贡献,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为构建和平美好世界而努力奋斗!7. 我们再次表达对第十批在韩我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哀思,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事迹。
祝愿他们安息!愿英雄们在天堂里安息,愿世界和平!8. 他们是披荆斩棘的英雄,是血肉之躯的民族脊梁,是震撼世界的伟大力量。
他们奋力拼搏,无私献身,用生命谱写出了永恒的英雄史诗。
他们的名字或许已深深地埋在那遥远的土地上,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永远栖息在我们的心间。
他们的奋斗,是永远的荣耀,他们的牺牲,是永远的光荣。
视野
作者:暂无
来源:《公民导刊》 2020年第10期
山河无恙英雄回家
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新华社」 2020年9月28日
9月27日上午,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本次共有117位志愿军烈士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的怀抱。
载有烈士遗骸的飞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后,现场举行了“过水门”仪式,欢迎英雄回家。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这场保家卫国战争中,19万7685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英勇牺牲,埋骨他乡。
根据安排,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将于9月28日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
他们的名字将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的烈士英名墙上熠熠生辉,永垂不朽。
据了解,此次韩方共向中方移交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及遗物,是2014年第一批(437位)之后韩方单年度发掘及向中方交接最多的一次。
此次在烈士的遗物中发现了三枚印章,分别是马世贤、林水实、丁祖喜。
据中华英烈网显示:马世贤,籍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出生于1927年,牺牲于1951年4月。
林水实,籍贯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出生于1928年10月,牺牲于1953年6月。
丁祖喜,籍贯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出生于1921年,牺牲于1953年。
据统计,自2013年中韩双方达成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起,2014年至2019年,六批共599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祖国,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于1951年,安葬着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连第等123位志愿军烈士。
英雄回家!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作者: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1年第32期2021年9月2日上午,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9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及1226件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怀抱。
上午9时,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一架运-20专机执行此次任务。
11时26分,空军专机平稳降落在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
“很荣幸能与你们一起共同执行在韩志愿军烈士归国保障任务。
铁血今犹在,山河已无恙。
感谢你们将志愿军烈士接回国。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致敬!”塔台工作人员说。
“盛世中华,英烈回家,向志愿军忠烈致敬,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运—20机组人员回应。
12时37分,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举行。
现场气氛庄重,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到场迎接的解放军官兵军容威严、持枪伫立,现场全体人员向烈士遗骸三鞠躬。
儀式结束后,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被护送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沿途所经之处,围满了顶着烈日迎接英雄回家的沈阳市民。
他们中有少年——大概和70多年前出征的战士们一般大小,也有眼含热泪的老者。
离家还是少年郎,归来已是报国躯。
不到2小时的航程,他们走了71年。
71年,25000多个日夜,终于回家了,终于团圆了!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人民网、新华社等)观点锐评观点一:一场直抵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打得一拳开”,才会“免得百拳来”。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并肩作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如今,一声“山河已无恙”,是我们对英雄的最好告慰。
英雄回家,这条路走了半个世纪。
当年,这些风华正茂的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肩负着民族期望和人类正义,踏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旋律,最终倒在了异国的战场上。
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标题:追思韩志愿军烈士:感慨万分的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观后感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观后感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对这些英勇的烈士们的崇敬之情。
这些烈士们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和平,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场上,为我们的自由和幸福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无畏精神和伟大牺牲,让我深感震撼和敬佩。
回国的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展览中,我看到了一片肃穆而庄严的场景。
每一个遗骸都被精心安放在白色的棺材里,周围摆放着鲜花和纪念品。
所有人在遗骸前默默致敬,表达对烈士的崇高敬意。
在这庄严的氛围中,我不禁感叹:这些英勇的战士,他们的无私和勇敢,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回国的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展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韩战的历史画卷。
通过照片、文件和文字的展示,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他们的奋斗历程和牺牲精神。
他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尊严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和平和珍惜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国的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展览中,我还见证了人民对烈士的深情厚意。
在展览现场,许多人民自发前来致敬,献上鲜花和纪念品。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烈士们表达敬意和悼念。
这种民族的凝聚力和情感的传递,让我感到自豪和感动。
回国的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展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观展,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更加崇敬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英雄们。
他们的精神将激励我们继续奋斗,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而努力。
同时,这次观展也让我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保护好现在的和平,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回国的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展览给予我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我将永远铭记这些英勇的战士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愿他们在天堂安息,国家和人民将永远怀念和铭记他们的奉献和牺牲。
[浩气长存:18万余志愿军烈士寻踪]志愿军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近62年过去了,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对志愿军烈士人数、寻访经历、安葬地、安葬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寻踪。
志愿军烈士知多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抗美援朝战争馆”,是展示志愿军烈士功绩的地方。
笔者独自站立在“志愿军烈士墙”前,怀着崇敬的心情,凝视着墙上的数字。
“志愿军烈士墙”的上方镶嵌着29个金光大字:“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英名和光辉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志愿军烈士墙”的中间花环中标明了志愿军烈士人数:183108人。
“志愿军烈士墙”的两旁分别标注了30个省、市、自治区牺牲的志愿军人数:福建1173人;甘肃1259人;云南1604人;江西3258人;辽宁13,374人;山东19,766人;吉林18,499人;四川21,051人;湖南11,541人;河北11,853人;河南11,048人;江苏8444人;青海56人;重庆9468人;安徽6375人;北京1551人;湖北7183人;广西3418人;黑龙江8683人;山西5488人;内蒙古1995人;陕西3387人;广东3307人;海南91人;宁夏441人;贵州2957人;浙江3361人;上海1576人;天津808人;新疆93人。
这是目前最新公布的志愿军烈士人数。
在此之前,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人数有过多种说法。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中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
但没有单独公布志愿军牺牲人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当代中国一抗美援朝战争》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和负伤36万余人,也没有单独说明牺牲的志愿军人数。
笔者还从有关资料中查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根据解放军卫生勤务部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损失情况是:战斗和事故死亡11.8万人,负伤38.3万人,患病后送医45.5万人;失踪2.56万人。
另据后方医院统计,伤员有2.16万人不治身亡,还有部分患病者病死。
在韩已发现180具遗体18万抗美援朝烈士寻踪183108名战士生命的付出,让近代以来中国军队屡战屡败的屈辱成为历史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辉9月22日上午8时,万家团圆的中秋节,本刊记者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战争馆”,看到“志愿军烈士墙”的上方镶嵌着29个金光大字:“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英名和光辉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志愿军烈士墙”的中间花环中标明了志愿军烈士人数:183108。
“志愿军烈士墙”的两旁分别标注了30个省区市牺牲的志愿军人数:福建1173人;甘肃1259人;云南1604人;江西3258人;辽宁13374人;山东19766人;吉林18499人;四川21051人;湖南11541人;河北11853人;河南11048人;江苏8444人;青海56人;重庆9468人;安徽6375人;北京1551人;湖北7183人;广西3418人;黑龙江8683人;山西5488人;内蒙古1995人;陕西3387人;广东3307人;海南91人;宁夏441人;贵州2957人;浙江3361人;上海1576人;天津808人;新疆93人。
这是目前最新公布的志愿军烈士人数。
“叫化和龙王比宝”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人数有过多种说法。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公布的数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
但没有单独公布志愿军牺牲人数。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当代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牺牲和负伤36万余人。
也没有说明牺牲的志愿军人数。
本刊记者还从有关资料中查到了这样一组数字:根据解放军卫生勤务部统计,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损失数是:战斗和事故亡11.8万人,负伤38.3万人,患病后送45.5万人;失踪2.56万人。
另据后方医院统计,伤员有2.16万人不治身亡,患病者有1.32万人病死。
按以上数字,战后统计志愿军总计有14.8万人牺牲。
2000年10月16日,《解放军报》提供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共伤亡36万余人,阵亡171687人。
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曾多方搜集资料,最初统计烈士数字是171669人,这些都是能查到姓名的志愿军烈士。
据纪念馆研究员张中勇介绍,从上世纪末开始,“抗美援朝纪念馆”通过民政部下发通知,同时派员下到除西藏外的全国480多个地级市2670个县区单位,从地方最基本的县区民政烈士名单里面,逐一进行核对。
该馆2006年公布的数字是志愿军直接战斗牺牲人数为183108人。
这一数字与军事博物馆公布的志愿军烈士数字相吻合,也是截至目前最具权威的数字。
就志愿军与美军伤亡对比情况,本刊记者曾采访抗美援朝战争云山战斗中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骑兵第一师的主攻师师长、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汪洋。
这位当年的志愿军第39军116师师长对本刊记者说:“抗美援朝战争,美军伤的多,死的少;我军牺牲的多,受伤的少。
原因是美军重武器多,命中后,很少受伤,大都致命,因此我军死亡率高。
我军使用的轻武器多,命中后,一般受伤率高,死亡率少。
”本刊记者对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与美军的装备进行了对比,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有如天壤之别——美军1个步兵师的装备包括:坦克149辆,装甲汽车35辆,高射炮64门,155口径榴弹炮18门,105口径榴弹炮54门,火箭筒607门,无后坐力炮、化臼炮、迫击炮、六○炮共343门。
总计各种火炮1086门、轻重机枪1008挺。
可拥有航空兵50余架飞机的支援。
火焰喷射器、自动步枪、卡宾枪等短兵器,比人还多,装在中、小型吉普车上,随时补给。
这是当时达到现代化高峰的机械化部队。
志愿军1个步兵师的装备包括:马拉山炮12门,轻迫击炮、92步兵炮、六○炮共计40余门。
坦克数量是零,飞机数量是零。
汽车只有几辆,轻、重机枪150挺。
全师短兵器绝大部分是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冲锋枪、卡宾枪只有一些干部才有,就连手榴弹也仅有1000枚。
毛泽东称这是“叫化和龙王比宝!”然而,正是在这样装备对比悬殊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和受其指挥的韩国军队。
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军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交战双方最后将战线稳固在“三八线”上,迫使“联合国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1953年7月27日,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上签字,确定“三八线”为临时军事分界线。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中说: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公布的数字显示: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军109万余人(朝鲜人民军歼敌13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多人,击落击伤敌机1万余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064多辆,击沉击伤敌军舰艇257艘,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各种炮7695门。
1953年10月23日,美联社发表的17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的损失数字为1474269人。
1976年韩国国防部编写出版的《韩国战争史》披露的数字是1168160人。
1995年,美国官方在华盛顿修建了朝鲜战争死亡者纪念墙,将每个死者姓名都刻到墙上,共计54246人。
约18万烈士长眠朝鲜坐在本刊记者面前的志愿军老兵叫曹家麟。
他1950年10月入伍,是原志愿军第67军文化教员、作训参谋,退休前任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培训交流部主任。
他业余从事志愿军烈士考察已经10年,对安葬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情况了如指掌。
2000年、2004年、2009年,曹家麟先后3次以志愿军老战士名义到朝鲜访问,对安葬在朝鲜的志愿军烈士墓进行了考察。
曹家麟介绍,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牺牲183000多人,除少数团以上干部和著名战斗英雄运回国内葬在沈阳、丹东等烈士陵园外,大约有18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
曹家麟对当年自己服役的67军的志愿军烈士情况更为熟悉:“据我所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烈士遗体基本上是在作战地区附近安葬的,我所在的67军主要是在金城地区。
朝鲜停战后的1954年5月,志愿军总部召开了修建烈士陵园工作会议。
会后,67军在军师两级组成了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和办公室,从当年6月初至11月底,在金城地区7440平方公里的地区内,在查对烈士、制碑(均为水泥墓碑,在碑上刻有烈士姓名)、制棺、选址修建和移葬等程序中,尽量改造原有陵园墓地,少建新陵园,相对集中,67军共接收和查出烈士陵园墓地1271处,烈士20116名,移动烈士4582名,制棺4531口,补充制作墓碑19980块,修建陵园墓地373处。
此外,54军在金城地区有4个烈士陵园,共安葬了1468名烈士。
”曹家麟曾走访当年负责志愿军烈士陵墓建设的原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助理员刘秀峰。
刘秀峰从陵园筹建到1957年奉命回国,一直负责烈士的安葬工作。
根据志愿军政治部的要求,所属部队均建立了完整的烈士陵园墓地档案:1.每个陵园墓地均印制了《陵园墓地埋葬情况登记表》,内容包括陵园位置图、烈士墓地安葬分布图、安葬顺序、编号和烈士名册,包括姓名、功模、部别、职务和原安葬地;2.以师为单位绘制了烈士陵园墓地位置分布图,每座陵园墓地位置、编号、烈士数和无名烈士数均标在地图上。
当时还请朝鲜同志帮助拍摄了一部纪录片。
目前,这些志愿军烈士陵园的档案资料存放在解放军档案馆。
曹家麟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志愿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在朝鲜的安葬情况。
中国人民志愿军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共12人,当年生者只有彭德怀、杨育才、胡修道;烈士李家发、伍先华、许家朋、杨春(微博)增安葬在朝鲜,杨根思、黄继光、孙占元、邱少云、杨连弟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李家发是曹家麟在67军的战友,金城反击战役中,李家发以胸膛堵住敌暗堡射孔而壮烈牺牲,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人民英雄”的称号,朝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李家发牺牲后安葬在朝鲜江原道昌道郡榆昌里志愿军烈士陵园,编号为金356。
这里还安葬了志愿军67军排以上军官、战斗英雄和功臣120人。
1954年10月,李家发烈士的父亲李继成随贺龙元帅担任总团长的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访问朝鲜,来到榆昌里志愿军烈士陵园,看望长眠在这里的儿子。
2009年10月27日,应朝鲜朝中友好协会邀请,曹家麟和11名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亲人组成的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赴朝鲜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
代表团中有李家发烈士的妹妹李家英,访问期间,曹家麟陪同李家英专程祭奠了李家发。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距上甘岭不远的江原道金化郡九峯里,有一个志愿军烈士陵园,那里长眠着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伍先华、许家朋、杨春增和他们的16848位战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成立了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中国政府拨出专款,用于陵园建设,在朝鲜建起了八处志愿军中心烈士陵园,它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云山志愿军烈士陵园、价川志愿军烈士陵园、长津湖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上甘岭志愿军烈士陵园、金城志愿军烈士陵园、新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
由于抗美援朝战争作战地域广,战线拉得长,战场情况复杂,以上八处烈士陵园,不可能将志愿军烈士全部安葬,很多烈士仍分散葬在朝鲜各地。
除以上八处志愿军烈士陵园外,朝鲜还修建了62处志愿军墓地,建有243个烈士合葬墓,将分散在各地的大部分志愿军烈士,集中安葬于这些烈士合葬墓中。
2009年10月5日上午,在朝鲜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代表团全体成员等专程前往平壤以东约100公里处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
1958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也曾来到这里。
志愿军陵园群山环抱、满目苍翠。
温家宝沿着240级青石台阶拾阶而上。
这240级台阶象征着240万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将士。
一层陵门门楣上镌刻着郭沫若手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碑亭梁枋四面有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罗盛教等志愿军英雄像。
温家宝、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在朝中资机构、华侨和留学生敬献的花圈摆放在志愿军战士铜像前。
温家宝上前轻轻整理花圈缎带。
缎带上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全体人员肃立默哀。
随后,温家宝来到毛岸英烈士墓前献上花束。
他对着毛岸英的塑像说:“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国人民来看望你。
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幸福了。
你安息吧。
”安葬在国内的烈士“除抗美援朝战争初期著名志愿军英雄和团以上干部牺牲后运回祖国安葬外,一些负伤的志愿军官兵回国治疗身亡者也在祖国进行了安葬。
”曹家麟对本刊记者说。
国内安葬志愿军烈士比较集中的有三处,它们是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赤壁市志愿军烈士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