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物工程育种
- 格式:pptx
- 大小:343.92 KB
- 文档页数:32
植物细胞工程1。
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子,下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过程,②表示的是过程,X代表的是,③表示的是过程。
(2)图中从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有两条,具体通过哪条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最后获得的来自未成熟花粉的完整植株都称为植株(甲)。
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花粉具有。
(3)对植株甲用处理,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乙),否则植株甲只有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才能产生后代(丙)。
这种育种方法的优势是。
2.(2019全国Ⅲ)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②③④⑤⑥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
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为植物细胞具有。
(2)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
(3)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
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这种繁殖方式属于繁殖。
3。
下图为A、B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的方法是。
步骤②常用的化学试剂是,之后(“是”或“否”)需要筛选。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物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其中步骤④是。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是获得新的杂种植物,与A、B两种植物相比,该杂种植物是新物种的原因是. (3)培育该杂种植物的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
4.紫杉醇是红豆杉细胞中产生的一种高效抗癌物质,在植物体中含量极低。
为取代从天然植株中提取紫杉醇的方式,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来获取,其过程为:获取红豆杉外植体→消毒→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
《CRISPR-Cas9介导的无外源基因插入的马铃薯基因编辑体系》篇一CRISPR-Cas9介导的无外源基因插入的马铃薯基因编辑体系一、引言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CRISPR/Cas9系统已成为生物工程领域中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
该技术为农业育种、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其中,马铃薯作为全球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基因编辑体系的研究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CRISPR/Cas9介导的无外源基因插入的马铃薯基因编辑体系,以期为马铃薯的遗传改良和农业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二、CRISPR/Cas9技术概述CRISPR/Cas9是一种基于DNA识别的基因编辑技术,它能够精准地剪切DNA序列,并允许研究人员通过同源重组或非同源末端连接等机制实现特定基因的插入、删除或突变。
CRISPR/Cas9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在植物基因编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无外源基因插入的马铃薯基因编辑体系在马铃薯的基因编辑过程中,无外源基因插入的编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该体系通过CRISPR/Cas9技术实现对马铃薯内源基因的精确剪切和编辑,避免了外源基因插入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和遗传不稳定性问题。
首先,研究人员需要针对马铃薯的目标基因进行设计,并构建相应的CRISPR/Cas9表达载体。
通过将表达载体导入马铃薯细胞中,实现内源基因的剪切和编辑。
在编辑过程中,需确保剪切位点的精确性,以避免对其他非目标基因造成影响。
此外,还需要优化编辑条件,以提高编辑效率和准确性。
四、应用与前景无外源基因插入的马铃薯基因编辑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该体系,研究人员可以实现对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如抗病性、抗虫性、耐旱性等。
此外,该体系还可用于研究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代谢途径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基础生物学问题。
五、挑战与展望尽管无外源基因插入的马铃薯基因编辑体系具有诸多优点,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专题17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细胞全能性中溯源考向一植物细胞工程【母题来源】2022年浙江卷【母题题文】下列关于菊花组织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自然生长的茎进行组培须用适宜浓度的乙醇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消毒B.培养瓶用专用封口膜封口可防止外界杂菌侵入并阻止瓶内外的气体交换C.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带菌量低且营养丰富D.不带叶片的菊花幼茎切段可以通过器官发生的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答案]D【试题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解析]A、自然生长茎段的消毒属于外植体消毒,先用70%酒精,再用无菌水清洗,再用5%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最后再用无菌水清洗,A错误;B、培养瓶用专用封口膜封口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并不影响气体交换,B错误;C、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比较松软,持水性也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叶片的生长,C错误;D、不带叶片的菊花茎的切段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分化出芽和根这种器官发生的途径形成完整的菊花植株,D正确。
故选D。
【命题意图】本部分内容以选考的形式出现,2道选考题,考生任选1道做答,对试题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
考查的重点知识为植物细胞工程、主要有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技术流程。
一般以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新冠肺炎核酸检测),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作为载体,利用多种工程共同解决生产生活实际的类型比较常见。
【命题方向】在对选修3的考查中,植物细胞工程是重要考点之一,考查的内容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展望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呈现会结合科技前沿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也可能结合基因工程工程结合在一起。
专题16 植物细胞工程专题分析➢题型解读本专题常结合动物细胞工程进行综合性考查,常出现在简答题中的某一问。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考向分析围绕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进行考查,重点考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答题技巧作答本专题时,需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并牢记课本的重要知识点,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形成思维定势,从而迅速准确的作答。
对点训练一、单选题1.(2023·辽宁·模拟预测)马铃薯普通栽培种是同源四倍体,这使得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变得十分困难。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为马铃薯育种提供了可行的育种方案。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苗,使植株具备抗病毒的能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B.利用普通马铃薯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马铃薯C.利用原生质体融合实现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充分利用遗传资源D.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获得有用的突变体【答案】A【详解】A、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的是脱毒苗,但脱毒苗并不具有抗病毒的能力,A错误;B、由题可知,马铃薯是四倍体,其花粉含有2个染色体组,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后的植株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C、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通过有性方式繁殖后代,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生物之间的细胞融合,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充分利用遗传资源,C正确;D、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比较旺盛,利用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育种,可以显著提高变异频率,获得有用的突变体,D正确。
故选A。
2.某种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代表4个不同培养阶段。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属于体细胞胚发生途径,此过程涉及植物组织的脱分化和再分化B.甲阶段和乙阶段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不同,但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相同C.丙阶段,将丛状苗分株后移栽到只有生长素没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生根D.丁阶段,试管苗移栽前需在蛭石和珍珠岩等介质上锻炼,增强对低湿、弱光的适应能力【答案】C【详解】A、图示过程为器官发生途径,A错误;B、甲阶段和乙阶段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不同,B错误;C、与发芽培养基相比,诱导根分化需要较低的细胞分裂素浓度,可以只有生长素没有细胞分裂素,C正确;D、试管苗移栽前需在蛭石和珍珠岩等介质上锻炼,增强对低湿、强光的适应能力,D错误。
•甘肃省常年播种面积40多万hm2,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0%,列西北五省区第一位;地处甘肃中部的定西地区是全省乃至全国比较集中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2001年播种面积达19.l万hm2,约占全省面积的1/2。
该区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深厚的黄土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具有生产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马铃薯的平均单产高于全国水平,是国内主要的优质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是筛选培育优良品种、繁殖脱毒种薯和生产优质商品薯的理想地区之一。
1、现有工作基础和已开展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马铃薯也由抗旱救灾作物发展成为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作物,特别是1996年定西地委、行署将马铃薯确定为“四大支柱”产业之后,甘肃金芋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专用型品种的引进、脱毒苗(薯)优质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研究、脱毒苗快繁、脱毒原原种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原种网棚扩繁、种薯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现已建成260m2的组培室,800m2的科研、病毒检测和品质分析测试实验楼,1000m2的自然光照培养室,30000m2的高效节能温室,600m3的蓄水池和10000m2雨水集流场,667hm2防虫网棚原种生产基地和333.5万hm2一级种薯扩繁基地。
现已具备年生产脱毒苗2000万株,脱毒原原种3000万粒的能力,成为全国较大的专用型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初步建成了集茎尖脱毒、脱毒苗快繁、病毒检测、原原种(微型薯)和原种生产的一整套技术体系,研究、提出完善了脱毒苗和原原种生产的技术规程。
在脱毒苗生产中针对不同季节,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不同的培养基;在脱毒微型种薯生产中,改进了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液配方,基本解决了无基质栽培(雾培)法生产微型薯的烂薯等问题。
将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无土栽培高效快繁技术与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开发,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脱毒微型种薯的产业化模式。
马铃薯液体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液体培养基是一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培养和生物工程领域。
它以马铃薯为主要成分,配合其他营养物质,能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马铃薯液体培养基配方。
一、主要成分:1. 马铃薯提取物:马铃薯是马铃薯液体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它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基础物质。
2. 葡萄糖:葡萄糖是一种简单的糖类,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碳源,提供能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3. 酵母提取物:酵母提取物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元素。
4. 水解酪蛋白:水解酪蛋白是一种含有丰富氨基酸的蛋白质,可以作为微生物的氮源,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5. 水解酵母蛋白:水解酵母蛋白是经过酵母蛋白水解处理后得到的产物,它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提供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6. 氯化钠:氯化钠是培养基中的无机盐,能够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离子平衡。
7. 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是一种无机盐,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磷源,参与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二、配方及制备方法:1. 马铃薯液体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下面是一种常用的配方:- 马铃薯提取物:200g/L- 葡萄糖:20g/L- 酵母提取物:5g/L- 水解酪蛋白:5g/L- 水解酵母蛋白:5g/L- 氯化钠:5g/L- 磷酸二氢钾:2g/L- 蒸馏水:适量2. 制备方法:(1) 将马铃薯削皮切块,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煮沸3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马铃薯提取物。
(2) 将葡萄糖、酵母提取物、水解酪蛋白、水解酵母蛋白、氯化钠和磷酸二氢钾按照配方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3) 将上述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搅拌溶解,然后冷却至室温。
(4) 将马铃薯提取物过滤后的液体加入步骤(3)中的溶液中,搅拌均匀。
(5) 用蒸馏水调整培养基的体积,使得最终浓度符合配方要求。
土豆发芽及生长过程中的生物技术应用土豆,学名马铃薯,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
那么,土豆是如何从一颗种子发芽、生长,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呢?这其中就涉及到了许多生物技术的应用。
我们得从土豆的发芽说起。
当一颗土豆被种入土壤中,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它的发芽。
生物技术在这里的作用,就是通过研究土豆的发芽机制,从而创造出更适应环境的土豆品种,提高其发芽率。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改变土豆的基因序列,使其更抗旱、抗病,从而在恶劣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
在土豆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需要大量使用农药,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而生物技术提供了一种更为环保的解决方案。
通过基因工程,科研人员可以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土豆品种,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自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还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土豆害虫的天敌,来降低害虫的数量。
当土豆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便开始结出土豆。
此时,生物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检测土豆的生长状况,以便在最佳时机收获。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豆田的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从而为农民提供准确的收获时间建议。
当我们把土豆从田地中收获回家后,如何储存也是一个问题。
生物技术在这里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将土豆的储存时间延长。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改变土豆的呼吸作用,使其在储存过程中消耗的养分更少,从而延长其储存时间。
总的来说,生物技术在土豆的发芽、生长、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储存等环节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提高了土豆的产量和品质,还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我国土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土豆产业将会更加繁荣昌盛,为人类提供更多美味的食物。
土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涉及到许多生物技术的应用。
从发芽到生长,再到收获和储存,生物技术在每个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昭通市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昭通市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稳定。
在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昭通市马铃薯的生产和发展。
一、问题分析1. 杂交育种技术不成熟昭通市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在育种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技术难题,例如杂交率低、育种周期长、遗传稳定性差等问题。
2. 品种选育瓶颈目前,昭通市马铃薯选育的品种较为单一,抗性弱、适应性差,使得昭通市马铃薯在面临各种病虫害和环境压力时难以取得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3. 资金不足由于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昭通市缺乏足够的育种经费,限制了马铃薯杂交育种的进展。
4. 人才短缺杂交育种技术需要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来引领和推动,然而昭通市的人才储备并不足够,这也制约了昭通市马铃薯杂交育种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研发针对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应加强科研力量,加大资金投入,开展一系列的杂交育种技术研发,提高杂交率、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遗传稳定性,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打下基础。
2. 多元化品种选育针对品种选育瓶颈问题,应该加大品种资源采集和改良力度,优化育种技术,利用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培育具有抗病、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高昭通市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 加大经费投入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鼓励企业和政府加大支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项目基金等方式,为马铃薯杂交育种技术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
4. 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人才短缺的问题,应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和引进,鼓励高水平的科研人才来昭通市参与马铃薯杂交育种的研究工作,提高昭通市马铃薯杂交育种的科研水平。
三、结语昭通市马铃薯杂交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马铃薯的块茎组织培养的研究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132班组长:林伟平组员:温楚婷凌琦雯刘钰荧一,实验目的(1)以马铃薯的块茎为材料,研究经过器官分化或愈伤组织增殖与再分化途径,获得较多的试管苗,掌握植物快速繁殖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2)观察和分析不同糖类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器官分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组织培养体系中,从外植体形成再生植株有不同的再分化途径,会受到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糖的影响。
植物的快速无性繁殖是指以合适的外植体为起始材料,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合适的培养技术,在有限的空间,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植株的技术。
三,实验材料,试剂与器具(1)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2)试剂:实验十一配制的各种培养基母液,蔗糖,葡萄糖,琼脂,蒸馏水,1mol/LHCl,1mol/LNaOH,HgCl或次氯酸钠,吐温20,75%乙醇或20g/L新洁尔灭,无菌水等。
(3)器具:高压灭菌锅,分析天平,酸度计,光照培养箱,微波炉,冰箱,培养架,果酱瓶,烧杯(1000mL,500mL,100mL,50mL),移液管,量筒,不锈钢镊子,剪刀,解剖刀,脱脂棉,培养皿,称量纸,记号笔,标签纸,药匙,玻璃棒,洗耳球,洗瓶,电炉,酒精灯四,实验内容1,确定培养基配方,MS+2,4-D1.0mg/L+6-BA1.0mg/L+8g/L琼脂+不同浓度的葡萄糖/不同浓度的蔗糖(分别为1%,2%,3%,4%的葡萄糖或蔗糖)3,移液与溶化:将所需的各储存母液按顺序摆放好,将洁净的量筒,烧杯,移液管,玻璃棒,漏斗等放在指定的位置,准备好蒸馏水及瓶盖,包装纸等,取100mL小烧杯一只,用50mL 量筒量取大量元素,用各母液专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微量元素母液,铁盐母液,有机附加物母液,2,4-D母液,6-BA母液。
取1000ml烧杯一只,先用量筒取100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记号笔画好液位线,将蒸馏水倒出一半,准确称取8g琼脂倒入烧杯中,置于电炉煮沸,待琼脂完全溶化后,加入10g葡萄糖,充分溶解后,将准备好的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附加物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母液混合物倒入烧杯中,用蒸馏水将盛过母液混合物的小烧杯洗三次,一并倒入1000mL烧杯中,加热至沸腾,将烧杯远离火源,并加蒸馏水定容至设定的液位线。
有关马铃薯的介绍1、《马铃薯育种学》孙慧生本书是结合了作者30多年来的育种科研和实践积累,以及“六五”至“九五”期间参与国际马铃薯育种攻关各单位的科研成果,并吸取了国外近年来的先进理论与技术编著的。
本书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马铃薯资源和育种成就的基础上,阐述了马铃薯育种的一般原理,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丰富的育种资源,并根据中国马铃薯生产中急需解决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详述了对真菌性晚疫病、细菌性青枯病、多种主要病毒,以及马铃薯实生种子和杂种优势利用。
在育种方法方面,介绍了远缘杂交,分解育种法,轮回选择与群体改良育种和生物工程等新的育种途径。
本书内容丰富,观点明确,立论科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引用文献广泛。
适宜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马铃薯育种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2、《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赖凤香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专家编著。
主要内容包括: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马铃薯与环境的关系,马铃薯品种简介,马铃薯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马铃薯病虫害及其防治,马铃薯的贮藏,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马铃薯多熟制搭配栽培技术及马铃薯的产业开发等。
内容系统丰富,可操作性强。
适合广大农民、受精科技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阅读,也可作为农业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3《马铃薯淀粉生产技术》陈奇伟本书由黑龙江省讷河市银河淀粉集团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奇伟等编著。
书中介绍了马铃薯及其淀粉的特性与经济价值;马铃薯的预处理、解碎、浆料加工、清浆精制、精浆脱水、淀粉干燥整理、参量控制、防止褐变、用水处理和质量监控等生产技术;马铃薯淀粉生产线的设计方法,马铃薯淀粉小型生产的工艺流程、机器设备及生产要领;预糊化淀粉和交联淀粉等马铃薯变性淀粉的生产实用技术。
全书内容系统、语言通俗,文图并茂,技术实用,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便于学习使用。
它对于搞好马铃薯淀粉生产、提高马铃薯种植与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3个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的批复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关于报送农业部东北地区春小麦科学观测实验站等5个项目初步设计的请示》(黑农委计发〔2016〕17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承担的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为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克山分院未来发展需要,项目建设单位整体搬迁,原则同意项目建设地点由齐齐哈尔市克山县科研路二段49号变更为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沈江路农场局医院西侧原河道管理处办公楼。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改造117平方米实验室的通风、空调和电气,配套动力电专线安装200米,购置超低温冰箱及冻存管理系统、超高速冷冻离心机、蛋白纯化分析系统、倒置荧光显微镜、植物光合测定仪、活细胞工作站、遗传分析系统、生物大分子分析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电泳仪、荧光定量PCR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多功能酶标仪各1台(套)。
核定项目概算总投资79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29.2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70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30.26万元,预备费29.49万元。
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71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72万元。
建设期2年。
下一步在施工图阶段,项目建设单位要明确供电等级、用电负荷、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室内外空气参数,并对冷热负荷、冷热平衡进行计算,绘制通风空调平面布置图,以保障工程建设的准确、安全。
二、原则同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承担的农业部东北地区春小麦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挂藏室200平方米、农机具库房100平方米、农资库房100平方米、小麦抗旱棚300平方米、小麦赤霉病精准鉴定棚300平方米、深水机井2眼、田间砂石路1200平方米,购置植物光合测定仪、叶面积仪、自动气象站、显微镜、冷冻干燥机、细胞破碎仪、低温冰箱、台式离心机、全自动化学分析仪、高精度冠层测温仪、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土壤养分测定仪等仪器设备各1台(套),购置小麦收割机、田间施药机具、农用皮卡、拖拉机、种子精选机等农机具各1台(套),建设物联网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
马铃薯组织培养马铃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Potato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progress07级生物工程何丽芳摘要:当马铃薯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 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文就组织培养在马铃薯育种上的理论体系,应用现状,未来展望做一论述。
发展历史,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愈伤组织Potato organization, callus cultivating virus-free formed when the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 somatic cell mitosis chromatin vision of the delay than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group, offspring variation, up to 500 times ,if variation in training process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s will be higher. Therefore, Tissue culture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ssisted breeding,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of mutation breeding in an effective way for YingYangTi breeding, potato crop better effects. This paper tissue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otato breeding, theory system, application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doan argument.Keywords: potato tissue culture callus前言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属茄科茄属植物! 常见的育种途径有: 常规二倍体杂交法,四倍体水平的品种间杂交法,远缘种间杂交法 ,2n配子利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