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17 MB
- 文档页数:66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课程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明确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并认为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他指出:“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是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过去,我们往往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复辟资本主义”加以反对,这种做法在实践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1980年5月,针对一些人因为党的政策调整而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种种困惑和疑虑,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时,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
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①在他看来,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
在当代中国,通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总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根本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任务要求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经济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政治方面,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法治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文化方面,我们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方面,我们要坚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民中心发展思想,注重民生工作,解决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方面,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要求我们在经济、国防、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在经济方面,我们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国防方面,我们要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
在外交方面,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文化方面,我们要加强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导入新课】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提问学生)通过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廓清了不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讲授新课】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
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因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图片说明)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关系落后或超越生产力的水平,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过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由于当时认为公有制程度越高越好,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了简单排斥的做法,使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这不但没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改革,下气力多方面地改变了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开辟了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图片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它同通常说的社会主义基本特征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背景要求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这个理论怎样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有何重大政治、理论和实践意义?重点难点:(1)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根本问题,完整把握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及其重大意义。
(2)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特点及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内容的相互关系。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背景材料:[材料1] 2009年11月9日,多国政要集聚德国参加柏林围倒塌20周年纪念的纪念活动,并以推倒模具围墙来重现20年前的一幕。
1961年柏林墙的建立,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
而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则意谓着自由化、民主化、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呼声已沛然莫之能御。
2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看法有什么新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组调查数据。
在柏林围墙倒塌20周年的此刻,美国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针对美欧13国1万5千人所做的广泛民调,数据显示:有6个国家的多数人民对自由民主的热情降低,有8个国家则对自由经济失去了以前的狂热。
在东德人里,虽有六成三的人认为过去20年里生活有改善,但也有相当可观的比例认为生活甚至比以前更差。
在斯洛伐克,有高达九成七的人认为只有政客商人得利;认为普通百姓得利的竟低到只有二成一。
至于俄国,居然有高达五成八的人认为苏联的解体是件不幸的事。
[材料2] 英国广播公司(BBC)国际台在柏林墙倒塌20周年之际进行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所不满,仅有11%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效果积极正常且无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