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照明详细说明
- 格式:ppt
- 大小:1.95 MB
- 文档页数:49
建筑照明工程施工规范灯具安装与电路布线建筑照明工程施工规范灯具安装与电路布线对于建筑照明效果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规范和步骤,以确保照明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一、灯具安装灯具安装是建筑照明工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进行灯具安装前,必须先对灯具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并对灯具进行必要的保护以防损坏。
灯具的安装位置应与设计图纸一致,并要求安装牢固,确保不会因为震动等原因导致灯具的脱落。
在进行灯具安装时,必须按照产品说明书和相关标准要求正确连接电源线,并保证线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灯具的接线必须采用绝缘良好、接触可靠的连接器,并避免出现线路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
此外,还应将线路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交叉干扰和杂散信号。
二、电路布线电路布线是建筑照明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照明效果和使用安全。
在进行电路布线前,需详细了解建筑布局、照明设计和灯具类型等信息,并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电路划分。
在进行电路布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布线,确保电路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 避免电路过载和线路短路,合理分配负荷;3. 防止电路干扰,避免信号干扰和杂音;4. 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如采用合适的线缆规格、防火措施等。
在进行电路布线时,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确保线路的绝缘和接地良好,切勿出现漏电和电击等安全隐患;2. 合理选择线缆,并充分考虑线缆的导电能力和耐高温性能;3. 保证线路的可维护性,如设置合适的检修口、标识等,以方便维修和维护。
三、施工注意事项在进行建筑照明工程施工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范施工,如穿戴好防护装备,避免发生意外事故;2.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确保施工效率和质量;3. 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保持施工区域整洁有序,确保施工安全;4. 定期进行施工检查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总结:建筑照明工程施工规范灯具安装与电路布线是确保照明效果和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建筑照明规范建筑照明规范是制定建筑物内外照明设计与施工的标准,主要包含照明工程规划、灯具选择与安装、照明控制、照明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照明规范的制定旨在保障建筑物的照明质量,提升视觉舒适度和工作效率,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确保照明安全。
首先,照明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进行照明工程规划。
包括根据建筑类型和使用功能确定照明需求,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布局、使用者的需求和环境因素,分析照明目标和要求,确定照明区域划分和照明亮度等级。
同时,还需要考虑使用场景和照明形式,设计有关照明装置,如窗帘、遮阳装置等,制定照明设计方案,明确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
其次,照明规范要求根据照明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灯具,并确保其正确安装。
根据不同照明需求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合的灯具类型,如白炽灯、荧光灯、LED灯等,并满足国家关于能效标准的要求。
在安装过程中,要根据灯具的特点和使用环境,合理选择安装位置和方式,保证灯具安全可靠,同时避免影响照明效果。
此外,照明规范还规定了照明控制的要求。
照明控制包括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
手动控制主要通过开关、调光器等设备实现,要求控制器的位置便于使用和维护。
自动控制则通过感应器、亮度调节器等设备实现,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照明亮度和开关。
照明规范要求根据不同功能区域和使用需求,合理设置控制设备和调节方式,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提升能源利用率。
最后,照明规范还规定了照明效果的要求。
照明效果包括照度、色温、色彩还原指数等方面。
照度是指照明区域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要根据照明需求和使用要求,确定不同区域的照度等级。
色温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线的颜色,要求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色温,以提升视觉效果和舒适度。
色彩还原指数是指光源对物体颜色还原的能力,要求灯具能够保证物体颜色的真实度和准确性。
总结而言,建筑照明规范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照明质量和能效表现,保障使用者的需求和安全,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维护的成本而制定的。
照明规范包括照明工程规划、灯具选择与安装、照明控制和照明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行业施工规范建筑物照明设计与施工要求建筑行业施工规范——建筑物照明设计与施工要求一、引言建筑照明设计与施工是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美观性和舒适性,同时也能够节约能源、降低环境影响。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照明设计与施工的要求,以确保施工满足相关标准与规范。
二、照明设计要求1. 室内照明设计要求1.1 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如办公室需要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商业建筑需要突出商品陈列等。
1.2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活动特点,合理设置照明布局和光照强度,以保证室内空间的均匀照明,避免出现明暗差异和眩光问题。
1.3 合理选择和搭配灯具,考虑灯具的功率、色温和显色指数,以满足功能需求,并营造适宜的照明氛围。
1.4 室内照明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合理设置采光窗和天窗,提高自然光利用率,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2. 室外照明设计要求2.1 室外照明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外立面、周边环境和功能需求,选用适宜的照明手段,如立柱灯、投光灯、景观灯等。
2.2 各类照明设施的布局要合理,以保证路灯的亮度和均匀度,避免出现黑暗角落和频繁的明灭造成视觉疲劳。
2.3 室外照明设计应避免光污染,合理控制灯光的投射范围和亮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和环境的影响。
2.4 考虑照明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设计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以便进行定时或感应控制,提高照明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三、照明施工要求1. 照明设备安装1.1 照明设备安装前应对施工场地进行检查,确保基础设施完善,满足设备安装要求。
1.2 安装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建筑物结构和装饰,避免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1.3 安装灯具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位置、高度和角度的调整,以获得最佳的照明效果。
2. 电气设备安装2.1 所有电气设备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电气安全。
2.2 电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相关要求,尽量避免路线交叉和暴露在外,减少意外损坏的风险。
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是对建筑物内部电力照明系统的安装、调试和验收提出要求的详细规定。
本标准旨在保障建筑物内部电力照明系统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同时提高建筑物照明效果,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下面将从工程施工和验收两个方面对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的标准进行详细说明。
一、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施工标准1. 施工前准备在进行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包括布线设计、照明设备选型等内容。
同时,施工方案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电力照明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 材料选用在施工过程中,应选用合格的电线电缆、灯具、开关插座等电气材料,确保其质量与性能符合要求。
同时,应注意材料的防护,避免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受到损坏。
3. 施工质量要求在安装电力照明系统时,应保持线路布局合理,避免交叉干扰;灯具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照明效果良好。
此外,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场秩序,避免污染和损坏建筑结构。
4. 安全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安全验收,确保电力照明系统的正常运行。
验收内容包括线路连接是否牢固、灯具是否正常亮灭、开关插座是否灵活可靠等。
同时,应进行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等安全检测,确保工程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二、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验收标准1. 照明效果验收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完成后,应进行照明效果验收。
验收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评估照明系统的亮度、均匀性、色温等指标,确保照明效果符合标准要求。
2. 安全可靠性验收在照明效果验收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安全可靠性验收。
验收人员应检测电路连接是否牢固、灯具是否正常工作、开关插座是否灵活等,确保系统安全可靠,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 文件资料验收最后,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的验收还包括相关文件资料的验收。
验收人员应核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材料合格证等文件,确保工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通过建筑物电力照明工程施工和验收标准的严格执行,可以有效保障建筑物内部电力照明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照明效果,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5D501《建筑物照明设施安装》修编说明修编背景随着建筑物照明设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原有的《建筑物照明设施安装》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照明设施的安装和维护需要。
为了适应新技术和满足市场需求,本次修编即是为了对现行标准进行细化、更新和完善。
修编目的本次修编旨在规范建筑物照明设施的安装,促进照明设施的安全、高效、节能和环保运行,提高建筑物照明设施的品质和可靠性。
通过修编,进一步推动照明设施行业的良性发展,满足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需求。
修编内容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需求,本次修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安装要求:对各类照明设备的安装细节和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包括灯具的安装位置、灯具的电气连接、灯光的色温和亮度等。
同时,针对不同建筑物类型和用途进行特殊要求的制定。
2. 线路布置要求:明确各类照明设施的线路规划和布置要求,包括线缆敷设、线路的划分和绝缘等。
同时,建立合理的线路保护和维护机制,确保照明设施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3. 能效要求:对照明设施的能源消耗进行要求,推广节能型照明设备的选用和使用,引导行业发展向低碳、环保方向转变。
4. 环保要求:规定建筑物照明设施的环保要求,指导使用环保材料和照明配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 安全要求:明确建筑物照明设施的安全要求,包括配电、布线、安装工艺等方面,确保用户安全使用照明设施。
6. 检测和验收要求:规定照明设施的检测和验收程序,确保照明设施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修编期望与影响通过本次修编,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期望和影响:1. 提高照明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 促进照明设施的节能和环保,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3. 统一照明设施的标准和规范,减少市场混乱,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4. 便于管理和维护照明设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推动照明设施行业的创新发展。
结束语本次修编是建筑物照明设施安装标准的重要调整和完善,对于提升建筑物照明设施的品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照明技术交底建筑照明技术交底建筑照明技术交底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方与业主或设计单位之间进行的关于照明技术的详细交流和说明。
本文档旨在对建筑照明技术交底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1. 交底内容建筑照明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1. 照明设计方案:详细说明照明设计方案,包括照明布置、灯具种类、灯光效果等。
1.2. 用光计算:对照明设计方案进行用光计算,确定照明效果和照度要求。
1.3. 灯具参数:说明所选用的灯具的参数,包括功率、光通量、色温等。
1.4. 控制系统:介绍照明控制系统的种类和功能,例如调光、调色等。
1.5. 照明设备安装和调试:说明照明设备的安装方式和调试方法。
1.6. 照明材料选配:详细介绍照明材料的选配原则和标准。
1.7. 照明验收标准:明确照明工程验收的标准和要求。
2. 交底流程建筑照明技术交底应遵循以下流程:2.1. 召开交底会议:由施工方组织召开建筑照明技术交底会议。
2.2. 交底材料准备:施工方准备详细的照明技术交底材料,并提前分发给与会人员。
2.3. 交底内容说明:由施工方负责对交底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解读。
2.4. 答疑解惑:与会人员有任何疑问和意见,可提出并由施工方进行答疑解惑。
2.5. 确认交底内容:与会人员对交底内容进行确认,并签署交底确认单。
3. 交底记录建筑照明技术交底应做好详细的交底记录,包括以下要点:3.1. 交底会议纪要:记录交底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和主要内容。
3.2. 交底确认单:记录与会人员签署的交底确认单,确认交底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3. 答疑解惑记录:记录交底会议中答疑解惑的内容和结果。
3.4. 交底材料备份:交底材料应妥善备份和保存,方便日后查阅和核对。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建筑照明技术交底时,应注意以下事项:4.1. 清晰明了:交底内容应以清晰明了的语言进行说明,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难懂的术语。
4.2. 沟通顺畅:交底会议应保障各方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和沟通,确保照明技术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项目灯具安装设计工程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路XX号3. 工程规模: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万平方米,共XX栋楼,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功能区域。
4. 工程业主: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 设计单位:XX建筑设计研究院二、设计依据1. 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和法规2. 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和工程资料3. 设计单位内部技术文件和管理制度三、设计原则1. 安全可靠:确保灯具安装质量和使用安全,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
2. 节能环保:采用节能灯具,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
3. 经济合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4. 美观大方:灯具造型与建筑风格相协调,营造舒适、美观的室内外环境。
四、灯具安装设计要求1. 室内灯具安装设计(1)光源选择:根据不同功能区域,选择合适的照明光源,如LED、荧光灯、卤素灯等。
(2)灯具类型:根据室内空间特点,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如吊灯、壁灯、落地灯、吸顶灯等。
(3)照明方式:采用多种照明方式相结合,如直接照明、间接照明、混合照明等,以满足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
(4)照度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室内各区域的照度值,确保照明效果。
(5)灯具间距:根据灯具类型和照度要求,合理确定灯具间距,保证照明效果。
2. 室外灯具安装设计(1)光源选择:采用节能、长寿命的光源,如LED、高压钠灯等。
(2)灯具类型:根据室外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如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景观灯等。
(3)照明方式:采用均匀照明,确保道路、广场、景观等区域的照明效果。
(4)照度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室外各区域的照度值,保证照明效果。
(5)灯具间距:根据灯具类型和照度要求,合理确定灯具间距,保证照明效果。
五、施工要求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熟悉设计图纸,明确灯具安装设计要求。
2. 施工现场应保持整洁,施工人员应遵守施工现场安全规定。
3.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灯具安装质量。
地下室低压照明布置方案地下室临时照明系统采取低压灯泡(36V、100W)。
本工程地下部分东西距离较长,考虑到线路损耗所以在地下室东西二侧入口各设置一个低压照明箱(含变压器)。
变压器可将380/220v变为36v安全电压供照明。
输入级装设30mA/2P小型漏电保护断路器。
变压器外壳和低压36V一侧应接地保护。
36v输出端设短路保护断路器或熔断器。
36v照明线路可用瓷瓶架线敷设,或采用穿难燃线管敷设。
灯具应采用防水灯头,或带护网的的防水灯具。
配用36V灯泡。
以上设备应按照明功率大小选择变压器和导线。
1、线路布置本工程地下室部分1轴至22轴长约160米,A至N轴宽为90米。
以10至11轴的中间为中心线分为东西两段,东西两段长度各为80米,东段低压照明线路由东段两台低压照明箱接入,西段低压照明线路由西段两台低压照明箱接入。
低压照明箱分别由室外东西两侧二级箱接入。
2、灯具布置灯具布置详细布置请见附图,东西两段低压照明,每段二级箱出线至低压照明配电箱,每个低压照明配电箱各设5个回路,每个回路共设置18盏60W灯泡。
3、线路计算3.1 低压侧36V配电计算已知电压U为36V,每个灯泡的功率为60w,白炽灯的功率因素cosφ为1。
则每个灯泡流经的电流I=P/U=60/36=1.67A。
每个回路为18盏灯,每个回路的电流I总=1.67×18=30A。
根据电流选择电缆截面,根据载流量表,我们拟选择2×4mm2电缆,一根作为火线,一根作为零线,因为是36V低压配电,考虑到变压器有产生故障的概率,所以不设置地线,因为一旦变压器故障,会使地线带上220V电压,容易对人身体造成致命伤害。
根据上述计算及地下室低压照明回路的分布带的载荷都一样,所以低压照明配电箱每个回路的出线均选择2×4mm2电缆敷设。
每个单元设一个低压照明配电箱共5个回路。
3.2变压器至低压照明配电箱出线电缆的选择已知每个灯泡的功率为60w,每个回路各设置灯具18×3=54盏。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照明设计和灯光效果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的照明设计和灯光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照明需求,还能够加强建筑的美感和氛围。
本文将从建筑物照明设计的原则、灯光效果的分类以及应用举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物照明设计的原则1. 功能性原则:建筑物的照明设计应首先满足实际使用的功能需求。
无论是居住、商业还是公共建筑,照明系统都应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确保人们的正常活动和工作。
2. 节能性原则:节约能源是照明设计的重要方面。
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能有效降低用电量,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3. 舒适性原则:照明设计应考虑到人们的舒适感受。
不仅需要适宜的亮度,还需要合适的颜色温度和光线分布,以确保光线的柔和、均匀,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4. 安全性原则:建筑物的照明设计需要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夜间或不良天气条件下,照明系统应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以便人们能够正常行走和辨认周围环境。
二、灯光效果的分类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设计风格,照明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灯光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1. 基础照明:基础照明是建筑物中最基本的照明需求,用于提供整体的照明亮度,使人们可以正常活动和工作。
常见的基础照明包括天花板或墙壁上的主灯具,可以采用白色光源以保证亮度。
2. 强调照明:强调照明用于突出建筑物的设计要素或特定区域。
通过使用特定的灯光方向和角度,可以将光线聚焦在需要强调的地方,使其在整个空间中显得突出而引人注目。
3. 装饰照明:装饰照明主要用于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和氛围。
通过采用不同色彩、形状和光线效果,可以使建筑物在夜间或特殊场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
4. 可调光照明:可调光照明是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来调节灯光亮度的照明系统。
通过调节灯光的亮度,可以在节能的同时实现不同的光线效果,从而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
三、灯光设计的应用举例1. 商业建筑:在商业建筑中,照明设计需要兼顾实用性和装饰性。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1 总则为在建筑照明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满足建筑功能需要,有利于生产、工作、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节能环保、维护方便,促进绿色照明应用,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装饰的居住、公共和工业建筑的照明设计.建筑照明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绿色照明 green lights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视觉作业 visual task在工作和活动中,对呈现在背景前的细部和目标的观察过程.光通量 luminous flux根据辐射对标准光度观察者的作用导出的光度量.单位为流明lm,1lm=1cd1sr.对于明视觉有:式中:dΦeλ/dλ——辐射通量的光谱分布;Vλ——光谱光视效率;Km——辐射的光谱视效能的最大值,单位为流明每瓦特lm/W.在单色辐射时,明视觉条件下的Km值为683lm/Wλ=555nm时.发光强度 luminous intensity发光体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是该发光体在该方向的立体角元dΩ内传输的光通量dΦ除以该立体角元所得之商,即单位立体角的光通量.单位为坎德拉cd,1cd=1lm/sr.亮度 luminance由公式L=d2Φ/dAcosθdΩ定义的量.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式中:dΦ——由给定点的光束元传输的并包含给定方向的立体角dΩ内传播的光通量lm;dA——包括给定点的射束截面积m2;θ——射束截面法线与射束方向间的夹角.照度 illuminance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Φ除以该面元面积dA所得之商.单位为勒克斯lx,1 lx=1 lm/m2.平均照度 average illuminance规定表面上各点的照度平均值.维持平均照度 maintained average illuminance在照明装置必须进行维护时,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参考平面 reference surface测量或规定照度的平面.在其表面上进行工作的平面.需要识别的物体和细节.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表面上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条件下新装时在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或平均亮度之比.为照亮整个场所而设置的均匀照明.为照亮工作场所中某一特定区域,而设置的均匀照明.特定视觉工作用的、为照亮某个局部而设置的照明.由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组成的照明.为提高指定区域或目标的照度,使其比周围区域突出的照明.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照明.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失效而启用的照明.应急照明包括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用于确保疏散通道被有效地辨认和使用的应急照明.用于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应急照明.用于确保正常活动继续或暂时继续进行的应急照明.非工作时间,为值班所设置的照明.用于警戒而安装的照明.在可能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安装的标识照明.在以一定频率变化的光照射下,观察到物体运动显现出不同于其实际运动的现象.由电致固体发光的一种半导体器件作为照明光源的灯.用曲线或表格表示光源或灯具在空间各方向的发光强度值,也称配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光源功率所得之商,简称光源的光效.单位为流明每瓦特lm/W.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也称灯具光输出比.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其所输入的功率之比.单位为流明每瓦特lm/W.规定表面上的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符号是U0.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的能力的视觉现象.由视野中,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存在的发光体所产生的眩光.产生不舒适感觉,但并不一定降低视觉对象的可见度的眩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用于度量处于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用于度量体育场馆和其他室外场地照明装置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由视野中的反射引起的眩光,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看见反射像所产生的眩光.视觉对象的镜面反射,它使视觉对象的对比降低,以致部分地或全部地难以看清细部.灯具出光口平面与刚好看不见发光体的视线之间的夹角.与参考标准光源相比较,光源显现物体颜色的特性.光源显色性的度量.以被测光源下物体颜色和参考标准光源下物体颜色的相符合程度来表示.光源对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的第1~8种标准颜色样品显色指数的平均值.通称显色指数,符号是Ra.光源对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选定的第9~15种标准颜色样品的显色指数,符号是Ri.当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黑体的色品相同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为此光源的色温.亦称“色度”.单位为开K.当光源的色品点不在黑体轨迹上,且光源的色品与某一温度下的黑体的色品最接近时,该黑体的绝对温度为此光源的相关色温,简称相关色温.符号为Tcp,单位为开K.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色度系统所表示的颜色性质.由色品坐标定义的色刺激性质.表示颜色色品坐标的平面图.每个三刺激值与其总和之比.在X、Y、Z色度系统中,由三刺激值可算出色品坐标χ、y、z.表征一批光源中各光源与光源额定色品的偏离,用颜色匹配标准偏差SDCM表示.光源在给定点燃时间后的光通量与其初始光通量之比.在入射辐射的光谱组成、偏振状态和几何分布给定状态下,反射的辐射通量或光通量与入射的辐射通量或光通量之比.单位面积上一般照明的安装功率包括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等附属用电器件,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表示房间或场所几何形状的数值,其数值为2倍的房间或场所面积与该房间或场所水平面周长及灯具安装高度与工作面高度的差之商.度量物体年累积接受光照度的值,用物体接受的照度与年累积小时的乘积表示,单位为每年勒克斯小时lxh/a.3 基本规定照明方式和种类照明方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工作场所应设置一般照明;2 当同一场所内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应采用分区一般照明;3 对于作业面照度要求较高,只采用一般照明不合理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4 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采用局部照明;5 当需要提高特定区域或目标的照度时,宜采用重点照明.▲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照明方式可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和重点照明.本条规定了确定照明方式的原则.1 为照亮整个场所,均应采用一般照明;2 同一场所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为节约能源,贯彻照度该高则高、该低则低的原则,应采用分区一般照明;3 对于部分作业面照度要求高,但作业面密度又不大的场所,若只采用一般照明,会大大增加安装功率,因而是不合理的,应采用混合照明方式,即增加局部照明来提高作业面照度,以节约能源,这样做在技术经济方面是合理的;4 在一个工作场所内,如果只采用局部照明会形成亮度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视觉作业,故不应只采用局部照明;5 在商场建筑、博物馆建筑、美术馆建筑等的一些场所,需要突出显示某些特定的目标,采用重点照明提高该目标的照度.照明种类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室内工作及相关辅助场所,均应设置正常照明;2 当下列场所正常照明电源失效时,应设置应急照明:1需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2需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设置安全照明;3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3 需在夜间非工作时间值守或巡视的场所应设置值班照明;4 需警戒的场所,应根据警戒范围的要求设置警卫照明;5 在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设置障碍照明.▲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确定照明种类的原则.2 本条规定了应急照明的种类和设计要求.1备用照明是在当正常照明因电源失效后,可能会造成爆炸、火灾和人身伤亡等严重事故的场所,或停止工作将造成很大影响或经济损失的场所而设的继续工作用的照明,或在发生火灾时为了保证消防作用能正常进行而设置的照明.2安全照明是在正常照明因电源失效后,为确保处于潜在危险状态下的人员安全而设置的照明,如使用圆盘锯等作业场所.3疏散照明是在正常照明因电源失效后,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而需要对人员进行安全疏散时,在出口和通道设置的指示出口位置及方向的疏散标志灯和为照亮疏散通道而设置的照明.3 值班照明是在非工作时间里,为需要夜间值守或巡视值班的车间、商店营业厅、展厅等场所提供的照明.它对照度要求不高,可以利用工作照明中能单独控制的一部分,也可利用应急照明,对其电源没有特殊要求.4 在重要的厂区、库区等有警戒任务的场所,为了防范的需要,应根据警戒范围的要求设置警卫照明.5 在飞行区域建设的高楼、烟囱、水塔以及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航道上等,对飞机的安全起降可能构成威胁,应按民航部门的规定,装设障碍标志灯;船舶在夜间航行时航道两侧或中间的建筑物、构筑物等,可能危及航行安全,应按交通部门有关规定,在有关建筑物、构筑物或障碍物上装设障碍标志灯.照明光源选择照明光源选择当选择光源时,应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并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或效能、寿命等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在选择光源时,不单是比较光源价格,更应进行全寿命期的综合经济分析比较,因为一些高效、长寿命光源,虽价格较高,但使用数量减少,运行维护费用降低,经济上和技术上是合理的.照明设计应按下列条件选择光源:1 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2 商店营业厅的一般照明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重点照明宜采用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极管灯;3 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应按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4 旅馆建筑的客房宜采用发光二极管灯或紧凑型荧光灯;5 照明设计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除外.▲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本条是选择光源的一般原则.1 细管≤26mm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光效高、寿命长、显色性较好,适用于灯具安装高度较低通常情况灯具安装高度低于8m的房间如办公室、教室、会议室、诊室等房间,以及轻工、纺织、电子、仪表等生产场所.2 商店营业厅宜用细管≤26mm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代替粗管>26mm荧光灯,以节约能源;小功率的金属卤化物灯因其光效高、寿命长和显色性好,可用于商店照明.发光二极管灯具有光线集中,光束角小的特点,更适合用于重点照明.近年来半导体照明技术快速发展,然而产品尚未成熟,在诸如颜色一致性、色漂移以及光生物安全等诸多领域还存在争议;且根据美国能源部半导体照明在通用照明领域的节能潜力Energy Savings Potential of Solid-State Lighting in General Illumination Applications报告预计,发光二极管灯需到2020年才能逐步成为室内照明应用中的主流照明产品之一见表1.因此本次标准修订中,对于办公室等室内空间暂不将发光二极管灯作为推荐使用光源.注:市场份额按照流明乘以小时来进行计算.3 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通常情况灯具安装高度高于8m应采用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或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具有显色性好、光效高、寿命长等优点,因而得到普遍应用,而高压钠灯光效更高,寿命更长,价格较低,但其显色性差,可用于辨色要求不高的场所,如锻工车间、炼铁车间、材料库、成品库等.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具有高光通、寿命长、高显色性等优点,特别是其可瞬时启动的特点,克服了金属卤化物灯或高压钠灯再启动时间过长的缺点.4 发光二极管灯和紧凑型荧光灯比白炽灯和卤钨灯光效高、寿命长,用于旅馆的客房节能效果非常显着.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2011年发布了“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要求: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为过渡期,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00W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60W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为中期评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15W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炽灯,或视中期评估结果进行调整.通过实施路线图,将有力促进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健康发展,取得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故建筑室内照明一般场所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但在特殊情况下,其他光源无法满足要求需采用时,应采用60W以下的白炽灯.应急照明应选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应急照明采用荧光灯、发光二极管灯等,因在正常照明断电时可在几秒内达到标准流明值;对于疏散标志灯可采用发光二极管灯.而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达不到上述的要求.照明设计应根据识别颜色要求和场所特点,选用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显色性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显色指数高的光源,如采用Ra大于80的三基色稀土荧光灯;显色指数要求低的场所,可采用显色指数较低而光效更高、寿命更长的光源.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选择的照明灯具、镇流器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是国家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它要求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强制性产品认证,是通过制定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程序,对列入目录中的产品实施强制性的检测和审核.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没有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没有按规定标明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不得出厂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我国把室内普通照明灯具、镇流器都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或效能高的灯具,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荧光灯灯具、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和发光二极管灯灯具的最低效率或效能值,以利于节能,这些规定仅是最低允许值.传统的荧光灯灯具、高强度气体放电灯能够单独检测出光源和整个灯具所发出的总光通量,这样可以计算出灯具的效率;但发光二极管灯不能单独检测出发光体发出的光通量,只能计算出整个灯具所发出的总光通量,因此总光通量除以系统消耗的功率就得到了效能.这些值是根据我国现有灯具效率或效能水平制订的.各种场所严禁采用触电防护的类别为0类的灯具.▲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从2009年1月1日起,现行国家标准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 强制性国标开始正式实施,0类灯具已停止使用.按该标准给出灯具防电击分类为0类、Ⅰ类、Ⅱ类和Ⅲ类.0类灯具已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因为这种灯具仅依靠基本绝缘来防护直接接触的电击,而不能绝缘失效使灯具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导致间接接触的电击.0类灯具停止使用,就只能选用Ⅰ、Ⅱ和Ⅲ类灯具.实际应用最多的是Ⅰ类灯具,Ⅰ类灯具除基本绝缘外,还有一种附加措施,即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连接PE线以接地.而具有双层绝缘或加强绝缘的Ⅱ类灯具,和采用安全特低电压SELV供电的Ⅲ类灯具则使用较少,多用于局部照明如台灯、工作灯、手提灯等.灯具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特别潮湿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措施的灯具;2 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场所,应采用相应防腐蚀要求的灯具;3 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4 多尘埃的场所,应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5X的灯具;5 在室外的场所,应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的灯具;6 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震动、摆动较大场所应有防震和防脱落措施;7 易受机械损伤、光源自行脱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场所应有防护措施;8 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 有洁净度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并应满足洁净场所的相关要求;10 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外线灯具或无紫外线光源.▲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本条为几种特殊照明场所,分别规定了对采用光源、灯具的要求,其依据是:1 在特别潮湿的场所当光源点燃时由于温度升高,在灯具内产生正压,而光源熄灭后,由于灯具冷却,内部产生负压,将潮气吸入,容易使灯具内积水.因此,规定在特别潮湿场所应采用相应要求的灯具.2 不同腐蚀性物质的环境,灯具选择可参照行业标准化工企业腐蚀环境电力设计规程HG/T 20666-1999的规定,该规程规定了不同腐蚀环境的灯具类型.3 在高温场所,宜采用带散热构造和措施的灯具,或带散热孔的开敞式灯具.4 在多尘埃的场所,应选择防尘型灯具IP5X或尘密型灯具IP6X.6 在震动和摆动较大的场所,由于震动对光源寿命影响较大,甚至可能使光源或附件自动松脱掉下,既不安全,又增加了维修工作量和费用,因此,在此种场所应采用防震型软性连接的灯具或防震的安装措施,并在灯具上加保护网或灯罩防护膜等措施,以防止光源或附件掉下.7 光源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或自行脱落,而导致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应采用有保护网的灯具.如高大工业厂房等场所.8 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规定;在有火灾危险场所使用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9 在有洁净要求的场所,应安装不易积尘和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以有利于保持场所的洁净度,并减少维护工作量和费用.10 在博物馆展室或陈列柜等场所,对于需防止紫外线作用的彩绘、织品等展品,需采用能隔紫外线的灯具或无紫外线光源.直接安装在普通可燃材料表面的灯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GB 的有关规定.镇流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电感镇流器;2 对频闪效应有限制的场合,应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3 镇流器的谐波、电磁兼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 和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7743的有关规定;4 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配用节能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用电子镇流器.▲ 点击收起条文说明本条说明选择镇流器的原则:1 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电感镇流器,不应配用功耗大的传统电感镇流器,以提高能效.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7896节能评价值的要求.2 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可减少频闪的影响,高频电子镇流器,通常用几十千赫兹频率的电流供给灯管,其频闪影响大大降低.3 电子镇流器采用半导体器件,容易带来电磁干扰和高次谐波,而当前这类产品使用量很大,生产企业众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对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测量仪表的骚扰以及其他不良后果,因此强调选用的电子镇流器应符合电磁兼容性、谐波发射限值的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4 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的功耗比普通电感镇流器低很多,其节能效果明显.这类光源的电子镇流器尚不够稳定,暂不宜普遍推广应用,对于功率较小的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可配用电子镇流器,目前这种产品的质量多数能满足要求.在电压偏差大的场所,采用高压钠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时,为了节能和保持光输出稳定,延长光源寿命,宜配用恒功率镇流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一般是与灯具装在一起的,但有时由于安装、维修上的需要或其他原因,也有分开设置的.此时,触发器与灯具的间距越小越好.当两者间距大时,触发器不能保证气体放电灯正常启动,这主要是由于线路加长后,导线间分布电容增大,从而触发脉冲电压衰减而造成的,故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符合制造厂家对产品的要求.4 照明数量和质量照度照度标准值应按 lx、1 lx、2 lx、3 lx、5 lx、10 lx、15 lx、20 lx、30 lx、50 lx、75 lx、100 lx、150 lx、200 lx、300 lx、500 lx、750 lx、1000 lx、1500 lx、2000 lx、3000 lx、5000 lx分级.▼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1 视觉要求高的精细作业场所,眼睛至识别对象的距离大于500mm;2 连续长时间紧张的视觉作业,对视觉器官有不良影响;3 识别移动对象,要求识别时间短促而辨认困难;4 视觉作业对操作安全有重要影响;5 识别对象与背景辨认困难;6 作业精度要求高,且产生差错会造成很大损失;7 视觉能力显着低于正常能力;8 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高.▼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1 进行很短时间的作业;2 作用精度或速度无关紧要;3 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较低.▼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注:作业面邻近周围指作业面外宽度不小于的区域.▼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作业面背景区域一般照明的照度不宜低于作业面邻近周围照度的1/3.▼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表维护系数。
建筑照明设计照明方式和种类3基本规定3.1照明方式和种类3.1.1照明方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作场所应设置一般照明;2当同一场所内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照度要求时,应采用分区一般照明;3对于作业面照度要求较高,只采用一般照明不合理的场所,宜采用混合照明;4在一个工作场所内不应只采用局部照明;5当需要提高特定区域或目标的照度时,宜采用重点照明。
3.1.2照明种类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室内工作及相关辅助场所,均应设置正常照明;2当下列场所正常照明电源失效时,应设置应急照明:1)需确保正常工作或活动继续进行的场所,应设置备用照明;2)需确保处于潜在危险之中的人员安全的场所,应设置安全照明;3)需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出口和通道,应设置疏散照明。
3需在夜间非工作时间值守或巡视的场所应设置值班照明;4需警戒的场所,应根据警戒范围的要求设置警卫照明;5在危及航行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上,应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设置障碍照明。
3.2照明光源选择3.2.1当选择光源时,应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并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或效能、寿命等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3.2.2照明设计应按下列条件选择光源:1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2商店营业厅的一般照明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重点照明宜采用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极管灯;3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应按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4旅馆建筑的客房宜采用发光二极管灯或紧凑型荧光灯;5照明设计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除外。
3.2.3应急照明应选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3.2.4照明设计应根据识别颜色要求和场所特点,选用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
3.3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3.3.1选择的照明灯具、镇流器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第1篇一、工程概况1.1 项目名称:_______1.2 项目地点:_______1.3 项目业主:_______1.4 施工单位:_______1.5 施工工期:_______1.6 施工范围:_______1.7 施工内容:_______二、施工准备2.1 施工组织2.1.1 施工队伍组成: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质检人员等。
2.1.2 施工人员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照明亮化专业知识、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培训。
2.1.3 施工现场布置: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区域安全、整洁、有序。
2.2 材料设备2.2.1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提前准备各类照明灯具、电缆、支架、连接件等材料。
2.2.2 设备准备: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如高空作业平台、升降机、电缆敷设机等。
2.3 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2.3.1 熟悉施工图纸,明确照明亮化系统的设计要求。
2.3.2 收集相关技术文件,如产品说明书、安装手册等。
三、施工工艺3.1 施工流程3.1.1 施工准备阶段:完成施工图纸会审、材料设备准备、施工人员培训等。
3.1.2 施工阶段: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照明灯具安装、电缆敷设、支架安装、控制系统调试等。
3.1.3 竣工验收阶段:完成施工质量验收,确保照明亮化系统符合设计要求。
3.2 施工方法3.2.1 照明灯具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和安装位置。
(2)按照灯具安装规范,进行固定和接线。
(3)确保灯具安装牢固、接线正确、无遗漏。
3.2.2 电缆敷设(1)按照设计图纸,确定电缆敷设路径。
(2)根据电缆类型和敷设方式,选择合适的敷设工具。
(3)确保电缆敷设整齐、无扭曲、无损伤。
3.2.3 支架安装(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
(2)按照支架安装规范,进行固定和调整。
(3)确保支架安装牢固、水平、垂直。
3.2.4 控制系统调试(1)按照设计要求,连接照明灯具和控制设备。
建筑外立面照度标准1. 引言建筑外立面的照度标准是确保建筑外墙面上的照明亮度符合人类活动和安全需求的重要指标。
本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统一的指导,确保建筑外立面照明的合理性、有效性和节能性。
2. 术语与定义2.1 建筑外立面:指建筑物外墙面的整体。
2.2 照度:指单位面积上的光照通量。
3. 照度标准3.1 办公区域:建筑外立面的照度应保持在200至500 lux之间。
3.2 商业区域:建筑外立面的照度应保持在200至1000 lux之间。
3.3 居住区域:建筑外立面的照度应保持在100至300 lux之间。
3.4 公共区域:建筑外立面的照度应保持在300至1000 lux之间。
3.5 运输枢纽和安全区域:建筑外立面的照度应保持在500至1500 lux之间。
4. 测量方法4.1 照度测量应该在夜间进行,确保周围环境的亮度对照度值的影响较小。
4.2 测量应该在建筑外立面的典型位置进行,确保结果具有代表性。
4.3 使用照度计进行测量,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5. 照明设备选择和布置5.1 选择具有高效能和长寿命的照明设备,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减少维护成本。
5.2 布置照明设备时应考虑建筑外立面的形状和结构,以确保照明能够均匀、无阴影地覆盖整个外墙面。
5.3 照明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6. 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6.1 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前提下,应采用节能型照明设备。
6.2 结合建筑外立面的特点,采用光控制系统和节能调光设备,以确保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最大化。
6.3 对于大型建筑项目,应进行能源效果评估,以找到最佳的照明解决方案。
7. 引用标准[在此处引用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例如:GB/T 20145-2006《建筑外立面照明设计规范》]8. 附录[在此处提供有关照度计使用和照度测量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本建筑外立面照度标准的提出旨在确保建筑外墙面的照明满足人类活动和安全需求,同时鼓励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第1篇一、工程概述本工程为XX建筑项目,位于XX市XX区XX路XX号。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万平方米,包含地下车库、商业区、办公区及住宅区。
本次施工方案针对强电照明系统进行详细规划,确保照明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二、施工依据1. 国家及地方相关电力设施安装标准及规范。
2. XX建筑项目强电照明设计图纸。
3. XX建筑项目强电照明设备清单。
4. XX建筑项目强电照明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 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电工、质检员等。
- 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掌握相关施工技能和安全知识。
2. 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备清单,准备所需的照明设备、电线电缆、开关插座、灯具等。
- 对所有材料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3. 工具准备:- 配置施工所需的电工工具、测试仪器、安全防护用品等。
4. 现场准备:-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环境整洁、安全。
- 设置临时用电线路,确保施工用电安全。
四、施工工艺1. 施工流程:- 施工测量与放线- 照明设备安装- 线路敷设与接线- 照明系统调试与验收2. 施工细节:(1)施工测量与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测量和放线。
- 使用专业仪器进行精确测量,确保线路走向符合设计要求。
(2)照明设备安装- 安装灯具、开关、插座等设备时,应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
- 确保设备固定牢固,连接可靠。
(3)线路敷设与接线- 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线路敷设方式(如明敷、暗敷等)。
- 使用合格的电线电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接线。
- 线路敷设应整齐、美观,并做好防护措施。
(4)照明系统调试与验收- 安装完成后,对照明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各部分功能正常。
- 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安全性能测试等。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对进场材料进行验收。
2. 施工工艺: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
建筑照明规范建筑照明规范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照明系统,以达到提高视觉舒适度、保护环境和节能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建筑照明规范:1. 照明设计需满足舒适性要求。
光的亮度、颜色和分布应与人眼的适应性相匹配,避免眩光和显色差,保证人眼在各个角度和位置都能获得适当的照明。
2. 照明设计需根据不同区域和活动需求进行灯具选择和布局。
不同区域的功能不同,照明需求也不同。
例如,办公区域需要柔和、均匀的照明,而展览区域需要突出展品的照明。
3. 照明设计需保证室内外照明的无缝衔接。
建筑内外照明的过渡应平稳自然,避免产生明暗交界、明显的光斑和阴影,以确保视觉的连续性。
4. 照明设计需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
合理选择节能灯具,采用自动调光、感应开关等技术手段降低能耗。
避免光污染,减少光扰。
5. 照明设计需考虑建筑外观和景观的照明效果。
建筑的外观和景观的照明设计应与建筑的风格和氛围相协调,营造出独特的夜景效果,增加建筑的美感和吸引力。
6. 照明设计需满足安全要求。
在公共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等区域,应提供足够的照明,确保人员的安全和疏散的顺利进行。
7. 照明设计需符合国家照明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照明设计,确保照明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8. 照明设计需注重细节处理。
对于建筑内的特殊场所和细节部位,如展柜、吧台等,照明需求更为严格,需要经过精细的设计和调试,以保证照明效果的完美呈现。
建筑照明规范的目的是合理、高效、舒适地利用光线,提高建筑环境质量,营造适宜的视觉氛围。
合理的照明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美观度,还能为建筑节能和环保做出贡献。
因此,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照明规范,确保照明系统达到最佳的效果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