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0.56 KB
- 文档页数:3
江西文化遗产类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初探作者:李泽梅况宇翔朱伟红来源:《工业设计》2020年第09期摘要:江西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资源,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和调查法等方法,先对江西现有文化资源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其次对现有的基于江西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品案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分析现有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江西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提出一些建议。
關键词:江西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20)09-0127-021文化创意产品概述文化创意产品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可以是文化创意产业中产出的任何制品或制品的组合。
它可以是由创意人群结合特定文化元素内涵设计开发的制品,包括工业产品、建筑、影视、动漫、表演、广告、服装等。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品可以是创作者运用特定的文化元素设计出带有文化内涵的工业产品,如日常生活用品、家居等。
文化创意产品是一种精神消费产品,是创意者将文化内涵与自身思想创造性结合的物质载体。
它具有商品属性,既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传播精神文化内涵。
2江西文化遗产资源概述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有形的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出土文物、古遗址、墓葬、建筑、艺术品、文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主要包括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民间习俗、文学故事、传统的手工艺、表演艺术、节庆活动等。
2.1江西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析江西省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9处。
江西开发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如西汉海昏侯墓,它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出土文物十分丰富;红色文化是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它不仅拥有井冈山革命遗址等众多的革命遗址,还拥有南昌、瑞金等红色文化名城;江西寺庙佛塔众多,有三清山、龙虎山等古建筑群,对研究道教、佛教文化有着重大影响;瓷都景德镇成立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收藏了考古发掘和后期修复的精美瓷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赣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作者:王家飞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9期关键词:傩面具;赣傩;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赣傩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与现代设计结合,研发一系列具有相当份量的产品,对于促进江西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选取赣傩中最有代表性的面具作为切入点,尝试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去理解、传承、创新,以实践的精神为江西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切实做一点探索。
1赣傩傩,亦称“大傩”,其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有关,意为“迎神赛会,驱逐疫鬼”。
赣傩,又称江西傩,是中国傩文化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
中国的傩文化颇为丰富,包括傩舞、傩戏、傩面具、傩庙、傩兵器等,涉及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学等,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赣傩是中国傩的一部分,既有傩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赣傩始于殷商,两干多年来,虽历经演变,但基本保存了自汉代以来的古傩风貌。
直到今天,除了宫廷傩消失而无法考证之外,江西几乎保存了所有跟傩有关的种类,如官傩、乡人傩、族傩、家傩、游艺傩等,构建了颇有特色的赣傩文化群。
2赣傩面具2.1工艺赣傩面具按照功用可分为傩祭面具和傩舞面具。
祭祀用的面具一般较为庄重、神秘,整体厚重,体量感十足;傩舞面具因考虑到舞蹈时的需要,较为轻巧,形象也更为活泼一些。
这两种面具虽然使用的场合不一样,但其工艺基本一致。
赣傩的制作可以归纳为起师、选材、成胎、绘图、雕刻、打磨、上漆等七道主要工序。
起师是指面具形象的選择,如开山、雷公等;材料则一般选择质地坚实的杨柳木或者香樟木,现在民间多用香樟木,因香樟木是江西的特色资源,有利于突显地域特色;成胎即用斧等工具砍凿出大致的轮廓,也称为粗胎;绘图即用墨色描绘出面具的主体造型、装饰纹样等;雕刻则多采用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打磨是指用砂纸或砂轮平整面具的表面;最后是上漆。
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马虎不得。
2.2寓意不同类型的傩面具,其寓意是不同的。
文化创意产业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集创意、设计、艺术和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产业形态,它对于传承和创新两方面的要求十分重要。
传承是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将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相融合,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则是指在传承基础上,寻求新的思路、新的表达方式,并将其应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创意产业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技艺。
在传统技艺传承中,一方面要尊重传统,保持技艺的原汁原味,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
比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可以通过加入现代设计元素,打造出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又比如传统绘画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造出新的绘画形式和艺术效果。
二、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文化元素的应用。
传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传承是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创新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再造。
例如,在传统节庆活动中,可以开展与艺术、设计和创意结合的相关活动,创造出更具观赏性和参与性的文化节庆形式。
三、艺术表达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密切相关,艺术表达是文化创意产业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形式。
传承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保留和发扬,创新是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改变和创造。
例如,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进行现代艺术舞蹈表演,或者将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创作,都是艺术表达的传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
四、产业模式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涉及到文化和艺术,也涉及到产业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是对传统产业模式的延续和优化,创新是对传统产业模式进行改变和创造。
例如,在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渠道中,传统的实体店面销售可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的全面发展。
又例如,传统的影视产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商业模式创新。
五、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不仅需要有传统技艺和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创新,也需要有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
THE BUSINESS CIRCULATE | 商业流通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一带一路”倡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江西苎麻文化为例邓 菲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06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倡议构想。
始于中国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不是简单的东西方运输货物的商业贸易路线,伴随着不同文明碰撞出的火花,已然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黄金通道,是举世闻名的历史符号,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精神之路。
“一带一路”沿线不仅有着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丰富遗存,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庶宝库。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文交流愈加深入,那么如何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内涵,创新文化旅游品牌就需要加以深入研究。
一、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大契机,助力文旅合作,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2015年10月17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30余座城市在古都开封联合组建“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共同谱写丝路华章。
通过在旅游节庆活动、旅游品牌培育、特色市场开发、旅游客源互送、新媒体宣传和国际旅游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力求能够全方位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加深文化旅游的探讨与交流。
“一带一路”经济带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尚文化同质化的今天,其独特的底蕴和差异化的内涵便显得格外迷人,魅力十足。
基于文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先导效应,助力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外交流与文旅合作,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江西是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产品和主要商品输出地之一,而苎麻文化在江西已经传承了2600余年,在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丹霞”龙虎山的崖墓悬棺发掘的文物中,就有年代最早的苎麻印花布。
非遗文创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发展模式在当今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新的途径,也能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创意元素,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
一、非遗文创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意义1、促进非遗的传承与保护非遗往往面临着传承困难、技艺失传等问题。
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可以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和产品中,使其更贴近大众生活,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从而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创造有利条件。
2、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非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技艺和传统的审美观念,这些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
将非遗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具有独特魅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3、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非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创作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在内容、形式和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4、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通过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非遗文创与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模式1、授权合作模式非遗传承人或相关机构将非遗的知识产权授权给文化创意企业,企业根据授权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
例如,某刺绣非遗传承人将其刺绣图案授权给一家服装企业,用于设计制作时尚的刺绣服装。
2、合作开发模式非遗传承人与文化创意企业共同成立团队,合作开发新的文创产品。
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非遗传承人提供技艺和文化内涵,企业负责设计、营销和推广。
比如,一家陶瓷企业与某位陶瓷非遗传承人合作,共同研发具有创新性的陶瓷工艺品。
3、产业融合模式将非遗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形成新的业态。
比如,将非遗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非遗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将非遗与教育产业相结合,开展非遗培训和教育活动。
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文化创意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文化创意产业以创意为源头,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手段,是高技术化和高文化化的统一体,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
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省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确定了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
伴随着全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历史进程,江西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取得了较大成就,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
但是,由于基础薄弱、意识滞后、经济欠发达,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不有效解决,将成为制约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此,本文针对江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探索更加有力的发展对策,以期推动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内涵辨析(一)文化产业内涵“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瓦尔特·本雅明(德国)《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中。
我国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在实体结构上,可分为市场型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产业。
在发展结构上,可分为基础型文化产业和特色性文化产业。
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有三个层次:一是以生产、销售主体文化产品为主的“核心层次”,如新闻、出版发行、图书、报刊、广播、影视、音像制品等;二是以文化服务为主的“外围层次”,如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戏剧舞蹈演出、体育、娱乐、策划、博物馆、经纪人等;三是向其他产品提供文化附加值的“关联层次”,如文化用品、装潢、装饰、设备、形象设计等。
从产业分类看,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创意产业内涵“创意产业”一词最早由英国人提出来,又译为“创意工业”或“创意经济”。
江西省文旅融合工作总结近年来,江西省文旅融合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江西省文化旅游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江西省在文旅融合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经验,下面就对江西省文旅融合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江西省在文旅融合工作中注重了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创新利用。
通过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整合利用,江西省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如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
这些旅游目的地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江西省在文旅融合工作中加强了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江西省成功推广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地方特色手工艺品、民俗文化体验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另外,江西省在文旅融合工作中还注重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通过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江西省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特色和旅游魅力的产业项目,如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旅游综合体等,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江西省在文旅融合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和经验,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同时也要看到,江西省在文旅融合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文化和旅游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充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推广力度不够大等。
因此,江西省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文旅融合工作的投入,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西省的文旅融合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事业的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西省文化及创意产业科技创新规划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以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应用为载体,将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创新创意,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的实际运作,实现产业化的所有活动的总和。
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强调创意主体以才华和智慧去创造财富;文化产业强调文化的经济价值及其产品的消费价值。
两者相结合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专指文化产业中以创新思想、技巧和技术为核心,运用智慧创造财富,并使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的活动和行业。
加快发展江西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光大赣文化精神,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江西低碳经济发展,促进我省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转型升级,建设江西创新型省份,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发[2009]30号)、《江西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总体要求,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赣府发[2009]29号)精神,充分发挥科技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结合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告、演艺、影视制作、文化娱乐、出版发行、文化会展、文化旅游、网络文化、数字动漫、文物和艺术品、艺术培训、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十二个门类。
一、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的独立产业,又被称为文化产业、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
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内涵。
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迅速崛起,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成为影响地区和城市经济辐射力、带动力的重要因素。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都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评价了十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按文化竞争力从高到低将国家分为四档。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第37卷第6期2016年12月Vol.37,No.6Dec.2016收稿日期:2016-10-1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5BGL217)作者简介:侯景娟(1978-),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究,E-mail :595890601@.通信作者:彭继增(1966-),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E-mail :595890601@.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与市场相结合的现象大多持肯定观点。
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产权较明晰,尤其是知识产权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因此,西方国家的学者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早。
DavidThrosby [1]探讨了文化产业的同心圆模式,并运用大量国外数据实证分析得出,文化产业的文化内容输出就像是一个由核心向外的递减运动。
Lawrence T B [2]界定了文化产业生产和销售的意义,讨论了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雅克·阿塔利指出:“音乐从无形的快乐变为商品,预示了一个由符号构成、贩卖无形物质的社会的到来。
”[3]戴维·思罗斯比提出,“在经济学与文化这两个我们所关注的领域里,尽管起源不同,却都将价值概念视为事物估价的一种表述力一式,不仅在静态或消极意义上,而且在动态或积极意义上,将其视为一种议价或者交易现象。
”[4]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文化产业在我国获得了合法地位,由此文化与市场融合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直到21世纪初,关于文化与市场融合的研究才在我国兴起。
虞汉胤[5]较早认识到,在文化逐步走向市场的背景下,市场是文化改革的真正动力,也是决定文化企事业单位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政府的推动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只有符合市场的推动才能真正推动文化发展。
新媒体时代江西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策略江西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为了保护和开发江西的传统文化,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新媒体时代下的江西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策略。
政府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从业者和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政府还可以通过资金和资源的调配,支持传统文化项目的研究和开发,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和社区组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展览。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一批专业人才和传承人的努力。
应该鼓励学校和高校设立相关的传统文化专业,培养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
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座谈会和展览等活动,普及江西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工具,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简短有趣的呈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要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传统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旅游开发、文创产品设计、演艺表演等活动,打造独具江西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
可以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如与旅游业、餐饮业、酒店业等合作,丰富传统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形式,提高其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文化建筑和艺术品逐渐受到破坏和损坏。
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建筑和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恢复其原有的风貌和价值。
要大力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可以设置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专门机构,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科学保存和修复工作。
江西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需要采取多种策略和措施。
政府在政策和资源的支持下,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培养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
文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迁,文创产业逐渐崛起,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如今在与文创产业的融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将探讨文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既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为其注入了新的创新元素。
1. 文创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改变,文创产业逐渐崭露头角。
文创产业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艺术、设计、手工艺、传媒等,通过将创意和文化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丰富的创意源泉之一,成为文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优秀的文学艺术、精湛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这些传统文化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对于文创产业来说,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其可持续性和感染力,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3. 文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文创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和科技相结合,创造出与时代相符的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
这种融合既包括基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也包括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通过融合,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同时还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4. 文创产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文创产业的推动下,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文创作品中,不仅可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认同,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例如,通过设计师的巧妙创作,传统的绘画艺术可以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现代的服饰、家居用品等产品上,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
这样的传承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让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之更具现实意义和生活价值。
5. 文创产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文创产业还为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创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