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4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送审稿)2009年2月27 日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一般规定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防突管理及培训.........................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节区域验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防突措施钻孔施工管理规定一、区域防突措施钻孔区域防突措施钻孔包括穿层、顺层预抽瓦斯钻孔、控制钻孔、超前探测钻孔、测压钻孔等,由抽采队或探注队负责施工。
1、掘进工作面打钻前由施工单位负责将打钻地点附近浮煤(碴)清净,保证巷道高度达到设计要求,支护牢固完好,并按规定将篦子打好打牢,顶空时必须先处理后再打篦子。
否则,影响正常打钻的,责任由施工单位承担,并对施工单位罚款200元。
2、措施钻孔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将电缆、风、水管路接到位(打钻位置附近不超过10m,岩巷不超过20m),满足正常打钻需要,否则,影响正常打钻的后果由施工单位负责,并对施工单位罚款200元;由施工单位负责挖好泵坑,安装排水泵交抽采队使用和管理,保证打钻排水系统畅通。
3、钻机操作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了解钻机工作原理,熟悉操作程序,持证上岗。
否则,对责任单位罚款300元。
4、钻机必须固定牢靠,点杆打牢背实,确保钻机运行稳定,新稳钻机在运行10分钟后,必须再次检查钻机点杆是否松动,防止钻杆折断或发生其它意外事故,确保打钻安全。
否则,对责任单位罚款300元,对打钻负责人罚款50元。
5、打钻用风不得拆除压风自救专用风管,造成压风自救无风,不得损坏压风自救装置。
否则,对责任单位罚款200元。
6、打钻地点附近(不超过10m)必须安装电话,以便于联系。
否则,对责任单位罚款100元。
7、打钻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施工。
否则,钻孔按报废钻孔处理,并对抽采队罚款200元,对打钻负责人罚款50元。
8、卸钻杆时严禁用锤、管子钳等击打钻杆,所有卸下的钻杆要清理干净,上架码放整齐。
否则,对打钻负责人罚款30元。
9、打钻过程中,要保持施工地点和钻机整洁卫生,风排粉时必须规范使用捕尘器,打钻用水要归槽,搞好文明生产。
否则,对抽采队罚款100元,打钻负责人罚款30元。
10、在解体搬运钻机时,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作业,轻拿轻放,防止撞击、翻倒、损坏钻机零部件,保护好液压元件和管路,以防止煤粉堵塞。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一般规定-3-第一节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鉴定-3-第二节建设和开采基本要求-5-第三节防突管理及培训-9-第三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2-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12-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4-第三节区域防突措施-17-第四节区域措施效果检验-20-第五节区域验证-24-第四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25-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25-第二节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29-第三节工作面防突措施-35-第四节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42-第五节安全防护措施-44-第五章防治岩石与二氧化碳(瓦斯)突出措施-47- 第六章罚则-50-第七章附则-52-附录-53-附录A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表-53- 附录B 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54-附录C 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55-附录D 保护层保护范围的确定-5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已经2009年4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原煤炭工业部1995年1月25日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同时废止。
局长骆琳二○○九年五月十四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煤矿突出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矿井)、有关单位的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以下简称突出)的防治工作,适用本规定。
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范、标准、规定等有关突出防治的内容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出煤层,是指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突出的煤层或者经鉴定有突出危险的煤层。
本规定所称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瓦斯防治培训教案授课人:2021年3月授课主要内容:第一章《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内容第二章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及应对措施第三章煤矿瓦斯的四个重要参数第一章《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内容第一节局部综合防突工作程序和要求第七十五条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工作面预测)是预测工作面煤体的突出危险性,包括井巷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等。
工作面预测应当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进行,经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采掘工作面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第七十六条当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实施工作面防突措施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只有经效果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当措施无效时,仍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出预测超前距或者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
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应当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 2m。
工作面应当保留的最小防突措施超前距为:煤巷掘进工作面 5m,采煤工作面 3m;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 7m,采煤工作面不小于 5m。
每次工作面防突措施施工完成后,应当绘制工作面防突措施竣工图,并标注每次工作面预测、效果检验的数据。
第七十七条井巷揭开突出煤层前,必须掌握煤层层位、赋存参数、地质构造等情况。
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10m 之前,应当至少施工 2 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 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掌握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
当需要测定瓦斯压力时,前探钻孔可用作测压钻孔;若二者不能共用时,则必须在最小法向距离 7m 前施工 2 个瓦斯压力测定钻孔,且应当布置在与该区域其他钻孔见煤点间距最大的位置。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切实贯彻《矿山安全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简称突出)的各项规定,预防突出的发生,防止人身事故,促进煤炭工业的发展,特制定《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有突出危险的全国煤矿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事业单位。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复杂的矿井瓦斯动力现象,到目前为止,对各种地质、开采条件下突出发生的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突出矿井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把防治突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体职工都必须严格执行本《细则》各项规定。
第2条开采突出煤层时,必须采取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防治突出措施的效果检验、安全防护措施的综合措施。
在采用防治突出措施时,应优先选择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如果不具备采取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的条件时,必须采取局部防治突出措施。
为实现防治突出综合措施,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包括计划、技术、财务、器材供应、监督检查等方面有关防治突出的各种管理制度。
第3条有突出矿井的矿务局局长及突出矿井的矿长对防治突出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应定期检查、平衡防治突出工作,解决防治突出所需的劳动力、财力、物力、保证防治突出工作的实施。
矿务局、矿的总工程师对防治突出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实施、检查防治突出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
副局、矿长负责落实所分管的防突工作。
安全监察局长及驻矿安全监察处(站)长负责监督检查。
矿务局、矿的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防治突出工作负责。
区、队、班组长对管辖内的防治突出工作负直接责任。
防突人员对所在岗位的防治突出工作负责。
突出危害严重的矿务局的科研部门必须把防治突出作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
矿务局应对防突科研经费和人员予以保证。
第4条开采突出煤层的矿务局、矿都应设置专门机构,负责掌握突出动态和规律。
填写突出卡片、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治突出措施。
煤矿石门揭煤程序及步骤石门揭煤程序、步骤及要求必须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一、进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及方法方法1:在距煤层法向距离7m―10m范围内施工测压钻孔,进行瓦斯测压预测,并在一定时间内,压力变化小于0.005 MPa/d,测压工作即可结束;否则,应延长测压时间。
方法2:施工取芯钻孔,按取煤心要求取煤芯,及时送相关单位测定原始瓦斯含量。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当瓦斯压力达到0.74Wpa,原始瓦斯含量达到8m3/t,具有突出危险性。
需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完成后,编制“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报告” (二)、区域防突措施第一步:根据实际测定的煤层最大瓦斯压力P、软分层煤的破坏类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等指标、石门地质情况、巷道情况等相关参数,编制区域防突措施专项设计(包括:专项设计、区域措施设计图)。
经矿初审,报公司审批,提出修改意见,经修改后执行。
第二步:根据区域防突设计要求,施工抽放钻孔。
为缩短抽放时间,实行边施工边进行接抽工作。
(完成后,编制“抽采钻孔竣工图”、“抽采评估报告”)(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效果检验方法,临界指标:1、采用测定残余瓦斯含量,通过打钻孔,取煤芯检测。
残存瓦斯含量低于8m3/t。
2、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定K1值。
瓦斯解吸指标K1值<0.5(干煤为0.4)。
采用此方法时,应编制“区域效果检验设计图”和“区域效果检验成果图。
3、测定瓦斯压力。
低于0.74Mpa以上三个指标,其中一个指标达到和超过临界值,或在检测(打钻)过程中钻孔有喷孔等动力现象,均为防突措施无效,则判定该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应当继续采取补打抽放钻孔和继续抽放措施进行消突。
经再次评估后,再重新按以上方法进行效果检验,只有以上三个指标全部低于临界值指标,且在检测过程中钻孔无喷孔等动力现象后,则判定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防突措施有效。
完成后,编制:区域效果检验报告(四)、区域验证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修订前后对照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修订前后对照表第一十二条突出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前,具有独立的、可靠的通风系统;(二)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回风系统。
采区回风巷是专用回风巷;(三)在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米掘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四)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安设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五)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
易自燃煤层的回采工作面确需设置调节设施的,须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六)严禁在井下安设辅助通风机;(七)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第一十三条突出矿井的通风系统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前,具有独立的、可靠的通风系统;(二)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回风系统。
采区回风巷是专用回风巷;(三)严禁突出煤层的任何采掘工作面以及到突出煤层最小法向距其他采掘工作面进行串联通风;(四)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安设有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
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及时判断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突出事故的发生及其可能波及范围的功能;(五)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
易自燃煤层的回采工作面确需设置调节设施的,须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六)严禁在井下安设辅助通风机;(一)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区段内的整个开采块段、两侧回采巷道及其外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
要求钻孔控制回采巷道外侧的范围是: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 ;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m。
以上所述的钻孔控制范围均为沿层面的距离,以下同;(二)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条煤层巷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
该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要求相同;(三)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四)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一)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的钻20m,下帮至少10m ;其15m。
防突管理制度____年____月防突技术管理制度为了规范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管理工作,明确各级领导及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提高我矿防突工作管理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集团公司及矿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矿现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1、防突科必须编制年度、季度、月的防突措施计划,并随生产经营计划一同下发。
2、防突科在采掘工作面开工之前,必须对采掘工作面进行预测预报,提前三天报施工部门。
3、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内的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规定的程序及集团公司规定的预测循环进行作业,先对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采取防治突出措施、进行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只有当所有检验指标都低于临界值后,方可进行预测循环中的掘进工序施工。
4、有突出危险性的采掘工作面,在其开工前____天内,防突科必须首先编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并由矿总工程师____生产、地测、防突、通风、机电、调度、安检等有关部门会审。
其内容必须包含地质资料、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防治突出具体措施及其效果检验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及贯彻执行防治突出措施的责任制,并附有图表。
5、防突部门编制的防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集团公司《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执行细则》及《仟祥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执行细则》等的有关规定。
6、施工单位、施工管理部门在工程开工前必须认真____本-1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必须经指定的有培训资质的培训部门进行防突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14、在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中,防突管理部门必须编制防治突出专门设计,专门设计应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煤方法、通风方式、支护形式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预抽煤层瓦斯、局部防治突出措施等内容,由总工程师____生产、地测、防突、通风、机电、调度、安检等部门进行会审,批准后报集团公司备案。
15、防突部、安检部每周检查一次防突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向总经理和总工程师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焦硐煤矿区域防突措施设计编制单位:防突部编制人:胡大红二0一二年度目录第一章概况 (1)一、巷道基本情况 (1)二、防突设计的依据 (3)第二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4)第一节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4)一、巷帮钻场顺层抽放钻孔设计 (4)二、工作面顺层钻孔设计 (7)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2)一、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指标及临界值 (12)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孔布置及检验 (12)第三节区域验证 (13)一、验证方法 (13)二、验证要求 (13)第三章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3)第一节工作面防突措施 (13)一、工作面浅孔超前抽放设计 (14)二、全岩掘进防突措施 (18)三、注水卸压措施 (19)四、水力压裂措施 (20)五、巷帮钻场掘进防突措施 (21)第二节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效果检验 (22)一、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效果检验临界值 (22)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22)三、钻场突出危险性预测与效果检验 (24)第三节安全防护措施 (25)一、独立通风系统 (25)二、防突风门 (25)三、远距离爆破 (26)四、压风自救系统 (26)五、个体防护 (27)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 (28)一、抽放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8)二、注水安全技术措施 (29)三、水力压裂安全技术措施 (31)四、监测监控 (33)五、机电防爆管理: (33)六、综合防尘 (34)七、避灾路线 (34)八、其它 (34)第五章组织管理措施 (36)第六章煤与瓦斯突出应急预案 (37)附图第一章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焦硐煤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原焦硐煤矿、光华煤矿于2007年5月整合形成,属私营小型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
焦硐煤矿位于纳雍县城北西方向,属纳雍县化作乡所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5′45″—105°36′45″,北纬26°54′45″—26°55′45″。
第一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摘录自<防突规定>)
第三十三条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如我矿一水平-648m、二水平-760m)(如我矿北一6-2
采区、南一6-2采区属于不同采区)
第三十五条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第三十六条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第三十七条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第三十八条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十九条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
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如北一6-2胶带机上山为突出煤层掘进,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现采取工作面预测方法)
第四十条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首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应当对被保护层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及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
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千分之三,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否则,应当对每个预计的被保护区域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此外,若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层间距离、岩性及保护层开采厚度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应当再次进行效果检验和保护范围考察。
(画图,优先开采上保护层,下保护层会破坏煤层整体性,造成回采困难)第四十一条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画图,底抽巷打钻消突的区域防突措施,抽采率达到35%,区域措施效果检验为合格)
第二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摘录自<防突规定>)
第四十二条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者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应当由
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
在试验前和应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预测新方法的研究试验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在试验前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第四十三条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区域预测方法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煤层瓦斯风化带为无突出危险区域;(画图,埋藏最浅部的煤层)
(二)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的规律和对预测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
当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构造带有直接关系时,则根据上部区域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构造线两侧突出危险区边缘到构造线的最远距离,并结合下部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布划分出下部区域构造线两侧的突出危险区;否则,在同一地质单元内,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以上20m(埋深)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如图1);
(三)在上述(一)、(二)项划分出的无突出危险区和突出危险区以外的区域,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
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
预测所依据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表2预测。
表2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
第四十四条采用本规定第四十三条进行开拓后区域预测时,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预测所主要依据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应为井下实测数据;
(二)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的测试点在不同地质单元内根据其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分别布置;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并有测试点位于埋深最大的开拓工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