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1
织金县珠藏镇赣贵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签发:赣贵煤矿煤矿生产技术科二○一二年月日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1、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2、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3、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4、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5、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6、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7、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地区综合防突举措一、地区综合防突举措基本程序和要求突出矿井应该对突出煤层进行地区突出危险性展望。
经地区展望后,突出煤层区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地区展望的地区视为突出危险区。
地区展望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前的地区展望(以下简称开辟前地区展望)和新采区开辟达成后的地区展望(以下简称开辟后地区展望)。
突出煤层地区展望的范围由煤矿公司依据突出矿井的开辟方式、巷道部署等状况划定。
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前,当展望地区的煤层缺乏或许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能够主要依照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周边地区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辟前地区展望。
开辟前地区展望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工程的揭煤作业。
开辟后地区展望应该主要依照展望地区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联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周边地区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辟后地区展望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对已切实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地区的散布规律,并有靠谱的展望资料的,地区展望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行;不然,应该拜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判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地区展望。
地区展望结果应该由煤矿公司技术负责人批正确认。
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时期,以及突出煤层经开辟前地区展望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辟过程中的全部揭煤作业,一定采纳地区综合防突举措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辟前地区展望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辟、准备过程中的全部揭煤作业应该采纳局部综合防突举措。
经开辟后地区展望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一定采纳地区防突举措并进行地区举措成效查验。
经成效查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一定持续进行或许增补分施地区防突举措。
经开辟后地区展望或许经地区举措成效查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一定采纳工作面展望方法进行地区考证。
全部地区防突举措均由煤矿公司技术负责人同意。
地区防突举措应该优先采纳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初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应该对被保护层进行地区举措成效查验及保护范围的实质观察。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区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成为各级政府和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出现,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法律、警务、技术等手段,加强对区域内各类安全威胁的预防和处置,实现区域的安全稳定。
2. 综合防突的目标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目标是确保区域的安全稳定,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威胁对区域造成的影响,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区域的防控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提高区域在突发事件和安全威胁面前的应对能力。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快速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信息处理和决策的效率。
•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综合应对各类社会安全事件,确保区域的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3. 综合防突的措施3.1 法律和制度措施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明确区域安全的法律责任和处置机制。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区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规范区域内的安全保障工作;•建立社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机制,以便及时响应并采取行动;•加强对区域边境和通道的管理,预防非法入侵和不法活动。
3.2 警务和执法措施强化区域内的警务工作,加强对安全威胁的监视和控制。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警力和巡逻频次,加强对重点区域和场所的巡查和防控;•建立安全监控体系,通过视频监控和安全防护设备,提高对区域安全的感知能力;•推行智慧警务,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3.3 技术和设备措施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升区域综合防突的技术手段和装备。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加强对区域网络安全威胁的监测和防范;•利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区域内的空中监控和巡查;•配备先进的防暴装备,提高对突发事件和安全威胁的处置能力。
3.4 应急管理和响应措施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和响应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和安全威胁的应对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和单位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置水平;•提供应急教育和培训,提升居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
XX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百灵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急性猜测区域性猜测方法主要有单项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和地质统计法也可以采纳其他经试验证明有效的方法。
1)石门揭煤猜测法:(1)当石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按规定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具体记录岩芯资料。
在地质构造简单、岩石破裂的区域,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20m之前必需布置肯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准确把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状况。
(2)当石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时,在工作面迎头布置3~4个猜测钻孔,其中沿巷道中心顶部、中部各布置一个钻孔、腰线两侧各部置一个钻孔,钻孔终孔距离距巷道轮廓线外3~5m,进展压力测定。
(3)当石门掘进工作面距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3m时,为安全起见,在工作面迎头补打2个猜测钻孔,进展压力测定。
(4)封孔测压1)法向距离5m时,在迎头施工猜测钻孔。
2)在钻孔插入带有压力表接头、挡板和导气管(1寸无缝镀锌钢管和聚氨酯封孔剂),导气管在孔口外端安设球阀。
导气管节长2m,中间用管箍连接,在连接前将丝扣用生料带缠好,以确保其气密性,测压室为1m,管四周打上导气孔,测压室管端头用1mm的细铜纱网包裹,以防煤屑及杂物进入堵塞管路;封孔深度视钻孔岩石段详细状况确定,应进入煤层顶(底)板并超过岩石裂隙带,依据防突规定封孔长度为5~8m。
3)封孔前必需用压风将孔内水排净,同时严禁岩粉渣掉入孔内,采纳1.5寸导气管和聚氨酯封孔剂进展封孔,用麻袋片缠裹在导气管上,将聚氨酯封孔剂A、B两剂风别涂抹在麻袋片上,要涂抹匀称,立即放入孔内。
4)钻孔封好后在48小时后安装压力表,并定期观测压力值,待压力稳定至少一周以上,该值即为煤层瓦斯压力。
5)附图1~28-排放钻孔;1#、2#为效果检验孔布孔方式根据从0~70角度每隔10打钻,方位角根据沿巷道方向确定,可依据实际状况分几个循环来打,排放钻孔排放时间依据实际状况而定,一般不少于15天。
11097工作面回采期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矿等有关规定,我矿11097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及局部防突措施。
为确保11097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安全和工作顺利进行,特编制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11097工作面简介11097工作面是我矿9#煤层南翼第二个工作面,该工作面南东至11097切眼,北西至9#煤层运煤上山。
上覆8#煤层采面回采结束,下伏无工程。
煤层平均厚度3.0米。
二、区域“四位一体”防突措施(一)区域预测11097采面,11097工作面上覆8#煤层已开采,由于工作面顶、底板位移量、煤层瓦斯压力、煤层瓦斯含量未进行实测,也未经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因此该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严格按照《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进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进行管理。
(二)区域防突措施1、11097回采前,必须实行“先抽后采”的措施,采用对采面煤壁施工顺层抽防钻孔,且抽放钻孔设计必须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见抽放钻孔设计见附图)2、钻孔的施工采用ZY-150型液压钻机配合风或水进行施工(钻机操作注意事项按钻机操作规程执行),钻杆长度为0.77m,孔径为75mm。
3、封孔材料采用水泥浆配合石膏粉或用马丽散,封孔长度为8米,封孔必须确保严密。
4、该工作面上下巷安设抽放管路,抽放主管采用Φ150mm 无缝钢管,由钻机队按照设计要求接到工作面迎头往后20米位臵。
由于该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较大,因此钻孔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封孔并连接到主管路上进行抽放,并保证孔口抽采负压不得小于13kPa,预抽瓦斯低于30%时应当采取改进封孔措施,以提高封孔质量。
5、抽放瓦斯期间,每班安排参数测定人员对所有钻孔抽放参数进行测定,并将管内瓦斯、负压、流量等测定结果汇报矿调度整理存档。
6、工作面瓦斯检查员必须配备吸气筒和100%光学瓦斯检查仪,每班随时对所有抽放钻孔瓦斯浓度进行测定,并汇报矿调度记录。
综合防突措施引言在各类公共场所中,防止突发事件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防突措施是指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综合防突措施,包括物理防护、技术防控和人员管理等方面。
一、物理防护1.门禁系统安装门禁系统可以有效控制人员进出场所的权限。
通过刷卡、指纹或密码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提高场所的安全性。
2.安防门窗安装防爆、防砸等安全门窗,可以阻挡恶意侵入者的进入。
这些门窗采用强化玻璃或防弹材料制作,能够有效防止被砸坏或爆炸,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
3.安全隔离区域对公共场所进行合理划分,设立安全隔离区域。
可以设置门禁、围栏或墙壁等物理隔离措施,将不同区域进行有效分隔,防止不良事件扩散。
4.安全巡逻和监控加强安全巡逻和监控是物理防护的重要环节。
安排专人巡逻公共场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同时安装监控设备,对场所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便于及时发现和记录异常事件。
二、技术防控1.视频监控与识别配置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并配备智能识别算法,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功能。
在人员进出场所时,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记录,提高对人员活动的监控能力。
2.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是技术防控的重要内容。
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保护公共场所的网络系统不被黑客入侵,防止数据泄露和信息安全问题。
3.火灾报警系统安装火灾报警系统是防控火灾的重要手段。
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火灾相关参数,并在发生火灾时发出警报,通知人员及时疏散和采取灭火措施,减少火灾损失。
4.电子巡更系统通过电子巡更系统可以对巡逻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和管理。
通过设备记录巡逻人员的位置和巡逻时间,提高巡逻效率,并可通过系统生成巡逻报告进行监管和分析。
三、人员管理1.安全培训和演练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培训和安全演练十分重要。
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高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员工能够正确、迅速地应对各类安全问题。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2.1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1.2.2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1.2.3经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所有区域防突措施均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1.2.4突出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1.2.5区域预测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2.5.1预测所主要依据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应为井下实测数据;1.2.5.2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的测试点在不同地质单元内根据其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分别布置;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并有测试点位于埋深最大的开拓工程部位。
1.2.6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类。
1.2.7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2.7.1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区段内的整个开采块段、两侧回采巷道及其外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
要求钻孔控制回采巷道外侧的范围是: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m。
以上所述的钻孔控制范围均为沿层面的距离,以下同;1.2.7.2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条煤层巷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
该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要求相同;1.2.7.3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1.2.7.4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
防突措施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预测该煤层直接按照突出煤层进行管理,为突出危险区域,严格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二)区域防突措施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和要求,未开采保护层和进行穿层预抽,以及该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层结构、透气性等实际情况,采取超前预抽煤层条带瓦斯的方法进行区域防突。
采用PVC管进行埋管抽放,封孔材料为水泥砂浆。
钻孔埋管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专业成品。
每施工完一个钻孔便立即进行埋管、封孔和连接瓦斯抽放主管进行抽放,然后再施工下一个钻孔。
每个钻孔的连接管上设置抽放参数检测装置,便于定期对单孔抽放浓度、流量、负压、温度进行检测,专人负责参数检测工作,做好监测记录、台账,定期编制抽放报表。
测压孔尽量布置在与措施孔相对距离较远的位置。
测压孔施工完毕,立即进行封孔,封孔深度不小于8米。
然后安装测压表,并作好区域瓦斯压力变化观测记录。
(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通过抽放参数测定,计算整个预抽时间内抽放瓦斯量,计算残余瓦斯含量。
2、在工作面打钻孔测定残余瓦斯压力值。
3、计算抽采指标,根据AQ1026瓦斯抽采指标规定,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在10m3/min以下的抽采率必须达到20%以上,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在20m3/min以下的抽采率必须达到30%以上。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汇报人:2023-12-2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概述•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分类与特点目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效果评估与改进•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目录•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0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概述定义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矿井或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及其附近一定范围内,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瓦斯地质状况、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生产条件及瓦斯涌出情况,采取的一组预防和治理瓦斯突出的技术措施。
目的防止或减少瓦斯突出事故,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定义与目的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
采取有效的防突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安全。
通过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可以降低瓦斯突出风险,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要求煤矿企业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因此,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可以促进煤矿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促进煤矿科技进步防突措施的重要性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发展历程初步探索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对瓦斯突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
当时主要采取的是一些简单的防突措施,如加强通风、控制采掘速度等。
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瓦斯突出的风险,但效果并不理想。
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煤矿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区域综合防突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
这一阶段主要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如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设计、效果检验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体系。
02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分类与特点区域危险性预测对区域内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确定突出危险区域和突出危险煤层。
区域防突措施针对突出危险区域和突出危险煤层,采取一系列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煤层注水等。
一区域综合防突技术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要求, 防突工作应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 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五条要求,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下列内容:(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二)区域防突措施;(三)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四)区域验证。
本章主要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要求, 并结合宏远煤业煤层赋存和开采技术条件, 对15号煤层区域防突技术方案进行设计。
1.1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1.1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有关要求,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
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 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
考虑到宏远煤业现场实际情况, 区域突出危险性采用瓦斯含量进行预测, 预测临界值如下:⑴瓦斯含量W<8m3/t, 区域属于无突出危险区;⑵瓦斯含量W≥8m3/t, 区域属于突出危险区。
1.2 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2类。
从我国煤矿瓦斯突出区域治理的实践来看, 当层间距离合宜时, 保护层开采措施的区域防突效果普遍好于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因此,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46条要求: 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 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及以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 除因突出煤层距离太近而威胁保护层工作面安全或可能破坏突出煤层开采条件的情况外, 应首先开采保护层。
宏远煤业属于煤层群赋存井田, 15号煤层处于煤系地层的最下方, 之上有14#煤层局部可采或不可采的薄煤层, 因此, 想要采用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 也只可能是开采上保护层。
从上保护层的有效保护垂距和煤层厚度两个条件来看, 下距15号煤层4.53-12.15m、平均煤厚0.84m的14号煤层是唯一能作为上保护层进行开采的煤层。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所有区域防突措施均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首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应当对被保护层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及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
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千分之三,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否则,应当对每个预计的被保护区域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此外,若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层间距离、岩性及保护层开采厚度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应当再次进行效果检验和保护范围考察。
保护效果检验、保护范围考察结果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结果应当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区域预测一般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进行,也可以采用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者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试验考察。
在试验前和应用前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预测新方法的研究试验应当由具有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并在试验前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根据煤层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的区域预测方法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一)煤层瓦斯风化带为无突出危险区域;(二)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特征、地质构造条件、突出分布的规律和对预测区域煤层地质构造的探测、预测结果,采用瓦斯地质分析的方法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
当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构造带有直接关系时,则根据上部区域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构造线两侧突出危险区边缘到构造线的最远距离,并结合下部区域的地质构造分布划分出下部区域构造线两侧的突出危险区;否则,在同一地质单元内,突出点及具有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以上20m(埋深)及以下的范围为突出危险区。
(三)在上述(一)、(二)项划分出的无突出危险区和突出危险区以外的区域,应当根据煤层瓦斯压力P进行预测。
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煤层瓦斯压力资料,也可根据煤层瓦斯含量W进行预测。
预测所依据的临界值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在确定前可暂按表2预测。
表2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瓦斯压力P(MPa)瓦斯含量W(m3/t)区域类别P﹤0.74W﹤8无突出危险区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第四十四条采用本规定第四十三条进行开拓后区域预测时,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预测所主要依据的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应为井下实测数据;(二)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的测试点在不同地质单元内根据其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分别布置;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2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并有测试点位于埋深最大的开拓工程部位。
三、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类。
开采保护层分为上保护层和下保护层两种方式。
预抽煤层瓦斯可采用的方式有:地面井预抽煤层瓦斯以及井下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等。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按上述所列方式的优先顺序选取,或一并采用多种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措施。
选择保护层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如在有效保护垂距内存在厚度0.5m及以上的无突出危险煤层,除因突出煤层距离太近而威胁保护层工作面安全或可能破坏突出煤层开采条件的情况外,首先开采保护层。
有条件的矿井,也可以将软岩层作为保护层开采;(二)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综合比较分析,择优开采保护效果最好的煤层;(三)当矿井中所有煤层都有突出危险时,选择突出危险程度较小的煤层作保护层先行开采,但采掘前必须按本规定的要求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四)优先选择上保护层。
在选择开采下保护层时,不得破坏被保护层的开采条件。
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开采保护层时,同时抽采被保护层的瓦斯;(二)开采近距离保护层时,采取措施防止被保护层初期卸压瓦斯突然涌入保护层采掘工作面或误穿突出煤层;(三)正在开采的保护层工作面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层间垂距的3倍,并不得小于100m;(四)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
特殊情况需留煤(岩)柱时,经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并作好记录,将煤(岩)柱的位置和尺寸准确地标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应当标出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采取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当保护层留有不规则煤柱时,按照其最外缘的轮廊划出平直轮廓线,并根据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层间距变化,确定煤柱影响范围。
在被保护层进行采掘工作时,还应当根据采掘瓦斯动态及时修改。
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开采设计依据的保护层有效保护范围等有关参数应当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并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首次开采保护层时,可参照附录D确定沿倾斜的保护范围、沿走向(始采线、终采线)的保护范围、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开采下保护层时不破坏上部被保护层的最小层间距离等参数。
采取各种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区段内的整个开采块段、两侧回采巷道及其外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
要求钻孔控制回采巷道外侧的范围是: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m。
以上所述的钻孔控制范围均为沿层面的距离,以下同;(二)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条煤层巷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
该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要求相同;(三)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当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四)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
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下帮6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且当钻孔不能一次穿透煤层全厚时,应当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m;(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钻孔应控制的条带长度不小于60m,巷道两侧的控制范围与本条第(一)项中回采巷道外侧的要求相同;(六)当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在预抽防突效果有效的区域内作业时,工作面距未预抽或者预抽防突效果无效范围的前方边界不得小于20m;(七)厚煤层分层开采时,预抽钻孔应控制开采的分层及其上部至少20m、下部至少10m(均为法向距离,且仅限于煤层部分)。
第五十条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应当在整个预抽区域内均匀布置,钻孔间距应当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确定。
预抽瓦斯钻孔封堵必须严密。
穿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5m,顺层钻孔的封孔段长度不得小于8m。
应当做好每个钻孔施工参数的记录及抽采参数的测定。
钻孔孔口抽采负压不得小于13kPa。
预抽瓦斯浓度低于30%时,应当采取改进封孔的措施,以提高封孔质量。
四、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顶底板位移量及其他经试验(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也可以结合煤层的透气性系数变化率等辅助指标。
当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检验时,应当根据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最大残余瓦斯含量按本规定第四十三条第(三)项的方法对预计被保护区域的保护效果进行判断。
若检验结果仍为突出危险区,保护效果为无效。
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应当以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或其他经试验(应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证实有效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其中,在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必须依据实际的直接测定值,其他方式的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可采用直接测定值或根据预抽前的瓦斯含量及抽、排瓦斯量等参数间接计算的残余瓦斯含量值。
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也可以参照本规定第七十三条的方法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检验期间还应当观察、记录在煤层中进行钻孔等作业时发生的喷孔、顶钻及其他突出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