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
(2)了解台湾海峡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3)了解台湾岛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4)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台湾省位置图、地形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
【教学难点】台湾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小组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诗朗诵《乡愁》提问:诗中“我在这头”指的是哪里?(学生回答:台湾省)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二、新课学习(一)位置与范围活动1:1.读图找出周围的海洋和海峡,澎湖列岛、钓鱼岛、和赤尾屿;看一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
2.根据比例尺,估算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
3.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读图、找图、讨论回答)明确:1. 台湾省高雄市与福建省厦门市之间的直线距离约为300千米。
2.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范围: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中南部,大部分位于亚热带,一部分位于热带。
提问:台湾的地理位置有什么重要性?(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线。
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
阅读:台湾——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一千多年前,大陆与台湾建立起航海联系。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第八章《运动和力》课程标准的要求:1、能通过常见的物理现象了解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的三要素4、了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5、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全章概述:这一章是力学的开篇,学生在已经有了机械运动和物质属性等知识作为基础,本章学生将学习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进而归纳出力的一般性概念以及测量、描述力的方法,并直接为第九章和第十章及杠杆和其他一些简单机械、机械功的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力的初步概念,认识力的三要素,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特性,这些知识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本章的知识跟生活和生产有密切联系,学生也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教学中要注重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注意联系实际把知识讲活,要多举实例,让学生分析。
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培养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精神。
课时建议本章共分4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力弹力1课时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1课时第三节摩擦力1课时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课时复习和总结1课时检测及评讲2课时在摩擦问题中,要注意静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区别.对于静摩擦,运用力的平衡知识来分析它的大小.对于滑动摩擦,运用压力和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来分析它的大小。
2.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物体的受力分析是个难点,物体受的力也就是外界对它的作用力。
地面附近的物体,肯定要受到重力(地球的作用),其次再分析与它接触的物体对它所施加的力,如拉力、支持力、摩擦力等.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要注意分析现象中的物理过程,抓住其中所体现的物理知识,回答简答题时要答在点子上。
第八章资产阶级辩护士:西尼尔与巴师夏【本章授课教案】【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对西尼尔、巴师夏经济学说的了解,认清其辩护的阶级实质。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英法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的历史背景:0.5课时。
第二节西尼耳的经济学说:1课时。
第三节巴斯夏的经济学说:0.5课时。
【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节欲论、最后一小时论和经济和谐论的实质。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宽】巴师夏经济和谐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论的区别。
【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主要运用课堂讲授方式。
同时让学生阅读课本,讨论巴师夏经济和谐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论的区别。
【主要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课外阅读《政治经济学大纲》(中译本)、《经济和谐》(中译本)。
/trackback.php古典经济学-西尼尔。
/2005/printpage.asp韩德强讲座简讯:通向和谐社会之路——新改革开放观探讨(五)。
【思考题】1、西尼尔节欲论的基本内容和阶级实质。
2、巴师夏经济和谐论的基本内容和阶级实质。
第一节英法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的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转折时期。
(1)在这一时期,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完全夺取了政权,在英国是通过1832年的议会改革实现的,在法国是通过1830年的七月革命实现的。
(2)但是,当资产阶级利用广大劳动群众的力量战胜了土地贵族以后,就很快遇到了无产阶级的威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和尖锐化。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爆发了纺织工人的两次起义敲响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警钟;1848年,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第一次大交峰,无产阶级的斗争精神得到了高度的表现;1836年到1848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个阶级出现于历史舞台,并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历史作用。
(3)英法两国的政治斗争,表明资产阶级反地封建势力的斗争已降到次要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塔里木盆地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能够举例说明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3.能根据资料,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西气东输为例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文资料和问题探究活动,说出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归纳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活动,以西气东输为例,了解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3.将学习的内容通过顺次开展的体验、生成、多样的活动来完成。
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探索、求知、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关心我国资源国情,增强因地制宜、区域共谋发展的观念以及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三、教学难点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展示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法和练习法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知识要点。
(教师)向同学们介绍新疆的美食,并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新疆特色美食呢?你心目中的新疆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活动一:自主学习1、位置和范围: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 _________南部天山山脉和________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远离________,周围又有高大________环抱,来自海洋的_________不易到达,气候________,降水________,沙漠_______,有我国最大的沙漠_______________。
3.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_______地带和_______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__________,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当地的人们就生活在这些绿洲里。
《阿基米德原理》课标分析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动学生发展。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并能用来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问题。
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水平,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于课标中的要求,我觉得本节课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知识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而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实行浮力的简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我将本节课目标制定为:1.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体验活动,能猜想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
2)通过实验探究,能知道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公式和适用条件,并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1)通过情景体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科学猜想的水平。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通过同桌和小组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水平和实验归纳水平。
3)通过学案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小组讨论,全班集体交流,求同去疑;通过教师点拨和例题习题,提升学生对原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4)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了解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以学生自身体验,猜想的引入,激发学生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强烈兴趣,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并利用阿基米德的故事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感受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
《阿基米德原理》教材分析【本课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本章知识是前面力学的延伸,是对密度、力、二力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是初中力学部分的重点。
《第二节电功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和千瓦,了解电能单位千瓦时的由来;(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2)观察用电器的铭牌或相关备注,了解与用电器功率有关的参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教学活动,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3)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培养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电功率的定义2.难点:正确理解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与联系.三、学习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家庭中常用的灯泡上面的数据。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生]电能表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就比较慢........[师]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来求证他们观察的准不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电功率[视频演示]观看不同的灯泡和电吹风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师]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同学们思考、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师]原来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消耗电能)的快慢,符号是“P”,单位是“瓦特”,简称“瓦”,单位符号是“W”.常见的单位有千瓦(kW),毫瓦(mW).1 kW=103 W 1W=103mW各种不同的用电器,电功率各不相同,翻看电器的说明书,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电功率”这样的参数,让学生观察一些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谁还记得上节课“电功”中,功是用什么表示的?.如果在t这么长的时间内电流做功为W,那么,电功率P 就是WP=t这就是功率的定义式.一定要注意各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t——消耗这些电能所用时间——秒(s)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公式在使用过程中单位要统一,只有用电器在1 s内消耗的电能是1 J时,其电功率才是1 W.(1 W=1 J/s)总结:电功率和电功(消耗电能)的区别和联系2.“ kW时”的来历W 功率的单位还可以用千瓦(kW),如果时间的单位取小时(h),由公式P=t 变形后得到W=Pt,这时电功W的单位就是“ kW·h”.1 kW·h就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例: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 150 W,每天使用 3 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按30 天计算)【反馈练习】1.1度电可以供40 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2. 一盏电灯 25 h 耗电 1 kW · h,这盏灯的功率是多少?【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做功越多,则用电器的功率就越大B.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越小,则电流做的功就越少C.千瓦和千瓦时都是电功率的单位D.用电器消耗的功率越大,则电流做功越快2.某家用电器的功率约为500w,则它可能是()A.空调 B.电视 C.洗衣机 D.电子计算机3.一台家用电视机待机状态下的电功率大约是10W,这表示1秒钟电流做的功是____J.如果这台电视机平均每天的待机时间以18h计算,那么在待机状态下100天消耗的电能是_____kW.h(三)小结(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二节电功率一电功率1.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W3.定义式:P=t二千瓦时的由来。
课题8.2 第1课时代入法主备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1 上课日期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步骤,提高基本运算能力;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的规律和方法;3.激情投入,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重难点重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教·学过程札记一.情境导入“曹冲称象”的故事是把把大象的体重转化为石块的重量,这样方法可以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吗?二.探索新知探究点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实例:一个苹果和一个梨的质量合计200g,这个苹果的质量加上一个10g的砝码恰好与这个梨的质量相等,问苹果和梨的质量各是多少g?问题:(1)如何列出方程组?(2)两个方程中的x和y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3)能否将问题(1)中所得的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代入后得到的方程是什么方程?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消元”8,5334.x y x y四.目标检测 1.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124y x x y =-⎧⎨-=⎩时,代入正确的是( ) A.24x x --= B .224x x --=C.224x x -+= D.24x x -+=2.方程y=1-x 与3x+2y=5的公共解是( )A .3333...2422x x x x B C D y y y y ==-==-⎧⎧⎧⎧⎨⎨⎨⎨===-=-⎩⎩⎩⎩3.若5x -6y =0,且xy ≠0,则yx y x 3545--的值等于( ) A.32B .23C.1D.-1二、填空:4.已知方程2x+3y -4=0,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y 为:y=_______;用含y 的代数式表示x 为:x=________.5、若方程x -2y +3z =0,且当x =1时,y =2,则z =______;6、方程2x +3y =10中,当3x -6=0时,y =_________;7、如果x =1,y =2满足方程141=+y ax ,那么a =____________; 8、若4x +3y +5=0,则3(8y -x )-5(x +6y -2)的值等于_________;三、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9.⎩⎨⎧=+=-5253y x y x 10. ⎩⎨⎧=--=523x y x y11.⎩⎨⎧=+=-152y x y x 12.⎩⎨⎧+==-1302y x y x四、课堂小结、形成网络(一)小结(二)延伸与反思。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八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 1 页 共 4页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八章:电功率 第二节:电功率(第1课时)
设计人:州城一中 常颖颖 审稿人:州城二中 肖学金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2.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区分清楚物理量符号以及物理量的单位。
【学习难点】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有效预习:
任务一:复习回顾电能及其单位
1、电灯泡通电后照亮了教室,说明电能可以转化成_____;将手靠近发光的灯泡,
可以感到灯泡发烫,说明电能可以转化成_____;电动机通电后转动带动电风扇,说明电
能可以转化成_____;电流通过电炉时发热,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我们平时所说的电能的单位是_____,学名叫做______,符号是_____;国际单位
制中电能的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1 kW·h=__________ J。
3、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表,某电能表的表面上标有“200 V;10(40)A; 600
r/kW·h”的字样,这个电能表应该在电压为_____的电路中使用;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
流为_____,在短时间内使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是不能超过_____;接在这个电能表
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 kW·h的电能,电能表上的铝盘转过_____转。一只电能表上标有
“2000revs/kW·h”,如果此电能表的转盘转了1000转,则电流做了_______J的功。
任务二:认识电功率的单位及符号
(请阅读课本41、42、43页的相关内容,自主学习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
把不能解决的疑问提出来,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1、不同物体做相同的功,时间短的做功较_____,时间长的做功较_____.(填“快”或
“慢”);不同物体做功的时间相同,做功多的物体做功较______,做功少的物体做功较
______.由此可见物体做功有_______之分.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八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 2 页 共 4页
2、电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一个用电器功率的大小等于
_____________.如果在“t”这么长的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W”,那么这个用电器的电功
率“P”就是:___________.其中W表示______,单位是____;t表示________,单位是______.
P表示__ _____,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符号是______,电功率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是;1kW=________W.工程技术上还常用________做单位,功率是机械的_____________
之一.
3、因为功率等于1秒内所消耗的能,也就是P==_________、把这个式子变形后得到
W==_______,W就是t段时间用电器消耗的_____.W的单位_____,P的单位_____,t的
单位_____。
任务三:动脑想一想:
1、灯泡铭牌上标有“PZ220-100”,220v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w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物体的功率是1000W,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00W的灯比15W的灯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千瓦时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 )
A、 W、J/s B、 KW、Pa C、 W、N/m D 、N/m2、N·m
二、合作探究:
(一)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演示:分别拿一只15W和一只10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快
慢。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怎样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
在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表示。功率
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八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 3 页 共 4页
平常我们说40W的灯泡、150W的电视机说的就是电功率。电功率是家用电器的一
项重要性能指标,在各种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中都有标示,请仔细阅读课本42页的小
资料思考:
(1)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2)看两小时电视要消耗多少电能?
温馨小提示: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
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二)电功率的单位
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功率大的工农业机械,常
用较大的单位______来表示,符号是_____ 1kW=____________ W。
蓝鲸游动时的功率可达350KW,合__________W;某洗衣机的功率是350W,合_______kW.
(三)电功率的公式:P=W/t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消耗的电能—— 焦耳(J) t——所用的时间—— 秒 (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例:某用电器在1min内消耗了3000J的电能,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四)“千瓦时”的来历
电功率P=W/t, 变形W=__________,
如果P和t的单位分别用千瓦、小时,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
——千瓦时(度),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推导:1千瓦时与1焦耳的关系
思考: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要节能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八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 4 页 共 4页
三、内化认知
1、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
2.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困惑?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四、当堂达标:
基础精练:
1. .计算电功率的公式是P=_______,由此公式变形可得计算消耗的电能的另外一个公式
W=_______.此公式中只有电功率的单位是___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消耗的电能的
单位才是焦耳.
2. 电功率是表示 的物理量,电灯的功率是60瓦,表示的意思是 ,
连续通电1小时,电流消耗的电能 焦。
3. 一只电度表的表盘——标有3000R / KW·h,其表示的意义是 ,如果一盏
灯单独使用,表盘转动30转,用时3分钟,电灯的功率是 瓦。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 B、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
C、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D、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
5、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消耗的电能是 ( )
A、10J B、2.4×107J C、6×105J D、104J
能力提升:
1、一台机器的电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 )
A、这台机器1min消耗的电能是750W B、这台机器1min消耗的电能是750J
C、这台机器1s消耗的电能是750J D、这台机器1s消耗的电能是750W
2、.甲乙两台机器, 电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消耗的电能之比为
A、2:9 B、2:1 C、3:2 D、3:1
3、. 100W的灯泡工作多长时间消耗一度电。
4、某电视机的电功率是280W,每天使用4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