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与食物摄入的相关性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0.34 KB
- 文档页数:8
1.什么是代谢综合征?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订了全球代谢综合征共识定义,即诊断代谢综合征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中心性肥胖(中国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2)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①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0m g/dl(1.7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TD-C)水平降低:男性<40mg/dl(0.9mmol/L),女性<50mg/dl(1.1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
③血压升高:收缩压130mmHg或舒张压≥85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经诊断为高血压。
④空腹血糖(FPG)升高:FPG≥100m g/dl(5.6mmol/L),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或已接受相关治疗。
如果 FPG≥100m g/dl(5.6mmol/L),强烈推荐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但是OGTT在诊断代谢综合征时并非必要。
如1个男性腰围93cm,甘油三酯为2.4 mmol/L,空腹血糖为7.3 mmol/L,即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
2.代谢综合征病因是什么?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是最重要也是可以认为控制的。
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暴饮暴食,大量吃零食,吸烟,酗酒熬夜及少运动等。
3. 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有哪些?代谢综合征悄然发病,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这种潜伏似的危害一旦爆发后果将非常严重。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发现了代谢综合征常见的发病顺序,即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等。
代谢综合征临床表现可分3个阶段:早期表现:腹型肥胖及血脂异常或高血压。
中期表现:糖尿病、冠心病。
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易饥、多饮、多尿、消瘦、脱发、记忆力下降、手足麻木、四肢冰冷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晚期表现:出现心绞痛、偏瘫、浮肿、晕厥、猝死等症状。
4. 代谢综合征应做到哪几点?一个信念:与肥胖决裂。
代谢综合征是包括中心性肥胖(高体重)、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俗称“五高”,也有学者将高尿酸血症并列其中。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推荐将“五高”中符合“三高”者就列为代谢综合症。
这些代谢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脂肪性肝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故曾有专家将这些称之为城市人群的“死亡四重奏”,可见代谢综合征的潜在危害性。
北京安贞医院的姚崇华教授撰文指出:根据我国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具有以下3个或3个以上指标的人即为代谢综合征患者:超重和(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将体重折算成公斤、身高折算成米,然后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即为体重指数);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以及男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毫摩尔/升或女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毫摩尔/升。
依据这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全国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血压升高的约占90%、血脂异常的为80%以上、糖代谢异常的约占45%。
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患代谢综合征的最重要危险因素,超重人群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0倍,而肥胖人群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76倍。
随着年龄增长,超重和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研究同时证实,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要比非代谢综合征人群高5倍至6倍。
有关专家提醒说,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已达6.6%,患病人数高达6000多万人。
因此,正确认识和防治代谢综合征刻不容缓。
虽然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每一个组分错综复杂,但是许多研究都发现中心性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基本因素,而氧自由基的氧化损伤则是“二次打击”,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氧自由基,它与代谢综合征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自由基是指含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干预及观察作者:范巧云刘玉珍姜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干预及效果观察。
方法对社区96例50-78岁存在代谢综合征的中老年人,通过健康教育,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膳食结构及药物治疗等进行危险因素干预,干预10个月后观察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96例患者中饮食控制和运动量不合理者占90.6%和87.5%,高热量与高脂肪摄入者为100%与94.25%干预后TG、TCH、HDL-C及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均p【关键词】代谢综合;多因素;干预;观察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是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临床症侯群,其主要组成成分为肥胖症,尤其是中心性肥胖、Ⅱ型糖尿病(T2DM)或糖调节受损、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
随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和饮食结构不合理,MS的发病率日益增多,根据已有的不同诊断定义,不同国家、人种、性别和年龄组人群MS患病率大约为10%-50%,总体上人群中大约1/4患有MS,提示MS是一种常见病。
而MS患者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及死亡风险约为非MS的2-3倍,有MS的非糖尿病患者中发生T2DM的危险为无MS的非糖尿病患者的5倍[1]。
因此,迫切需要关注MS的预防、早期诊断和预防,减少伴随多种代谢紊乱而增加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我们随机抽取MS患者96例进行干预并跟踪随访10个月,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干预措施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病例:2008年1-2月我院正常人群体检中筛选的MS患者96例(其中男52名,女44名),年龄50-78岁。
以上病例均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的基础上,对代谢综合征组分量化指标进行修订的标准:具备以下三项或更多:⑴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代谢综合征的特点代谢综合征的特点什么是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个疾病密切相关。
代谢综合征的特点主要包括:1.肥胖:–体重超标或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特点之一。
–腹部肥胖尤其常见,即腹部脂肪积聚过多。
2.血糖异常:–代谢综合征患者常见高血糖情况,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血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减退。
3.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异常,常见的有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4.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血管紧张度增加,影响血流正常循环。
–高血压容易导致心脏负荷加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炎症反应:–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常常升高,体内炎症水平升高可能与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有关。
6.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7.肝功能异常:–代谢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脂肪肝和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
总结: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综合性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和肝功能异常等。
及时识别代谢综合征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代谢综合征的相关风险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特点外,代谢综合征还与以下风险因素相关:1.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代谢综合征。
2.饮食因素:–摄入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过度饮食、暴饮暴食也容易造成肥胖和其他代谢异常。
3.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和运动习惯是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运动容易导致能量不平衡,进而导致体重增加和代谢紊乱。
4.生活习惯:–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易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