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隧道
- 格式:pptx
- 大小:5.30 MB
- 文档页数:64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中的运用【关键词】土质隧道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技术1.工程概况天恒山隧道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地界,是哈尔滨绕城公路东北段项目的重难点工程。
隧道为双洞分离式设计,单向双车道,单洞上行线长1660m,下行线长1690m。
建筑限界为净宽11.5m,净高5m。
普通断面开挖量为129㎡,紧急停车带加宽断面开挖面积达163㎡,属大断面隧道。
隧道最大埋深30m,标准断面跨度14.28m,高11.17m;加宽段跨度16.83m,高12.06m,按照目前常用的深浅埋分界方法,基本上可以将整条隧道定为浅埋型。
2.施工技术方案2.1施工方案的确定粘土具有地基承载力低、易变形塌方、遇水具有可塑性和压缩性较大等特点。
因此,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缩短台阶长度,初期支护尽快闭合成环,仰拱和衬砌及时跟进,及时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
项目部经过考察学习、专家方案论证决定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2.2施工工艺流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导管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预留核心土支挡开挖工作面,有利于及时施作拱部初期支护以加强开挖面的稳定性,在初期支护的保护下左右错位开挖中、下台阶,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初支及时封闭成环,并及时施作仰拱及回填混凝土。
2.2.1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序图图1 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工序示意图2.2.2施工方法2.2.2.1超前支护利用上一循环架立的钢架施作隧道超前支护。
设计为超前小导管,钢管直径为ф50mm,长5.0m,间距40~80cm,外插角10~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0m。
采用水泥注浆,水泥-水玻璃体积比1:1,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水玻璃浓度为25~30波美度,注浆压力0.5~5mpa。
浅谈 CRD 法隧道开挖施工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道路建设日新月异,大断面隧道工程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常用的CD法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需要使用CRD法进行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
本文以工程实践为例,浅谈采用CRD法进行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CRD法;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1、前言由我公司施工的深圳市某联络线一标工程全长1.134km,起点K0+075.21,终点K1+209.36。
本标段中的麻山隧道工程右线隧道起点里程K0+615,终点里程K1+210,长595m;左线隧道起点里程ZK0+614.36,终点里程K1+209.36,长595m。
隧道最大埋深约56m,最小埋深约6.2m。
该隧道左、右线平面线型均为直线,左右线隧道中线间距为30m,毛洞净距为14.168m,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隧道按城市主干路设计,设计车速为50km/h。
隧道净宽13.556m,净高7.655m。
2、施工方案的确定由于该隧道洞径跨度大,而且隧道的围岩地质条件复杂,围岩等级从Ⅲ~Ⅵ级。
根据围岩等级,设计中采用和施工方法也不同,施工工艺变化较多,工艺复杂。
为了确保该隧道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也确保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经多方案对比,对该隧道的开挖方案为:对Ⅴ~Ⅵ级围岩采用CRD法进行施工。
3、什么是CRD法施工CRD法是在隧道围岩开挖中,在中隔壁施工工法的基础上在中隧道中部增加一道或多道仰拱支撑做横撑,是对中隔壁法的改进和加强,又称交叉中隔壁法。
CRD法是一种用隔壁和抑拱把隧道开挖断面上下、左右先进行分割支护,再进行开挖的施工方法,可适用于Ⅳ~Ⅵ级围岩的浅埋大断面双车道、三车道、四车道隧道的场合。
4、CRD法施工工艺超前支护左侧上部开挖左侧上部初期支护左侧中部开挖左侧中部初期支护成环右侧上部开挖右侧上部初期支护成环右侧中部开挖右侧中部初期支护成环左侧下部开挖左侧下部初期支护成环右侧下部开挖右侧下部初期支护成环拆除中隔壁及临时抑拱抑拱及填充混凝土地次衬砌5、CRD法施工关键技术5.1超前支护超前支护中关键一环是超前小导管的打设,小导管采用Φ42×3.5mm的热轧无缝钢管制作,搭接长度≥1.0m。
浅谈华子节隧道大断面三台阶法施工中的地层变形及控制【摘要】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法施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地层变形。
在具体施工中,采取超前注浆加固、衬砌背后注浆、锁脚锚杆设置、核心土预留以及控制台阶长度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地层变形,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法地层变形控制措施引言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项目陆续上马。
在施工中,采用了各种科学的隧道施工方法,其中三台阶法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
以华子节隧道为例,对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法施工进行分析,探究三台阶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1 三台阶施工法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施工法指的是在开挖隧道时,分仰拱与上中下四个部分,同时开挖七个不同相互错开的开挖面,分布同时支护,并形成支护整体,向纵深逐步推进。
在三台阶开挖中,采用环形开挖的方式开挖拱部,并预留核心土。
中下部开挖时,保持中部土体不动,先开挖两侧。
三台阶施工的重点是确保掌子面稳定,其施工需要遵循少分块和快封闭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减少地层被扰动的次数与荷载转换的次数。
开挖时需要先护后挖,及时支撑,边开挖边支护。
以华子节隧道为例,该隧道采用三台阶法施工。
2 三台阶施工对地层变形的影响大断面隧道三台阶施工,会扰动前进方向的土层,造成土体受损,进而导致不同范围与不同深度的沉降和地层变形。
首先,开挖会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
掘进隧道时,土体受到的侧压力移向隧道内,造成开挖面土体上部的地层发生沉降。
开挖隧道后,将会产生应力重新分布,在二次应力状态下围岩开始向洞内位移。
其次,三台阶施工产生一定的扰动。
受到注浆、爆破、机器设备运作等的影响,地层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形。
第三,初期支护的影响。
初期支护需要与围岩共同经历一段变形时期,受到土体压力的作用,柔性支护与衬砌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位与变形。
而柔性支护与衬砌又反作用于周围土体,从而导致地层发生应当一定程度的变形。
第四,土体固结与地下水位下降。
大断面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隧道施工工法中铁十二局三公司石太客运专线Z1标王志强李有生张自强1、前言由于客运专线的时速达到250km/h、300km/h和350km/h,所以对隧道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首先隧道的净空要符合空气动力学,线路的设计要能达到火车的时速,这就要求线路上曲线的半径要满足速度上的要求,因此就会出现隧道的开挖断面面积大。
而小净距隧道双洞的中间岩柱宽度介于连拱隧道和分离隧道之间,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隧址区为山岭重丘区,受地形的限制路线分幅展线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小净距隧道显示出了优势,与分离式隧道型式相比,隧道两端接线的长度大大缩短,与双连拱隧道相比,简化了施工工序,节约了工程工期和造价。
本工法生成背景是2005年上场的铁路石家庄至太原客运专线Z1标段的南梁隧道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的段落。
南梁隧道全长11.526公里。
其中双线5.795公里,单线5.731公里(双延米)。
其中在单洞双线变双洞单线的过渡段包括480米长的双线喇叭口大跨隧道及250米长的双洞单线小净距隧道。
2、工法特点2.1 解决了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断面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的开挖及二次衬砌施工。
2.2 解决了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施工。
3、适用范围3.1开挖断面面积大于120m2,且断面在不断变化的隧道。
3.2并行双洞隧道净距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且开挖断面宽度小于13m。
4、工艺原理4.1 隧道断面在不断地变化,可以看做是喇叭口形式。
开挖时断面逐渐变大,其开挖时的光爆效果会很差,超欠挖难以控制;在二次衬砌施工时,由于断面是流线型的,所以就不能使用整体式液压台车,只有用钢拱架加小模板来施工二次衬砌,每施工一米衬砌就要加工一榀钢拱架,而且得重新安装小模板,这样即浪费时间又浪费钢材。
我们只有改变了隧道的断面变化形式,才能在源头上改进其施工工艺。
见图4.1-1单洞变双洞流线型渐变平面示意图。
图4.1-1 单洞变双洞流线型渐变平面示意图4.2小净距双洞隧道施工的难点、重点是控制爆破作业,必须确保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减小两隧道之间由于净距较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
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超前支护技术措施【摘要】针对黄土隧道施工时需要采取的超前支护措施,阐述其设计原理、施工工艺和技术要点,总结出施工经验,以达到减少黄土隧道施工不安全因素的目的。
【关键词】大断面黄土隧道超前支护技术措施1.工程概况山西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阳曲1号隧道进口为双线六车道大断面黄土隧道。
隧道处于凌井小盆地,地表黄土沟壑纵横。
黄土浅埋段双线共长1203米,隧道断面大,开挖断面面积162.08㎡,开挖跨度17.13m,洞顶覆盖层平均厚度14.7m,最薄地段仅为1.498m,且存在偏压现象。
围岩属湿陷性黄土va级围岩,存在局部赋存的上层滞水,自稳能力差。
洞口20m采用长管棚辅助施工,其余zk93+890~zk94+460,yk93+877~yk94+470浅埋段均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保护开挖,防止坍塌、冒顶等安全事故发生。
2.设计原理2.1原理分析按一定的规律打入小导管,对隧道轮廓范围一定深度的黄土进行挤压、粘结加固,形成一个承载环。
在小导管里注入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通过小导管上的梅花孔扩散至围岩,利用浆液来固结岩体,连同小导管一起形成稳定的固结拱体。
可以看出,小导管在此起双重作用:一是超前管棚的承载作用;二是注浆加固作用。
管棚支护效应与浆液固结,共同作用于岩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共同承受拱上部岩层重量及周围围岩压力,使拱内部围岩及支护系统处于免压状态,防止坍塌。
2.2设计概况该段ⅴa级围岩开挖超前支护采用外径42mm、壁厚4mm、长4m 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上φ6加劲箍,管壁四周钻6mm压浆孔,梅花形布置,但尾部有1.2m不设压浆孔(见图1)。
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与衬砌中线平行以10~15°仰角打入拱部围岩。
钢管环向间距40cm,布设范围为拱部140°范围,每循环57根(见图2)。
小导管纵向间距2.5m,保持1.0m以上的搭接长度(见图3)。
大断面偏压隧道超浅埋洞口施工关键技术
赵金洪;陈绍清;刘恒瑞
【期刊名称】《重庆建筑》
【年(卷),期】2024(23)6
【摘要】隧道暗挖施工的安全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在隧道洞口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时,生产安全事故控制难度更大。
该文以文峰山1#隧道急倾斜地层四车道大断面洞口超浅埋段为例,通过采取地面注浆加固,施作洞门套拱和打超长管棚作为进洞条件;洞身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七步工法,首先完成超前小导管施工,后采用大型配套机械挖掘,减少扰动,控制台阶间作业面距离及左右导坑先后行的长度,以确保大倾角超浅埋段掌子面岩石的稳定性,实现小台阶快速成环,有效解决隧道进洞难的问题,达到早进洞的目标,对该隧道安全顺利完工提供了有力保障,对类似隧道项目的施工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赵金洪;陈绍清;刘恒瑞
【作者单位】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市建设事务中心;重庆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55
【相关文献】
1.偏压超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2.浅谈膨胀土超浅埋、大断面隧道进洞施工关键技术
3.浅谈浅埋偏压大断面隧道洞口施工工艺
4.紧邻建筑物大断面超浅埋土质连拱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5.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施工优化及受力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录小断面进入大双断面施工方案 (1)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1.1编制依据 (1)1.2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2)三、现场水文地质情况 (2)3.1水文情况 (2)3.2地质情况 (2)四、目前施工情况 (2)五、过渡段施工方案 (3)5.1方案 (3)5.2渐变段初期开挖支护施工 (5)5.3渐变段二衬施工 (5)六、针对方案分析 (5)七、监控量测 (6)7.1监测项目 (6)7.2监测布置、监测手段及监测频率 (7)7.3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 (7)7.4监控量测工作流程 (9)八、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0)8.1 安全保证措施 (10)8.2 质量保证措施 (11)九、应急预案 (12)9.1 应急小组 (12)9.2 应急设备及物质 (12)9.3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12)十、附件 (15)小断面进入大双断面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03);(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2);(9)《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2)施工组织设计;(13)土建工程施工项目承包合同;(14)土建工程招标、投标文件;(15)土建工程现场踏勘报告;(16)土建工程施工设计文件;(17)地铁公司下发的管理文件;1.2编制原则(1)认真阅读理解和全面响应合同文件,严格遵守合同文件的所有条款;(2)严格按设计图纸所要求的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文件执行;(3)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职工健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4)施工方案经济合理,施工方法先进、成熟、有效,能够全面指导工程的施工;(5)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积极推广、使用“四新”技术,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采用先进科学的检测手段,利用信息反馈指导施工;(6)贯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认证体系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7)严格执行。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探讨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的技术方法【摘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见软岩,进而导致施工难度增加。
其实隧道施工过程中遇见软岩是很常见的事,在我国对大断面软岩隧道的开挖多采用常规的台阶法,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拱顶大面积暴露,进而导致岩石松动、土地坍塌。
当前在隧道施工中我们已逐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此方法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特别是在大面积软岩隧道施工中应用更合理。
本文就结合某隧道实际分析探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技术的具体方法和优缺点。
【关键词】双侧壁导坑法;软岩;隧道施工;技术方法在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能有效确保施工安全,该方法又称双侧壁导洞法和眼镜工法。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健全的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进行全面化、信息化的管理,并随时检查施工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及时调整和设计,全方位确保施工安全。
由于大多数的隧道进出口都存在土质差,节理发育不完整,裂痕较多,存在浅埋的现象的特点,然而这些不利因素都会造成开挖的不安全。
其大断面隧道的面积多在100m 2 以上,如果还使用常规的台阶发开挖,将会极易造成拱顶大面积暴露松动导致坍塌,此类情况均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设计。
1 工程概况选择某铁路隧道施工工程,其隧道为双线隧道,净长775米、宽12.06米、高8.92米,在毛洞开挖期间,最大宽度为13.56米,开挖断面达98.2平方米。
针对该铁路隧道出洞口地段的形状和其地段形状加强黄土段的浅埋范围以及其软岩大面积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隧道开挖难度较大,对此根据其实际特点和软岩大面积特点设计了双侧壁导坑法开挖方案。
2 开挖方案设计原理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就是通过双侧壁导坑将大断面进行分割,使其成为两个或多个对称、独立的小断面,使其导坑断面似椭园形,有圆顺的周边轮廓,同时在分割过程中应避免应力集中。
在施工初期,将采用格栅钢架、挂网、喷混凝土柔性支护体系,加之一些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