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案例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竽充数》案例评析

恰到好处的阅读提问,是开启阅读门径,拓展阅读空间,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一把钥匙;反之,则会误导,把阅读引入狭道窄巷,或置于云雾山中。对于《成语故事》中《滥竽充数》的阅读教学,我曾听过三位老师的不同提问,三种提问引发出三种不同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三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读书思考:南郭先生为什么要混进乐队?又为什么要逃走呢?想象他逃走后的心理活动并为他设计出路。

生:南郭先生混进乐队,是为了骗取俸禄。

生:南郭先生逃走,是害怕被追查。

生:逃走时,他一定很难为情,很后悔。

生:南郭先生可以逃到外地去做生意。

生:也可以去外地拜师学艺。

……

【评析】这组提问,显得空洞浮泛,游离课文。首先,“为什么要混进乐队”,又“为什么要逃走”,浅表平直,答案单一,学生随

口即答。阅读提问,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引进文本,在字里行间穿越

回环,咀嚼品味,体会文章内涵,而这样的提问,缺少阅读思考的空间,缺少阅读探究的过程,也缺少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其次,问题缺少内在的联系,想象逃走后的“心理活动”,及为其“设计出

路”,看似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南郭先生自愧自奋的心理,给南郭先生设计一个崭新的生活前景,但这样的练习活动,与文本脱节,置文本于一旁,未在读悟课文上下工夫,“读、思、说、议”势必偏离课文原义。

【片段二】

师:读读想想:南郭先生是怎样钻进乐队的?他的败露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教训?(生边读书边思考)

生:南郭先生是靠“混”,钻进乐队的。

生:南郭先生会“装”,他装得像模像样,让齐宣王看不出来。

生:这个故事教育我们要学真本领,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混”。

……

【评析】学生虽能按题意读书,按题意作答,但缺少整体阅读、全面领悟、自我体验的空间。其一,阅读面狭窄、思路阻滞,一个“钻”字,给学生的阅读情感画了框、定了调,将“滥竽充数”的责任全都推向了南郭先生,由此,“怎样钻”就成了学生阅读探究的思维定势;其二,只看一面,以偏概全,要学生单从南郭先生的“败露”中吸取教训,而忽视了故事另一方面相关的人物,相关环境因素的阅读理解,有失偏颇。《滥竽充数》这一成语故事涵盖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滥竽充数,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够滥竽充数,有其客观原因,这也是应该记取的。

【片段三】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全文,深入思考:从“居然得到俸禄”和“只好逃走”两件事的发展过程你读懂了什么?(画出相关语句)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对“成语”的运用思考。(生边读、边画、边思、边注)

生:我读懂了“居然”的意思。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却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这就是出人意料的事。

师:能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生:我从这段话中,感到作者对南郭先生这样取得俸禄,有一种不认可的意味。(朗读相关句子,突出“从来”“每当”“居

然”“一样”等词语)

师:好,学会从文句中体悟意蕴。

生:齐宣王“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这给南郭先生提供了机会,我感到这件事既意外,又不意外。

师:读出了独特的见解。请同学们联系南郭先生的行为,用上“总是”来说句话。

生: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每次演奏总是装出会吹的样子。

生:我认为“装”总是不行的,迟早要败露。

生:我赞成他的看法。齐湣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

……

师:你们很会读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自己的发现,提高了认识,感悟了事理。请再联系生活经验谈谈你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

对“成语”的运用思考。

生积极发言,有的用“不要”“而要”造句,给南郭先生提建议;有的结合食品的假冒伪劣,谈滥竽充数的危害;有的认为要严格管理,不能让滥竽充数的人投机取巧;有的认为滥竽充数还可表示

一种谦虚,自认不够格……

【评析】从南郭先生败露的自身原因和管理制度、管理者两

个方面引导阅读思考,感悟事理,符合成语故事的教学特点;问题的切入点选择得当,阅读思考的空间适度,贴近学生的发展水平,均能使学生敞开心扉,自主品味语言文字,读出自己的体会。教师随机

评点,激活群体,多层次吸纳、体验、交流;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成语故事,思考成语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情感积累,较好地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体验、价值取向有机地统一起来。

【三点随感】

第一,“常规武器”,当常用常新。提问,可谓阅读教学的“常规武器”,使用频率很高,需不断擦拭、磨砺、出新,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提问的导向性、针对性、启发性、探究性、实效性,

堪为务实之举。

第二,预设提问,需坚持“三要”。一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基本思想及编写意图,做到问路在胸,情感基调明朗,阅读

导向清晰,“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二要全面了解学生,准确掌握

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发展状况,因年段制宜、因班级制宜、因具体学情制宜,不一厢情愿;三要结合阅读训练的重点、难点,预留足够的时间、空间,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引领、点拨、互动交流,促进多层发展。

第三,精当提问能力,在动态中生成。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力,绝非一蹴而就,是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比较、分析、筛选过程中

生成的;也非一成不变,尚需直面课堂的“天气变化”,在学生阅读、答问的过程中,及时捕捉新信息,把握新情况,不断修正补充,

适时调整,使之与学生的发展相宜、相适、相匹。

(作者单位:仪征市扬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