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能量回馈悬架系统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16.29 KB
- 文档页数:4
电动车悬架系统设计引言随着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悬架系统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悬架系统直接关系到电动车的操控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电动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原理、常见类型和相关优化技术。
设计原理悬架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各种路况下提供稳定的车身控制、减震和保持车轮与地面的接触。
电动车悬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传统汽车的悬架系统相似,但也有一些特殊考虑。
例如,电动车的电池重量可能会影响车辆的重心位置,因此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这一因素。
常见类型前悬架系统前悬架系统是电动车前车轮的悬架系统。
常见的前悬架类型包括麦弗逊悬架、双叉臂悬架和独立悬架。
麦弗逊悬架是最常见的前悬架类型,它具有简单的结构和良好的操控性。
双叉臂悬架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更高的操控性,但结构更加复杂。
独立悬架则是一种相对高端的前悬架类型,可以提供更高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后悬架系统后悬架系统是电动车后车轮的悬架系统。
常见的后悬架类型包括扭力梁悬架、多连杆悬架和独立悬架。
扭力梁悬架是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后悬架类型,但悬挂性能较差。
多连杆悬架可以提供较好的悬挂性能和车身控制,但结构复杂。
独立悬架在后悬架系统中也可以应用,提供最高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相关优化技术轻量化设计电动车的悬架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
轻量化设计可以减少悬架系统的质量,从而降低车辆的整体质量,提高车辆的续航里程。
主动悬架系统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根据路面状况和驾驶员需求实时调整悬架系统的硬度和高度。
这可以提高车辆的悬挂性能和乘坐舒适性。
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算法来监测和分析路面信息,然后根据路面情况调整悬架系统的参数。
这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动态悬架调节动态悬架调节可以根据车速和驾驶模式来调整悬架系统的参数。
例如,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悬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为更硬的设置,提高操控性。
而当车辆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时,悬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为更软的设置,提高乘坐舒适性。
纯电动车能量回馈悬架系统设计摘要:本次研究中主要是从建模入手,不断开展仿真与研究工作,进而在汽车设计中应用被动悬架进行对减震器机械能的优化,应用了LQG,通过优化设计的形式明确了主动悬架的能量需求以及其悬架在能力回收方面存在的潜力与价值,依照该方向与角度开展工作,研究并讨论。
关键词:电动主动悬架;能量回收;可行性研究1 引言在当前能量紧张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的重要方向与内容,而在悬架设计工作中如果可以将能量顺利的扩散并且降低汽车对于能量的吸收效果,就能实现对汽车动能消耗的减少,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1]。
2 悬架系统主动控制算法研究2.1悬架动行程反馈控制设计工作中首先应当开展相应悬架的东形成反馈控制算法工作,实现动行程的反馈控制分离化,通过微分进行计算,但是在计算分析中容易受到一些高频或者一些连贯频率的干扰。
而干扰效果主要是基于串联滤波器抑制高频干扰效果,形成对过程器形成中反馈控制器的干扰效果,最终形成不完全微分的计算与分析,这也是整个微分计算中可能存在的主要缺点。
但是通过微分可以实现对不同周期中变化趋势的改变,解决了原先悬架动行程反馈控制点中存在的控制器周期差异变化趋势的问题,形成微分频率均匀的输出,真正形成微分作用,改善系统的性能,并且避免电机出现的频繁动作[2]。
微分数字在悬架动行程的反馈控制中可以采用传递函数进行表示,表示效果应当通过分散化的后阶向差进行输出,输出公式为:在公式中,如果为1的话,采用微积分计算常数则应当尽量变小,比如说0.0001等类的值,同时基于采样周期T进行稳定性的提高。
2.2 单轨半车模型的建立路面的输入关系与输出关系对于车辆的整体影响较大,前后车轮之间的轨迹对于输入与输出的相关性影响较大,圆柱状的路面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车辆对称性仿真研究的要求,进而实现对称性,更加全面的考虑车在完全相同方式中运动的效果与运动形式。
单轨半车模型的建立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出车辆的仿真效果与稳定性情况,如下图1。
馈能悬架可行性分析引言馈能悬架(Energy harvesting suspension)是一种利用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能量来发电的技术,可以为汽车提供更稳定的悬挂系统同时减少碳排放。
本文将对馈能悬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
馈能悬架的原理馈能悬架主要包括悬架系统和发电装置两部分。
悬架系统通过弹簧和减震器来吸收和控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
发电装置利用这些振动能量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或压电效应原理将其转化为电能。
馈能悬架的发电装置通常由电磁感应发电机或压电发电机构成。
电磁感应发电机通过由磁场和导体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电磁感应来产生电能。
压电发电机则利用在压力作用下产生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电能。
馈能悬架的优势节能减排馈能悬架可以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电能,从而降低对传统动力系统的依赖。
这将有助于改善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积极的贡献。
提高行驶舒适性馈能悬架可以更好地控制车辆的悬挂系统,使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平顺。
这将提高乘车舒适性,减少驾驶员和乘客的疲劳感,有利于长时间驾驶的安全性。
降低零件磨损和维修成本馈能悬架能够减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从而减少悬挂系统和其他相关部件的磨损。
这将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修和更换零件的成本。
馈能悬架的挑战技术难题馈能悬架涉及到多个技术领域,包括机械、电子和材料等。
各个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和融合提出了挑战。
确保发电装置的高效转化和稳定性,以及对车辆悬挂系统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复杂的设计和控制馈能悬架系统需要更加复杂和精细的设计和控制。
需要考虑到悬架系统的弹性特性、能量转化效率、电能的储存以及与车辆动力系统的协同等方面。
这将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
成本和实用性问题馈能悬架的制造和安装成本较高,对于现有的车辆来说改装也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馈能悬架技术的实际应用在现实世界中还需要解决一些实用性问题,例如如何应对不同路况的振动和车辆的动态响应等。
电磁馈能式悬架方案设计与节能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磁馈能式悬架方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好的行驶舒适度和更高的悬架可靠性。
本文将分析电磁馈能式悬架方案的设计和节能性能。
设计方案电磁馈能式悬架是一种基于磁悬浮技术的新型悬架方案,它利用电磁力和永磁力来悬浮车身,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车辆行驶时与地面的摩擦力。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磁铁、永磁体、控制器和传感器等。
设计一个电磁馈能式悬架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悬架的质量和体积:悬架的质量应尽量轻,以减小车辆的自重,从而减小车辆的能耗。
2.永磁体的选择:永磁体应具有足够的磁力,以提供足够的悬浮力,同时也应具有高温度稳定性和长寿命。
3.电磁铁的设计:电磁铁应具有足够的绕组数和电流,以提供足够的电磁力,并且在高速行驶时的热量应得到合理的处理。
4.控制器和传感器的设计:控制器和传感器应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并通过调节电磁铁的电流和永磁体的位置来实现适当的悬浮力。
节能分析相对于传统的液压式悬架,电磁馈能式悬架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小行驶阻力:由于车辆的自重得到减轻,因此行驶阻力也将得到减小。
2.提高车辆能效:由于电磁馈能式悬架能够提供更好的行驶舒适度和更高的悬架可靠性,因此车辆的能效也将得到提高。
3.减少液压损耗:传统的液压式悬架需要通过液压泵和液压缸等部件来实现悬浮,这些部件会带来相应的液压损耗,而电磁馈能式悬架则无需这些部件,可以减少液压损耗。
4.提高能量回收效率:电磁馈能式悬架可以通过车轮负荷的涨落来产生电能,这些能量可以被回收到动力系统中,从而提高车辆的能量利用效率。
总之,电磁馈能式悬架方案的设计和节能性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它在未来将会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电磁馈能式悬架方案相较于传统悬架方案具有更优秀的性能,不仅存在在节能方面的优秀表现,更为优秀的悬浮性能,让行驶变得更加平稳。
因此,在新能源汽车、高铁等领域,电磁馈能式悬架已成为重点研究对象。
新能源汽车的底盘悬挂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对车辆性能和乘坐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原则、常用类型及优化方法。
一、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原则1. 轻量化设计原则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设计应遵循轻量化原则,以减少整车重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采用轻质材料和结构优化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2. 高刚度和高强度底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强度对于保障车辆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至关重要。
应通过结构优化和材料选择来提高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强度,确保在不同路况下的行驶稳定性。
3. 减振和隔振效果底盘悬挂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减振和隔振性能,以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采用合适的悬挂结构、减振材料和减振器等技术手段,可有效降低车身对不平路面的共振响应,改善车辆乘坐舒适性。
二、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常用类型1. 独立悬挂系统独立悬挂系统是最常见的底盘悬挂系统类型之一,它将每个车轮的运动独立处理,可根据路况调整各车轮的负荷和运动状态,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乘坐舒适性。
2. 半独立悬挂系统半独立悬挂系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悬挂系统,适用于一些低功耗、低速度和低质量的新能源汽车。
它通过车身和车轮的连接实现部分悬挂系统的独立运动,降低了成本和车辆重量。
3. 多连杆悬挂系统多连杆悬挂系统采用多个横向和纵向的连杆组成,能够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操控性。
它广泛应用于高性能的新能源汽车中,具有出色的动力响应和操控稳定性。
三、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挂系统的优化方法1. 结构优化底盘悬挂系统的结构优化是提高系统刚度和强度的有效手段。
通过有限元分析和仿真等方法,可以对悬挂系统的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整体刚度和强度,以满足对悬挂系统质量和性能的需求。
2. 减振器的优化减振器是底盘悬挂系统中起到减震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动车悬架系统设计电动车悬架系统设计在现代交通工具领域,电动车已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选择。
与汽油车相比,电动车能够产生更少的污染,同时也具有更高的能效和更少的噪音。
但是,电动车的设计结构需要与常规的汽油车有所不同,这就涉及到了电动车悬架系统的设计。
悬架系统是一辆车的核心组件之一。
它不仅决定着全车的性能特性,还能对驾驶舒适度和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一辆车的悬架系统主要由弹簧、减振器、支柱和连接器等部件组成。
设计一个合适的悬架系统能够提高电动车在道路上的稳定性、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根据电动车的特点,悬架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1. 重量控制:电动车的电池等组件往往很重,所以悬架系统需要减少重量,从而提高车身刚性和减少碳排放。
2. 可靠性:电动车的运行过程中需要较少维护,因此悬架系统需要设计简单、牢固可靠,减少维护次数。
3. 舒适性:电动车被认为是城市道路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因此悬架系统需要具有较好的隔振效果和强大的抗震性能,以保证驾驶者的舒适感。
4. 稳定性:电动车需要设计出较高的车身平稳度,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要在弯道及急刹车时充分发挥悬架系统的作用,以充分保障驾驶者的安全。
基于以上原则,电动车的悬架系统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隔振设计:电动车需要具有较好的隔振设计,在行驶过程中减少对驾驶者的影响。
对于防跳、防颠起、减振、吸振器等部件的选择,需要技术人员进行充分考虑和研究。
2. 材料选择:悬架系统需要由轻量、高强度材料构建以提高车身刚性和减少碳排放。
对于如何通过材料技术实现轻量化设计,是电动车悬架系统设计过程中重要的部分,需要在材料的特性、性能、成本等方面进行广泛的研究。
3. 操作性能:悬架是决定操作性能的关键部件之一,特别是驾驶舒适性与稳定性性能。
要设计出稳定性比较强的悬架系统,通过镇定舒适的行驶体验,为驾驶员提供减少疲劳度的舒适驾驶体验。
4. 先进技术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提高电动车悬架系统的设计水平,如智能电子技术、先进材料技术、计算仿真技术等,能真正提高悬架系统设计的效率、精度和可靠性。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摘要随着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行驶平顺性反映了人们的乘坐舒适性,而舒适性则与悬架密切相关。
因此,悬架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本次设计主要研究的是比亚迪F3轿车的前、后悬架系统的硬件选择设计,计算出悬架的刚度、静挠度和动挠度及选择出弹簧的各部分尺寸,并且通过阻尼系数和最大卸荷力确定了减振器的主要尺寸,最后进行了横向稳定杆的设计以及汽车平顺性能的分析。
本设计在轿车前后悬架的选型中均采用独立悬架。
其中前悬架采用当前家庭轿车前悬流行的麦弗逊悬架。
前、后悬架的减振器均采用双向作用式筒式减,后悬则采用半拖曳臂式独立悬架振器。
这种结构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乘座的舒适性和驾驶稳定性。
采用CAXA软件分别绘制前后悬架的装配图和部分主要零件图。
关键词:悬架;平顺性;弹性元件;阻尼器;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of motor vehicles on ride comfort, handling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comfort and safety of the increasingly demanding, Vehicle Ride also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uspension. Therefore, the design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main design of the study is BYD F3 car front and rear the suspension system of choice of hardware design, calculate the suspension stiffness, static and dynamic deflection deflection. By damping and unloading of the largest absorber identified the main dimensions. Finally, the design of the horizontal stabilizer. The design of the car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are used in the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uspension of them adopted before the current family sedan before hanging popular McPherson suspension, was suspended after a drag arm susp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shock absorber have adopted a two-way role-Shock Absorber. The design of this structure, effectively raising theof comfort and driving stability. By CAXA software were drawn before and after the suspension of the assembly and parts plans.Key words: suspension; ride comfort; elastic element;buff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1章绪论 (1)1.1悬架系统概述 (1)1.2悬架的构成和类型 (3)1.2.1构成 (3)1.2.2类型 (3)1.3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第2章前、后悬架结构的选择 (5)2.1悬架的结构形式 (5)2.2非独立悬架 (5)2.3独立悬架 (6)2.4 前后悬架方案的选择 (7)2.5主要元件 (8)2.5.1弹性元件 (8)2.5.2减振器 (9)2.6辅助元件 (9)2.6.1横向稳定器 (9)2.6.2缓冲块 (10)第3章技术参数确定与计算 (11)3.1悬架性能参数的选择 (11)3.2悬架的自振频率 (11)3.3侧倾角刚度 (12)3.4悬架的动、静挠度选择 (12)第4章弹性元件的设计计算 (14)4.1前悬架弹簧 (14)4.2后悬架弹簧 (15)第5章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17)5.1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17)5.2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17)5.3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18)5.4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20)5.5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20)5.5.1 侧倾中心 (20)第6章减振器设计 (22)6.1减振器的概述 (22)6.2减振器的分类 (22)6.3减振器参数选取 (23)6.4减振器阻尼系数 (23)6.5最大卸荷力 (24)6.6筒式减振器主要尺寸 (24)6.6.1筒式减振器工作直径 (24)6.6.2油筒直径 (25)第7章横向稳定杆的设计 (26)第8章平顺性分析 (27)8.1平顺性概念 (27)8.2汽车的等效振动分析 (27)8.3车身加速度的幅频特性 (28)8.4相对动载的幅频特性 (29)8.5悬架动挠度的幅频特性 (31)8.5影响平顺性的因数 (32)8.5.1结构参数对平顺性的影响 (32)8.5.2使用因素对平顺性的影响 (33)第9章总结 (34)参考文献 (35)致谢 (36)附录Ⅰ (37)Suspension Principle Of Work (37)附录Ⅱ (48)第1章绪论1.1悬架系统概述自十九世纪末期出现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
工 业 技 术113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由于纯电动汽车相比传统型汽车来说,其对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危害极其微小,因此占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但是由于纯电动汽车的操控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差,很难达到消费者的需求。
采用纯电动汽车的悬置系统,则可以很好的减缓车身振动,增强其稳定性和平顺性,因此对纯电动汽车悬置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1 悬置系统的设计条件悬置系统的具体作用便是将整体车身的动力总成稳定起来,用来削弱车身的波动幅度。
其动力总成主要包括电动机向车身传递时的振动,和车身向动力总成传递时的,经由悬架系统和地面摩擦使所产生的振动。
车身良好的悬架系统不但能够减弱因为振动而导致的车内噪音,还可以优化纯电动汽车的的功效,可以将经由悬架系统的从车身向动力总成传递的振动降到最低,因此,纯电动汽车的悬置系统不仅仅可以作为动力总成的标准配件,又能能够作为纯电动汽车良好的减振设备,所以,在对悬架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满足下面的一些约束条件。
1.1悬置元件的刚度符合要求纯电动汽车悬置系统的主要作用便是承载动力总成,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顾及到车身因强重力作用而导致的悬置元件的变形情况。
此外,也要顾及到纯电动汽车车轮的反作用所产生力矩的因素,这便要求所使用的悬置元件稳固良好,性能优异,可以承载普遍范围内的静载荷和动载荷的功效,这便需要悬置元件的刚度符合要求,不能松软易折,如此方能确保悬置系统的持久性,使纯电动汽车的寿命延长,并且能够配合动力总成良好运行。
1.2悬置系统具备隔振功效悬置系统不但要可以减缓动力总成本身所产生的波动传递到车身,还需要可以减缓崎岖路面对动力总成的负面作用,所以,悬置系统要具备良好的隔振功效,其总体性能的判断普遍使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n n ηη为隔振传递率, ς为悬置元件阻尼比, ωn ω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当 /n ωω 时,隔振传递率 1η ,这样悬置系统方能起到很好的隔振功效,这点也为设计纯电动汽车悬置系统所必须考虑的一点。
基于电动汽车能耗优化的汽车悬架设计方法
基于电动汽车能耗优化的汽车悬架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车辆质量和悬架刚度匹配:电动汽车悬架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质量较大的特点,为此可以通过调整悬架刚度来使悬架与车辆质量匹配,以提高能耗效率。
2. 减小悬架质量:悬架质量会对电动汽车的能耗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可以采用轻量化设计,例如使用轻质材料或者减少悬架部件数量,以减小悬架质量,降低能耗。
3. 减小悬架阻尼:悬架阻尼对车辆的动力损耗有很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阻尼系数的大小来优化能耗。
在具体设计中,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阻尼系数,以减小悬架阻尼,降低能耗。
4. 优化悬架布置:合理的悬架布置可以减小悬架在行驶过程中的摩擦力和振动,从而降低能耗。
例如,可以采用多连杆或双叉臂等独立悬架结构,以减小悬架的摩擦力和振动。
5. 利用电动汽车特点:电动汽车具有电动动力系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系统来优化悬架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能耗效率。
例如,可以采用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根据车速、路况和车辆负载等参数,实时调整悬架的工作状态,以降低能耗。
综上所述,基于电动汽车能耗优化的悬架设计方法主要着重于
匹配车辆质量和悬架刚度、减小悬架质量、调整悬架阻尼、优化悬架布置和利用电动汽车特点等方面,以降低能耗,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电动汽车的车辆悬架系统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汽车运行效能要求的提高,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低碳、高效的交通方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而在电动汽车的设计中,车辆悬架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设计和其在提升行驶舒适性、安全性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1. 悬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车辆悬架系统是指连接车身和车轮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弹簧、减振器、悬架臂等。
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车身、吸收道路震动、保持轮胎与地面的接触。
悬架系统的设计对于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行驶稳定性以及能源利用效率。
2.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的特点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组件较重,悬架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承重能力。
其次,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悬架系统还要求具备较低的能量损耗,以减少能量的浪费。
此外,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还需要兼顾对噪音和振动的消除,以提供更好的行驶舒适性。
3. 悬架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对悬架系统的需求,设计师需要考虑多个关键要素。
首先是悬架系统的弹簧和减振器的选择。
由于电动汽车的重量分布较传统燃油车更为集中,弹簧和减振器的选用需要更加精准,以达到最佳的支撑和缓冲效果。
其次是悬架系统的调校和控制。
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可以采用主动悬架或半主动悬架,通过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以及控制车轮的垂直运动,来提高行驶舒适性和操控性。
最后是悬架系统材料的选择。
电动汽车悬架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和刚度,以应对电动汽车更高的负载和动力需求。
4. 悬架系统在电动汽车中的重要作用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在整车的性能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行驶舒适性的提升。
优秀的悬架系统可以有效吸收道路震动,并降低车身的颠簸感,提供更加平稳的行驶体验。
其次是悬架系统对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恰当的悬架系统设计可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使得驾驶更加精确和安全。
V ol 39No.2Apr.2019噪声与振动控制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第39卷第2期2019年4月文章编号:1006-1355(2019)02-0085-05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设计方法朱鑫1,刘晓昂1,陈勇1,蒋春雷2(1.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300130;2.宁波丰茂远东橡胶有限公司,浙江余姚315400)摘要:根据纯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在动力总成激励上的不同,建立某型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以动力总成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合理分配为优化目标,各个悬置静刚度和安装位置为设计变量,应用MATLAB/Isight 对悬置系统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
为控制动力总成质心在各工况下的位移,对各悬置非线性段刚度及拐点进行设计,设计后的动力总成质心位移满足位移控制要求。
关键词:振动与波;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位移控制中图分类号:U469.72+2文献标志码:A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1355.2019.02.016Design Method of the 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 ofPure Electric VehiclesZHU Xin 1,LIU Xiaoang 1,CHEN Yong 1,Jiang Chunlei 2(1.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130,China;2.Ningbo Fengmao Far-East Rubber Co.,Ltd.,Yuyao 315400,Zhejiang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powertrain excitation between the pure electric vehicle (PEV)and the traditiona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ar,the 6-DOF dynamic model of a PEV powertrain is established.Firstly,with the reasonabl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energy distributions of the powertrain as the target,and the mount static stiffness and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s as the design variables,the MATLAB /Isight software is use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the suspension system.After the optimization,the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the energy distributions can satisfy the design requirements.In order to control the displacement of powertrain centroid in the typical and extreme conditions,the static stiffness and the x-coordinates of the turning points of each mount in the nonlinear sections are designed.After the design,the displacement of the powertrain centre of gravity can satisfy the control requirements.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pure electric vehicle;powertrain mounting system;natural frequency;displacement control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驾、乘员对纯电动汽车NVH 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悬置系统是一种应用在动力总成和车架之间的弹性连接件,有减振、限位及隔振的作用,悬置系统的设计对汽车NVH 性能有重要影响。
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增加,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电能来驱动,而能量回收系统则成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并提出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案。
一、能量回收系统的意义能量回收系统是指在汽车行驶或制动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手段将部分能量回收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以供日后车辆使用。
这种系统的设计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从而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能量回收系统的关键技术1. 制动能量回收技术新能源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制动能量,通常会通过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将这部分能量回收并转化为电能。
目前常用的制动能量回收技术包括电动再生制动技术和液压再生制动技术。
2. 行驶能量回收技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电机驱动系统运行在发电状态下,将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电机发电控制系统来实现,在车辆行驶时,将电机切换至发电状态,并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到电池中。
3. 能量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起到管理和控制能量回收系统的重要作用。
它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能量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对能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度。
通过优化能量的利用方式,提高能量回收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汽车的续航里程和性能。
三、能量回收系统设计的优化为了更好地提高能量回收系统的性能,以下几个方面需要优化设计。
1. 电池的选用电池是能量回收系统中储存电能的核心设备。
设计师需要选择高性能、高能量密度的电池,以提高能量的储存效率和输出能力。
2. 能量回收系统的控制策略合理的能量回收系统控制策略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根据汽车的行驶状况和能量储存情况,制定灵活的控制策略,实现最佳的能量回收效果。
3. 能量回收系统与动力系统的协同工作能量回收系统和动力系统之间需要有良好的协同工作,以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
通过优化电机的控制和能量储存系统的设计,实现能量回收和供给之间的平衡。
电动汽车的悬挂系统悬挂系统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电动汽车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而且对电动汽车的能耗和操控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电动汽车的悬挂系统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电动汽车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
一、悬挂系统的作用和特点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和减震来自路面的冲击,保证驾乘者的舒适性和行驶的稳定性。
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悬挂系统在一些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考虑。
首先,电动汽车的悬挂系统需要能够准确地控制车辆的高度和姿态。
由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分布在底盘之间,车辆重心相对较低,因此需要一个能够精确控制车身高度的悬挂系统,以保持电动汽车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其次,电动汽车的悬挂系统需要具备更好的能量回收和能耗控制能力。
由于电动汽车具有能量回收和再利用的特性,悬挂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如何将车轮的振动和能量转化为电能,以延长电池的续航里程。
同时,通过优化悬挂系统的刚度和减震效果,可以有效降低车辆的能耗,提升电动汽车的综合性能。
最后,电动汽车的悬挂系统需要兼顾舒适性和安全性。
舒适性是电动汽车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悬挂系统的设计直接关系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度。
因此,悬挂系统的调校需要平衡车辆的舒适性和操控性,以提供乘坐者良好的驾乘体验。
二、电动汽车悬挂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悬挂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电动汽车悬挂系统的几个发展趋势:1. 独立悬挂系统的应用:为了提升电动汽车的悬挂性能和稳定性,独立悬挂系统逐渐在电动汽车中得到应用。
独立悬挂系统可以将每个车轮独立控制,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行驶需求,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2. 电磁悬挂系统的研发:电磁悬挂系统是一种基于电磁原理工作的悬挂系统,可以实现快速调整悬挂刚度和减震力,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乘坐体验。
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底盘控制与悬挂系统优化随着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动力电池成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而动力电池的性能与电动汽车的底盘控制以及悬挂系统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动力电池对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悬挂系统优化方案。
一、动力电池对底盘控制的影响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其性能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动力输出和驾驶性能。
动力电池的容量、充电速度、输出功率等指标与底盘控制密切相关。
首先,动力电池的容量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较大容量的电池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但也增加了电动汽车的整体重量。
在底盘控制方面,需要根据电池容量的大小来调整车辆的悬挂系统和底盘结构,以达到更好的悬挂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其次,动力电池的充电速度对底盘控制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较快的充电速度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充电效率,但也会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
在底盘控制方面,需要考虑电池充电速度对整车电力系统的影响,合理设计底盘电路,确保充电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最后,动力电池的输出功率对底盘控制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较高的输出功率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和动力输出,但也对底盘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底盘悬挂系统需要更好地适应电池的高功率输出,同时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二、悬挂系统优化方案为了更好地适应动力电池对底盘控制的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悬挂系统优化方案:1. 材料选择优化:使用轻量化材料制造底盘和悬挂系统,以减轻电动汽车的整体重量,提升车辆的悬挂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
2. 悬挂结构改进:根据电池容量的大小和位置,合理设计底盘和悬挂系统结构,优化车辆的重心位置,提高悬挂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3. 调节系统优化:采用主动悬挂系统或可调节悬挂系统,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和动力输出要求,实时调节悬挂刚度和阻尼,以提高车辆的操控性能和驾驶稳定性。
4. 能量回收利用:利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回收功能,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到电池中,以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和整车的能量利用率。
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研究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能源消耗的担忧,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悬架系统作为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研究已经成为了当前汽车工程领域的热门话题。
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与传统燃油车有所不同,首先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重量和分布不同于燃油车的发动机和油箱,因此悬架系统需要重新设计以适应这些变化。
同时,新能源汽车需要更高的能量回收效率,这也要求悬架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路面的变化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针对这些需求,目前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量化设计:新能源汽车需要更高的能量利用率,而悬架
系统的重量直接影响能量利用率。
因此,采用轻量化的设计方案可以降低悬架系统的质量,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2.智能化控制: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实时感知路面情况,并
根据路面情况调节悬架系统的阻尼、高度和角度等参数,以提高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同时也可以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3.悬架系统能量回收技术:悬架系统能量回收技术是新能源
汽车悬架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悬架系统的振动
运动,将其转化为电能存储在电池中,以提高车辆的续航
里程。
4.新材料应用:新材料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悬架系统的重量,
提高能量回收效率。
例如,采用碳纤维等轻量高强度材料
可以有效地降低悬架系统的重量。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研究的目标是在提高汽车能量回收效率的同时,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新能源汽车悬架系统将。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