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地理高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197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一、填充题:(共10分)1.______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
______是华北最大的化学工业中心。
______是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
______是中南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
______是西北最大的炼油中心。
江苏省的______是我国重要海港之一。
2.内蒙古自治区的______平原、江西省的______平原、四川省的______平原和湖北省的______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澳大利亚的首都是______。
墨西哥的首都是______。
瑞士的首都是______。
尼泊尔的首都是______。
阿尔及利亚的首都是______。
4.______是西欧航运最繁忙的河流。
______是西德最大的工业区。
苏联领土虽跨欧亚两洲,但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农作物都集中分布在______部分。
5.美国的领土组成除本土四十八州外,还有______和______两州。
二、填图:(共10分)在我国行政区及邻国填充图上,填出代表下列地理名称的数字顺序号:台湾岛①、西沙群岛②、辽东半岛③、银川④、滇⑤、金边⑥、印度河⑦、斯里兰卡⑧、北海道⑨、马尼拉⑩。
我国行政区及邻国填充图三、读图:(共10分)对照某岛略图所示的内容,简要回答:某岛略图1.该岛所跨经纬度。
2.该岛地形大势。
3.该岛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4.甲城到乙城的实地直线距离(已量出某岛略图上的两地直线距离约为8厘米)。
5.若修建连接甲城和乙城的铁路,在施工上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因素。
四、判断题:(共20分)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峡谷、山峰和盆地底部。
试判明甲处是;乙处是;丙处是;丁处是。
(10分)等高线地形图2.试根据下表列的数据,判明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北半球)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10分)地点甲地乙地丙地丁地一月平均温度(℃)25.5-810-24七月平均温度(℃)26.7242217年降水量(毫米)2418922730101六至八月降水量(毫米)5396104070十二月至二月降水(毫米)667803008甲地属于____________。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地球上的水(水循环)(2023·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①①①为湖泊,其中①①①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
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①①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①①①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A.淡水湖、下渗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D.咸水湖、蒸发2.判断①①①南侧谷地是()A.狭长湖盆B.断流河道C.古冰川槽谷D.泥石流通道3.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D.褶皱凹陷【答案】1.D 2.B 3.A【解析】1.由材料信息可知,与①①①湖泊相连的河流为入湖河流,河流注入湖泊,带来的盐分不断在湖泊累积;湖泊没有河流流出,盐分无法排出;湖泊位于地中海沿岸,纬度较低,蒸发量较大,盐度较高,为咸水湖,A、B错误。
该地位于地中海北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湖水蒸发强烈,D正确。
通过材料信息无法判读湖泊所在地的土壤、地质情况,湖水下渗情况无法判断,C错误。
故选D。
2.结合①湖及其所属水系可推测,原先①①①湖泊及其水系为南部河流的上游河段,由于南侧地区形成新的分水岭,湖泊南部河道发生流向改变,后因无水流汇入,造成断流,故B正确;如果是狭长湖盆,堆积物应该比较细小,而①①①南侧高地上谷底存在卵石堆积,A错误;如果是冰川或泥石流,则堆积物应该大小不一,杂乱无章,故排除CD。
故选B。
3.由上题分析可知,MN一线形成新的分水岭,造成①①①湖泊南部河道改向,故该处应为断裂带,且MN 一线南部地势相对抬升,形成分水岭,北部相对沉降,积水成湖,A正确,B错误;如果发生褶皱,不会保持原有的水系形态完整,排除CD。
故选A。
(2023·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海冰(附练习与答案解析)真题引路例题:(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B.乙 C.丙D.丁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信息①:年平均气温≤-4 ℃日数,甲地介于20~40天,乙地介于20~40天,丙地介于0~20天丁地介于0~20天气温越低,低温持续期越长,海冰越厚。
沿海地区一般海水盐度较低,冬季受大陆影响大,海冰越厚信息②:四市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 ℃日数最多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冰厚度越大⇒海冰资源越丰富信息③: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海冰开采海冰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开采海冰[尝试解答] 1.__B__ 2.__A__ 3.__A__知识链接2.海水的盐度变化规律(1)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模拟提高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北极地区出现了气候变暖的北极放大效应。
北极地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但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
海冰的减少催生了北极地区的航运业,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同欧洲、北美洲间的海上航程。
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 ℃时作为春季的开始,海冰开始融化。
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1~3题。
1.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12月B.1月C.2月D.3月2.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的可能原因是( )A.夏季海冰融化释放的热量多B.冬季海水结冰吸收的热量多C.夏季海水升温慢,是“冷源”D.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3.与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 )A.航行速度较快B.航行速度稳定C.航行方向多变D.单位距离能耗低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春季(4~6月)海冰才开始融化,因此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冬季末,即3月份,故选D。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十年真题汇总(2023·浙江卷)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2.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①大陆冰川融化①暖寒流的交汇①深层海水上升①西风漂流携带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D 2.C【解析】1.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
故答案选D。
2.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
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
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①①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①错。
①①正确,故选C。
(2023·浙江卷)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3.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P沿岸降水增多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C.Q沿岸降水减少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4.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洋流、洋流B.纬度、洋流C.径流、纬度D.洋流、径流【答案】3.D 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
1979年试题理工农医类1.若(z-x)2-4(x-y)(y-z)=0,求证:x,y,z成等差数列.[Key] 1.证法一:(z-x)2-4(x-y)(y-z)=z2-2zx+x2+4zx-4xy-4yz+4y 2=(x+z) 2-2·2y(z+x)+4y 2=(z+x-2y) 2=0,∴z+x-2y=0即 z-y=y-x,所以 ,x,y,z成等差数列 ,证法二:令 x-y=a,y-z=b,则x-z=x-y+y-z=a+b.(z-x) 2-4(x-y)(y-z)=(a+b) 2-4ab=(a-b)2=0.∴a=b.即x-y=y-z, 即 y-x=z-y.所以 ,x,y,z成等差数列 .2.化简:[Key]3.甲、乙二容器内都盛有酒精.甲有公斤υ1公斤,乙有υ2公斤.甲中纯酒精与水(重量)之比为m1:n1,乙中纯酒精与水之比为 m2:n2.问将两者混淆后所得液体中纯酒精与水之比是多少 ?[Key] 3.解:甲乙共含纯酒精甲乙共含水混淆后 ,纯酒精与水之比为〔m1v1(m2+n2)+m2v2(m1+n1)〕:〔 n1v1(m2+n2)+n2v2(m1+n1)〕 .4.表达而且证明勾股定理.[Key] 4.解:略.(参照一般教科书)5.外国般只 ,除特许者外 ,不得进入离我海岸线 D之内的区城 .设A 及B是我们的观察站 ,A 及B 间的距离为 S,海岸线是过 A,B 的直线 .一外国船在 P点.在A 站测得∠BAP=α,同时在 B站测得∠ ABP=β.问α及β知足什么简单的三角函数值不等式 ,就应该向此未经特许的外国船发出警示 ,命令退出我海城 ?[Key] 5.解:自P向直线 AB作垂线 PC,垂足为 C.设 PC=d.在直角三角形 PAC中,AC=d ·ctgα.在直角三角形 PBC中,BC=d·ctgβ.∴S=AC+BC=d(ctgα+ctgβ).当 d≤D,即时,应向外国船发出警示 .6.设三棱锥V-ABC中,∠AVB=∠BVC=∠CVA=直角.求证 : △ABC是锐角三角形 .[Key] 6. 法一 : VA=a,VB=b,VC=c,AB=p,BC=q,CA=r.于是 p 2=a 2+b 2,q 2=b 2+c 2,r 2=c 2+a 2.由余弦定理 ,所以∠ CAB 角 .同理 ,∠ABC, ∠BCA 也是 角 .法二 :作VD ⊥BC,D 垂足 ,因VA 垂直于平面 VBC, 所以 VA ⊥BC 又 BC ⊥VD, 所以 BC 垂直于平面 VAD, 进而BC ⊥ AD即在△ ABC 中,A 在BC 上的垂足 D 介于 B 和C 之 ,所以,∠B 和∠C 都是 角 .同理可 ∠ A 也是 角 .7.美国的物价从 1939年的 100增添到四十年后 1979年的 500.假如每年物价增 率同样 , 每年增 百分之几 ?(注意 :自然 数 1nx 是以 e=2.718⋯ 底的 数 .本 中增 率 x<0.1,可用自然 数的近似公式 :ln(1+x) ≈x.取 lg2=0.3,ln10=2.3来 算 ).[Key] 7.解 :年增 率 x 足 100(1+x) =500, 即 (1+x) 40 =5,40 取自然 数有 40ln(1+x)=ln5.答:每年约增添百分之四.8.设CEDF是一个已知圆的内接矩形,过D作该圆的切线与CE的延伸线订交于点A,与CF的延伸线订交于点 B.[Key]8.证法一:连接CD.因∠CFD=90°,所以 CD 为圆 O的直径 .因为 AB 切圆 O于D,∴CD⊥AB.又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ACB=90 ° ,∴AC 2=AD ·AB,BC 2=BD· BA.证法二 :由△BDF∽△ABC,得9.试问数列前多少项的和的值是最大?并求出这最大值 .(这里取 lg2=0.301)[Key]9.解法一:这个数列的第k项(随意项)为所以这个数列是递减等差列 ,且其首项为 2.要前 k项的和最大 ,一定前 k项都是正数或 0,而从第k+1项起此后都是负数 .所以 ,k应合适以下条件 :解此不等式组 :由(1)得k≤14.2由(2)得k>13.2因k是自然数 ,所以 k=14,即数列前 14项的和最大 .取 k=14. 前14项的和解法二 :这数列的第 k项 (随意项 )为时,S有最大值 .因k表示项数 ,是自然数 ,在此 , =2-1.9565>0,由此可知这数列的前 14项都是正数 ,从第 15项起此后各项都是负数 .所以应取 k=14,即数列前 14项的和为最大 ,其值为10.设等腰△OAB的顶角为2θ,高为h.(1)在△ OAB 内有一动点 P,到三边 OA,OB,AB 的距离分别为│ PD│ ,│ PF│,│PE│而且知足关系│ PD│·│ PF│=│PE│2.求P点的轨迹 .(2)在上述轨迹中定出点 P的坐标 ,使得│ PD│+│PE│ =│ PF│ .[Key]10.解法一:(1)设坐标系如图,点P的坐标为(x,y).由题设x>0.直线 OA 的方程为y=xtgθ,直线 OB的方程为y=-xtg θ,直线 AB 的方程为x=h.又因为 P点在∠ AOB 内,于是由条件│ PD│·│ PF│=│PE│2得x2sin2θ-y2cos2θ=(h-x) 2,(1)即 x2cos2θ -2hx+y2cos2θ+h2=0.除以 cos2θ (0≠)得(2)由条件│ PD│+│PE│=│PF│得xsinθ-ycosθ+h-x=xsin θ+ycosθ,即x+2ycosθ =h.(Ⅱ )由(1),(Ⅱ)得x2sin2θ-y2cos2θ=4y2cos2θ∴5y2cos2θ=x 2sin2θ ,由│ PD│+│PE││ PF│可知 y>0,所以这里右端取正号 .代入 (Ⅱ)得解法二 :设OP与正 x轴的夹角为α,则│PD│=│OP│sin(θ-α)=│ OP│(sinθ cosαθ-cosθ sinα)=xsinθ-ycosθ,│PF│ =│ OP│ sin(θ+α)=│ OP│ sinθcosαθ +cosθsinα =xsinθ+ycosθ.以下与上边的解法一同样。
山东1979高考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音节不相符的是:A. 参差(cī)B. 绯红(fēi)C. 湍急(tuān)D. 蹒跚(pán)2. 选择填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________。
A. 讽刺B. 赞扬C. 疑问D. 鼓励3. 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老师对学生说:“你们要________,不要只是死记硬背。
”A. 思考B. 想象C. 观察D. 模仿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话让我深受感动。
B. 他的话让我感动得深刻。
C. 他的话深刻地让我感动。
D. 他的话让我感动不已。
5. 选择正确的词语搭配:我们应该________公共财产。
A. 爱护B. 爱好C. 爱戴D. 爱慕二、填空题1. 请用正确的词语填空:他的话语虽然简单,但却富有________。
_________(填“哲理”或“理想”)2. 根据所给词语,造句:________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_________(填“谦虚”)3. 请用恰当的词语填空:他工作________,深得领导的赏识。
_________(填“勤奋”、“勤快”或“勤劳”)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 描述一种你熟悉的自然现象,并解释其成因。
四、论述题1. 论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就“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五、作文题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根据您提供的题目“山东1979高考试题答案”虚构的,实际上1979年的高考试题及答案并不公开,因此无法提供真实的试题和答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以模拟当年可能的考试题型和风格。
198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及其答案一、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题选对得2分。
多选、少选或选错均不得分。
1.我国油料作物中,播种面积居首位的是:[]A.油菜B.大豆C.花生D.芝麻2.分布在我国非季风区域内的河流水、湖泊水都属于:[]A.国土资源B.水产资源C.淡水资源D.自然资源3.下列自然保护区,位于“七五”计划的西部经济地带的是:[]A.神农架B.梵净山C.卧龙D.鼎湖山4.在下列沿海开放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是:[]A.大连B.天津C.秦皇岛D.烟台5.下列不同性质的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最大的是:[]A.海洋B.新雪C.砂土D.冰6.在以下首都中,目前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尚未分开的是:[]A.华盛顿B.巴西利亚C.东京D.伊斯兰堡7.二次大战后利用附近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发展起来的重工业中心是:[]A.休斯敦B.敦刻尔克C.香港D.大阪8.岳阳楼、悬空寺、兵马俑、日月潭四处名胜,按纬度由高向低依次排列的是:[]A.岳阳楼、日月潭、兵马俑、悬空寺B.岳阳楼、兵马俑、悬空寺、日月潭C.日月潭、悬空寺、岳阳楼、兵马俑D.悬空寺、兵马俑、岳阳楼、日月潭9.下列各组中,四个地名都属于商品粮基地的有:[]A.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B.三江平原、江淮地区、华北平原、太湖平原C.三江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太湖平原D.松嫩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10.以下四个民族中,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有:[]A.傣族B.侗族C.高山族D.黎族11.当北京夏令时7月7日上午7时,西八区的圣弗朗西斯科的区时是:[]A.7月6日15时B.7月6日14时C.7月7日16时D.7月7日18时12.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A.南半球为冬季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C.中南半岛为旱季D.南亚大部分地区吹西南季风13.下列北纬20°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是:[]A.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14.关于一些国家当前石油生产和进出口的论述:[]A.美国产量大,消费量也大,仍需进口。
一、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60 分)1.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
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
图中,相对于荒漠( )A .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C .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B .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D .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 60 年水量 变化显著。
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
下图示意该湖泊 1961-2020 年 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引起该湖泊近 60 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量C .蒸发量D .地表径流量3.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A .1961- 1979 年B .1970-1989 年C .1980-1999 年D .2000-2020 年4.与 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 2000 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 .沙尘天气增多 B .灌溉面积扩大C .湖岸线较稳定D .绿洲面积增加罗布泊地区原为湖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与积盐中心之一,干涸过程中盐壳(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的坚硬壳状物质) 广泛发育。
下图示意罗布泊地区内相邻且不同海拔的甲、乙、丙三处地下水埋深、盐壳厚度和含盐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甲、乙、丙三处盐壳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D.乙丙甲6.丙处盐壳刚开始形成时,甲、乙、丙三处中( )A.甲处降水量最多B.甲处地下水位最高C.乙处蒸发量最多D.丙处地表温度最高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
奥赫里德湖面积 348km2,湖面海拔 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 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 275km2,湖面海拔 853m,平均深度 18.7m,湖水透明度 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
全国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二十)选择题.一 2018年9月16日17时左右,强台风“山竹”在广东省台山市沿海地区登陆,给广东带来严重灾害。
读台风“山竹”移动路径示意图。
台风“山竹”1. A.生成于东北太平洋地区 B.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超过12级C.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D.与台风中心等距,则风力相同【解析】由“山竹”移动路径的位置可推测其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中心风平浪静,台风中心附近风力大于12级;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在北半球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向中心辐合;从图中风等级分布可知,与台风中心距离相同,风力不一定相同。
答案C2.“山竹”登陆时,茂名出现“风强雨少”的原因主要取决于 A.风速 B.地形 C.风级 D.风向【解析】读图可知,“山竹”登陆时,茂名位于台风中心的西侧,风从西北方向的陆地吹来,水汽含量相对少,所以降水量较少。
答案D3.为防御台风“山竹”带来的灾害,不同城市居民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A.茂名:登陆时重点加固东南向的门窗B.香港:地下车库入口用沙袋拦截洪水C.广州:将小轿车移到大树下避风D.云浮:从室内撤离到空旷区防泥石流【解析】茂名位于台风中心的西侧,吹西北风,应关紧并加固西北向的门窗;香港位于沿海,台风会引发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市区极易产生内涝,因此在地下车库入口用沙袋拦截洪水;广州位于10级风圈内,强风会吹断大树,砸坏小车;云浮也位于10级风圈内,风力大,人员撤到空旷区会更危险。
答案B下图所示区域为新疆西部,天山山脉中部山间的巴音布鲁克地区的小盆地,四周雪山环抱,处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西部植被生长状况更好,是一个典型的高寒盆地。
NDVI 是植被覆盖指数,主要应用于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
4.图示区域NDVI值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别是A.东小西大冰川融水 B.东小西大降水量 C.东大西小湖泊水量 D.东大西小冰川融水【解析】图示区域为新疆西部的半封闭盆地,西部受西风带来的水汽影响大,降水较多,有利于植被生长,NDVI值高;东部因距离增加,水汽减少,降水少,植被稀疏,NDVI值低;盆地四周被高山环绕,东西两侧均有冰川融水补给,差异较小。
1979年地理高考试题
一、填充题:(共10分)
1. 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
是华北最大的化学工业中心。
是西南最大的工业城市。
是中南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
是西北最大的炼油中心。
江苏省的是我国重要海港之一。
2.内蒙古自治区的平原、江西省的平原、四川省的平原和湖北省的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澳大利亚的首都是。
墨西哥的首都是。
瑞士的首都是。
尼泊尔的首都是。
阿尔及利亚的首都是。
4. 是西欧航运最繁忙的河流。
是西德最大的工业区。
苏联领土虽跨欧亚两洲,但主要的工业部门和农作物都集中分布在
部分。
5.美国的领土组成除本土四十八洲外,还有和两州。
二、填图:(共10分)
在我国行政区及邻国填充图上,填出代表下列地理名称的数字顺序号:台湾岛①、西沙群岛②、辽东半岛③、银川④、滇⑤、金边⑥、印度河⑦、斯里兰卡⑧、北海道⑨、马尼拉⑩。
我国行政区及邻国填充图
三、读图:(共10分)
对照某岛略图所标示的内容,简要回答:
1.该岛所跨经纬度。
2.该岛地形大势。
3.该岛属于哪个气候类型。
4.甲城到乙城的实地直线距离(已量出某岛略图上的两地直线距离约为8厘米)。
5.若修建连接甲城和乙城的铁路,在施工上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因素。
四、判断题:(共20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有陡坡、缓坡、峡谷、山峰和盆地底部。
试判明甲处是;乙处是;丙处是;丁处是。
(10分)
2.试根据下表列举的数据,判明甲、乙、丙、丁四地(都在北半球)各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10分)
甲地属于。
乙地属于。
丙地属于。
丁地属于。
五、改错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几处地理知识方面的错误。
试将错处的文字打“×”,并在其上方写出改正的文字):(共10分)
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冬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
在我国季风区,锋面雨带是随着夏季风的进退而移动的,所以我国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南方则相反。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秋之交有“梅雨”,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天气比较湿润,属湿润地区。
在夏季风早而强、冬季风弱的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锋面雨尤多。
六、问答题:(共40分)
1.黄河流经我国哪几个大地形区?上、中、下游在哪里分界?上、中、下游各段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如何?解放后对黄河各段的利用、改造取得哪些巨大成就?(15分)
2.说明非洲和南美洲在地形和气候特点上有何不同点,在经济特征上有何共同点。
(10分)
3.我国一艘海洋考察船于12月3日12时(北京时间)从上海启航,航行20天另3小时到达位于西经120°、南纬75°的研究地点(西八区)。
又整一个月后航经澳大利亚的悉尼,再继续航行考察整两个月后回到上海。
试问:(15分)
①到达研究地点时,当地是几月几日几时?是白天还是夜晚?为什么?
②航经悉尼时,悉尼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③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如何?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1.长春、天津、重庆、武汉、兰州、连云港
2.河套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3.堪培拉、墨西哥城、伯尔尼、加德满都、阿尔及尔
4.莱茵河、鲁尔区、欧洲
5.夏威夷和阿拉斯加
二、填图(从略)
三、读图
1.东经98°~106°北纬4°~南纬6°。
2.西部(或西南部)为山地,有火山。
东部(或东北部)为平原,多沼泽。
3.热带雨林气候。
4.约960公里。
5.有利因素:地形平坦。
不利因素:沿途多沼泽,并需跨越多条河流。
四、判断题
1.甲处是山峰。
乙处是陡坡。
丙处是盆地底部。
丁处是缓坡。
戊处是峡谷。
2.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丙地属于地中海式气候。
丁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五、改错
我国季风区,锋面雨带是随着夏季风的进退而移动的,所以我国北方雨季
六、问答题
1.(1)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孟津。
(3)上游:大部流经高原上的草原和森林地区,水量大,水流缓,泥沙少,河水清。
但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下降到第二级阶梯处,落差大,多峡谷,富水力。
中游:主要流经黄土分布区,夏季雨水集中,多暴雨;加上历代统治阶级对森林、草原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大。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水流变缓,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床中,使河床高出两侧地面,形成“地上河”。
另外,在上游和下游的某些河段,冬、春有凌汛。
(4)上游:结合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的需要,修建了青铜峡、刘家峡等水利枢纽工程。
中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防止水土流失取得一定的效果。
下游:加固了黄河大堤,改变了解放前三年两决口的悲惨局面,并创造了引黄淤灌等办法,综合利用水沙资源,化害为利。
2.(1)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起伏不大。
南美洲地形可分三部分: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中部是亚马孙等大平原;东部是高原。
(2)非洲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仅南北两端少部地区属亚热带;赤道两侧气候带的对称分布明显;热带沙漠气候面积广大,热带雨林气候面积较小。
南美洲跨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气候带的分布明显不同;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大、热带沙漠气候面积较小。
(3)长期以来,殖民主义者把非洲和南美洲作为廉价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两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只进行一种或几种矿产的开采,种植一种或几种作物,造成畸形发展的单一性经济,加工工业不发达。
独立后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改变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落后经济面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民族经济。
3.(1)到达研究地点应是当地时间12月22日23时。
(2)是白天。
因为在12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南极圈内全是白天,研究地点在南极圈内。
(3)航经悉尼时,悉尼处于夏季。
因为1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南半球处于夏季,悉尼在南半球。
(4)回到上海时,上海的昼夜长短大致相等。
因为此时正值春分前后,太阳直射赤道附近,世界各地昼夜均大致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