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和炼句7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3
《选词炼句的原则和要求》知识清单一、选词的原则和要求(一)准确性1、符合语境选词首先要考虑词语与上下文的语境是否相符。
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使用范围,只有选择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心情时,“喜悦”和“兴奋”虽然都表达积极的情绪,但“喜悦”更侧重于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兴奋”则更强调情绪的激动和高涨。
如果在一个相对平静的情境中,使用“兴奋”可能就不太恰当。
2、区分近义词汉语中有很多近义词,它们的意义相近但又存在细微的差别。
在选词时,要仔细分辨这些近义词的差异,选择最能准确表达意思的那个。
比如,“安静”“宁静”“寂静”都表示没有声音、安静的状态,但“安静”侧重于环境没有嘈杂声,“宁静”更强调内心的平和,“寂静”则表示极度的安静,甚至带有一种空旷、冷清的感觉。
3、避免歧义所选的词应避免产生歧义,让读者能够清晰、明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比如“我要炒肉丝”,这里的“炒肉丝”既可以理解为要做一道菜,也可以理解为要批评或指责某人,就容易产生歧义。
(二)简洁性1、去除冗余尽量选择简洁明了的词语,避免使用过于冗长、复杂的表述。
简洁的词语能更有效地传达信息,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用“马上”代替“立刻、即刻”,用“因为”代替“由于……的缘故”。
2、避免堆砌不要为了追求华丽的表达而堆砌不必要的词语,这样会使句子显得臃肿,反而影响表达效果。
例如,“他的脸色呈现出一种苍白的状态”,就不如“他的脸色苍白”简洁。
(三)生动性1、形象具体选择能够让读者产生直观感受、形象具体的词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比如,用“红彤彤”“绿油油”“胖乎乎”等词语,比单纯用“红”“绿”“胖”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富有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能影响读者的感受,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感情色彩的词语,能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褒义词”能表达赞美、肯定的情感,“贬义词”则表达批评、否定的情感,“中性词”则不带感情倾向。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人们常常溢美文学大家选择使用词语和句子有所谓“随手拈来”或“神来之笔”。
但其实在看似“神来”、“随手”的背后,更多的恐怕还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还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
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啊;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啊。
”2.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3.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赏读:(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权力·权利“权力”是国家、公众或上级赋予的职权、强制力;“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和利益,与“义务”相对。
例句1:政治新星金正恩正式步入权力核心。
例句2:碧生源充分发扬民主,保障员工权利。
前车可鉴·前车之鉴“前车可鉴”:鉴,镜子,引申为教训,指用前人的失败作为教训。
“前车之鉴”:前面车子翻倒的教训,比喻先前的失败,作为以后的教训。
都出自《汉书》“前车覆,后车戒”,但意义不同。
“前车可鉴”比喻前人的失败,后人可以当作教训;做动词用。
“前车之鉴”比喻从前人的失败中得来的教训,做名词用。
例句1:日本经济的惨痛教训前车可鉴,中国绝不重蹈覆辙。
例句2:就韩国而言,可以将在同中国的外交战中完全失败的日本视为前车之鉴。
课题链接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
这是炼字的基本功。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
《选词炼句的原则和要求》讲义一、选词炼句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而选词炼句则是使语言准确、生动、有力的关键。
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精心选择词汇和锤炼句子都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个恰当的词汇、一个精彩的句子,往往能够使我们的语言如虎添翼,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选词的原则1、准确性选词首先要保证准确无误,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就要求我们对词汇的含义、用法有清晰的了解,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词汇。
例如,“大概”“也许”等词汇表达的不确定性较强,如果在需要明确表达的情况下使用,就可能导致意思的传达不准确。
2、贴切性所选的词汇要与语境、表达的对象和主题相贴切。
不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词汇。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时,“英俊”“美丽”“端庄”等词汇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要根据被描述者的特点来选择。
3、简洁性尽量选择简洁明了的词汇,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
简洁的词汇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意思,提高表达的效率。
但要注意,简洁不等于简单,而是要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做到简洁。
4、生动性生动的词汇能够让语言更加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红通通”“绿油油”“胖乎乎”等词汇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
三、炼句的原则1、完整性句子要完整,具备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能够清晰地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不完整的句子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影响信息的传递。
2、逻辑性句子之间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
例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要表达清楚,使读者能够跟上我们的思路。
3、多样性避免句式的单一,灵活运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不同的句式,使语言富有变化,增强表达的效果。
4、简洁性同选词一样,炼句也要注重简洁,避免冗长、啰嗦的句子。
删除多余的修饰成分和重复的表述,让句子更加精炼。
教案:选词•炼词昨天在学校里开了一节公开课,美其名曰“骨干教师示范课”,上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一书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的内容。
现将教案呈现如下:选词·炼词教学目标一、理解选词的基本内涵,体会选词的重要作用;二、掌握选词的标准、对象和角度。
三、结合高考考点,了解有关的高考题型,培养学生的鉴赏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杜甫自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能成“诗圣”,就源于他对语言艺术的理想境界的执著追求。
古人作文讲究斟酌字句,能订正一字之误读,能改好一个字,即可为师,即“一字师”。
课文97页为我们讲述了郭沫若“一字之师”的故事,其实早在唐朝也有“一字之师”的故事: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
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
”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
——[宋]陶岳《五代史补》其他一些古人炼字佳话:贾岛“推敲”李三瘦(李清照“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凤凰台上忆吹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红杏尚书(宋祁“红尚枝头意闹”)王安石“风又绿江南岸”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二、研习新课(一)解读“选词”《文心雕龙》中有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意思是说选择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
我们只要准确地选择好词语,句子也就没有瑕疵了,所以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说“选词”。
课文97页中说: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遣词造句,而各种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几乎都需要经过对词句的推敲琢磨。
可见,选词也就是对词进行锤炼,即“炼词”。
1.炼词的标准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告诫其优秀弟子莫泊桑时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高三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 编号: 日期: 主编: 审批:
语不惊人死不休
学习目标:
1.认识选词、炼句的重要性
2.能运用选词、炼句的有关知识分析鉴赏言语作品
【导读】
1、汉语的词汇浩如烟海,我们如何才能得心应手、妙笔生花?细察之,巧思之,则神韵
成于心中而淌于笔尖。法国作家福楼拜先生说过:“要描写一个事物,唯有一个名词;要表现一
个动作,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一种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
现这个唯一的词语不可,不能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中国古代有好多诗人也对此表达了自
己的看法:
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并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
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
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是他们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2、什么是选词 ?选词就是从丰富的词汇中选用恰当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表
达思想感情。什么是炼句 ?炼句就是对句子进行锤炼,要求我们不仅把句子写得准确流畅,
还应该在句子中表现出丰富的情味。
如何选词?选词:寻找唯一。汉语词汇十分丰富,运用时如不慎加选择,就会犯用词不
当的毛病。要特别注意同义词在程度、范围、感情色彩、语法特点上的细微差别。如“接济”
和“救济”。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
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
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
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
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
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惟
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 、“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
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
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导思】
我们从上面的故事看到了选词炼句的重要性,那下面我们来介绍选词、炼句的几种方法:
1、 如何选词:
①选择准确准确贴切的词。 如巴金在《灯》中所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
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思考:为什么用“颤抖”而不用“闪动”?
②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思考:为什么用“闹”字?
2、写文章不仅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炼句要讲究以少胜多,言简意丰。要注意句
子的连贯并要巧妙地选择句式。(见课文P101)选择句式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种句式间的关系:
一、长句,信息量大、逻辑严谨、细致准确。在下定义或者表达复杂判断推理的时候适用。短
句,简练明快、色彩多样、易于上口;像宣传口号或广告语就适用短句。 二、肯定句比较直
率、明确;否定句则相对委婉、平和。双重否定会比一般肯定句的语气更强烈。三、疑问句中
有两种特殊句式: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吸引读者的注意,显得亲切自然; 反问句,语
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 四、变式句 1、成分位置的变化: ①突出重点②连贯③长句化为短句,
协调语音和节奏 2、语气和色彩的变化 如:“严禁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生硬、训诫) “除
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委婉的提醒、劝告)
【导练】
1、白居易的《暮江吟》是这样写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2、柳宗元的《江雪》中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你指
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课堂小结】
语不惊人死不休
①选择准确准确贴切的词。 如巴金在《灯》中所写道:"我望着这些灯,灯光带着昏黄色,
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思考:为什么用“颤抖”而不用“闪动”?
明确:因为“闪动”客观描写,“颤抖”主观感受。
②选择生动形象的词语。如: “红杏枝头春意闹”。思考:为什么用“闹”字?
明确:清代著名诗评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评: “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它妙就妙
在运用了“通感”。春景是可见的视觉范围的画面,而“闹”是听觉方面的感知,这里将无声的画
面,变成了枝繁花盛之态,又写了群鸟竞唱的情状,于是,浓郁的春意就在这喧闹的“红杏枝
头”活现出来。这是把视觉艺术转换成听觉艺术表现的奇妙效果。
【合作探究】
1、白居易的《暮江吟》是这样写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
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
字还突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柳宗元的《江雪》中写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你指
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
明确:本诗诗眼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
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石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孤舟,只有
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而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
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
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